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动机模型在中职混合式教学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1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商务英语听说是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与其他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相比,该课程着重学生听说技能的提升。笔者任教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中考英语成绩分布在不同的分数段。课程每周只有两课时,加上大班教学,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难以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听说训练效果。
   传统听说课通常分为三个步骤:听前、听中、听后。听前是让学生学习词汇和句型,为听做好准备;听中是教师播放音频数次,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并分析有用词句;听后是创编对话,通过“说”来体现教学效果。这种模式往往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学生“吃不了”。基础好的学生多数时候听一遍就基本理解,短时间完成练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即使听了数遍,依然是一知半解,最终只能依赖文本的解读来理解听力材料,长此以往,班级英语听说水平呈现两极分化趋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屡次的挫败感难以培养学习自信心。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焦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笔者尝试通过混合式教学,从课前学习任务着手,把ARCS动机模型理论应用到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中,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课中教学做好铺垫,提高课中听说训练的有效性,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混合式教学与ARCS动机模型概述
   所谓混合式教学,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把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混合式学习诞生于美国。2003年12月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届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提出混合式学习的概念,正式拉开了国内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帷幕。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经过20余年的发展,无论是研究者、教学实践者,还是政府和教育机构,对其已基本达成共识: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常态”。
   从空间角度,混合式教学包括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从时间角度,混合式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线上教学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通过推送资源、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收集学生反馈、利用后台数据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实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等,为线下教学活动的开展或拓展做好铺垫和支撑。其中,课前的线上学习是课中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精心设计课前线上学习任务将对课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983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John M Keller提出了动机模型四要素:兴趣(Interest)、关联(Relevance)、期望(Expectancy)和满意(Satisfaction)。在1987年,他对这一模型进行了修正,形成最终的ARCS动机模型。其中,A代表注意力(Attention),即教学设计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R代表相关性(Relevance),即教学必须与学习者的个人需要或学习目标有联系;C代表自信心(Confidence),即帮助学习者树立信心克服困难,通过努力取得成功;S代表满足感(Satisfaction),即学习者通过努力完成学習任务,实现学习目标而在心理上得到的一种满足和喜悦。
   近年在我国,ARCS动机模型被运用到各个学科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显示出该理论强大的生命力,如:姚正梅(2016)论述了ARCS动机设计模式及其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廖金燕(2018)探讨了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中职文秘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三、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混合式教学课前学习任务的设计
   线上课前学习任务是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笔者将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内容为例,说明ARCS动机模型理论在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中的应用。
   (一)以问题为导向,增强文本可视化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要引发学生注意,在内容的呈现上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图表、音频、视频或微课等形式,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风格的需要。要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因势利导提出一些问题,以头脑风暴或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Unit 1 Job Interview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中,笔者发布了两个关于面试的视频到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学生观看,了解面试流程。利用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引入主题。另外,笔者还设计了头脑风暴活动:What should you prepare for a job interview?(面试前要做什么准备?)要求学生把想法发送到网络平台上,由此激发学生思考,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在Unit 3 At the Airport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中,鉴于学生普遍没有乘坐飞机的经历,尤其是国际航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例如:first class(头等舱),business class(商务舱),economy class(经济舱),aisle(过道),boarding pass(登机证)等,笔者把配以中英文介绍的飞机座位结构图和国际航班登机证,以资源形式推送到网络学习平台,文本可视化使得学习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便于理解和记忆。此外,在Unit 5 At the Restaurant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中,笔者给学生呈现了一幅西餐餐具摆设图,图中没有任何说明,要求学生观察,并尝试写出每一种餐具的名称和用途。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开展讨论或上网搜寻答案。这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锻炼了他们协作学习和利用互联网辅助学习的能力。
   (二)满足学生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习内容的相关性
