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作品中城乡之间特殊空间的变迁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乡驿站这样一些特殊的空间。丰富多彩的货郎担、慢节奏的绿皮车、寄放乡村人的灵魂客栈,这些连接城乡的驿站也终将因时代的步伐湮没于历史的长河。它们的消失在一定程度上宣告着城市文明到来的跫音,乡土的终结。
  关键词:驿站 城乡文明 消逝 空间
  自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就正式步入城市化进程中,到了九十年代更是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文学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它以语言这一社会创造物作为自己的媒介。”[1]在当代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呈现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城乡驿站,它们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运而生,也将因城市化的发展而走向终结,以参与者的姿态见证了城市化的全过程。这些地方逐渐消逝了传统的特点,同时又不完全具备城市的特征。但在城市化进程中,它们是不可或缺的桥梁和驿站。伴随着现代化的极速进程,这些驿站将用自身的远去来回应时代的步伐。
  作为连接城乡的驿站,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亦城亦乡,同时在这个亦城亦乡的空间里,城乡两种文明的冲突在表面上得到了暂时的缓解,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相互的认可理解。
  一.货郎担——乡村人的城市梦想
  货郎是一个古老的行当,宋代就已盛行,但随着商品交易越来越发达,货郎行业的存在感越来越弱,变得可有可无,甚至逐渐消失。艾伟的《走四方》(《人民文学》2005年第1期)以货郎的目光来看乡村,写乡村这些年的世风日下。过去的乡村虽然贫穷,但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真情存在,然而这些年乡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昔日的那种真情已经荡然无存了。
  作品中的“我”看似一个有情有义、诚实守信的商人。“我做生意前,都同他们说清楚,我这些都是假货、劣质品,穿不了多少日子的。可是,这些乡下人很奇怪的,奇怪得可爱,他们就是喜欢我这些伪劣产品。他们平时穿得破破烂烂,过年都喜欢穿得讲究。也就是说,我卖给他们的东西只要对付得了过年就可以啦。每年的大年初一,老乡们就会把自己打扮得光光亮亮,自以为像城里人了。”[2]这一段描写的是乡村人的心理活动,在乡村假冒伪劣品有如此大的市场,看起来似乎来自于乡村人虚荣、虚伪的消费心理。但是谁让这些乡村人有了选择劣质品的机会?是谁带来的城市文明的启蒙?事实上,货郎的货担象征的是乡村人的城市梦想,货郎并没有交代自己的身份,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他了解乡里,也熟悉城市,他走街串巷推销来自城市的物品,向乡村人讲述城里的故事。他就是一个连接城乡的驿站,他的货担里承载了乡村人的城市梦想,乡村人通过他的货担获得与城里人同样光鲜亮丽的新年。
  货郎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的劣质商品,更是城市人平时的生活方式。他对阿红、小吕的大方,难道就仅仅是有情有义的象征么?阿红的倒插门丈夫为什么对货郎与自己妻子的事能不闻不问?显然,丈夫是知情者,并且默认了妻子的这种“挣钱”方式。小吕对货郎的态度更是显而易见,一年未见,第一件事竟是到货郎担里找寻自己喜欢的东西。她把货郎的到来当作了自己的节日,露水情缘中包裹的是赤裸裸的商品关系。货郎让乡村人看到了城市人物质丰富的一面,愈加贪婪和渴求金钱,忽略了长久流传下来的和谐人际关系和孝道。冯开再也不像小时候那般善良可爱,遗弃年长的养母,甚至养母病逝、尸体发臭都是被别人发现的,不顾养母的遗嘱,不愿替养母下葬,一心只想着钱,最后还得由货郎出钱请道士超度。
  货郎是城乡世界的连接者,是乡村的启蒙者,但当他把城市的假冒伪劣、虚情假意传递到乡村之后,他自己却开始感叹这世风日下、生意难做。以孝道闻名的冯村,如今却变得杂草丛生、荒凉,人人焦虑,“想钱都想疯了”,孝道的风气荡然无存。货郎以为自己见证了这一切的变化,殊不知他也是这种转变的参与者,或许还责任重大。
  二.绿皮车——乡村人的城市轨迹
