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话浙江”专题序言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h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名士之乡。这里自古人才辈出,其中著名的有贺知章、陆游、王阳明、徐渭、王羲之等诗文大家,他们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精神财富,为越地增辉生色。而在摄影领域,浙江摄影界也可谓人才济济,从新闻、纪实,到商业、风光等领域,均不乏杰出人才,是中国摄影界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在新闻摄影方面,前有俞创硕(曾任《良友》画报、国民政府中央通讯社记者)这样与罗伯特·卡帕同时代的著名战地摄影师,后有徐肖冰、侯波这样的共和国历史记录者。在当代,从浙江走出的著名摄影师也有不少,例如以关注污染专题获得尤金·史密斯奖的卢广,以及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中斩获奖项的陈庆港、傅拥军⋯⋯他们在创作上求新而务实,拍出了不少影响深远的佳作,颇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之处。
  在艺术摄影方面,浙江较早形成了自己的摄影传统,早在80年代初期就出现了不少摄影沙龙,例如持续了20多年的“F1沙龙”,每月28日晚,沙龙成员们无需事先打招呼,就带着新作品走到一起交流。而创办时间最早的“丽水摄影节”,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导了浙江摄影风格的发展。浙江的艺术摄影向来立足当地,题材大多取自本地浓郁的风土人情和街头巷尾平凡普通的人物、事件。很多人可能对之熟视无睹,或者不屑一顾,但浙江摄影人却以这些题材打开了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摄影艺术殿堂的通途,在全国摄影艺术展、奥地利国际摄影大赛等权威赛事的获奖名单上,浙江摄影人的名字总是频频出现。
  在本期“影话浙江”专题中,我们采访了浙江的知名摄影人,他们创作的领域涉及新闻、民俗、宗教、风光等领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采访这些浙江摄影人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大多对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有着强烈的感情,热衷于拍摄“身边的事物”。
  在文化方面,董建成拍摄的绍兴影像为我们展示了逐渐消逝的古老建筑、戏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让我们领略到历史悠久的越地文化;张望用他十几年的勤奋和专注,用一幅幅精美大气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东南佛国的神秘和魅力。
  在报道摄影领域,傅拥军、王芯克是浙江本地新闻摄影的杰出代表。前者善于从生活的细微之处获取灵感,拍摄温暖、感人的画面;后者不知疲倦地对不同题材进行长期拍摄,用敏锐的洞察和高度的责任心拍摄出震撼人心的影像。
  风光在浙江摄影界应该是最为盛行的一种题材。如何拍出新意、拍出意境让许多摄影人费尽了脑筋。在王强拍摄的风光小品中,简洁的画面、清新的色彩使这些作品与我们常见的风光照区别开来,别有一番空灵意境;而在边伟虎拍摄的荷花中,类似于水彩画的饱满色调和多重曝光带来亦真亦幻的效果,表现出了西湖荷花的神韵。
  有人说浙江摄影“沙龙味”重,摄影人往往为了拍出唯美画面不惜代价,然而在较为广泛地接触一些浙江摄影家后,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印象。在本刊采访的这些摄影家中,他们大多并不把自己局限在职业领域,而是勇于尝试各种题材和表现手法,不断思考、实践,最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我想,追求“沙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摄影技术技巧的精益求精,与“重形式轻内容”并不能划上等号。作为一个有想法、有追求的摄影人,应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磨练摄影技艺,惟其如此,才能在自己专攻的领域得心应手,创作出有影响力的作品。
其他文献
高清影像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运用可谓瞬息万变,技术的改进势必会造成拍摄设备——DV的功能进化。佳能DV作为当今市场的主流DV产品也在今年的新品中增加了很多有用的功能。  在了解高画质图像的成像过程之前,我们先简单地了解一些FULL HD的概念。FULL HD是数字电影成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完美融合,也是全高清视频影像的标准,它的有效显示分辨率为1920×1080。正是因为使用了更大画幅和更精密的像素
