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育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研究探究能力,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所谓探究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多层面的活动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Discussed shallowly “High school Biology” tests the teaching middle-school student to inquire into ability the raise
  Huang Qian
  【Abstract】Must study the inquisition ability, must first be clear about anything is the inquisition. In the American country scientific culture standard to the inquisition the definition is: “the inquisition is the multi-stratification plane activity, including observation; Asks the question; Through the browsing books and other information resource discovered that anything is the conclusion which already knew, the formulatio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plan; Makes the appraisal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 evidence to the existing conclusion; Collects, the analysis, the explanation data with the tool; Proposes the explanation, the explanation and the forecast; As well as exchange result. The inquisition request determination supposition, carries on the critique and the logical ponder, and considered other may substitute explanation.”So-called inquisition ability, is must raise the student multi-stratification planes energy. To be specific, is promulgates “Full-time Ordinary Senior Middle-school student Curriculum Standard” according to our country Ministry of Education pointed out that the high school biology curriculum must let the student preliminary academic society biological science inquisition the general method, raises the student biology experiment’s elementary operation eo skill, the collection and process information ability, observation ability, experiment ability, the power of thought and solution actual problem ability.
  【Key words】High school 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Raise; Inquires into ability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掌握一整套探究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形成探究能力。那么,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笔者根据本人十几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提出以下几点肤浅看法:
  1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完整实验设计方案包括的内容和具体的设计方法
   完整实验设计方案是学生学会实验设计的模板,而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做已经设计好的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从而掌握完整实验设计方案所包括的内容和具体的设计方法。如:在对《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进行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预习并进行分组实验,然后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分析并归纳本实验的实验题目、实验中提出的假说、预期的效果、实验方法和步骤、观察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推出结论、进行交流等环节,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不断进行巩固。如:在进行《植物的向性运动》教学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植物向光性实验》、《植物向重力性实验》等进行实验设计,从而熟练掌握完整实验设计方案包括的内容和具体的设计方法。
  2敢于置疑,创设问题情境
  敢于置疑,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敢于对书本结论提出疑问,敢于向权威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切忌说出“书上怎么怎么说,同学们要怎样来记住这个结论”。这样既会让学生瞧不起老师,觉得老师没本事,也会让学生死背书,背死书,让学生成为书本的奴隶。我们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做做看。”让学生不断地置疑,面对多种疑问,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如在“植物的向性运动”这节探究课中,我就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植物的向性运动?你能用最简单的事例来证明植物的向性运动给大家看吗?”大部分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讨论后,有的学生提出让一株植物横放,观察根的生长情况来证明根的向重力性生长;有的提出观察茎的生长情况来证明茎的向光性生长;有的学生干脆说到河边拔一株植物看看根的生长情况,就可证明根的向水性…… 同学们七嘴八舌,说出了许多证明植物的向性运动的方法。然后教师加以引导,学生们归纳并设计出许多证明植物的向性运动的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课后分组完成。
  3精心设计课堂实验,开展探究活动
  生物學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课堂上多设计探究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如在“酶的特性”的探究活动中,我就提出“酶的特性和酶需要适宜的条件”这一主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允许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拟定实验设计方案,确定所需材料,然后进行分组活动,学生自主分析观察结果和实验数据,集体讨论得出科学结论,学生必须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得出结论。虽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走不少弯路,遇上许多困难,但只需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对“酶的特性和酶需要适宜的条件”各是什么,就会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4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其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先要对所探究的生物知识提出假设,然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一边实验一边探究,再从中发现规律。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心中会有说不出的成就感,进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学习“酶需要适宜的条件”这部分内容时,原来这部分内容是在酶的特性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我将其改为学生的实验探究课,安排学生在做《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作用》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温度、pH值对实验的影响。学生通过亲手实验,动脑分析,总结科学结论。这样,学生通过既“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感受科学方法,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探究的内容应由简单到复杂;探究的程序应由只包括部分要素的不完整探究逐步过渡到包括所有要素的完整探究;教师的引导应由强逐渐减弱。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直接探索者、构建者和发现者。教师的作用应该是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而不能“越位”。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并引导他们寻找对策,使学生的探究尽可能获得成功。同时,由于教师在以前也没搞过“科学探究”,缺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经验和理论,要多参加教研活动和培训,积极学习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现行《高中生物》教材.
其他文献
【摘要】好的评语能综合反映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增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努力方向,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写好小学生评语,关键在于教师掌握写评语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评语;策略    The understanding, the trust, show loving concern——discuss shallowly to the elementary stude
期刊
【摘要】“人本管理”是“校长治校”、“制度管理”和“文化引领”的升华,是学校管理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教师;人本管理    Some feelings in “person this management”  Gong ChengbinWang Yan  【Abstract】“Person this management” is “the school Changzhi school”, “t
期刊
芮茂福(1963.2-),云南丽江人,中教一级,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曾多篇杂文和教研文章在报刊上发表。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第一车间,如何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保证一定质和量的教师队伍应亟待高度重视,而搞好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方法:(1)订杂志——自主学习;(2)听课、拜师——同伴互助;(3)专题研究——专业引领;(4)
期刊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作茧自缚。可我现在也不后悔,相反,每当我看到孩子们在我的精心策划和引导下茁壮成长,作为教师,我的心底就涌起一股令人欣慰和振奋的热潮——面对如此醉人的回报,何悔之有?  【关键词】留守;学生;牵手;同行  Let the 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student connecting rod colleague  Liu
期刊
【摘要】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它能使孩子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  【关键词】规则意识;留守儿童;农村小学    Discusses the countryside elementary school shallowly to the remaining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 child rule
期刊
【摘要】教育学生,是在于使我们在教育学生时,让他们知美丑,辨善恶、明是非。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批评。但我们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必须以宽容的胸怀,保持冷静的头脑,明确批评的,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学生一有了缺点,就全盘否定学生,极有可能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  【关键词】学生;老师;朋友    Let the student and teacher becomes the friend  Z
期刊
【摘要】教師能恰如其分地创造情境,渲染气氛,能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产生浓厚的自主学习兴趣。  【关键词】情境;学习兴趣    The discussion “the establishment situation, stimulates student’s study interest”  Zhou Zaisi  【Abstract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关键词】发挥;主体作用;培养;能力    Plays the student main body role; Raise practice innovation ability  Chen Si  【Abstract】Plays student’s main body role
期刊
【摘要】农村小学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学习困难,对他们的教育也较为费神。从教学实践中我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与自信,获得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关爱;尊重;宽容;鼓励    Let the student under likes bathing grows——the counselling study sleepy fresh several ponde
期刊
【摘要】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更有份量。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协调者。班级工作可以说是学校工作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份量    The teacher in charge work I see  Wang Guangfang  【Abstract】The teacher in charge has the component in the student mind. I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