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繁为简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数学就是一门单调、枯燥、乏味的学科。课堂上既没有语文课中优美的句子,也没有音乐课中和谐的旋律,更没有美术课中勾画出的五彩斑斓的世界。数学课堂就是老师耐心教,学生认真听。新课程改革给数学带来了活力。新课程要求学生在愉悦中进行学习,主动参与探究,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数学课堂也同样精彩。
  一、创设生动好玩的教学情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由此可见,让学生感到学习好玩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好玩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是十分重要的。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媒体
  有效的教学媒体,并非单指多媒体课件。从当年的热烈追捧到现在的理性对待,实践反复证明,多媒体课件不是万能的,从教学成本的角度来看,有时不恰当的使用甚至是一种浪费。因此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媒体。
  大多数的日常课堂,只要教师认真吃透教材、把握学生,以“用教材教”的理念来教学,课堂教学也照样成功。笔者前两年在天门实验小学听过武汉一位名师的常规课,虽然只有自制的简单教具、小黑板、课本等极为简单的材料,课堂教学却达到了“低投入,高产出“的教学效率。相反,过多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会引发学生的视觉疲劳,而且会削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利用,不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当然,在几何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教学内容的优势,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强化“动”与“静”的感知,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圆锥的体积计算”,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四个倒水试验过程,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并记住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层次性练习设置问题
  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使之构成一个互相交错的立体空间。在例题、习题教学中,充分运用这些联系,可以崔生出许多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变式问题,有助于深化、巩固知识,学生猜想、归纳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了由易到难的四个题目:
  ①、车站堆放36吨货物,运走了3/4,运走了多少吨?
  ②、车站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3/4,恰好是10.8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③、车站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3/4,还剩25.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④、车站堆放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了全部的1/6,第二次运走了全部的1/4,共运走了7.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学生完成练习题后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四、追求教学设计的行云流水
  问题设计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有效手段。备课时,笔者着眼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调控学生的学习重点,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会新知识而精心设计了几处提问:(1)板书“倒数”,怎么读?(从学生各种读法中提炼出倒数的正确读法,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2)既然叫倒数,大家想想,肯定和什么有关系?(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为下面的探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3)倒数与数有关,还与倒有关,大家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既契合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把学习的主动权移交给了学生,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这样精简问题,保证了学生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有价值的探究活动中,同时,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也因为有广阔的空间做舞台而异彩纷呈。 简约教学倡导“非线性”的“版块预设”,教师应根据自己预先对学生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了解,拟定一个简约为美的课堂流程。 本节课笔者预设了两大版块:明确倒数的意义;探究倒数的求法。每个版块都包含着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尤其是第二大版块又可以划分为探究分数倒数的求法、整数倒数的求法和小数倒数的求法等几个小版块,而且各小版块的内容之间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课堂结构比较灵活,这样的版块设计就为精彩的生成提供了无限可能。
  五、促进有效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和数学思考的深刻程度是衡量数学有效性的重要方面,可以说,有“有效思维”才会有“有效教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有限的40分钟数学课堂上,紧扣教学主线,精减教学环节,减少无关干扰,让课堂变得简约而高效,是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可行之路。
  如:“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设计思路:
  (1)、出示4个饼,让学生找出其中的 ,说说是谁的 ?
  (2)、出示8个饼,让学生找出其中的 ,说说你是怎么找的。
  (3)、出示1个饼,让学生找出其中的 ,并说说你的理由。
  (4)、观察比较:同样是 ,为什么它们的个数会不一样呢?
  上述教学,笔者紧紧围绕学生思维素材、思维方法、思维目标的一致性来展开,大大缩短了学生思维途径,提高了思维效益。整段教学简洁明快,寓丰富于简单之中,实现了简便与高效的有机融合。
  新课程的理念带给教师和学生的变化是巨大的。这是一种新的实践与探索,教师要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让教与学都“活”起来,让我们共同来为新课程的实施、为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吧。
  【作者单位:泗洪县城头实验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课堂对话是协调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话交流,对所提的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真知,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而目前现行的课堂对话存在着种种不尽科学的现象,教师的“教”大多是从自己的学习体验或感悟出发去传“说”给学生,在主动“说”缺失的同时也缺失了学生自主参与建构认知的环节。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提供一种让学生想说、肯说、能说的活性状态下的对话机制,
小学生写作文,一大问题就是干巴巴的不具体,原因之一是事件中的人物都是“哑巴”,“哑巴”怎么可能让读者有鲜明的语言印象呢?因此,如何写好说话句就成为丰富文章内容和彰显人物特点的关键措施。  一、说话句让文中的人物“能言会道”  [片段]:有一次,我病了,妈妈正在上班,爸爸也在上班,只有爷爷在家。爷爷得知我发烧后,打电话给妈妈。爷爷带我去了医院,随后,妈妈也过来了,到了我的身边,我仿佛听到了她急促的呼
“模式”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和改造,因为模式内蕴含着构建者和运用者的思想、观念,所认同的教学原则,所选择的教学策略、方式和方法。而教学模式是“导向特定学习结果的一步步的程序” ,并具有模范、示范、模仿的意义。  一、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通过技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能力。就劳技教育新课题:培养独生子女的劳动观念和自理能力。劳技课程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过:“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要改变原来中心辐射的状态,本质上转变成网络式沟通。”因此,我们教师只有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充分调动教育教学各个要素的积极性,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就是思想与思想的激烈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真诚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精彩对话。师生对话渗透于一切课堂教学并贯穿课堂始终,以基于师生相互
区域活动以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多样化的材料为特色。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实施不同的教育目标,使目标指向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通过区域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可以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因此,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是对幼儿主体性的尊重与发展。树立了崭新的儿童观、教
当前,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化,各个学校都在不断的加紧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上不断拓展。計算机教学也跟随其后,加大改革力度。教师们在整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下,相互探讨,不断的总结,精心设计,最综将一逃整体的教学理念归纳出来。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计算机教师的亲睐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探讨。  一、兴趣,最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热烈的学习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中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后进生”在每个城市,每个学校,每个班级,总是有一个不小的群体,而且他们总是处在容易被忽视的位置,在他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酸甜苦辣。  一、在老师表扬优秀学生时,酸!  曾经在一份对“后进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的“后进学生”从小学起都曾受过教师的冷落,辱骂,甚至是
三步上篮是篮球比赛中最常用的得分手段之一。但在小学女子篮球中,由于年龄和性别的缘故,女生不能很好很快地掌握该项技术。要是不能很好地掌握该技术,在比赛中就失去了一个有利的得分手段。笔者通过对小学女子篮球队的训练,从女篮三步上篮的常见错误出发,针对女生特点进行诊断训练,并通过一系列扎实的、循序渐进的训练途径使女生能快速掌握好三步上篮技术。  一、对策途径  1、在地上标好三步的位置。根据每个女生三步的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李吉林老师也曾经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言语的动机,是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为学生巧妙创设交际情境,能把学生带到具体生动的情景中,由此情此景激发学生的情绪及内在动力需要,从而可以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如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属于写人记事类课文,通过事件凸显人物的品质,而且这几个人物都靠着锲而不舍的信念取得了非常杰出的成绩,令后人敬仰。这几篇课文虽文体相同,但作者的表达手法却各不相同。本篇课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数字,塑造谈迁不怕吃苦,两次编写《国榷》的经过。如课文第二段中的“一百多里”、“50多岁”、“500多万字”等等,如何让学生通过数字走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