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入手,对症下药,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教育本身就是供给侧,高校的供给侧改革正在逐步落实,普通本科院校正逐渐向应用型培养方式转变,以实现社会人才的有效供给。而供给侧改革需要培养者调整培养定位,提供有效供给;要创新培养方式,优化培养要素资源的配置;要加强行业共建,将人才需求方的力量引入培养环节,实现供需之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地方院校 人才培养
2015年11月10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十三五” 规划建议的专家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解放生产力,在优化“供给侧”环境机制过程中,强调以高效的制度供给和开放的市场空间, 激发微观主体创新、 创业、 创造的潜能,构建、塑造和强化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2016 年 3 月的两会中,人大代表、前浙大校长林建华指出,大学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大学教育不能仅仅以就业为目标,大学培养出来的人一定要能就业,要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潜力。
一、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1.外部影响因素。
1.1供需错位。财会类专业属于应用性社会学科,相对于基础人文学科,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学科实用性,而且学科门槛不高,办学成本较低,所以较大多数本科院校都开设财会类专业。就历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统计情况来看,财会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虽与其他类专业相比较高,但就业情况仍不理想。虽说不管企业大小都需要财会人员,但是当供大于求时,就会有无法就业的毕业生。
1.2有效供给不足。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并不意味着社会就不再需要财会类人才,而是院校不能为社会提供其所需的财会类人才。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财会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财会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同时,目前财会行业处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级人才告急的阶段。目前,我国所缺少的财会人才是具有丰富经验,手握国际认可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处理外资企业及跨国企业账务的财会人才。
2.内部影响因素。
2.1要素资源陈旧单一。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设施等都是教育的生产要素资源,而这些资源在地方院校呈现匮乏、单一及陈旧的特点。首先,师资队伍背景单一, 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教师的选任主要注重教师的学历和学术功底。教师从课堂到课堂的背景对财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帮助不大。其次,课程体系陈旧。全国财会专业学生,从“211”、“985”这种高端院校到地方院校、民办院校,用的是相同的几套教材、安排的是同样体系的课程群,人才培养方案也大同小异。这种课程体系的同质化造成了财会人才知识结构的趋同化,从而使地方院校的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没有竞争优势。再次,教学资源的匮乏。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资金有限,会把有限的财力用于可以在短期内产生效益的理工科专业,而对人文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投入明显不足。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所需的手工实训室、电算化实训室、企业运营模拟实训室等建设投入有限。后续资金投入不足,不能使教学资源持续发挥作用。
2.2模式僵化、效率低下。课本、教案、课件是课堂的主要教具,课堂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多情况下是教师一个人在满堂唱独角戏,而其讲授的内容基本上是课本上已经写明并且阐述得非常清楚明白的内容。这些内容只要学生识字并且具备基本的逻辑分析能力,看一下课本就可以充分理解。但是仅仅这样的教学对于财会类学生而言是不够的,因为财会类学生在学校多学习的是理论知识,但各企业所需要的并非是自动理论的人才,而是有经验、能够用较短的时间适应工作的财会类人才。财会类工作是一项注重实践能力的工作,因此,学生在学校仅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进行实践性教学。多数地方院校财会类专业都会开设手工模拟实训及电算化模拟实训,但是这些实训类课程没有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课内到课外、由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课程体系,也不能按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内容进行相应的训练,导致人才培养效率低下。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建议
1.加强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推行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在校内大力开展仿真实训课程。可以开设财务综合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创业实训、办税实训等课程,让学生参与到模拟环境或真实商业环境中从事财务处理或商品经营决策;在校外,可以开设专业认知课程,通过去相关企业参观、请企业管理人员授课等实现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知。 再次,可进行校企合作。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定数量的校外专业指导教师,通过定期的企业实训、实习,实现与就业岗位的契合。同时,推动与有合作预期的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
2.弹性设置、调整与丰富财会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除设置一些必修课,更多融合专业相关课程,以更多选修课的形式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学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有选择性的行进课程的学习。财会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较广,但无论毕业后的择业方向如何,在学校所学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应当针对这种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的设置,并将其设置为选修课,这样有助于学生针对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同时,充分挖掘实践课程资源,采用产、学、研一体化。根据实践经验需要采用专题或实地参与的方式按内容需要分成不同的课时进行授课。
3.及时评估、积极收集财会专业学生的反馈。针对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及时的评估与反馈也很重要。反馈与评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毕业生的反馈,针对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评估及分析,了解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时所应具备的能力,对症下药,为以后的培养寻找经验。二是用人单位的反馈,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
三、结语
推进教学改革是地方院校向应用性高校转变的重要环节。在经济社会发展走向供给侧改革的趋势下,高校教学改革也应顺势而为,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探索改革创新的路径和方法。文章结合财会类专业教学实际进行了理论探索,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赵超.何为结构性改革?该如何推进——解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N].新华每日电讯,2015-11-11.
[2]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 “供给側” 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3]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1).