  交通便利也是货郎行当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我们追求的已经不仅仅是交通便利了,更重要的是“快捷”,所以绿皮车所代表的慢节奏生活也即将湮没在历史的长河。《绿皮车》发表在《人民文学》2012年第2期,是2012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短篇小说的上榜作品。南翔截取独特的空间场所,通篇写了M5511次绿皮慢车的最后一个班次,没有什么矛盾集中的情节,只不过以绿皮车茶炉工这一角色为视角,把镜头一一扫过车厢里的人群:活蹦乱跳的小学生、鱼贩子、能唱歌会杂耍的残疾乞丐、悄悄进入青春期的“大眼镜”和“女生”……笔触缓慢、从容、弥散,在每一张面庞上分辨世俗生活留下的刻痕,如同敬业的厨子给鱼背打着精致的刀花。
  在绿皮车这样狭小的空间中,没有了城市乡村之分,他们同属于社会的底层。小说在短短的篇幅之内完成的是这些人物短暂的最后相聚,因为从明日开始,他们即将被整合进更快的速度、更高的秩序、更冷漠的关系中。绿皮车所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印记,那种“慢”节奏的生活姿态与扶老携幼、荣辱与共的人性光辉,正是由每个人心中的善衍生出来的普世道德情怀。[3]
  绿皮车本来是链接城乡的一个公共空间,这个空间具有城乡的共同特点:它以包容的姿态吸纳了各行各业各阶层的人们,它既不完全是城市的快节奏生活的映射,也不像乡村的一切那般缓慢。绿皮车是乡村通往城市的方式,而这个方式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变化,由最初的步行、马车到现在的绿皮车和即将到来的高速列车。交通方式的变化反映的是乡村人生活方式的改变。慢节奏的乡土生活并不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飞速发展,就如同这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绿皮车,终将会淡出人们的视野。
  三.灵魂客栈——乡村人的城市栖息地
  朱山坡的短篇小说《灵魂课》(2012年《收获》第1期)用虚构的方式建构了一个连接城乡的驿站——灵魂客栈。由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拉扯长大的青年阙小安,和堂兄阙小飞从米庄到大城市当建筑工人,阙小飞失足从正在建造的楼层上摔下,血肉横飞地惨死在城市里。消息传回米庄,惊吓过度的母亲以为死的是儿子阙小安,从此精神失常。米庄人相信人有灵魂,相信人死后灵魂应该回到家乡。于是,母亲从几百里之外的米庄赶到城市,希望把儿子(侄儿)寄放在旅馆的骨灰盒和游荡在城市的灵魂带回去,结果遭到健在的儿子的强烈反抗。阙小安渴望留在城市打拼,渴望在城市买车买房,娶城里姑娘,实现扎根城市的梦想,不愿跟母亲回去。但结果却和堂兄一样从建筑的楼层上掉下来摔死。绝望的母亲不计较儿子的忤逆,把儿子的骨灰放到了灵魂客栈。知道儿子宁死也不回农村,为了成全儿子的城市梦,母亲决定在灵魂客栈为自己留下了一块地方。   小说中的灵魂客栈是一个寄放骨灰盒的地方,而在此寄放的灵魂几乎都来自农村。城乡两种文明的冲突在这里得到缓解:他们不是城市人,但有强烈扎根城市的愿望,甚至死后也不愿离开城市。“客栈没有名字,没有工商和税务登记”,它虽处在城市的黄金地段,但不属于城市。它只是一个“让漂泊的灵魂暂且安息、休憩的地方”[4],一个提供给流寓者的驿站。
  灵魂客栈寄放的是他乡人的乡愁,也是异乡者的希冀。在这里有两类人,一类是由于种种原因被迫在此,“他们安放在这里,等到过年回家了,等到死者亲人的悲痛减轻了,或等到连低廉的房租都交不起了,才把他们带回乡下去”;一类是心甘情愿流落在此,“他们爱面子,喜欢城市,喜欢繁华和热闹,但年纪轻轻不是累死,就是病死,也有车祸死的,反正都是死于非命,可惜呀,只是他们不像老一辈人,早就没有叶落归根的想法啦”。前者渴望回乡,但因为现实的困难无法回归,后者因为迷失而不舍离开,希望借此永远留在城市。阙小安属于后者。灵魂代表的是叶落归根的乡愁,小安虽是米庄人,但他并不相信灵魂,所以他不顾一切在城市打拼,甚至死后也不愿回去。城乡文明的冲突在阙小安这一类人的眼中已经淡化了,他们渴望金钱,喜欢热闹繁华,爱面子,他们努力想要得到城市的认可,拼尽一切想要在城市买房买车、娶妻生子在这里扎根。
  阙小安的母亲其实是没落的乡村精神的代表。她一直希望把儿子带回米庄,远离城市。她鞭打金元宝,其实是对物质、对城市文明的嘲讽,对不断膨胀的人类欲望的痛斥。但即使她打裂了拐杖,“金元宝毫发无损,被痛打过的地方依然闪着耀眼的金光”,拜金主义所代表的城市文明已经得到大多数人认同,阙小安的母亲已经无法挽回儿子,同样也无法干涉这种畸形的城市文明。阙小安的母亲所代表的乡村文明和传统,在她要求留下10号位,死后在城市陪着儿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没落消失了。阙小安母亲一次比一次衰老、狼狈的外表是乡村文明溃败的写照。那只承载着灵魂的白气球最后消失在城市的上空,是母亲、是乡村招魂的失败。
