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为幼儿提供关爱、宽松、自由、安全、和谐的成长空间,对幼儿进行引导、鼓励和启发,重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积极、自愿的参与各项活动,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关键词:师生关系 幼儿 主体性 发展
幼儿作为教育的主体,决不是用来被填充的容器,而是期待被点燃的火炬。幼儿园素质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要重视幼儿主体性的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更是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基础
现代幼儿发展观使我们认识到:幼儿也是独立的人、是社会的小主人、有独立的人格和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在人格、权利、真理面前都是平等的。不能单纯以教师为中心,采取专制的做法,把教师的话当作长官命令,要求幼儿绝对服从,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也不能单纯的以幼儿为中心,采取放任的作法,既不引导幼儿的行为,也不指导幼儿的活动,一切由幼儿自己随心所欲地进行。
首先,让幼儿尽可能地表达自己,表现自己。民主的做法应该是协商型、启发型的。比如师生一起商量游戲的玩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己发现问题、共同讨论、拟定计划、互相合作、解决问题。教师也要讲究教育的艺术,不能以势压人。
其次,给予每一个幼儿积极的关注。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生互动中保持对每一个幼儿均等的、充分的关注,也是建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体现。在师生之间进行的互动中,“低敏感”和“低关注”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常常有的教师因为工作的繁忙琐碎而顾不上某些幼儿。尤其是老实懦弱、很少惹事生非的幼儿以及反应迟缓、智商稍低的孩子,很容易被老师忽略;那些过于调皮好动的孩子虽然能引起老师的关注,但是,由于他们给老师带来了较多的麻烦,而不易被老师看重。不同孩子在一些老师的心里有着不同的地位,使得一些老师对某些幼儿缺乏足够的关注,难以敏锐地捕捉到他们发出的一些信息,也很少做出准确、积极的回应,这些幼儿很容易变得凡事消极、被动,降低他们学习与发展的热情,不利于主体性品质的发挥。
每个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各不相同,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教师能正视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发现优点、发展特长、增强自信心,从而真正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幼儿”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幼儿的爱都是无私的、公正的,不能以“貌”取人,以“智”取人,更不能以教师个人的好恶转移。教师要把每一个幼儿放在心上,关爱他们生活的冷暖,体察他们内心世界的需要,关心他们游戏、学习、做事、为人和各方面的健康发展状况,对不幸或遇到困难的幼儿,教师要会保护、帮助他们,对于智力较差、反应迟钝的孩子、对于经常犯错的孩子,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优点,多鼓励他们,任何时候教师都不能有偏私的爱。
对幼儿的爱护是以对幼儿尊重、信任为基础的,教师不能只要求幼儿单方面尊重自己,反过来则觉得幼儿年纪小,不懂事,不值得尊重。教师要意识到,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与成年人一样,享有充分的生存权、发展权,他在人格上与成人是平等的,不能因为他们的年龄小,而无视甚至侮辱他们的人格。
教师尊重热爱幼儿是取得幼儿信任和尊重的基础,幼儿具有“向师性”,教师的爱是幼儿敞开心灵大门的钥匙,爱能使幼儿吐露心中的奥秘,爱能换来幼儿对教师无限的尊敬、钦佩和爱戴。在这种情感氛围中,幼儿轻松、舒畅,各种潜能得到开发和挖掘,从而促进了其主体性的发展。
三、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提供安全、和谐的心理空间
幼儿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成长着的、拥有极大发展潜能的主体,而幼儿自身内在的潜能,不只是从遗传因素上肯定幼儿发展的可能性,更主要的是让幼儿获得主体性发展。这一过程不可能在“疏远”、“隔膜”和“对立”的心理背景下得以实现,只有在融洽、愉快的师生关系气氛中,才有可能实现发展。师生间的心理相融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要求教师与幼儿心心相印,有充足的情感交流,教师要懂得每个幼儿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好,理解幼儿的所做所为,而不只是在教师有时间、心情好时才有机会。教师应详细掌握每个幼儿的情况和各种表现,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自身条件的不同,造成了幼儿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的不同。另外,师生之间由于文化水平、年龄、经历、认识、情感、个性等也存在着差别,教师不能盲目的以己之腹去度幼儿之心,在不知不觉中使双方在认识、互动、情感的交流上筑起一道屏障,使师生之间变得紧张、消极,不被理解,甚至产生诸多矛盾。
为了达到心理相融,教师不但要正视师生之间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还要进行“心理移位”。教师要设身处地的体会幼儿的心理,处处为幼儿着想,从幼儿实际出发,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身和集体的要求,缩短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任的效应,以此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励幼儿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起教师对幼儿的信赖,使师生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幼儿对客观世界永远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伴随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就不会畏首畏尾,说话做事就不会有思想顾虑,幼儿会乐于积极探索,勇于进行各种尝试,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就得以自由的、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