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之秀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ing5322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第三代常规动力潜艇——基洛级877EKM及636型因其独特的安静性能备受东西方各国海军的关注,并在国际常规潜艇市场上一路走俏。然而,基洛级余音未了,俄罗斯又迅速推出了其第四代常规动力潜艇——677号工程阿穆尔级潜艇,其安静性能和攻击能力较基洛级都更胜一筹,是常规潜艇领域内名副其实的顶尖级高手。一直以来,对于阿穆尔级潜艇,我们只能“闻其声,却不见其人”,但这种状况很快得以改变。2004年4月,俄罗斯阿穆尔级潜艇的首艇“圣彼得堡”号露出真面目,进行了海上试验。
  
  名门之后
  
  阿穆尔级潜艇由俄罗斯位于圣彼得堡市的红宝石海上工程中央设计局设计,是苏联/俄罗斯二战后的第四代常规动力潜艇,也是俄罗斯独立之后推出的首级常规潜艇。提起红宝石设计局,对于关心潜艇的军事迷们来说应该是无人不晓,它是俄罗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潜艇设计局,为苏联/俄罗斯甚至世界潜艇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早研制潜艇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设计、研制和建造潜艇。二战结束后,苏联海军对常规潜艇的发展更是非常重视。尽管随着核动力潜艇的出现和发展,美国等西方海军大国逐步减缓甚至放弃了常规潜艇的设计和建造,但苏联海军却一如既往地大力发展常规潜艇。这主要是因为,苏海军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核潜艇虽然优点很多,但不适合在近岸浅海活动,而这个区域正是常规潜艇的天下;而且常规潜艇造价低,建造周期短,尤其是在出口创汇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红宝石设计局大展身手,一艘艘领先世界的常规潜艇就从其手下起航,驶向世界。
  红宝石设计局在二战后推出的首级常规潜艇是613号工程w级,它是在参考纳粹德国海军ⅦC级潜艇的基础上开发的,因此带有明显的德国潜艇风格。w级潜艇主要用于执行对舰攻击和海上封锁任务,是苏联战后第一代常规动力潜艇。从1951年首艇开始建造到1957年最后一艘完工,苏联在这短短的7年之中共建造了240艘w级潜艇,创下了一级潜艇建造数量最多的世界纪录。
  w级潜艇采用双壳艇体,外形似雪茄烟,全长76米,宽6.3米,吃水4.9米,水面排水量1080吨,水下排水量1350吨,艇员编制60人。动力系统为柴一电机组,主机为2台总功率为2983千瓦的37-D型柴油发电机,装备2台电动机,总功率1864千瓦,双轴推进,水面速度可达17节,潜航时最大速度15节,最大下潜深度200米,海上自持力30~40天。武器装备主要是6具鱼雷发射管,艇首4具为533毫米发射管,可再装填弹,艇尾2具为406毫米鱼雷发射管,无再装填能力,潜艇一次可携带12枚鱼雷或24枚水雷。此外在指挥台围壳前有双联装25毫米自动炮,用于防空自卫。在完成w级潜艇的设计之后,红宝石设计局在20世纪50年代又相继推出了Q级、z级和F级常规潜艇。
  与早期的w级相比,Q级潜艇就小巧多了,但z级和F级潜艇却比w级大了整整一圈。其中,Q级潜艇全长56.4米,宽5.5米,水下排水量仅550吨,最大航速15节。个头虽小,但所携带的武器装备却不少,包括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配备12枚鱼雷或24枚水雷。z级潜艇全长89.9米,宽7.5米,水面排水量1950吨,水下排水量达2350吨,最大航速18节。主要武器系统是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其中艇首6具,艇尾4具,配备鱼雷20枚。
  F级潜艇在当时代表了苏联海军常规潜艇的最高水平,在世界上也属于一流产品,无论是攻击能力、下潜深度还是续航力,F级都优于西方国家海军的同期潜艇,是苏联战后第二代常规潜艇的代表之作。F级潜艇长91.3米,宽7.5米,吃水6米,水面排水量1950吨,水下排水量2475吨,下潜深度250米,动力系统为3台37-D型柴油机,功率4472千瓦,另外有3台4026千瓦的发动机,以及3个推进堆和一台104.4千瓦的备用辅助发动机,水面航速16节,潜航速度15节,续航力17380海里/8节;人员编制75人,其中军官8名;装备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其中艇首6具,艇尾4具,备弹22枚,可发射SET-65E/SAET-60型主/被动寻的鱼雷,或携带44枚水雷。
  由于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的常规潜艇在美国的核潜艇面前占不到丝毫优势,所以在其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苏联的常规潜艇都受到冷落,发展步伐明显放慢。然而红宝石设计局却并没有闲着,它在大力研制核潜艇的同时在上世纪70年代推出了T級常规潜艇。紧接着,从1974年开始,红宝石设计局又开始了K级潜艇的设计工作,就是闻名于世的基洛级潜艇,它是红宝石设计局的得意之作,也是苏联第三代常规动力潜艇。
  基洛级潜艇的首艇于1979年在共青城造船厂开工建造,1980年下水,次年正式服役。基洛级潜艇的诞生令西方国家的海军大惊失色,因为它优异的静音效果和强大的攻击能力把西方国家的同类潜艇远远甩在后面,特别是该级潜艇的安静性能使其在与对手的周旋中占有明显优势,因此西方国家海军称“基洛”是深海大洋的“黑洞”。鉴于其良好的战技性能,红宝石设计局不断对其改进,先后推出了“基洛”877M、877MK、877EKM及636、636M等多个型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基洛级潜艇家族。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基本性能还是攻击能力,基洛级潜艇都无可挑剔。但为了在新世纪抢占更大的国际常规潜艇市场和供本国海军使用,红宝石设计局在改进基洛级潜艇的同时,凭借其近一个世纪的技术积累、经验和成功之道,轻车熟路地把第四代常规潜艇阿穆尔级的设计方案放在了世人的面前。阿穆尔级潜艇是基洛级877EKM和636型潜艇的“接班人”,是俄罗斯第四代常规动力潜艇,真可谓出身名门,一脉相承,但又推陈出新,从而把俄罗斯常规潜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先声夺人
  