  “熙熙攘攘、川流不息、寸土必争”是这个城市拥挤不堪的写照,在小说的一开头作者就已经写下了结局。无论如何他们也无法在这个本就拥挤不堪的城市存活下来。其实“我”和阙小安一样,都是漂泊在这个城市的“游兵散勇”。阙小安在城市建造象征着金钱和权势的大楼,梦想着在这个城市生存扎根;“我”所工作的地方是一个连接城乡的驿站,是城市的边缘人,阙小安生命的终结让“我”看到自己的命运。要么逃回家乡,要么用跟阙小安一样的方式留在城市。
  四.消逝的乡土
  在西方,早期的城市一般是宗教中心,而中国早期的城市是作为世俗的政治权力中心出现的。中国是通过农耕文明繁衍生息的,中国的城市文明也是从乡土中生长起来的。随着农耕文明的日渐衰微和城市容积的不断扩张,城乡间的矛盾冲突愈发严重,城市对乡村人既包容又排斥的心态,乡村人既厌恶城市又不得不为生活奔波的命运,使得诸多的城乡驿站应运而生,并暂时地缓解了城乡文明的冲突。
  但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消逝的货郎行当,远去的绿皮车,老母亲在灵魂客栈的寄居……都在无言地宣告乡村的衰败,乡土的逝去。在城乡文明两种冲突中,城市文明以其绝对的诱惑力和优势地位使得无数乡村青年背弃家乡,他们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城市的认同,变成城市人。在繁华热闹的城市中,他们是孤独的异乡者,拼命追求“金元宝”,那碎片化的精神家园也随着阙小安母亲的逝世而消失。直到最后乡村人的城市栖息地将在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中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消逝其间。
  参考文献
  [1]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00
  [2]艾伟﹒走四方[J]﹒人民文学2005年第1期:44
  [3]陈晓明﹒自如中透出火候的力道[J]﹒博览群书2014年第6期:8
  [4]朱山坡﹒灵魂课[J]﹒收获2012年第1期:52
  (作者介绍:王夏渊,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现在的教育发展和学习阶段,要求初中学生要尽快的甩掉在小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接受初中的教学新模式,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和习惯,还能为以后的高中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对当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多元化教学形成对比,提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元化 教学手段  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大部分学校还是沿用着之前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少创新意识和思
内容摘要:“三校生”高考总复习,既要抓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提高理论素养又要增强考试能力,既要归纳总结又要强化模拟训练。做到坚持回顾、筑网和演练有机结合;做到总结归纳与理论习题化结合。  关键词:“三校生”高考 总复习 教学策略  “三校生”高考总复习,要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采取良好的复习方法。复习既要抓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既要提高理论素养又要增强考试能力,既要归纳总结又要强化模拟训练。下面,笔者就自
内容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以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而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天生的,這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加以引导。教师要以学生的年龄、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为基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孩子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 语文 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学习动力。针对小学阶段而言,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我
