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税收杠杆能否“拯救”美国中产阶级

来源 :财税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zhao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塔克驾机撞大楼事件发生后,许多美国人似乎从斯塔克的遭遇中看到了中产阶级从失落到走投无路的绝望。
  
  眼下,美国政府制定的几乎所有内政方针都传达着一种“为中产阶级而战”的气氛。继1月底,总统奥巴马在就任以来首次国情咨文演讲中明确表示,要将经济政策重点转向帮助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之后,2月底,副总统拜登挂帅的白宫中产阶级事务特别工作组也递交了成立1年来的首份年度报告,提出一系列旨在解决美国中产阶级所面临挑战的政策建议。由于税收直接关系到各阶层可支配财富,并与中产阶级最为关心的房贷、医改、教育问题息息相关,因此所有涉税措施都显得尤为引人关注。虽说作为系统工程,乃至政治制度的症结所在,“拯救中产”的目的远非调整几项税收政策就能达到。但毕竟,治病药方正在酝酿中,仍值得希望苦尽甘来的人们翘首以待。
  
  中产阶级已滑落到被拯救的边缘
  “美国中产阶级经历了数十年来未遇的最困难的十年。”在国情咨文中,奥巴马如此说道。的确,为不少专家、媒体所担忧的“中产阶级消失”现象已无法否认,并越来越近了。
  按照通常的划分,在美国,年收入3万美元-20万美元的人群,大致就可属于中产阶级,如医生、教师、公务员和制造业中层管理人员等等。这些人一直是社会中坚,也是美国梦的代表。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受到支出增加,收入减少的挤压,他们中的许多人生活越来越艰难,甚至面临跌落至社会底层的命运。
  究其成因,舆论已大致形成较为类似的看法,即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开始加大国防投入,大幅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并推进了政府相关职能的民营化,保险费用随之高企。同时,由于社会各领域都引进了竞争机制,削减成本和精简人员造成了劳动强度的增大,劳动者肌体受到侵蚀。尤其是在美国实体经济不振,房地产泡沫形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借贷紧缩,很多人被裁员,从未有过的贫困体验终于笼罩了中产阶级。
  和不断见之于媒体的“某中产者如何陷入困顿”的个案报道一样,统计数字也在说明同样的事实。美国人口普查局去年9月对美国300万个家庭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2008年,美国平均年收入13.8万美元以上的最富有人口,与平均年收入1.2万美元或以下的最贫困人口,收入差距达到11.4倍。且美国中产家庭平均年收入从1997年的52163美元降至2008年的50303美元,是自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据税务部门统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国内500强企业首席执行官的平均年收入达千万美元以上,是普通劳动者的数百倍;而对冲基金管理者的平均年收入更能达到普通从业人员的几千倍,甚至上万倍。可见,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中间阶层正趋于消亡。
  从美国货币管理局和储蓄机构管理局去年12月公布的数据看,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还款逾期60天以上的优级房贷数量达到83.8万户,同比多出1倍以上。而2009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优级房贷的违约、止赎数量已超过次级房贷。由于美国优级房贷的对象是家庭年收入在4万美元-15万美元的中产阶级,以上现象意味着,曾经拥有良好信贷记录的中产阶级房主可能正是美国房市下一场危机的受害者。
  更为糟糕的是,与以往因贫困而产生的窘迫完全不同,从社会中层沦为底层,这一过程对人精神上的打击巨大。尤其是对那些曾习惯于过度消费,如今却不得不面对房贷难还,存款清空,孩子教育费没着落等现实的美国中产阶级来说,因经济压力徒然增大而染上精神疾患的可能性也更高,甚至会导致选择极端消极的方式来抗议。
  2月18日,美国软件工程师斯塔克驾驶飞机撞进得州奥斯汀联邦税务局办公楼,以如此决绝的方式发泄了对政府税收政策的不满。同样作为纳税人的美国民众,除了对这幕偶然性悲剧发出喟叹,也在某种程度上感受到“共鸣”,许多人似乎从斯塔克的遭遇中看到了中产阶级从失落到走投无路的绝望。
  
