关于《资本论》中“经济—资源—人”的现代思考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n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的基础上,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但在学习及教学中发现《资本论》中关于“经济决定论、假设资源无限、人不是理性的”等理论与实际不符,甚至存在矛盾,本文将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经济决定论;资源无限;资本;理性
  关于政治经济学部分《资本论》里面的很多内容尤为重要,笔者都是比较赞赏,甚至为其理论而敬畏。不过,关于“经济决定论、假设资源无限、人不是理性的”等理论与实际不符本人也有一定疑问,具体如下:
  一、《资本论》是经济决定论或技术决定论,它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如果改变所有制,变成公有制,解放生产力,就可以创造出无穷无尽的财富” [ 1] ,这是经济决定论。
  那么,如果是这样,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作了科学的分析,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国当前的基本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先进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2] 。这是否和上述的结论相悖。同样,我国现在的生产力与社会制度不也是和马克思的基本原理相悖嘛?
  二、《资本论》假设资源无限,只要有技术进步,资源就无限,而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源有限,人的需求无限,经济学所研究的是在这一前提下财富的创造和分配”[ 3] ;
  但我们知道资源是有限的,通过技术是可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变相的曾加了资源的供应量,但是,技术进步的速度比不上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那这样不就是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另外,我们知道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那么我们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怎么也没有办法去满足人类的无限欲望,用一个不恰当的词可以概括一下就是“欲壑难填”。那么,这个假设也就不成立了。
  三、《资本论》假设人不是理性的,其实任何情况下都有搭便车偷懒的道德风险[ 4] 。
  但他又在他的哲学论著中说明人是理性的,这不是前后观点相左。我们知道一个理性的人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但现实则不是这样。我们知道理性和感性是这二者的区别。但是,他们二者的关系和人的本质是善与恶的关系是一样的。我们知道一个向来被大家认可的善人,可能在某一个特定场合表现出的是他的恶;同样的道理,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也会在某一特殊时期表现出他的非理性,这怎么去辨别人到底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呢?而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把这一现象称之为“自由意志”。
  而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
  第一,“所有人都是完全理性的”[ 5] 。经济主体具有完全理性,所有行为都是合理的。同我们讲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样。 
  第二,边际替代不一样,那么就会选择不同的技术。另外“信息是完全对称的,竞争是充分的”[ 6] 。 
   然而,刚才所有这些假设也不是完全成立的。没有一个假设是现实的(只有当它变成现实)。既然市场的有效性是在不现实的假设情况下出来的,那这些假设在现实中又不存在,所以市场是不可能有效的,市场就可能会失灵,所以需要政府干预。 
   例如:垄断。比方说国有企业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那么他必须要提高竞争力,就需要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管理效率、进行创新,而不是一直在模仿,如果没有这些,那样企业就不可能有竞争力,更不回有前途。只有和别人不一样才能有竞争力,这才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手段。因此政府就要对这些垄断企业进行改革,否则就没有效率。如果政府不这样弄,就不会实现竞争的充分性。就像上面说的,国企和民企的竞争环境是不平等的,所以竞争是不充分的,那么就不能实现资源的最大的充分利用。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游戏规则是公平的,所以强制执行游戏规则就会十分有效,输了的人就必须认输,因为市场是只“看不见的手”,没法搞定他,如何违反游戏规则呢?但社会主义制度却有只“看得见的手”来执行奖惩,失败者总会有办法找政府,那么这样就可能会违背经济的客观规律。因此,游戏规则无法强制执行,抑或是约束比较软弱。
  因此,没有竞争,也就没有进步。每个行业都需要自由竞争,政府不要限制个人,由规则来界定,因为游戏规则是公平的,一旦不让别人做,就没有真正的竞争,也不会实现竞争的充分性。
   “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差别,一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和秩序是自发形成的,不可能由少数思想家设计。二是资本主义制度都是一些游戏规则,人们只对游戏规则是否公正做判断”[ 7] 。而社会主义呢?政府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社会主义制度总是会有一部分人将他们的欲望强加于社会上其他人。就像,一场球赛在未赛前就预定了谁是胜利者,这还有何公平竞争可言?而资本主义制度的自发发展是基于规则公平的共识,至于是何种制度获胜,是一个无人能预料的事。
   同样,由垄断引出的另外一个是竞争的外部性。所谓外部性,也称“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对其它人或者其他企业的外部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它最早有福利经济学家庇古发现并提出的,而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给外部性的定义是:“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者收益时,外部效益便发生了,然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8] 如果有外部的因素介入,那么情况完全不是这样的了。他会导致市场供给的失衡。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其中一只看不见的手,那么就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使其平衡。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为什么政府一放就乱,一管就死。这是因为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没有找准利用市场经济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那个点。当然,如果没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也容易导致经济的波动甚至会引发经济危机。
   最后是“信息的非完全对称”[ 9] 。所有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都是不完全对称的。市场是只看不见的手,然而,由于我们很多市场不发挥作用,也可以说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为政府的调控使其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如果政府管得太多,每个企业都想着怎么去把政府“摆平”,而不是想怎么把消费者作为“上帝”。这样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从而加剧资源的不足,也可以说这样会导致资源的短缺。我们知道资源的一个性质就是他的稀缺性。那么,这样就更加会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会使这个社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自由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弗里德里克•哈耶克,他对社会主义批判的着眼点是制度形成的机制。而今天大多数对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行批评的人,多是从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经济效率不高着眼的。因此,他对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与今天大多数人对社会主义的批判思路很不一样。他认为自由社会的制度是一种自发的过程,从没有人有意去设计整个社会制度。因此,这种制度的形成是千万人互相竞争、互相作用的结果,所以这种自发形成的制度包含了所有人所知道的互不相同的信息,而竞争过程也使人无法垄断制度设计和形成机制,所以“信息的集合过程会将信息传递中的歪曲降到最小,使信息尽量完全对称性”[ 10] 。
   而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某些思想家为社会总体设计的一种制度,它不是自发地在一个竞争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它包含的信息量受思想家所知信息的局限,不可能使亿万人交互作用、将不同的信息综合使用。
   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差别并不仅仅是计划与无计划的差别。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经济甚至比社会主义中还多,比如,某些跨国企业总部对全球各分公司的很多指令性计划。胡平等人曾讲到社会主义经济由于是看得见的手,所以当这种经济转入市场经济时,人们还会习惯性地去“摆平”政府,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竞争的不公平、政府的腐败等,造成改革的困难。但是,他们根本的差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计划是通过计划权利的自愿自发买卖而形成的,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计划在某种程度是用政府宏观调控的“垄断权”强制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也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它不会也不可能去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用马克思自己的话来说,其理论也可称为“相对真理”。这些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
  [参考文献]
  [1][3][4]秦晓.追问中国的现代性方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3-35.