[4]姜朝晖.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6(1).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康学院2015年校级教改项目——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g082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也是陕西省教育厅教学质量工程——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地方院校 人才培养
2015年11月10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十三五” 规划建议的专家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解放生产力,在优化“供给侧”环境机制过程中,强调以高效的制度供给和开放的市场空间, 激发微观主体创新、 创业、 创造的潜能,构建、塑造和强化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新动力。2016 年 3 月的两会中,人大代表、前浙大校长林建华指出,大学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一环,大学教育不能仅仅以就业为目标,大学培养出来的人一定要能就业,要具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潜力。
一、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1.外部影响因素。
1.1供需错位。财会类专业属于应用性社会学科,相对于基础人文学科,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学科实用性,而且学科门槛不高,办学成本较低,所以较大多数本科院校都开设财会类专业。就历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统计情况来看,财会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虽与其他类专业相比较高,但就业情况仍不理想。虽说不管企业大小都需要财会人员,但是当供大于求时,就会有无法就业的毕业生。
1.2有效供给不足。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并不意味着社会就不再需要财会类人才,而是院校不能为社会提供其所需的财会类人才。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财会工作包括实务工作和理论工作,各企业需要的财会人员大多是一些核算工作,侧重的是实务,所以对于会计人员,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毕竟一些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做出来的,不是“研究”出来的,自然学历在一些初级会计岗位中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同时,目前财会行业处于低端人才不缺,高级人才告急的阶段。目前,我国所缺少的财会人才是具有丰富经验,手握国际认可的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处理外资企业及跨国企业账务的财会人才。
2.内部影响因素。
2.1要素资源陈旧单一。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设施等都是教育的生产要素资源,而这些资源在地方院校呈现匮乏、单一及陈旧的特点。首先,师资队伍背景单一, 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教师的选任主要注重教师的学历和学术功底。教师从课堂到课堂的背景对财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帮助不大。其次,课程体系陈旧。全国财会专业学生,从“211”、“985”这种高端院校到地方院校、民办院校,用的是相同的几套教材、安排的是同样体系的课程群,人才培养方案也大同小异。这种课程体系的同质化造成了财会人才知识结构的趋同化,从而使地方院校的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没有竞争优势。再次,教学资源的匮乏。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资金有限,会把有限的财力用于可以在短期内产生效益的理工科专业,而对人文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投入明显不足。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所需的手工实训室、电算化实训室、企业运营模拟实训室等建设投入有限。后续资金投入不足,不能使教学资源持续发挥作用。
2.2模式僵化、效率低下。课本、教案、课件是课堂的主要教具,课堂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多情况下是教师一个人在满堂唱独角戏,而其讲授的内容基本上是课本上已经写明并且阐述得非常清楚明白的内容。这些内容只要学生识字并且具备基本的逻辑分析能力,看一下课本就可以充分理解。但是仅仅这样的教学对于财会类学生而言是不够的,因为财会类学生在学校多学习的是理论知识,但各企业所需要的并非是自动理论的人才,而是有经验、能够用较短的时间适应工作的财会类人才。财会类工作是一项注重实践能力的工作,因此,学生在学校仅学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进行实践性教学。多数地方院校财会类专业都会开设手工模拟实训及电算化模拟实训,但是这些实训类课程没有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课内到课外、由理论到实践的完整课程体系,也不能按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内容进行相应的训练,导致人才培养效率低下。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建议
1.加强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推行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在校内大力开展仿真实训课程。可以开设财务综合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创业实训、办税实训等课程,让学生参与到模拟环境或真实商业环境中从事财务处理或商品经营决策;在校外,可以开设专业认知课程,通过去相关企业参观、请企业管理人员授课等实现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知。 再次,可进行校企合作。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定数量的校外专业指导教师,通过定期的企业实训、实习,实现与就业岗位的契合。同时,推动与有合作预期的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
2.弹性设置、调整与丰富财会专业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除设置一些必修课,更多融合专业相关课程,以更多选修课的形式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学要。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有选择性的行进课程的学习。财会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较广,但无论毕业后的择业方向如何,在学校所学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应当针对这种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的设置,并将其设置为选修课,这样有助于学生针对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同时,充分挖掘实践课程资源,采用产、学、研一体化。根据实践经验需要采用专题或实地参与的方式按内容需要分成不同的课时进行授课。
3.及时评估、积极收集财会专业学生的反馈。针对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及时的评估与反馈也很重要。反馈与评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毕业生的反馈,针对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评估及分析,了解学生在毕业后就业时所应具备的能力,对症下药,为以后的培养寻找经验。二是用人单位的反馈,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研,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
三、结语
推进教学改革是地方院校向应用性高校转变的重要环节。在经济社会发展走向供给侧改革的趋势下,高校教学改革也应顺势而为,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探索改革创新的路径和方法。文章结合财会类专业教学实际进行了理论探索,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和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赵超.何为结构性改革?该如何推进——解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N].新华每日电讯,2015-11-11.
[2]张旭,郭菊娥,郝凯冰.高等教育 “供给側” 综合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发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3]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1).
[4]姜朝晖.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6(1).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康学院2015年校级教改项目——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g082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也是陕西省教育厅教学质量工程——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