  美国政府正努力为中产阶级减税
  中产阶级需要救助,这是奥巴马政府已经意识到的问题。不过,以上悲剧至少还可让人得出以下结论:税收是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如果税收制度不健全,就必然会产生社会裂痕,甚至酿成极端恶性事件。因此,美国政府如今不但需要尽快协助中产阶级脱离困境,且在税收杠杆的使用上必须更为谨慎、合理,否则难免下一个斯塔克的出现。
  对政府现行的激励性税收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似乎是眼下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日前,在与新闻媒体举行的电话会议上,纽约市参议员柯尔斯滕·吉利布兰德就摇旗呐喊,希望告知那些眼下正忙着申报联邦所得税的纳税人,他们大多可以从去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以下简称《复兴法案》)所包含的一系列税收优惠及其新修订中得到好处了。
  按照她的梳理,纳税人今年新受益的项目主要有:
  “工作收入计划”税收抵免(Making Work Pay Tax Credit)。根据《复兴法案》,凡有工作的纳税人均可获得相当于收入额6.2%,且单身(收入在7.5万美元以下)最多不超过400美元,夫妻联合报税(收入在15万美元以下)最多不超过800美元的税收返还,以此抵消掉工资税对于95%美国劳动者所赚得的前8100美元收入的税负影响。
  对首次购房者的税收抵免。《复兴法案》原规定,享受优惠的购房截止期限为2009年12月1日,但目前这一优惠期已延长到2010年10月,且适用范围扩大为:已购房,但过去3年内没有居住在所购房屋里的个人,也有资格获得最高8000美元的所得税抵免(也有针对夫妇的,以及最高收入限制)。另外,已连续居住在现有自用住宅中5年以上的再次购房者,也可享受优惠幅度相对较小、最高6500美元的抵免。
  对购买新车的税收抵免。凡在2009年2月17日至12月31日购买(包括通过联邦政府“旧车换现金”计划购买)车价不超过49500美元的新机动车的纳税人,报税时可扣除州和地方的销售及消费税。但收入高于13.5万美元的个人(收入高于25万美元的夫妻)则不得申报。
  扩大育儿税收抵免。凡工作收入超过3000美元的纳税人,收入的15%为可退税的儿童抵税额,许多家庭中的每个孩子均能减税1000美元。而对于有3个小孩以上的家庭,低收入所得退税的抵税百分比从40%提高至45%,抵免额最高扩大到5657美元。
  大学学费税收抵免。允许家长对大学生4年的学费和教材费享受税收抵免。上限是年收入8万美元以下的个人、年收入16万美元的已婚夫妇每年2500美元。
  此外,还有对于在2009年领取临时性失业救济金的个人,最高可有2400美元免税;对非逐项申报所得税扣除项目的人也可向联邦和地方申请扣除物业税等。
  由此不难看出,今年美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或许会比以往拥有更多现金了。因此,纽约市参议员吉利布兰德认为,在过去一年里,无论是减轻物业税负担,还是增设对购买新车的税收抵免,都可视为政府针对帮助中产阶层而打的一场“硬仗”,使后者不但能留下更多的收入来满足家庭基本需求,且拉近了他们与购买新房、送子女上大学等长远目标之间的距离。
  2月底,中产阶级事务特别工作组发表了更为详尽的年度报告。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对于家庭收入少于11.5万美元的民众提高育儿退税,以年收入8万美元的4口之家为例,育儿退税将从1200美元增加到2100美元;向儿童护理和发展基金增加16亿美元拨款,这可增加23.5万名儿童的医保;增拨1亿美元扶持需要照料老人的家庭;将联邦助学贷款最高还款比例从15%降低到10%等。
  正如来自田纳西州的一位纳税人在来信中所说:一旦为中低收入的美国人减税,他们就有了更多的钱,可用于购买商品或服务。如果有更多的人消费,就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消费需求,就会有工作。以此实现只有“自下而上”才能达到的繁荣。
  
  “钱”字是需要解开的最大症结
  其实,在美国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为拯救中产阶级,除了仰仗减少税收和增加就业,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成功进行医改。统计数字显示,近年,美国医保费用的增长率已经超过其GDP增长率和工人人均收入增长率。2008年,美国人均医保支出8000多美元,相当于中等家庭收入的1/4。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医保费用攀升,失业加剧,很多已入保险的非底层群体正在放弃使用保险。研究机构联邦基金指出,投保不足的美国人目前有2500万,他们要么买最便宜的保险,要么有病不看,有药不抓,几乎等于没有保险。因此,拯救中产阶级,医改是绕不开的一个症结。