期刊
编者按:“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截至7月中旬已收到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多国的投稿2000多幅,其中不乏佳作。有意以摄影关注贫困的摄影师们,应该了解哪些历史,避免走进哪些自觉或不自觉的误区,还有没有拓宽题材表现范围的可能?本刊特约著名摄影评论家、策展人胡武功和顾铮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思考。    “拍摄贫穷”当下很热,也终于成为主流传媒的话题,虽然晚了一些,毕竟体现出“以民为本”的普世价值。其实,早在上
期刊
在我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画册,《瞬间·幕后——新华社记者陶明百幅新闻照片聚焦》。画册中收录的都是陶明这些年在新华社工作期间拍摄的照片,有些曾被媒体多次刊登或获过大奖。画册中也附有照片中人物、情节的故事。新华社摄影记者出画册的不少,但是就我所见,陶明是第一个以新闻图片附采访故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版个人作品集的摄影记者。  翻看这本画册,我就像看到电影的一幕幕情节。透过照片,和这照片讲述的故事,一个风
期刊
第十一届平遥摄影大展除了大规模的作品展览外,还举办了一系列的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继承了平遥自创办以来注重学术交流的传统。国内外众多资深策展人和摄影界专家聚集一堂。像“返回原点”学术展论坛、“面对面”专家见面会、早期摄影史研究暨《中国摄影史》新书发布对话会、如何走进基金会及画廊讲座,以及许多针对某个方面或个人作品的讲座,大大小小从平遥大展的开始贯穿至最终。    “解答了我的一些问题”  摄影节值得
期刊
2009年10月13日,在肯尼亚东北部瓦基尔地区,一头长颈鹿因干旱而死亡。   位于肯尼亚图尔卡纳某村庄的一座仓库。   在肯尼亚图尔卡纳地区的一座村庄,人们从一个20米深的坑里取水。   肯尼亚东北部,人们走在通往取水点的路上。   这是8月16日拍摄的拼版照片,在科特迪瓦阿比让阿提埃克比贫民区生活的孩子,渴望拥有像样一点的玩具。  11岁男孩库利巴利·沃里希奥手中拿着他最喜爱的玩具;左下图:这
期刊
应该说,我的摄影历程是跟国际摄影节密切相关的。1996年3月我参加了美国著名的休斯敦摄影节,那是我第一次在国际上参展。说到那次参展,还要从马克·吕布说起。  1993年,我正在深圳出差,杨延康说带我去见马克·吕布,而我正巧也随身带了一盒自己的小样片。记得当时马克·吕布的房间里站满了等他点评作品的中国摄影师。看着他们做工考究的照片,我又羞愧又后悔:没舍得买80多块一张的进口相纸,用的是30多块的国货
期刊
2011年9月19日至25日,第11届平遥国际大展在山西平遥古城举办。共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摄影师参展,展出图片3万余幅。本届摄影大展以“瞬间·永恒”为主题,回归了摄影艺术的本源,也开启了大展新的航程。   再次踏上平遥的土地,摄影节的气氛与前几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展览场地有所减少,前来观展和看热闹的人似乎没有以前多了,然而展览和作品的整体质量却有一定提升。十年磨一剑,本届平遥大
期刊
当许多人将蒂姆·弗兰克的这组名为《马属》(中文画册译名也称《天马》)的作品集翻译为“马”的时候,其实是忽略了其中的许多内容和作者的特别用意。就像在第十一届平遥国际摄影节上,蒂姆都要与每一个交谈者强调的一样,这组有几十幅的展出作品不仅仅是关于“马”这一种动物,还包括马属中其他如驴、骡等奇蹄目动物。  当然不仅仅是种类丰富这么简单,其实蒂姆·弗兰克的这组《马属》作品在看似商业拍摄光线唯美表现、充分展现
期刊
大理,作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滇西通衢、博南古道的必经之地,是我国同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重要门户,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9月24日,以“生活在别处”为主题的第三届大理国际影会在古城南门拉开了帷幕。一踏进大理古城的主干道,大理国际影会的宣传语和作品随处可见,让人感到了浓浓的艺术氛围。本届大理国际影会分成摄影展览和新媒体展两大类别,在国际化、专业化、展演形式等诸多方面都比前
期刊
老师:宋刚明  学生:彭向东、元子、邓劲松、乔志、周睿、罗宏、吴绍国、黄鹤、龚婉婷、张茂军、杨军、郭瑛、鱼儿。    老师:你这(用的)是50毫米的镜头吧。  罗:不会,是35毫米的。  老师:你再看看。  罗:果然是50毫米的。  老师:我说你怎么老是站得那么远呢,看你的站位就觉得不对。  罗:老师怎么没看镜头就知道我用的什么焦距的镜头呢?  老师:你们的老师是老江湖了(笑)。相机用久了,特别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