姥姥家附近有一个林子,用石头垒起的墙,高及腰部,将几十棵树包围。每年秋季,收下来的玉米秸会堆放在石墙角上,软软暖暖的,可以踩在上面玩。在我心中,那里是我的最爱,不亚于鲁迅的“百草园”。   那时候,总觉得那些树很高很高,仿佛与天齐平似的。树不算粗,六岁的我可以拦腰抱住。那里总很安静:春天,我们会对着树上冒出的几点新芽欢呼;夏天,可以听到风和树叶笑的声音,也是找小虫的好时机;秋天,枯黄的落叶像舞倦的
【摘 要】对空间结构非常复杂的桥梁进行静力六分力系数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某桥主翼结构进行静力六分力风洞试验,并采用RNGk-?着湍流模型对该桥主翼结构进行了同等条件下的数值模拟计算,并将数值模拟的结果与风洞模型试验结果作了对比分析。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由CFD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出的六分力系数和风洞试验值有一定误差。从总体吻合程度上来说,采用CFD方法进行数值模拟还是比较成功的。  【关键词】六分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工程实例,就公路桥梁钢箱梁顶推施工的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了论述,希望有所作用。  【关键词】公路;桥梁;钢箱梁;顶推;施工  1.公路桥梁跨越高速公路的工程概况  此高速公路地段设计为四跨一联单箱单室的钢梁,其中C桥梁横跨直径布置111m,施工中保持钢箱梁和对应的线路成一定夹角,钢箱梁要与公路线路的交角约为1300,另外,对钢箱梁内部构造的长度也是有一定的规范的。首先,它的顶板设
苏教版初一下册单元开学第一单元都写人物的文章,四篇文章各有特点,各有侧重。从写法上来,《童年的朋友》人物的語言很能够凸显人物的人间亲切的关系,也非常能符合“朋友”这个主题。其次是人物的外貌描写更有特点。尤其是关于眼睛的描写。《一面》三次外面描写,由远及近,符合认识人物的过程,最后凸显主题,写出作者心中的感激和感动。《我的老师》从写法上看最突出的就是详略的安排。而《赵普》的细节描写有为突出,这是篇史
期刊
内容摘要:公共标识语是外来人士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其正确的翻译有利于树立城市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中国的对外交流。  关键词:公共标识语 文化差异 翻译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华,在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而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之一就是公共标识语,正确的标识语翻译在为外国人士提供引导指示的同时,也有利于树立城市的国际形象。
本文对高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水泥混凝土搅拌和摊铺的技术合理化运用进行探讨.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高速发展,对桥梁高墩盖梁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本文笔者根据工程案例中对盖梁施工工艺作出了详细的解说和分析。  【关键词】预应力;盖梁;施工; 环境条件  1.工程案例  某大桥全长336.2m,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桥跨布置为4-30+4-30+3-30m,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T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下部结构0号桥台采用肋板台,11#桥台采用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