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生成过程】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学习,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果导入的方式能让学生感兴趣,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的欲望,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很轻松,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导入的方式不能使学生感兴趣,学生就会有惫懒情绪,无法进入正常的学习活动,教学就会出现瘫痪状态,教师教起来就觉得很吃力。为此,利用讲故事、听音乐、做活动、视频演示和做演讲等方式导入新课,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的动力也加强了,教与学的互动就会有效果。
【创新体现】导入不能一成不变,要有创新意识。对于农村学生的教学,就不能生搬硬套教参上或网络上现有的导入法,如果这些导入法不能适合农村的学生,我们就得采用自己的新的方法。教师要敢于创新,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制定不同的导入法,寻找最切合学生的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一堂合格的语文课就在教师和学生的激情演绎下诞生了。
【创新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学生和教师就会共同享受学和教的快乐。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课例】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皇帝的新装》极富魅力,学生爱读,也能读懂,从表层来看是一篇浅文。但其中常读常新的思想内核不易把握,认识不够。故事本身不乏幽默、荒诞可笑的情节元素,如果不能充分、有效、合理地挖掘文中固有的内蕴丰富的资源,学生充其量付之一笑。浅文趣教,就是让学生读出兴趣、体会谐趣、悟出理趣。"趣"不单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皇帝、大臣不再是平面化、文字式的人物,而是一帮活脱脱、有血有肉的跳梁小丑。引导学生笑有所得,笑有所悟。浅文趣教,做到对文本内容有所取舍,以点带面,力避胡子、眉毛一把抓。同时要求教学语言鲜活感人,不入俗套,富有机智。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课堂一开始,我用聊天的方式来接近学生,问"你们小时侯读过或听过或看过那些童话,能给大家说说吗?"话音刚落,以有半数同学举手,他们各自讲了自己接触的童话,似乎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教师顺势导入:那好,今天让我们学习外国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一篇童话《皇帝的新装》.正是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引诱下,学生认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二、搭建学生向上的攀登的支架
当学生介绍完后进入整体感知的环节,这时老教师提出"这篇童话主要内容是什么?"问题,让学生用默读浏览的方法去搜集、筛选课文信息,结果有一两位学生概括。
生1:本文记叙了一位爱新装的皇帝受到了两位骗子的欺骗,穿上了并未存在的所谓神奇的新衣去参加游行大典,结果出尽洋相的故事。
生2:两个骗子抓住皇帝的弱点,让愚蠢的皇帝甘心拿出金银财宝换来一条实际上不存在的新装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
学生纷纷从文本上找到了老大臣、官员、骑士、老百姓等,有了这个台阶,我便设计了一道极具开放性、答案多元化、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的问题:在这群被骗的人中,你对谁最感兴趣,找出你认为最能吸引你的情节,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人?问题一抛出,学生调动了自己现有的谁知和经验,挖掘出潜在的才能,借助教师这一"支架",思维积极地向上攀升,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有了下面精彩的一幕:
生1:我对文中的老大臣感兴趣,他是皇帝心目中最诚实,有理智的,最称职的。可他看不见布料却谎称这布料"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而且他的表情动作都很滑稽可笑,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可什么也没看见,后来他干脆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从中我看到了老大臣的愚蠢,自欺欺人,也替皇帝可怜,原来他认为最优秀的大臣这么虚伪。
师:你的话真是一针见血,既指出了老大臣的缺点也批评了皇帝,真是一箭双雕啊!还有谁补充的。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但我要补充一点,有一处情节很可笑,那是老大臣听骗子描绘布料,他注意地听着,以便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
师:你读得很仔细,这处确实很吸引人。
生3:老师,我觉得关于老大臣的情节都相当精彩,我想用朗读来表示对文章的喜欢。(学生这时响起掌声,表示对这位女学生的支持。她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她是我们班朗读水平最好的一位)