  然而,与很快付诸实施,并日益看到收效的《复兴法案》不同,美国医改方案虽耗时良久,但几经周折后仍被搁置。
  2月22日,就在参众两院讨论医改法案统一文本的进程陷入僵局后,奥巴马政府不得不推出首份详细的白宫版医改方案。其中,奥巴马再打中产阶级牌,声称在该方案中,中产阶级将得到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优惠。
  然而,阻碍此法案实施的一大难题,恰恰就是建立奥巴马所推崇的“公共保险机构”所需的资金来源,也就是一个“钱”字。因为鉴于美国令人难堪的财政赤字,政府显然无力承担这项耗资巨大的医改方案。
  从新方案所推行的家庭抵税措施看:最低收入家庭(4口之家年收入2.9万美元以下)的医保支出不超过其收入的2%-3%,超出部分以抵税的方法来补偿;年收入为8.8万美元的家庭,医保支出不超过其收入的9.5%。同时对富有家庭再征收联邦医疗保险税,税率为2.9%,也就是说,拯救中产阶级,必然意味着打压富人,并损害一些强势阶层的利益。而美国公众也认为,政府财政支出的进一步扩大会使联邦赤字雪上加霜,作为纳税人的他们最终也会因此受损。因此,多方必将会尽力阻止此项“方案”变成“法案”。
  但不论怎样,众所周知,从竞选总统那时起,奥巴马便坚守着一句“不对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下的人增税一分一毫”的诺言。今年底,前总统布什任内出台的减税措施即将到期,奥巴马预计要为年收入低于25万美元的人继续减税,但同时则要向高于此数额的人增税了。
  在不久前发布的下财年预算报告中,奥巴马政府提出一项总额达1.9万亿美元的增税计划,包括在未来10年中,恢复对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的单个美国人征收36%(目前为33%)的收入所得税,对年收入超过25万美元的联合申报人征收39.6%(目前为35%)的收入所得税,预计带来接近9690亿美元的收入;建议取消对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寿险产品、投资合伙机构高管以及在美注册但在海外运营的公司税收优惠政策,并上调部分企业税率,预计带来4000亿美元的收入。与此同时,预算提案建议在未来10年中拿出3000亿美元为个人、家庭和企业进行税收减免。其中,政府将提供1434亿美元用于对年收入不足20万美元的个人实行新的减税政策。
  然而,一说到增税,中产阶级这个字眼比其可能享受减税时一下子变得扎眼得多了。尤其是那些收入刚好在25万美元这个“临界点”以上的纳税人,就更有理由感到痛苦。一些人虽被划为“富人”,但仍站出来,表明自己至多是“上层中产阶级”,并以此抨击奥巴马的税收政策,称它们“损害了中产阶级利益”。而更多美国公众则被这些扑朔迷离的“呼声”弄得莫衷一是,不明所以。
  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纽约时报最近联合作出的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甚至还不知道他们得到了减税。据悉,当被问到“一般来说,你认为奥巴马政府是提高、消减,还是维持了大多数美国人的纳税额?”三个选项的回答比例分别是24%、12%和53%。
  对此,白宫发言人吉布斯无奈地表示:“这的确有点令人沮丧。95%的美国人去年都少缴了税,但只有12%的人有所感觉。”那么,这是不是也意味着,白宫目前的“药剂”还不够足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今后摆在奥巴马政府面前的,将是更难以平衡的一个局面。
其他文献
全球经济学家呼吁征收“托宾税”  全球350名经济学家日前在一封信上签名,要求20国集团颁布实施金融交易税,即所谓的“托宾税”。  这批经济学家来自包括英国和美国在内的35个国家的学术机构。他们表示,0.05%的税率对国际金融的日常运转几乎没有影响,但每年筹集到的4000亿美元却可以用来消除第三世界的贫困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这封信称,金融交易税是多年来的一个点子。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向世人
期刊
