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谭是10后萌娃,初次见面觉得他虎头虎脑的,十分可爱。时间久了,才知道小谭对人陌生、冷漠,课间总是一个人坐在位置上看书,同学不小心碰到他,及时道歉,他也不依不饶,常和同学发生口角,争得面红耳赤。老师从中调解,他不信任老师,认为老师偏心,扯着脖子和老师顶嘴。因此他在班上没有朋友,也不与老师交流。我虽然表面上和小谭关系冷冰冰,但一直想让这个孩子有更多的进步,更好的发展。
认同,态度上的相信接受
我和小谭关系的破冰起源于二年级学期初的楼梯之行。小谭升到二年级后教室也从一楼搬到了三楼,每次出操、放学都要下楼梯。我发现下楼梯的时候,小谭总是靠左,扶着栏杆,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在台阶上,小干部怨他不守秩序,影响路队的整齐,想拽他靠右走,他不听还想推小干部,这样的小谭在靠右下楼梯的人群中很是突出。看到这,我走过去,轻轻地牵起他的小手,托住他,他似乎是感觉到了从手中传过来的力量,没有挣脱,慢慢地和我一起走到右边走下了楼梯。之后几次下楼梯,我装作不经意走到他旁边,什么也不说,扶着他下楼梯。一周后,我私下里和他说,我知道他之前从左边下是因为他没有东西抓着就容易摔倒、害怕摔倒,但是,放路队的时候人很多,从左边下,如果有人上楼梯就容易拥挤,万一撞到他就更危险,我怕他受伤。他的眼睛亮了亮,我赶紧和他商量,以后每次下楼梯要靠右走,如果害怕,我会当他的小扶手,他点了点头说好。我知道,他开始相信并接受我了。
信任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开端,教师与学生只有相信对方,互相接受对方,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开始。教师要想让学生相信接受自己,首先要相信接受学生。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学生保持这样的基本态度:不论学生出身如何,成绩怎样,调不调皮,古不古怪,都会认为他们是特别的、可爱的。在学生犯错和有缺点显现出来时,教师应该坚信“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学生的内心透着诚实和良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在行为过程中,会表现出独立性的举止,教师应该抱着一个态度──认同,即相信接受。认同不是赞成,只是对学生的宽容与自制、尊重与理解、真诚与爱心。这种认同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也最终能达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认同,情感上的亲近交融
每次上完课,我都有点难离开教室。理由不复杂,学生们总爱围着我说话,告诉我“许老师,我周末去东湖绿道骑车了”,“许老师,我又看了一本新书,推荐给你”,“我有一道数学题,许老师,你会做吗”……以前的小谭总是目不斜视地看课外书,这几天频频望向我这里,像是期待着什么。我走到他旁边,问他在看什么书?他很腼腆地说了几句,我发现他看的书很有意思,大声地夸了夸他会读书,让他下次课前给同学们讲一讲。第二天,他讲得很成功,全班把掌声送给他,他激动地脸红到耳根。之后课下小谭会时不时跑到我身边,讲一讲宇宙的奥秘,谈一谈好玩的数学故事。小谭依然爱看书,但不再是孤独的身影,常和几个同学一起,小脑袋瓜凑在一起边看边讲,还成立了读书小分队。
陶行知曾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发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学生是一个人,人是有情感的,爱是最高级的情感,学生能感知到老师对他(她)是否有爱。老师唯有认同学生,才会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学生感受到这份爱,提高对教师的认同感,在情感上更加亲近老师。习主席在北师大曾说过,“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有仁爱之心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因为有了爱,教师学会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察学生的“闪光点”,给与学生欣赏。社会心理学中的“阿伦森效应”指出,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赞美滋养生命,掌声鼓励成长。通过欣赏激发师生情感的交融,通过欣赏学生获得认同,因为认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心灵与心灵开始碰撞。
认同,行为上的跟随奋进
经过半年的努力,小谭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进步很大。每次我上数学课,总能看到他专注的眼神,每次的回答问题时,他总是那么的自信。我发现小谭的字写得不够工整,和他说他长得这么可爱,要是字再好看些就更好了。他就坚持每天练字,挑出十个写得漂亮的给我看,字越写越漂亮。他交到了好朋友,各种活动中开始有了他积极的身影,特别是在与数学有关的编程方面,他在武汉市少儿编程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教师节那天,小谭告诉我,他以后也要当老师。
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中有这么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好的教育不正是如此吗?师生关系就像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使学生产生厌学,或许完全相反,能够爆发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当学生对教师情感上高度认同、接纳,自然会内化为行动上的跟随。
结束语
因认同而教育,因教育而认同。只有以信任为基石,对学生投入真情付出真心,师生的认同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遠。增进师生之间的认同,构建信任、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处处感受到老师的爱,从中陶冶良好的感情,学会怎样用高尚美好的感情去对待别人,相信人间有美德,世间有真理,才比较容易把这种关心他人的感情、行为从学校扩展迁移到其他的社会环境中去,并升华为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高尚情操。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实验小学)