  [2]中国近现代史(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63.
  [5] [6]黎诣远主编.微观经济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9-22.
  [7]杨晓凯.我的见【EB/OL】.http://bbs.cenet.org.cn/html/board5258/topic30160.htm.2003-02-04.
  [8]黎诣远主编.微观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62-268.
  [9]张维迎.反思经济学[R].上海: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9901418/. 2011-5-20.
  [10]弗里德里克•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51.
  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政治学系,安徽 合肥 230039;安徽三联学院 思政部,安徽 合肥 230601;安徽三联学院工商系,安徽 合肥 230601)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差,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举步维艰,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很多中职学校积极开展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以此作为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配合。但纵观现状,第二课堂的建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亟需改善的地方。本文主要从学校软硬件建设、教师观念的转变、学生参与面以及学校评估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分析了中职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希望各中职学校能及时查找原因,规范好第二课堂活动,调动
期刊
摘 要:课堂讨论一直以来是一线教师青睐的一种常规教学方法,新课改背景下,倡导追寻开放互动的教学理念和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讨论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和意义。在课堂讨论中话题的设置直接关系到讨论的质量,在课堂讨论中,话题应该如何选择?教师如何设置的话题?这也是我们应该持续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话题设置;课堂讨论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
期刊
摘 要:内蒙古旅游教育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政府、高校、企业同时发展旅游教育的很好局面。但由于旅游用人市场正处在发育初期,存在人才培养与需求错位、用人观念与就业观念错位等问题,影响了旅游教育与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要通过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目标定位,改革教学体系,加强行业合作,强化能力培养等措施,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端旅游人才。  关键词: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旅游市场;内蒙古
期刊
摘 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全纳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全纳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全纳培训,要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同时要坚持个体发展与群体发展相统一。  关键词:全纳教育;教师专业素质;专业发展  1.问题的提出  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了“世界特殊需要教育
期刊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其目的是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本文从任务驱动法的特点开始分析,然后从全球经济一体化、高职教育发展、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影响以及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对象的特征等角度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国高职教育中得以推行的必然性,最后重点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基本步骤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任务设计;成果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宋旭《辋川图》和王原祁《辋川图》为研究对象,从影响作品的不同方面的因素和作品的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宋旭;王原祁;《辋川图》  引 言  《辋川图》是中国绘画历史上颇富争议的一幅作品。其创始者王维不仅是一位山水田园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唐朝名画录》有记载:“王维,字摩诘……其画山水,松石,踪似吴生,而风致标格特出……复画《辋川图》,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
期刊
摘 要:会计专业作为知识应用型专业,要求在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能灵活运用于会计职业岗位实践。会计知识在理论上的规范性,方法上的抽象性、概括性、系统性,运用上的灵活性以及社会实践中的保密性决定了会计知识从理论学习到实际运用的艰难性。本文以已有的经营性会计实训基地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创设有效会计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让会计毕业生在就业前完成理论到实践的快速转化,提高其就业核心竞争力,
期刊
摘 要:英语介词是连接词语并表明其内部关系的重要手段。介词结构所表达的大都是静态含义,但也有些介词具有鲜明的动态意义。本文以《英语世界》2011年第1-2期的译文为例,探讨英汉翻译中介词结构的动态含义应该如何转达的问题。  关键词:介词短语;静态意义;动态意义;转达  一、引言  英语和汉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经长期演变而构成了各自鲜明的特点。英语属于综合型语言,其句子中的谓语动词要受到很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党员的情感管理是将情感融入进学生党员的情感世界中,以满足他们德精神追求,引导学生党员的行为由外在驱动向内在自觉的转变为目标。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工作中融入情感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各方面的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情感管理;高校;学生党员;管理  情感管理是指通过培养人的情操,增进人的情谊,从而激发增强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一所地方院校开展“三下乡”活动为例,就“三下乡”活动的内容形式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地方院校开展“三下乡”活动做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地方院校;三下乡    一、 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自1997年开展以来,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积极踊跃参与其中,本着“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结合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