   学生学东西的时候会很实际,会关心这个知识有没有用,这个知识和他之前的生活和经历有没有关系?因此,相关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跟学生已有知识或已有经验进行关联;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和实际问题相关联。让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有用,这样就能产生学习兴趣。如:在Unit 2 Making Business Calls课前任务设计中,笔者推送了关于打电话的视频资源,让学生回顾日常的打电话用语,为课中学习商务电话用语做好准备,温故而知新。又如:在Unit 5 At the Restaurant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中,笔者开展了三个线上讨论活动:(1)Do you like having meals at restaurant? Why or why not?(你喜欢外出就餐吗?为什么?)(2)Which do you prefer,Chinese food or western food? Why?(你喜欢中餐还是西餐?为什么?)(3)What are the most famous cuisines in China?(中国有哪些名菜?)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透过中西餐对比引入商务餐饮主题学习;通过了解中国名菜,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商务餐饮活动中向外国宾客讲好中国餐饮故事。这些讨论的话题与学生息息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创造成功机会,引导正确归因,培养学习自信心
   布置太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不感兴趣,布置太难的任务,学生也不感兴趣。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已知水平,设计难度适中的活动,刺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可以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任务供学生选择,让学生觉得只要经过努力,就能够达成目标。另外,教师要适时给予支持,提供一些支架,学生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引导其正确归因。针对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状况,笔者认为可以利用课前学习任务解决单元词汇学习。以下是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实施的三个步骤:(1)发布词汇音频资源,要求学生模仿朗读;(2)创建作业,要求学生录制词汇朗读音频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传;(3)设置词汇小测,要求学生学习词汇后参与小测(一般10题):请根据上下文选出与划线词汇意思一致的中文解释,例如:We tried to call you back but you were engaged.A.忙碌着;B.已订婚;C.电话占线的。正确答案为C。由此可见,教师发布词汇音频,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支架,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录音有助于强化所学词汇;小测有助于学生检查自身学习效果。网络平台记录着学生是否浏览了资源、是否上传了录音、是否参与了小测以及小测结果统计(包括用时和成绩)。对于学生的录音作业质量问题和小测结果,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评论区跟学生进行个别沟通和指导。教师也可以把小测规则设置为“三次机会、乱序、取最高分”,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提高基础薄弱学生的自信心。除了词汇学习,学生的口语作品创作有时也需要教师的辅助,如:Unit 8 Comanpy Presentation和Unit 9 Product Presentation要求学生进行公司和产品介绍,这两个话题学生相对陌生,尤其是介绍的流程和用语。笔者课前给学生提供了多个视频材料,如公司简介、商品广告短片、电话推销产品场景、产品发布会等,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介绍的流程、突出公司或产品亮点的方式方法、解说时身体语言的正确使用等,结合教材的重点词句,逐步形成具有自身风格的解说稿和口语作品,增强了课中展示作品的自信心。此外,对于学生课前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在课中应加以点评,如:展示和分析优秀的录音或视频作品,表扬取得进步的学生,让学生分享心得体会等,从而引导学生把成功归因于不断的努力和尝试,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四)及时反馈,合理评价,让学生获得满足感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如果能学到新的知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且得到公平客观的评价,那么他的学习满意度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前学习任务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实状况,制定难易适中的教学目标,开展合适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自身学习的满意度,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针对每一项学习任务,应设定相应的评价方式和标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的课前学习活动,可以给每一项活动赋分,只要学生参与了,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教师还可以通过“点赞”和“加分”,对作业质量优秀的学生加以“奖励”。当然,加分的规则也应在任务布置时有所说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争取把任务完成得更出色,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如:在Unit 1 Job Interview第二次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观看了三段工作面试视频后,归纳出面试中常被问及的问题,完成该项活动可得3分,写出五个或以上问题者,再加3分。学生根据要求,在观看视频时自然关注了面试的提问,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会反复观看,做好筆记,为了获得奖励,学生会争取记录所有问题。最终,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的,获得自己所预期的奖励,从而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四、ARCS动机模型在混合式教学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首先,拓展了教学时空,加强了师生互动。课前学习任务的设计和落实,为师生争取了更多时间和空间进行互动和交流。基于ARCS动机理论的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线上线下教学得以顺利衔接。师生课外互动延缓了学生的遗忘速度,使得每周两课时的教学活动得以环环相扣。其次,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ARCS动机理论的学习任务能够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课前利用网络平台推送学习资源和发布任务,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并根据自身水平进行个性化学习。再次,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难度适中的任务,“脚手架”的搭建,有助于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逐一完成学习任务。及时的反馈和合理的归因促使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建立自信。课前的充分准备也让学生更有信心应对课中的听说训练。最后,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资源和学法指导,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找到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
   五、结语
   基于ARCS动机模型理论的混合式教学课前学习任务设计,能让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出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学生需要相关,促进自信心形成及让学生获得满足感的学习任务,从而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184430090)、2020年全国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020QZJ342)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何丽华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一、引言   当前,语言教学成为我国教育教学中的热门,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形成,人们在进行对外交易和生活的时候,经常需要使用外国语言。其中,英语、日语成为比较热门的语言。   二、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环境不够完善   我国是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是汉语,对于日语的使用非常少,只有在课堂及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才会使用日语,这导致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