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新鲜血液。。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而我们的小学语文作文,正是为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一个非常有利的平台。
关键词:兴趣;创新;自主
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新鲜血液。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而小学语文作文,以他所特有的细腻情感的表达特点,给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平台。
一、培养兴趣,建立创新平台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故而首先便是要重民主性,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成为“欲言的朋友”,解除学生的压力,让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完整的释放。第二,统教学模式的填鸭式教学,利用教学道具和学生的情景剧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更多的想象力,打开创新性的大门。第三,不随便批评学生提出的看似荒谬的问题,不耻笑不挖苦敢于提出大胆创新观点的同学,并在课堂上激励‘异想天开’的发言,在学生中提倡这样的方式,从而广泛的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使创新型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能在全班级的带动下更好的建立一个创新性的教学平台。
有了这样的一个创新平台的建立,我惊奇地发现,不论是平时的课文讲授还是作文的布置,许多同学都能很自然的联系实际,并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甚至有的同学能写出更高年级学生才能写出的作文,眼观独特,立意新颖别致。另外值得说明的是,班级学生在激发了创新能力的同时,有了更进一步自主性,自学能力也有所提高。
二、确立自主学习榜样,完善创新思维
叶圣陶先生曾说道: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而怎么改教给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援引叶先生的哲学性话语,值得改进的教学方法和对教师本身的思维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首先,要知道放开学生自己去学习,是以怎样的方式放开,放开到什么程度,更要考虑的是,在学生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是否完善了创新思维。其次,根据学生本身能力的差异,要从实际出发,分阶段的提高,分阶段的完善,并在全班范围内,较快的锁定自主学习榜样,创新带头标兵,用这样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完善创新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谓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各学各的。而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进行交流、进行探索。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导结合起来的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完善起到了不容小视的积极作用。而这些优势,恰如其分的在语文作文的教学中看到了成果。
三、延伸课外,大胆创新
常言道“自然乃万物之本源。”在新时代的创新背景下,外界给予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而这些影响中,与学生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莫过于课外生活。新时代的小小少年更应在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于自然中锻炼自己,大胆创新。正所谓,立其本源大胆创新,从而履行时代使命。然而,作为农村小学的学生,他们对课外生活的了解往往比城里学生了解的多而且更有运用于学习的借鉴意义。鉴于此,教师更应该激励学生接触自然,延伸课外,大胆求索、大胆创新。
在学校的主题周活动中,笔者借此机会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了以《孝》为题的小小征文活动,题材不限,并鼓励同学大胆延伸于课外并对“孝”字给予自己独到的的看法与理解,以求在教育学生’孝’的同时能有创新。在上交的征文中,有位同学这样写道:孝字就是子的上面扛起一个老人。虽然,她的表述能力有限,但是在笔者看来她已经在学习的同时大胆创新,所以在征文的结果中,笔者特别的为她颁发了优秀奖,以资鼓励。另外获得前三奖项的同学分别引用了孔子论孝,孟子论孝和孝字的起源等,对于此次学生们积极的表现笔者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表扬。由此,不仅圆满的完成了学校的主题周活动更是为学生的课外延伸,大胆创新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效果显著。
四、改善不良习惯,提升创新境界
著名文学家巴金说过,孩子成功的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也曾经提到,儿童不使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但是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的自然的就发挥作用了。很明显,强调一个好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在小学教育的阶段,恰巧是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的过程,也能在循序渐进的督导中使他们淡化坏習惯、直至淡忘。
学生们的不良习惯,是在作文的批改中日益明显的展现在我的面前的。不论是标点符号的使用、段落的结构、还是层次的分明度等等都是非常难以更正的。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论是平时的授课,还是作文课上,我都会反复的强调标点符号的使用,段落的结构的分配,和作文中层次分明的必要性。但是不得不说明的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所以在很多方面他们做的真是差强人意。而从教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并不是什么小的问题,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学生对作文标点使用,段落分配,层次分明要求的误区,那就是将作文无秩序的分发给同学,让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批阅,并写明批阅人的姓名。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他们必然会相互讨论,或者说是“理论”。而这样的结果,他们便会拿着作品来找我“评理”。在这样的讲解条件下,自然而然的纠正了不良的习作习惯,也让学生对错误的记忆更为牢靠。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很显著,也被其他年轻教师效仿,并运用于教学中。