对这一问,同学们意见相当一致,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小孩天真,纯真,无私心,勇敢,无所顾忌。我当时相当满意欣慰地笑了,笑得不是因为他们的答案标准,而是他们完全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读懂了文本,读出了个人的体验,读出了文章的精髓与自己的见解。
三、在关键时刻向学生抛锚,学生扬起思维之帆
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在关键时刻我向学生"抛锚"了,我问:"骗子行骗,皇帝,大臣,官员,百姓受骗,孩子勇敢地揭骗,在这样童话中,你觉得作者想要对你说什么?"这是关于主题的分析,是整堂课的高潮,是学生体验生活的时刻,于是我要求学生从自身出发,觉得作者想借此告诉你们什么。我完全没有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进行返朴归真纯天然的解读,末了学生的思维被激起了,对于主题的解读可谓五花八门可又合情合理:
生1:皇帝受骗,大臣受骗是怕被认为是愚蠢,不称职,上及皇帝下至内臣们说谎,作者想告诉我们当时的统治阶级是腐败的,虚伪的,自欺欺人的。
生2:皇帝不称职在前,大臣们都跟他一般,上梁不正下梁歪,作者想告诉我们作为上层统治者应该要关心百姓,做一个正直合格的统治者。(这是从反面解读文本)
生3:本文最后让孩子来说真话,告诉我们做人应该要勇敢,无私,要有一颗诚实的心。(该生是从正反两面来分析方题的)
......
在这节课中,我解决了两个大问题,最后布置作业,以"皇帝回宫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将想像与创作暂给学生当作业,突出了课文要求培养学生想像的能力的特点,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下课。
课后反思:
我在处理本课教材中,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中提倡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关系。在这堂课中,我只有设计两三个大的问题,当问题的设计是贴近学生的,让他们每个人有话可说,有题可做,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化,还提倡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这正是课标中所提倡的阅读是一个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而没有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解读,真正体现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到实施到结束,有着全新理念的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而学生真正体现了其主人的身份。
【生成过程】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学习,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一篇课文的教学,如果导入的方式能让学生感兴趣,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的欲望,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很轻松,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导入的方式不能使学生感兴趣,学生就会有惫懒情绪,无法进入正常的学习活动,教学就会出现瘫痪状态,教师教起来就觉得很吃力。为此,利用讲故事、听音乐、做活动、视频演示和做演讲等方式导入新课,都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的动力也加强了,教与学的互动就会有效果。
【创新体现】导入不能一成不变,要有创新意识。对于农村学生的教学,就不能生搬硬套教参上或网络上现有的导入法,如果这些导入法不能适合农村的学生,我们就得采用自己的新的方法。教师要敢于创新,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制定不同的导入法,寻找最切合学生的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一堂合格的语文课就在教师和学生的激情演绎下诞生了。
【创新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学生和教师就会共同享受学和教的快乐。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课例】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皇帝的新装》极富魅力,学生爱读,也能读懂,从表层来看是一篇浅文。但其中常读常新的思想内核不易把握,认识不够。故事本身不乏幽默、荒诞可笑的情节元素,如果不能充分、有效、合理地挖掘文中固有的内蕴丰富的资源,学生充其量付之一笑。浅文趣教,就是让学生读出兴趣、体会谐趣、悟出理趣。"趣"不单纯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皇帝、大臣不再是平面化、文字式的人物,而是一帮活脱脱、有血有肉的跳梁小丑。引导学生笑有所得,笑有所悟。浅文趣教,做到对文本内容有所取舍,以点带面,力避胡子、眉毛一把抓。同时要求教学语言鲜活感人,不入俗套,富有机智。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课堂一开始,我用聊天的方式来接近学生,问"你们小时侯读过或听过或看过那些童话,能给大家说说吗?"话音刚落,以有半数同学举手,他们各自讲了自己接触的童话,似乎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教师顺势导入:那好,今天让我们学习外国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一篇童话《皇帝的新装》.正是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引诱下,学生认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二、搭建学生向上的攀登的支架