  由于基洛级潜艇的赫赫威名,其后继者——阿穆尔级潜艇的名字刚一出现就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人们有理由相信,既然基洛级潜艇性能出众,那么阿穆尔级潜艇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理当成为一代海之骄子,继续走在世界常规潜艇发展的前列。
  阿穆尔级的早期研制工作可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1989年,苏联海军授予红宝石设计局一份合同,委托其负责设计新的第四代常规动力潜艇。然而,红宝石设计局刚接手新潜艇的设计工作不久,苏联就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独立 后的俄罗斯海军连苏联遗留下来的那份家产都保不住,无论是核潜艇还是常规潜艇,其数量直线下降,当然更难以在短时间内购买新的潜艇。国家的解体对红宝石设计局也是一记沉重的打击,但要生存就必须发展,因此设计局并没有停止对第四代常规潜艇的研制工作,不过准备从“小”(小型潜艇)处着手,并把目光主要投向国外,希望能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买家。
  基于这种思想,红宝石设计局在1993年的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展示了其小型常规潜艇的设计模型,以便了解外国专家的意见和潜在客户的需求及对该潜艇的反应,使设计局能在2000年前的这段时间内改进原有的设计,以便更符合客户要求的标准。当时在红宝石设计局的展台上,阿穆尔级潜艇的模型与基洛级877型與636型潜艇模型放在一起,个头显得非常小。但正是因为它的小巧才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一些国家海军官员和中间商的注意,他们都想知道该级潜艇的设计、技术特征、武器系统、作战能力、价格、建造周期以及在浅水海域执行巡逻、布雷、登陆及运送特种作战人员等任务时的舒适性。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中东国家的代表对这一型潜艇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在设计阿穆尔级潜艇的过程中,红宝石设计局对潜艇提出的作战性能和建造标准是:新潜艇的作战效能必须超过类似级别的其他潜艇,确保在作战行动中能够在对方潜艇探测到自己之前就探测到对方潜艇,操作简便,确保建造新潜艇比建造此前的潜艇所需要的劳动量大大减少。
  根据不同用户和作战需求,红宝石设计局完成了一个阿穆尔级潜艇家族的设计工作。以标准排水量的不同分别命名为550、750、950、1450、1650和1850型,这是俄罗斯潜艇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所有型号的潜艇均采用相同的设计和整体布局,但拥有各自独立的子系统,使用统一的或改进的设备。主要差别在于潜艇的外形尺寸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潜艇武备数量、海上自持力、续航力及艇员编制上的差异。
  
  “阿穆尔”550型潜艇长46米,宽4.4米,高5.2米,水面标准排水量550吨,水下排水量700吨,水面速度10节,水下最大速度18节,下潜深度200米,续航力1500海里,水下巡航忍耐力250海里,海上自持力20天,艇员编制18人,装备4具400毫米鱼雷发射管,备弹8枚。
  
  “阿穆尔”750型潜艇长48米,宽5米,高5.8米,水面标准排水量750吨,水下排水量900吨,水面速度10节,水下最大速度17节,下潜深度200米,续航力3000海里,水下巡航忍耐力250海里,海上自持力20天,艇员编制21人,装备4具400毫米鱼雷发射管,备弹16枚。
  
