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谬误的多张“变脸”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kerq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著名经济专栏作家亨利·黑兹利特专为大众著述的经济学科普读物《一课之师》1946年初版,经受50多年的历史考验,销量已超过100万册。现在有了中文版。
  《一课之师》,的确只有一课。其观点一言以蔽之,即“经济学的艺术在于既看到一种政策或行为的直接效果,又看到它的长期效果;既看到它对某一利益集团的影响,也看到对所有利益集团的影响。”用中国话来说,既要有辩证历史观点,又要有统领全局的“全国一盘棋”观念。书的第二部分“课程的应用”不过是“一课”的“反面教材”——经济学谬误的不同“变脸”。谬误是从玻璃寓言开始说起的:一个顽皮的孩子砸碎了一家面包房的玻璃,围观者的观点是“装玻璃的工人可以有活儿干了。”而“装玻璃的人可以有250美元支付其他的行业,而这些行业又可以把这250美元支付给更多的人,这样不断流动,没有尽头。”孩子的顽皮之举成了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作者评论道:“围观者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这一事件的两个相关者:店主和装玻璃的,而忘记了潜在的第三者——裁缝。因为裁缝并没有直接亮相。围观者过两天就会看到一扇崭新的玻璃窗,但他们可能永远也见不到那套新的制服(店主原打算用这笔钱来做一套新制服或类似的什么)。”作者的笔涉及到战争、税收、政府信贷、固定价格、节俭等大量社会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他对充分就业问题批判说:“如果选择了生产最大化为目标而不是盲目以充分就业为目标,情况会好得多”;劳动节约型机器不仅不会造成失业,相反这种机器创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工作机会。他论述了为什么保护性关税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为什么最低工资法反倒伤害了那些被认为能从中受益的人等等问题。在论述的过程中,他发展了市场脱离政府干预而自由运作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的观点: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是鼓励并维护自由市场制度。
  在中国,多的是顺从型思维,少的是建设性的批评型的思维。《一课之师》的一课的内容以及批判的精神都可以“为师”。译者说:“通读此书对于我们的决策者、经济工作者和经济学者可能大有裨益。”看多了谬误的变脸,藏在变脸后面的那张真脸是啥模样,我们就应该多少有点谱了吧!
  《一课之师》[美]亨利·黑兹利特著吴栋,王力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1定价:12.00元
其他文献
如水一样流逝的岁月,似乎没有一点眷恋,它慢慢地剥磨去一层又一层天地间的陈迹。历史悠远、文化丰厚的苏州,虽说是世界上有名的古城,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里状写的景象风物,尚未完全消失,城墙敌楼,水巷小桥,浮屠寺院,园亭曲槛,也还稍稍留有一点昔日的风韵,但想寻觅旧踪,重睹烟景,不要说白居易的山塘、唐伯虎的桃坞已经茫然,就是百年来的街市巷陌,也有了沧桑之变,真可说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民国
期刊
邮票世界,浩瀚无边,集邮知识,包罗万象。我国是世界第一集邮大国,全国各级集邮组织和集邮爱好者制作的邮集屡屡在国际邮展上获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邮票上的新中国》,对普及集邮知识和促进集邮活动的开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邮票享有“国家名片”的美誉,它不仅记录了国家的邮政发展史,而且是国家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自然等发展的历史状况的艺术缩影和真实记录。新中国
期刊
在1993年北京举办的中国花卉博览会前夕,时任世界兰蕙交流协会荣誉会长的张学良撰写了一篇贺词,并通过率团来北京的黄秀球先生带到花卉博览会上。  张学良在贺词里写道:  兰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品格高超的名花,自春秋时孔子自卫适鲁,作猗兰之操,誉为“王者之香”,而后历代文人雅士咏歌不绝。左氏不遗梦兰之征。屈子思君纫兰为佩,周易更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是将君子比德于兰,而非以兰比
期刊
一别十多年,列生已从一个在校大学生读到博士后出站,并在学术研究上有了很大成就。  读他那由博士论文形成的书,我完全赞同他的博士生导师胡经之教授的评价:“拓展了研究视野”,“不乏精辟之见”。  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谈到,各民族从闭关自守、自给自足发展到互相往来、互相依赖以后,“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对于世界文学的形成,通常
期刊
自1995年1月“西方现代思想丛书”第一种《自由与繁荣的国度》问世,至2000年9月第10种《致命的自负》出版,作为该丛书的一个阶段性成果第一辑已全部出版。这套时间跨度长达五年的丛书,将这10种来自不同国度的著述有机地串联起来,这就是它们的自由主义思想。  在西方,自由主义市场体系建立和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注定会把我们的目光引向自由主义,道理非常简单:自
期刊
20世纪行将消失,在叹息岁月无情滑落的时候,情不自禁为中国书业的前途、命运畅想、忧虑,并深深祝愿中国书业在21世纪的大风大浪里经受考验,生生不息。  记得1998年在西安举办的第九届全国书市闭幕前夕,笔者在新闻出版署机关报上放出了世纪末的思考——《辉煌与梦想》,以“大出版”、“大市场”、“大服务”的三“大”理念,展望21世纪的中国出版业。该文引起了国内众多出版单位的共鸣,因此,有了笔者随后多次被邀
期刊
90年代以来,在国际政治的学术领域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方面来自美国,以哈佛大学著名教授亨廷顿为代表,预言后冷战时期对世界和平形成主要威胁的是民族主义,尤其担心儒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结合,将会对以基督教文明为基础的西方世界构成新的威胁。另一种声音则来自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其论调大都是驳斥亨廷顿的美国新世纪霸权主义理论观点。  初拿到法国政论家皮埃尔·比亚内斯的《二十一世纪不属于美国》(海天
期刊
《历史研究》 (插图修订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成为第十一届全国书市上的一个亮点,绝非仅仅因为装帧精美。  张闻天曾深刻指出,“只有能分明地指出与我们现在未来的生活有关系的历史才是活的历史,值得我们去研究。只是记载些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发生某事,或是罗列些帝王的年谱,王公大臣的身世的历史是死的历史,这种历史不但不能使我们发生一点兴趣,而且就是发生了兴趣也是无用的。”   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期刊
王晓德教授的新作《美国文化与外交》以美国文化为切入口来研究美国外交,突破以往外交史学研究的陈旧模式,对美国外交的历史文化渊源做了一个深层次的剖析,揭示了美国外交的霸权主义实质。这本书观点精辟独到,使人耳目一新,填补了国内从文化角度研究大国外交的空白。  该著是世界知识出版社策划的《大国文化与外交》丛书的第一部。纵观全书,可贵之处甚多,窃谨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视角独特,开创先河。作者认为,文化
期刊
在美国,艾米莉·狄金森的名字家喻户晓。她被视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与文学之父欧文,以及惠特曼齐名。然而,这个为美国人民留下1800多首美妙诗句的女诗人,她的生前却不为人知,她的作品从未获得她同代人的青睐,众人对其误解、不解,她自己在一生中也如修道人般地闭门不出,与社交界隔绝,在孤独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与世界万物碰撞,写下了1000多首诗歌并把它们封存在箱子里。当她离开人世后,她的妹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