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的“伊万” 苏联试爆世界最大氢弹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n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朱岩
  
  在上世纪50年代初,广岛、长崎上空核爆炸的烟云还未散去,核武器仍具有至高无上的心理威力。美国最先试制出了氢弹后,前苏联紧追不舍,试爆亿吨级的超级氢弹。送给赫鲁晓夫的报告中,狂人们不仅想建造亿吨级核弹鱼雷舰,还主张制造十亿吨级以上氢弹,丢到大西洋某处。
  
   1960年秋天,苏联首脑尼基塔•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脱下了自己的皮鞋。流传甚广的一个段子是,他手拿皮鞋猛击讲台,向全世界展示他这个铁匠之子的本色。事实上,赫鲁晓夫并没有使用铁匠式的敲击来震惊世界,震惊世界的是他当时的话语中隐含的可怕信息:“苏联完成了超巨型氢弹的研制工作,该氢弹的爆炸当量为亿万吨级。”前苏联“阿尔扎马斯-16”核试验室的超级机密就这样赫然面世。
  
  “难以计算的是,到超级氢弹最后完成装配这段时间,我们遭受了多大强度的辐射剂量。当时我们那里连个辐射强度测量计都没有。后来笼统地测量了一下,结果发现这里的辐射强度超出正常值两倍多。”
  “30日早晨,根据试验总指挥巴甫洛夫中将的命令,将最终装配完毕的氢弹用专用车辆装进飞机。当时我看见,一个车轮因过度负荷而失灵打转,车辆停下了。正当我们不知所措时,它突然又变正常了。这一险情是如何发生又化险为夷的,到现在我也不明白。”
  这样的险情不止一次。直到巨弹被送上“图-95B”,人们才弄清楚,它整个弹体拖到地面上,飞机根本无法起飞,唯一的救急办法是在它下面的飞机跑道上抢挖一条土沟,否则要是强行起飞的话,氢弹与地面摩擦,后果不堪设想。
  
  投放试爆
  
  1961年10月30日晨9时27分,载有巨型氢弹的“图-95B”飞机与另一架载有实验室的“图-16”飞机结伴起飞,航向直指新地岛群岛中的某个岛。11时,舰长杜尔诺夫采夫报告说已接近目标。当按下投弹按钮机弹分离时,飞机所处高度为10500米。飞行员们此时稍微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情况,当时在新地岛的试验场区的负责人古里科夫是这么说的:“‘202产品’开始投放是在‘玛多奇京’地域,当时飞机把头扬起向上,飞行员们都在飞机尾部坐着。首先出来一顶有半米长的降落伞,接着又是第二顶,约有5.5平方米大,接下来第三顶有42平方米大。最后主伞打开,有1600平方米大,氢弹平稳地随伞降下。这时指挥所传来了要求打开降落伞的指令,回答声中夹有轻松的叹息。此后又是难熬的对爆炸的等待。”
  与此同时,两架飞机正以最大速度飞离投放地点。根据计算显示出,安全脱离时间总共为15分钟。飞行员从机尾施放了不透光的烟雾剂。
  11点32分,新地岛群岛上空4000米高度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威力的一次爆炸。耀眼的闪光出现在空中,持续时间将近70秒,尽管有着浓云遮蔽,但在数百公里之外仍能看到闪光。接下来的火球烈焰覆盖天地、经久不息。最后,巨大的、灰黑色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它的顶端直达同温层,高度足有数十公里。
  爆炸发生时,飞机机舱里的试验人员已远离爆心100公里以上,避开了强烈的闪光,但机尾舱口排出的用以遮光的浓烟雾没有完全起到保护作用。热浪涌进机舱,人就像进了热锅,毛发、指甲纷纷脱落,热浪划破了所有人的脸和双手。灼热的机舱里灰尘肆虐,舷窗也被烧焦。除了光辐射,冲击波也造成了伤害。人们从空中清楚地看到了奇异现象:一道深深的、透明的气体大墙形成了,它穿过飞机机身,撼动着近百吨重的飞机,世人难以想象。古里科夫描述说:“当冲击波穿过飞机时,所有仪表设备的指示都飞速上升,指针来回跳动……”晚些时候,他才知道,全世界所有的地震测试仪都测到了这次核爆炸,它产生的冲击波传遍全球。
  大气层中阳离子的爆发使得机组人员与机场之间的无线电通信联络整整中断4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谁也不知“图-95B”和“图-16”这两架飞机上究竟出了什么事,飞行员们自己也是一片茫然。“图-16”机组的负责人里雅斯尼科夫回忆说:“在爆炸发生后我们看见了强烈的闪光,但是蘑菇云还没有出现,只能看见巨大的火球。它在不断扩展,直径有几公里大,赤红色并且肮脏混浊。我们知道应当马上返航了,否则就会大难临头。一团球状烟云几乎升到了我们身旁,做出脱离现场的命令符合纪律要求吗?我还是做了一个不到70度的倾斜动作,在这11000米的高空这一动作会带来出乎意料的后果,实在是太危险了!”杜尔诺夫采夫中校(当时还是少校)事后发现,自己驾驶的 “图-95B”机身已由银白色变成了灰黑色,被焦痕所覆盖。
  当观察组人员事后到爆心勘察时,呈现在眼前的景象惨不忍睹:两米多深的冰雪冻土层已消失殆尽,整个地面覆盖着好似玻璃碎片的东西,尘土沙石因高温熔化而成了晶体状。地面上堆积着成群的失明的海鸥,它们因在高空受到核辐射而坠落下来。在岛子的四周净是鹿和熊的尸体,全是被光辐射的能量所烤焦的。所有生物已荡然无存。
  在距离爆心50公里方圆之内,一切都被完全烧尽、熔化。坦克及其它作为效应物的兵器一概没有踪迹。而在50公里之外,还有坦克的炮塔尚可分辨出,坦克自身已被掀倒,这是冲击波的力量。爆炸后形成的放射性沾染灰尘量达五六百万居里数之巨,广大的土地面积长期无法消除原子射线的影响。在投放地点距爆心400公里方圆以内,所有的砖瓦结构农舍只剩下断垣残壁。不仅居民村镇受害,冲击波的威力还波及境外直到800公里以外,所有建筑的窗户都被破坏。爆炸威力如此巨大,以至于在外层空间无需借助于望远镜都可见到其闪光。
  