当学生介绍完后进入整体感知的环节,这时老教师提出"这篇童话主要内容是什么?"问题,让学生用默读浏览的方法去搜集、筛选课文信息,结果有一两位学生概括。
生1:本文记叙了一位爱新装的皇帝受到了两位骗子的欺骗,穿上了并未存在的所谓神奇的新衣去参加游行大典,结果出尽洋相的故事。
生2:两个骗子抓住皇帝的弱点,让愚蠢的皇帝甘心拿出金银财宝换来一条实际上不存在的新装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
学生纷纷从文本上找到了老大臣、官员、骑士、老百姓等,有了这个台阶,我便设计了一道极具开放性、答案多元化、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的问题:在这群被骗的人中,你对谁最感兴趣,找出你认为最能吸引你的情节,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他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人?问题一抛出,学生调动了自己现有的谁知和经验,挖掘出潜在的才能,借助教师这一"支架",思维积极地向上攀升,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有了下面精彩的一幕:
生1:我对文中的老大臣感兴趣,他是皇帝心目中最诚实,有理智的,最称职的。可他看不见布料却谎称这布料"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而且他的表情动作都很滑稽可笑,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可什么也没看见,后来他干脆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从中我看到了老大臣的愚蠢,自欺欺人,也替皇帝可怜,原来他认为最优秀的大臣这么虚伪。
师:你的话真是一针见血,既指出了老大臣的缺点也批评了皇帝,真是一箭双雕啊!还有谁补充的。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但我要补充一点,有一处情节很可笑,那是老大臣听骗子描绘布料,他注意地听着,以便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
师:你读得很仔细,这处确实很吸引人。
生3:老师,我觉得关于老大臣的情节都相当精彩,我想用朗读来表示对文章的喜欢。(学生这时响起掌声,表示对这位女学生的支持。她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她是我们班朗读水平最好的一位)
对这一问,同学们意见相当一致,都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小孩天真,纯真,无私心,勇敢,无所顾忌。我当时相当满意欣慰地笑了,笑得不是因为他们的答案标准,而是他们完全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读懂了文本,读出了个人的体验,读出了文章的精髓与自己的见解。
三、在关键时刻向学生抛锚,学生扬起思维之帆
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在关键时刻我向学生"抛锚"了,我问:"骗子行骗,皇帝,大臣,官员,百姓受骗,孩子勇敢地揭骗,在这样童话中,你觉得作者想要对你说什么?"这是关于主题的分析,是整堂课的高潮,是学生体验生活的时刻,于是我要求学生从自身出发,觉得作者想借此告诉你们什么。我完全没有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进行返朴归真纯天然的解读,末了学生的思维被激起了,对于主题的解读可谓五花八门可又合情合理:
生1:皇帝受骗,大臣受骗是怕被认为是愚蠢,不称职,上及皇帝下至内臣们说谎,作者想告诉我们当时的统治阶级是腐败的,虚伪的,自欺欺人的。
生2:皇帝不称职在前,大臣们都跟他一般,上梁不正下梁歪,作者想告诉我们作为上层统治者应该要关心百姓,做一个正直合格的统治者。(这是从反面解读文本)
生3:本文最后让孩子来说真话,告诉我们做人应该要勇敢,无私,要有一颗诚实的心。(该生是从正反两面来分析方题的)
......
在这节课中,我解决了两个大问题,最后布置作业,以"皇帝回宫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将想像与创作暂给学生当作业,突出了课文要求培养学生想像的能力的特点,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下课。
课后反思:
我在处理本课教材中,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中提倡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关系。在这堂课中,我只有设计两三个大的问题,当问题的设计是贴近学生的,让他们每个人有话可说,有题可做,注重题目的开放性,答案的多元化,还提倡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地阅读。这正是课标中所提倡的阅读是一个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而没有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解读,真正体现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到实施到结束,有着全新理念的引导,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而学生真正体现了其主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