学习和挑战是激情主义CFO的职业生涯主题,如果一直抱着成功的经验不放,就会丧失飞跃的机会。     太多诸如保守、谨慎、一成不变一类的词汇加诸在CFO身上,事实上在机会遍地的中国,越来越多的CFO正充满激情地寻求挑战、制造变革。现任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CFO凌众保和许多其他CFO一样,为了找寻新的发展,已经辗转于许多不同的城市,从北京到上海,从深圳到杭州,如今来到合肥,不拘泥于空间和企业性质的限
期刊
方器茶壶要求线面挺括,口盖平整,力度到位,衔接得当,具有其它类型紫砂壶不能比拟的艺术魅力,有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宜兴紫砂方器也是传统的造型工艺,对制作技艺和工艺水平要求甚高。一把既美观又实用的方型茶壶,要求比例准确,口盖紧密平整,块面挺括,线条利落,气势挺拔,力度到位,其工艺水平毫不逊色于其它造型。因其难度较高,所以生产数量相对较少。  方壶,相对圆器来说,具有其它紫砂茶壶无法比拟的特性,
期刊
潮流就是流行趋势,代表着青春活力,标新立异可谓变幻莫测;潮流脉动正是如脉搏跳动般铿锵有力而又耐人寻味。  近20年来,潮流市场的发展是锋芒集市,早些年的时候,我们的潮流就是流行风,模仿风,就拿穿裤子来说吧,记得我懂得什么是潮流时,甭管大人还是小孩都穿喇叭裤,再后来就是穿牛仔裤,紧接着就流行嘻哈风潮……那时候的潮流是一个区域追求另一个区域的概念,也是那样纯粹的可爱。现在,我们从穿到戴,再到生活的方方
期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列为工作重点,提出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如何充分发挥减税政策作用,促进产业升级、产品创新,是财税部门和企业今年需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  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众多,经济对外依存度高,是国际金融危机“重创区”。经过1年时间,浙江在全国率先走出“V”字形低谷,实现翻转。应对危机一年间,记者在浙江湖州市、平湖市采
期刊
Guess全球市场销量下跌  截止2013年11月2日,Guess公司北美的零售业务下跌3%,达1.86亿欧元;欧洲区营业额下跌1%,达1.47亿欧元;亚洲区下跌3%,达5300万欧元;批发业务则下滑超过7%,达3900万欧元。公司预期2013至2014财年全球营业额大约在18.6至18.8亿欧元,营运利润大约在9%至9.5%。  今年上半年中国访英游客消费暴增  2013年上半年,到英国旅游的中
期刊
每年年底都是各行业上演跳槽戏码的时间点。普通人跳槽关系到自己和一家老小的生活质量,奢侈品圈人的跳槽除此之外,还会关系到老东家和新东家的品牌气质变化。正值2013年年底,不如一起回顾下,这一年来奢侈品圈的跳槽剧情。  首先最为人关注的莫过于效力路易威登16年的马克· 雅各布,被称为小马哥的他为路易威登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无人可及,当年仅34岁的他为已经143岁的路易威登注入了新鲜的风格,使得当时已趋于老
期刊
2013年必将成为所有在华奢侈品牌及百货业经营者日后记忆深刻的一年。原有消费者的成熟、业内外的竞争、礼品性消费的下滑,种种困境使得各大奢侈品的经营变得步步艰辛。这样的艰辛使得与之相关的其它产业均无法独善其身,各大百货商场的客流量和利润也顺势下滑,尤其是在如火如荼的电商的攻击下,百货业的涅行动势在必行。此外,消费者和经营者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中作何反应,持何观点,亦有个中精彩。
期刊
奢侈羽绒品牌Moncler首次公开募股  虽然早在2011年,Moncler方面就频传IPO消息,但这次似乎才是真的。本次开放募股的股本大约占Moncler集团本身资本的30%,能够为品牌筹资近20亿英镑,每股的价格大概在7.2英镑至8.4英镑之间。  新西兰留学新政出台  2013年11月15日,新西兰经济发展部长乔伊斯访华就新西兰留学新政做推广。新政规定,所有在优质学校就读14周以上的语言课程
期刊
“国内的瑞士表要降价了?以后不会一款就只供货一两块了吧?”这是2013年下半年以来记者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缘起于7月6日中瑞自贸协定的正式签署。这个为期三年的谈判终于尘埃落定,作为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间的第一个自贸协定,其意义自不必多说。对于很多喜欢瑞士制造手表的消费者来说,最直接的反应就是这是否意味着以后可以不用远赴异国他乡买表了。  中国钟表协会统计,2013年1至7月份,瑞士向中国出口的机械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