  “核讹诈”成为笑柄
  
  整个世界被震动了。然而,历史总是让人感到惊讶,前苏联试爆这枚世界最大氢弹的唯一意义在于:它促成了1963年8月5日有关部分禁止核试验的美英苏三国协议的签署,该协议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
  但是要知道,当初铁匠儿子向世人示威时,并没有撒谎。计划中的这次试验其当量确实是亿吨,而1961年10月试验的这颗氢弹其当量只有一半左右,充其量最大不过5800万吨,这又是什么原因?
  很简单,半个世纪之前,专家学者们很难想象到有这种规格的原子弹或者是氢弹,更无法去真正试爆它。所以有一部分专家仅是以此为名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发言权,愚弄后来人。“伊万”就是这样被鼓噪夸大的。
  就在那时,一些更富有狂热性的想法在“伊万”试爆之前就喧嚣不停,其中就有主张制造十亿吨级以上氢弹的想法,还想要把它投放到大西洋的某处。这样巨大的当量会使海平面提高千米左右,而2005年发生的东南亚海啸也不过才提高海平面5米左右。
  幸运的是,学者们与军界人物清醒了过来。有人考虑到,这样大的海啸可能最终也有害于苏联自己,还是放弃这种想法吧。
  当时给赫鲁晓夫进言的还有其他人,萨哈罗夫递交了建造亿吨级核弹鱼雷舰的报告,主张从水下发起核攻击。而阿尔扎马斯城的领导人之一涅金上将又提出报告,想将“挺进大西洋”的计划付诸海军舰艇实行,运载的仍是亿吨级氢弹……
  孰料没有多久,这些冒险计划随着“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无法成为现实。更主要的原因是,赫鲁晓夫的地位已岌岌可危,“核讹诈”成了世人的笑柄。
其他文献
观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可以选择一种较为概括的方法,那就是把二十世纪以后出生的中国知识分子,以三个较为突出的历史事件来把他们分为三个群体: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延安知识分子群和一二九知识分子群。  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体主要是抗战爆发以后,集中在昆明的北方三校的知识分子,主要是教授和学生两部分人。这些知识分子大体可以说主要是一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如果要以一个人的历史命运来说明的话,可以后来到了
期刊
编译 彭华    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共和国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内战,并由此搅动了整个世界。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指出,苏联情报机关在伊比利亚半岛这场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利用西班牙内战这一天赐良机,苏联积极在西班牙人和国际纵队战士中招募间谍,开辟立足点,组织骨干队伍,并借此在欧洲和美洲扩充谍报网。    内战爆发以后,西班牙共和政府遭到周边各国的经济封锁,粮食、燃料和武器弹药皆十分短缺,急
期刊
1932年10月19日《大公报》    公安局近查辖区各球房、茶楼、酒饭馆、理发馆、娱乐场所以及各商店,多有雇用女招待者,其性质固属女子职业,然亦宜严加限制,以维风化。特经拟定取缔规则十五条,提由市政会议通过,昨已公布,拟即日施行。该项规章内容,大要系女招待须每日下午十二时以前一律回家,凡年龄未满十五岁者不得雇用之,凡雇用女招待之商店,不得藉用女招待名义于门首悬挂广告及发布特殊传单,旅馆客店绝对不
期刊