认同,态度上的相信接受
我和小谭关系的破冰起源于二年级学期初的楼梯之行。小谭升到二年级后教室也从一楼搬到了三楼,每次出操、放学都要下楼梯。我发现下楼梯的时候,小谭总是靠左,扶着栏杆,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在台阶上,小干部怨他不守秩序,影响路队的整齐,想拽他靠右走,他不听还想推小干部,这样的小谭在靠右下楼梯的人群中很是突出。看到这,我走过去,轻轻地牵起他的小手,托住他,他似乎是感觉到了从手中传过来的力量,没有挣脱,慢慢地和我一起走到右边走下了楼梯。之后几次下楼梯,我装作不经意走到他旁边,什么也不说,扶着他下楼梯。一周后,我私下里和他说,我知道他之前从左边下是因为他没有东西抓着就容易摔倒、害怕摔倒,但是,放路队的时候人很多,从左边下,如果有人上楼梯就容易拥挤,万一撞到他就更危险,我怕他受伤。他的眼睛亮了亮,我赶紧和他商量,以后每次下楼梯要靠右走,如果害怕,我会当他的小扶手,他点了点头说好。我知道,他开始相信并接受我了。
信任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开端,教师与学生只有相信对方,互相接受对方,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开始。教师要想让学生相信接受自己,首先要相信接受学生。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应该对自己的学生保持这样的基本态度:不论学生出身如何,成绩怎样,调不调皮,古不古怪,都会认为他们是特别的、可爱的。在学生犯错和有缺点显现出来时,教师应该坚信“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学生的内心透着诚实和良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在行为过程中,会表现出独立性的举止,教师应该抱着一个态度──认同,即相信接受。认同不是赞成,只是对学生的宽容与自制、尊重与理解、真诚与爱心。这种认同可以赢得学生的信任,也最终能达到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认同,情感上的亲近交融
每次上完课,我都有点难离开教室。理由不复杂,学生们总爱围着我说话,告诉我“许老师,我周末去东湖绿道骑车了”,“许老师,我又看了一本新书,推荐给你”,“我有一道数学题,许老师,你会做吗”……以前的小谭总是目不斜视地看课外书,这几天频频望向我这里,像是期待着什么。我走到他旁边,问他在看什么书?他很腼腆地说了几句,我发现他看的书很有意思,大声地夸了夸他会读书,让他下次课前给同学们讲一讲。第二天,他讲得很成功,全班把掌声送给他,他激动地脸红到耳根。之后课下小谭会时不时跑到我身边,讲一讲宇宙的奥秘,谈一谈好玩的数学故事。小谭依然爱看书,但不再是孤独的身影,常和几个同学一起,小脑袋瓜凑在一起边看边讲,还成立了读书小分队。
陶行知曾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发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学生是一个人,人是有情感的,爱是最高级的情感,学生能感知到老师对他(她)是否有爱。老师唯有认同学生,才会把自己的温暖和感情倾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学生感受到这份爱,提高对教师的认同感,在情感上更加亲近老师。习主席在北师大曾说过,“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有仁爱之心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因为有了爱,教师学会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察学生的“闪光点”,给与学生欣赏。社会心理学中的“阿伦森效应”指出,任何人做事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赞美滋养生命,掌声鼓励成长。通过欣赏激发师生情感的交融,通过欣赏学生获得认同,因为认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心灵与心灵开始碰撞。
认同,行为上的跟随奋进
经过半年的努力,小谭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进步很大。每次我上数学课,总能看到他专注的眼神,每次的回答问题时,他总是那么的自信。我发现小谭的字写得不够工整,和他说他长得这么可爱,要是字再好看些就更好了。他就坚持每天练字,挑出十个写得漂亮的给我看,字越写越漂亮。他交到了好朋友,各种活动中开始有了他积极的身影,特别是在与数学有关的编程方面,他在武汉市少儿编程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教师节那天,小谭告诉我,他以后也要当老师。
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学记》中有这么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好的教育不正是如此吗?师生关系就像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使学生产生厌学,或许完全相反,能够爆发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当学生对教师情感上高度认同、接纳,自然会内化为行动上的跟随。
结束语
因认同而教育,因教育而认同。只有以信任为基石,对学生投入真情付出真心,师生的认同之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遠。增进师生之间的认同,构建信任、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处处感受到老师的爱,从中陶冶良好的感情,学会怎样用高尚美好的感情去对待别人,相信人间有美德,世间有真理,才比较容易把这种关心他人的感情、行为从学校扩展迁移到其他的社会环境中去,并升华为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高尚情操。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