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核心能力。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信息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拓宽生活视野,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帮助。作为课改中作业的一种新形式,与传统的口头作业或书面作业比较,它更具开放性、实践性和自主性。搜集资料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项常规性作业。不管是哪一篇课文,课前预习几乎都要请学生通过网络、课外书籍等资源,寻找与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觉得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对搜集的兴趣不浓
就目前我班的学生的情况来说,少部分学生都是外来打工子女,家庭条件有限,拥有几十册图书的很少。这使得他们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不得不从一些教辅书上摘录一些,或干脆照同学抄一两句。而有条件的同学却常在某书相关页码上折个角,甚至直接打印一页或几页来交差。课堂交流时,往往会出现一个班几个学生,有关资料的内容涉及面却小得可怜,有些还是重复内容,资料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
二、对搜集目标不明确
搜集资料,也许在我们老师看来是很简单的事,只要利用图书室、网络等途径就可达到目的。可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老师没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布置相应的资料搜集任务,而是盲目地要求学生去查他们根本查不到的东西,或根本不必查的东西。很多时候,只注意学生资料有没有搜集,搜集的多还是少,却忽视了对学生搜集资料方法指导。
三、忽视对搜集资料管理
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缺乏正确的自我管理。查资料时到处乱写乱记,今天写在书上,明天记在本子上,后天可能涂在一张纸上了。有时打印一份,用过了就扔掉。往往一课学习完学生的资料也没有了。而这种情况,没有引起我们老师足够的重视。
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我采取相应的方法,让课外搜集资料变得更有实效,真正体现它的价值。
(一)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
平时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之前,老师必须作全面的考虑。首先要考虑的是,要求学生搜集的内容,以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背景下能否独立或合作完成。以我班学生的学习背景来说,我一般提前一周布置所要准备资料。因为这样学生才有充足的时间在周末到书店查找相关书籍。其次,要避免“一刀切”,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不同生活背景,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历搜集的过程,并有所收获,享受到其中的乐趣。老师布置类似的作业时要思考:这堂课除了让学生学习课本内的知识以外,还应让学生了解哪些相关的知识?搜集信息要依据具体教学内容而定。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就不必再去布置这样的任务了;而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或时代距离较远,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就必须借助一定的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古诗古文,既要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的资料,也要知道关于他的一些个人资料等等。教《大海中永生》这一课时,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给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分配好查找任务。有的小组查找邓小平个人资料、时代背景,有的小组查找有关他的文学作品,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选择阅读。还有的小组查找他的一些名言名句……查找哪些方面的资料?所查找的资料是干什么用的?学生了然于胸。这样目标比较明确,找的时候也会比较有重点,不至于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信息整理应从繁入简
应该让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做一下精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搜集来的信息资料通常是专业化、术语化的、原始的、零散的,这对于他们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平时课堂交流时,学生往往把所搜集来的资料象征性地读一读。很多时候由于学生课前对资料熟悉不够,有些字不认识或读错,一些资料读下来经常是断断续续、停停想想,到最后读的人似懂非懂,听的人更是稀里糊涂。有的学生虽然收集到了自己需要的资料,但这些资料有的是满满几页紙,仅仅读一遍也要好几分钟。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分析筛选资料,指导如何融入自己的思考,挖掘出有实用价值的资料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信息整理应妥善使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时间40分钟是非常有限的,小学生进行搜集资料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把所有的资料都搜集出来。如果就这样停止了,那么小学生不可能学到较多的课堂之外的知识,这样多数学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会打击了小学生课外进行搜集资料的积极性。因此,还要注意资料的保存与运用。老师应该将那些没来得及展示的资料充分加以利用,通过其他的一些途径进行展示。例如,可利用综合性学习课、班级的展示台、早读时间等。早读时间交流在低年级更适合,一年级学生在识字阶段,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多识字,通常让学生在放学路上或广告上,在包装纸上识字,认一认记录下来交流。这样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带来广告纸、包装纸、剪报进行交流。而高年级则可根据搜集的资料出一期主题墙报,或者小组合作编写手抄报,或举行专题交流会等等,为学生们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又把课外知识的学习落到了实处。还可以把学生所搜集到的信息资料制作成信息卡、创办资料集等,聚集起来就可以形成信息资料库。以后可逐步进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成为学习的源源不断的资料源泉。
总而言之,搜集资料是一件烦琐的事情,学生良好的搜集资料的习惯与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老师长期的引导、用心的研究、不断的修正。搜集资料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是让小学通过个人的探究,在搜集详细的资料,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产生新知识,并自觉地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为此,语文老师一定要全面地考量小学生搜集资料的效果和质量,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做好周密的部署和安排,从而既减轻小学生的负担,又可以把搜集的资料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出了它的作用。