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在军事上,也在外交、思想、舆论等全方面进行“总体战”、“超限战”,尤其不遗余力地塑造国家形象,精心装扮,巧妙公关,咄咄逼人,与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871年,中日两国谈判《中日修好条规》,过程中出现很有意思的插曲:日本代表团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谈判甚至因此陷入停顿。  日本方面认为:“中国系对己邦边疆荒服而言”,要求只写“大清国”。这样的要求,被中国代表力
期刊
编译 范国平    为了活着回家,坦尼充当了位于日本本土的大牟田煤矿17号战俘营的地下秩序管理者,在这里,他是最成功的黑市交易商,也是集中营的“歌舞大王”。苦熬三年,他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迎来了无比珍贵的“自由”。    最成功的黑市交易商    我是17号战俘营中最成功的黑市交易商。休利特医生是我的好友,在药物和医疗器械短缺的情况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挽救了很多兄弟的生命。他一直想留下一些治疗记
期刊
作为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人,我们曾经与它一同成长,也看到了它的灭亡与被弃。即使县城重建,仍然名为“北川”,但是我们的那座“北川”,承载了我们的过去与记忆的北川,与那些让我们无能为力的人们,已被一起埋进了历史,成为一座遗址供后人瞻仰。    5月12日晚10时过,我在网上见到了同事郑褚。这个时候,除了网络,所有通讯都断绝了。  刚刚到来的网上消息说,北川县城估计死亡3000人以上。郑褚是北川人,他的父
期刊
1642年到1648年发生于英国的内战,是一场与发型有关的战争。当时,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克伦威尔主持国会,其随从者多数为清教徒,他们崇尚朴素和节俭,反对国王和贵族们轻浮艳丽的着装,尤其是看不惯查理一世和保皇党人把头发梳成波浪或卷筒状有如纨子弟的模样,于是纷纷剪成短发,形如覆盖在头顶的碗形头,他们也因此被对手讥称为圆颅党。  后来,圆颅党打垮了保皇党。他们处死国王,建立起由克伦威尔任护国
期刊
就职于亚利桑那大学的地质学家埃里克福尔斯认为,文明的发源地很可能与地震活动存在着密切关系。  他是在将一份地质图和人类古文明发源地分布图进行对比后得出上述结论的。他发现,在15个著名的欧亚古文明发源地中,竟然有13个都是沿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带分布的。需要指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带正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只有古埃及文明和中华文明出现在了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脉带以外的地区。 
期刊
《纽约每日时报》1851年10月3日    根据政治学角度的种种表现,我在上个月的那封信中就曾大胆地预测,广州的安全形势非常令人担忧;而在目前,尽管来自前方的消息还不能确定这个事实,但是现在所有的迹象都在表明,这个预测变得越来越贴近现实了。确实,叛乱没能被镇压下去,也没有取得任何的进展,相反的越来越有一种威胁吞噬这个帝国政治重镇和经济大都会的迹象。为了平息叛乱,皇帝派了一个又一个的将领去镇压,但他
期刊
纵使今天来看,伫立在外滩12号上的汇丰银行大楼仍然是外滩上最耀眼的建筑之一。它那巨大的希腊式穹顶正对黄浦江,吸引着过往游人的目光。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历史就是简明的近现代上海史。    1923年6月23日正午,上海租界万人空巷,数以十万计的上海市民潮水般地涌向外滩,争睹新建成的汇丰银行大厦的风采。这一天,隆重的落成典礼上花篮遍地,礼炮轰鸣,吸引了政府和各界要人纷纷前来祝贺。   这栋耗资10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