身为一名小学教师,能以朋友的身份贴近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新,尤其是在作文的教学方面,既锻炼了学生,也提升了自己作为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教授能力,委实欣喜。
关键词:兴趣;创新;自主
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新鲜血液。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而小学语文作文,以他所特有的细腻情感的表达特点,给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平台。
一、培养兴趣,建立创新平台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故而首先便是要重民主性,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成为“欲言的朋友”,解除学生的压力,让学生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中得以完整的释放。第二,统教学模式的填鸭式教学,利用教学道具和学生的情景剧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更多的想象力,打开创新性的大门。第三,不随便批评学生提出的看似荒谬的问题,不耻笑不挖苦敢于提出大胆创新观点的同学,并在课堂上激励‘异想天开’的发言,在学生中提倡这样的方式,从而广泛的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使创新型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能在全班级的带动下更好的建立一个创新性的教学平台。
有了这样的一个创新平台的建立,我惊奇地发现,不论是平时的课文讲授还是作文的布置,许多同学都能很自然的联系实际,并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甚至有的同学能写出更高年级学生才能写出的作文,眼观独特,立意新颖别致。另外值得说明的是,班级学生在激发了创新能力的同时,有了更进一步自主性,自学能力也有所提高。
二、确立自主学习榜样,完善创新思维
叶圣陶先生曾说道: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而怎么改教给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援引叶先生的哲学性话语,值得改进的教学方法和对教师本身的思维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首先,要知道放开学生自己去学习,是以怎样的方式放开,放开到什么程度,更要考虑的是,在学生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是否完善了创新思维。其次,根据学生本身能力的差异,要从实际出发,分阶段的提高,分阶段的完善,并在全班范围内,较快的锁定自主学习榜样,创新带头标兵,用这样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完善创新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谓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各学各的。而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进行交流、进行探索。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导结合起来的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完善起到了不容小视的积极作用。而这些优势,恰如其分的在语文作文的教学中看到了成果。
三、延伸课外,大胆创新
常言道“自然乃万物之本源。”在新时代的创新背景下,外界给予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而这些影响中,与学生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莫过于课外生活。新时代的小小少年更应在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于自然中锻炼自己,大胆创新。正所谓,立其本源大胆创新,从而履行时代使命。然而,作为农村小学的学生,他们对课外生活的了解往往比城里学生了解的多而且更有运用于学习的借鉴意义。鉴于此,教师更应该激励学生接触自然,延伸课外,大胆求索、大胆创新。
在学校的主题周活动中,笔者借此机会在全班范围内开展了以《孝》为题的小小征文活动,题材不限,并鼓励同学大胆延伸于课外并对“孝”字给予自己独到的的看法与理解,以求在教育学生’孝’的同时能有创新。在上交的征文中,有位同学这样写道:孝字就是子的上面扛起一个老人。虽然,她的表述能力有限,但是在笔者看来她已经在学习的同时大胆创新,所以在征文的结果中,笔者特别的为她颁发了优秀奖,以资鼓励。另外获得前三奖项的同学分别引用了孔子论孝,孟子论孝和孝字的起源等,对于此次学生们积极的表现笔者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表扬。由此,不仅圆满的完成了学校的主题周活动更是为学生的课外延伸,大胆创新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效果显著。
四、改善不良习惯,提升创新境界
著名文学家巴金说过,孩子成功的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也曾经提到,儿童不使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但是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的自然的就发挥作用了。很明显,强调一个好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在小学教育的阶段,恰巧是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的过程,也能在循序渐进的督导中使他们淡化坏習惯、直至淡忘。
学生们的不良习惯,是在作文的批改中日益明显的展现在我的面前的。不论是标点符号的使用、段落的结构、还是层次的分明度等等都是非常难以更正的。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论是平时的授课,还是作文课上,我都会反复的强调标点符号的使用,段落的结构的分配,和作文中层次分明的必要性。但是不得不说明的是,孩子,毕竟是孩子,所以在很多方面他们做的真是差强人意。而从教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并不是什么小的问题,长此以往,不仅会造成学生对作文标点使用,段落分配,层次分明要求的误区,那就是将作文无秩序的分发给同学,让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批阅,并写明批阅人的姓名。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他们必然会相互讨论,或者说是“理论”。而这样的结果,他们便会拿着作品来找我“评理”。在这样的讲解条件下,自然而然的纠正了不良的习作习惯,也让学生对错误的记忆更为牢靠。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很显著,也被其他年轻教师效仿,并运用于教学中。
身为一名小学教师,能以朋友的身份贴近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创新,尤其是在作文的教学方面,既锻炼了学生,也提升了自己作为新时代教育背景下的教授能力,委实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