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以学生“学为主体”,“教为主导”,进行课堂实践改革,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求异创造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实践改革 创新教育 创造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教师的“教为主导”和学生的“学为主体”,就要使用各种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我们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主动把握英语学习,增加英语知识的吸收,提高英语学习的技能,并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填鸭式”或“满堂灌”的形式,总是采用一枝粉笔、一张嘴和一个课本讲到底的呆板的“三个一”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只能跟着教师思维走;教师唱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窒息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丧失英语学习兴趣,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谈不上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一个复杂的动态性总体,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和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集体的过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2.以“教为主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
主导就是指导、引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作用。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排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学生思维,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发挥主导作用,是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实现教为主导,首先,旧知识铺路,引导学习新知识。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面的简单知识是后面复杂知识的基础,注意联系旧知识,“温故而知新”,学得省力,事半功倍。其次,弄清知识的重难点,讲知识是一个体系。知识的体系是“一棵树”。树有干、枝、杈、叶,课本的知识也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对于非重点,学生能看懂的,不必讲;重点内容,视学生理解程度讲当其讲。难点是疏导化解的问题,讲到学生明白为止。把难点讲深奥,学生更不易掌握。再次,教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渗透和揭示学法,结合实际介绍方法,帮助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3.进行课堂实践改革
英语的课文教学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课堂,使之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式”课堂。将原来的重语言结构、轻思想内容的教学转变为从中获取文章所含信息、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的教学,让语言结构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无疑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置于活动的主体,把课堂当作学生的交际舞台,通过学生之间生动活泼、有情有景的交际活动,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正符合了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的以交际性为原则,实践性为目的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因此,要达到大纲对英语教学的要求,课堂教学就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的作用在于在课前对教材的把握和活动的编排。一篇课文是教学的客体,如何把这一客观的教学材料通过适当的形式传输给主体——学生呢?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认识到:在课前仔细研究教材,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设计各种各样、深浅不一、生动有趣且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点的活动是课堂活动成功的保证。作为一名教师,不可能每一节课都成功。但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编排出一系列精彩的活动,使学生的听觉、视觉都得以锻炼,从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的作用还在于在课堂上对活动的组织和指挥。以教材为脚本在课前编排了一系列的活动,只有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挥下才能通过主角——学生来顺利完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简明的指令,富有表现力的表情、体态语言和有张有弛的教学节奏,灵活自如地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在身心得到愉快的体验中,激活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其智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4.抓住时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4.1 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一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4.2 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气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4.3 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学生书,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创造。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幅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爸爸在看报纸的简笔画。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个学生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as the child doing while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 ,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 words ”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的提高。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英语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的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中学生英语教学法》 中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文摘 教育科学出版,2000年1月版.
【关键词】课堂教学 实践改革 创新教育 创造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教师的“教为主导”和学生的“学为主体”,就要使用各种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我们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把教学的“舞台”让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主动把握英语学习,增加英语知识的吸收,提高英语学习的技能,并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填鸭式”或“满堂灌”的形式,总是采用一枝粉笔、一张嘴和一个课本讲到底的呆板的“三个一”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只能跟着教师思维走;教师唱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窒息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使学生丧失英语学习兴趣,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谈不上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一个复杂的动态性总体,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教师和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集体的过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主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2.以“教为主导”,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
主导就是指导、引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作用。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排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教师还要注意启发学生思维,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发挥主导作用,是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实现教为主导,首先,旧知识铺路,引导学习新知识。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面的简单知识是后面复杂知识的基础,注意联系旧知识,“温故而知新”,学得省力,事半功倍。其次,弄清知识的重难点,讲知识是一个体系。知识的体系是“一棵树”。树有干、枝、杈、叶,课本的知识也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对于非重点,学生能看懂的,不必讲;重点内容,视学生理解程度讲当其讲。难点是疏导化解的问题,讲到学生明白为止。把难点讲深奥,学生更不易掌握。再次,教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渗透和揭示学法,结合实际介绍方法,帮助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3.进行课堂实践改革
英语的课文教学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课堂,使之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式”课堂。将原来的重语言结构、轻思想内容的教学转变为从中获取文章所含信息、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的教学,让语言结构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无疑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置于活动的主体,把课堂当作学生的交际舞台,通过学生之间生动活泼、有情有景的交际活动,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正符合了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的以交际性为原则,实践性为目的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因此,要达到大纲对英语教学的要求,课堂教学就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的作用在于在课前对教材的把握和活动的编排。一篇课文是教学的客体,如何把这一客观的教学材料通过适当的形式传输给主体——学生呢?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认识到:在课前仔细研究教材,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设计各种各样、深浅不一、生动有趣且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点的活动是课堂活动成功的保证。作为一名教师,不可能每一节课都成功。但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编排出一系列精彩的活动,使学生的听觉、视觉都得以锻炼,从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的作用还在于在课堂上对活动的组织和指挥。以教材为脚本在课前编排了一系列的活动,只有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挥下才能通过主角——学生来顺利完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简明的指令,富有表现力的表情、体态语言和有张有弛的教学节奏,灵活自如地组织课堂活动,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内化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在身心得到愉快的体验中,激活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其智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4.抓住时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
4.1 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一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4.2 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气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4.3 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学生书,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创造。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幅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爸爸在看报纸的简笔画。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个学生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as the child doing while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 ,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 words ”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的提高。
总之,在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英语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的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中学生英语教学法》 中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文摘 教育科学出版,2000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