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中的“传统”与“现代”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da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历史课教学的价值与作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但在历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广大师生和教改研究学者一起努力解决,共同把历史教改活动推向深入,以更好地实现教改目标。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单纯突出学生所谓学的“主体性”:还课堂给学生,发挥其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学”
  这些经过师生精心准备的课,的确是结构紧凑,过程流畅,师问生答对答如流,学生分析入情入理,精辟绝伦。但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个学生面对书本的问题,历史课本都是一些结论性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看书过程就是感受这些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的过程,实际上很多学生并没有一个广阔的历史知识背景,而以自己的已有知识去感受这些他们不甚了解的历史知识或体系,则往往可能会由于不理解而产生厌倦心理,或者成为一个硬着头皮被动看书的过程。尤其在高考制度没有根本性变革的当下,如果学生缺少对所学历史知识背景的深入思考以及历史知识结构整体性的把握,大多数会陷入历史学科“易学难考”的困境。
  二是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似乎出现了这样一种迹象:用计算机取代其他教学手段,但并不可取
  我们必须承认,运用多种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些运用多种媒体手段,教师只起“导”的作用的历史课上,各种声、光、影、电手段令人眼花缭乱,教师的确只是起了操作多媒体的“导演”作用,于是出现了所谓的让学生“进行活动”,也是在多种媒体变换使用中,学生看到了原本简单却非要搞得复杂化的不同表现方式。
  回到现今的历史教师实践当中,教学的特点与所处的年龄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年教师因为教学实践与时间的磨砺,在经验方面和对教材内容以及历史学科体系的整体把握上相对有着更为突出的优势;而年轻教师由于生活和教育的时代背景不同,他们的思路活跃、对现代教学技术的熟练驾驭又是中年教师所不及的。因此如何实现不同年龄结构教师教学的优势互补,做好历史教学活动中“传统”与“现代”的过渡,应该是中学历史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要寄希望于教研活动对解决这个问题给出的新思路,从提高中学历史教学水平的角度来说,不啻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探索。
  2011年江西省“赣教杯”历史教学比赛与以往教研活动最大的不同就是,无论从比赛形式还是比赛内容的安排都具有创新性。只有创新才是提高历史教学水平的关键,才是新时期教改的生命力,但创新不能与现实完全割裂,应该是对传统的一种“扬弃”,是有的放矢。纵观这次比赛有两大特色:
  1.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决赛阶段,有个非常有特色的环节:到班级与学生面对面进行学情问卷调查,以此作为比赛其他环节进行的基础。虽然时间较为紧迫,但是它一方面考查了教师的现场动手和应变能力,同时又将后面的比赛环节与之相联系,避免了闭门造车,既坚持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论原则,又突出了教学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变得目标明确而更具针对性。
  2.教辅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结合。这次教研活动针对教学辅助手段分别采用了封闭和开放两种形式,即在初赛阶段除了课本之外,不得借助任何课外资料以及互联网等手段,独立完成命题、说课。而在决赛阶段,允许使用包括课本在内的所有其他资料和手段。两种形式各具特色:在封闭状态下,单纯依靠教材来完成命题和说课,比的是教学基本功,对教师的处理教材的经验和对整个中学历史知识体系的把握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在规定时段内以及随机抽取课题的背景下,要很好完成任务有相当的难度,相对而言,教龄长的教师优势优于年轻教师;而在开放状态下,由于可以借助的辅助手段比较丰富,因而对于大多数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的年轻教师而言,更显得得心应手,尤其是在材料的补充以及多种教学手段的选择运用方面要优于一些年长的教师。总之两种形式的结合,使得本次教学竞赛兼顾了各个年龄结构的教师。
  另外这次竞赛又一个创新之处就是课题的抽取采用随机的方式,以及各个环节的完成有时空的限制,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又是在一个全新的环境当中,选手的优点和缺点都会被放大。在本环节竞赛当中要脱颖而出必然要有新颖的创意,展示竞赛选手的个性与风格。相比以往的诸如优质课、说课比赛都是异课同构而且没有时空的限制而带来的一些弊端,这些改革一方面对参赛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保证了整个比赛的透明度。
  举办一次全省性的历史教研活动,其总的方向应该是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江西省中学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是如何在教研活动中既展示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又能对现实中的教学水平提高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两者该如何兼顾实现融会贯通,应该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如何通过教研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合理设计,将高中历史教改中的“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起来,或许是今后这种活动要思考的方向。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Large-scale and long-time molecular-dynamics simulation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s of elastic properties for amorphous SiO2. The elast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我们知道,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新物质的发现和发明无处不闪烁着创造性思维的光芒。作为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渗透到化学教学之中。本文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培养科学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下,探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为创造性
期刊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以便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标新立异。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能给学生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满激情,充满活力,达到最佳的教学境界,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发展。
现行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将信息技术列入必修课程,这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其目的是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这一基本技能。与传统学科相比较,信息技术教学在备课、上课、评价等各个方面均有其特殊性,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均需不断探索实践,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难于预料的问题,这些需要教师依据自身的教学经历、不断的实践和扎实的教学研究来解决。  一、以任务驱动应对理念与目标的偏离  在实际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一种探究活动,又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形式之一。物理学问题的探究、假设的验证、结论的归纳几乎都离不开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意创设环境,不断激励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直是广大中学物理教师在不断探索的课题
期刊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发表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学则要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有计划的教学,让学生去了解计算机文化,掌握一些电脑基本知识及技能,激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