(编辑:钟园)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对搜集的兴趣不浓
就目前我班的学生的情况来说,少部分学生都是外来打工子女,家庭条件有限,拥有几十册图书的很少。这使得他们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不得不从一些教辅书上摘录一些,或干脆照同学抄一两句。而有条件的同学却常在某书相关页码上折个角,甚至直接打印一页或几页来交差。课堂交流时,往往会出现一个班几个学生,有关资料的内容涉及面却小得可怜,有些还是重复内容,资料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
二、对搜集目标不明确
搜集资料,也许在我们老师看来是很简单的事,只要利用图书室、网络等途径就可达到目的。可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老师没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布置相应的资料搜集任务,而是盲目地要求学生去查他们根本查不到的东西,或根本不必查的东西。很多时候,只注意学生资料有没有搜集,搜集的多还是少,却忽视了对学生搜集资料方法指导。
三、忽视对搜集资料管理
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缺乏正确的自我管理。查资料时到处乱写乱记,今天写在书上,明天记在本子上,后天可能涂在一张纸上了。有时打印一份,用过了就扔掉。往往一课学习完学生的资料也没有了。而这种情况,没有引起我们老师足够的重视。
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我采取相应的方法,让课外搜集资料变得更有实效,真正体现它的价值。
(一)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
平时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之前,老师必须作全面的考虑。首先要考虑的是,要求学生搜集的内容,以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背景下能否独立或合作完成。以我班学生的学习背景来说,我一般提前一周布置所要准备资料。因为这样学生才有充足的时间在周末到书店查找相关书籍。其次,要避免“一刀切”,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不同生活背景,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历搜集的过程,并有所收获,享受到其中的乐趣。老师布置类似的作业时要思考:这堂课除了让学生学习课本内的知识以外,还应让学生了解哪些相关的知识?搜集信息要依据具体教学内容而定。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就不必再去布置这样的任务了;而有些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或时代距离较远,理解起来困难较大,就必须借助一定的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古诗古文,既要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的资料,也要知道关于他的一些个人资料等等。教《大海中永生》这一课时,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给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分配好查找任务。有的小组查找邓小平个人资料、时代背景,有的小组查找有关他的文学作品,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选择阅读。还有的小组查找他的一些名言名句……查找哪些方面的资料?所查找的资料是干什么用的?学生了然于胸。这样目标比较明确,找的时候也会比较有重点,不至于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信息整理应从繁入简
应该让学生把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做一下精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生搜集来的信息资料通常是专业化、术语化的、原始的、零散的,这对于他们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平时课堂交流时,学生往往把所搜集来的资料象征性地读一读。很多时候由于学生课前对资料熟悉不够,有些字不认识或读错,一些资料读下来经常是断断续续、停停想想,到最后读的人似懂非懂,听的人更是稀里糊涂。有的学生虽然收集到了自己需要的资料,但这些资料有的是满满几页紙,仅仅读一遍也要好几分钟。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分析筛选资料,指导如何融入自己的思考,挖掘出有实用价值的资料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信息整理应妥善使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时间40分钟是非常有限的,小学生进行搜集资料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把所有的资料都搜集出来。如果就这样停止了,那么小学生不可能学到较多的课堂之外的知识,这样多数学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会打击了小学生课外进行搜集资料的积极性。因此,还要注意资料的保存与运用。老师应该将那些没来得及展示的资料充分加以利用,通过其他的一些途径进行展示。例如,可利用综合性学习课、班级的展示台、早读时间等。早读时间交流在低年级更适合,一年级学生在识字阶段,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多识字,通常让学生在放学路上或广告上,在包装纸上识字,认一认记录下来交流。这样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带来广告纸、包装纸、剪报进行交流。而高年级则可根据搜集的资料出一期主题墙报,或者小组合作编写手抄报,或举行专题交流会等等,为学生们提供多种形式的交流平台。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又把课外知识的学习落到了实处。还可以把学生所搜集到的信息资料制作成信息卡、创办资料集等,聚集起来就可以形成信息资料库。以后可逐步进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成为学习的源源不断的资料源泉。
总而言之,搜集资料是一件烦琐的事情,学生良好的搜集资料的习惯与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老师长期的引导、用心的研究、不断的修正。搜集资料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是让小学通过个人的探究,在搜集详细的资料,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产生新知识,并自觉地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来。为此,语文老师一定要全面地考量小学生搜集资料的效果和质量,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做好周密的部署和安排,从而既减轻小学生的负担,又可以把搜集的资料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出了它的作用。
(编辑: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