  “阿穆尔”950型潜艇长56米,宽5.6米,高6.4米,水面标准排水量950吨,水下排水量1300吨,水面速度10节,水下最大速度19节,下潜深度250米,续航力4000海里,水下巡航忍耐力350海里,海上自持力30天,艇员编制21人,装备6具533毫米标准鱼雷发射管,备弹12枚。
  
  “阿穆尔”1450型潜艇长58米,宽7.2米,高8.2米,水面标准排水量1450吨,水下排水量2100吨,水面速度10节,水下最大速度17节,下潜深度250米,续航力4000海里,水下巡航忍耐力300海里,海上自持力30天,艇员编制34人,装备6具533毫米标准鱼雷发射管,备弹16枚。
  “阿穆尔”1650型潜艇长67米,宽7.1米,高8.2米,水面标准排水量1675吨,水下排水量2800吨,水面速度10节,水下最大速度21节,下潜深度250米,续航力6000海里,水下巡航忍耐力650海里,海上自持力50天,艇员编制34人,装备6具533毫米标准鱼雷发射管,备弹16枚。
  “阿穆尔”1850型潜艇长68米,宽7.2米,高8.2米,水面标准排水量1850吨,水下排水量2600吨,水面速度10节,水下最大速度22节,下潜深度250米,续航力6000海里,水下巡航忍耐力500海里,海上自持力50天,艇员编制37人,装备6具533毫米标准鱼雷发射管,备弹16枚。
  “阿穆尔”家族式设计方案可以满足任何潜在客户的需求,如“阿穆尔”1850型与1450型相比,前者的蓄电池有更大的容量,并配备一台功率更大的推进发动机,所以其巡航距离、水下速度和忍耐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战时生存能力也相应增强。由于阿穆尔级潜艇采用模块化系列设计,可根据不同需要建造相应吨位的潜艇,因此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1997年12月26日,位于圣彼得堡的海军上将造船厂开工建造首批2艘阿穆尔级潜艇,其中一艘将装备俄罗斯海军,命名为“圣彼得堡”号,另一艘则准备出口。但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使建造工作进程缓慢。2004年10月,“圣彼得堡”号潜艇下水。虽然俄罗斯为该级潜艇设计了AIP(不依赖空气的动力装置)系统,可在建造时或改装时加装,但首艇不会装备AIP系统,这是因为AIP系统的操作要求和防火安全要求都较高。
  印度对俄制最新型的阿穆尔级潜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印海军耗资3.5亿美元订购的阿穆尔级1650型首艇有望于近期正式交付使用。此外,俄印还达成协议,待首艇交付后,俄将协助印度再建造两艘同级潜艇。此后,印海军准备建设一条生产线,根据许可证生产阿穆尔级1650型潜艇。目前,俄印正就此展开谈判。该项目的主要问题是印度海军希望进行全面的技术转让,以便建造适合自己需要的潜艇。为确保出口,红宝石设计局表示可以考虑与外国公司签署合同合作建造任何一种阿穆尔级潜艇的改进型,艇载设备和武器系统也可选择其他国家生产的,而且当使用客户提供的设备时还可以让客户直接参与潜艇的设计工作。
  
  名不虚传
  
   阿穆尔级常规动力潜艇是久负盛名的红宝石设计局面向21世纪的开山之作,名家之作,自然是身手不凡。与已经获得世界好评的基洛级877EKM和636型潜艇相比,阿穆尔级潜艇无论是机动能力、隐蔽性能、探测能力还是攻击火力都胜基洛级一筹,因此军事专家分析指出,费用低但作战性能高的阿穆尔级潜艇将很快取代基洛级潜艇,成为国际常规潜艇市场上迅速升起的一颗新星。
  
  机动能力
  
  阿穆尔级潜艇的外形尺寸和排水量均小于基洛级,水面机动能力优于基洛级。虽然受舱内空间大小的限制所能携带的燃料要少,最大续航距离不如基洛级,但阿穆尔级可以根 据用户的需求,在潜艇建造期间或进行现代化改装时加装专门设计的燃料电池组。常规潜艇水下航行依靠电池组提供能量,其忍耐能力有限,一般只能在水下连续航行3~5天就必须浮出水面(通气管状态),利用柴油发电机为电池组充电,然后才能继续下潜巡航。而阿穆尔级潜艇的燃料电池组可向红宝石设计局研制的“克里斯托”-27E型AIP系统的氢氧发电机和电子/化学发电机提供燃料,使潜艇在水下的连续航行时间(忍耐时间)可达15天以上,是包括基洛级在内的一般常规潜艇的3倍,这大大提高了潜艇水下巡航时间、距离和作战效能。
  
  隐蔽性能
  
  潜艇的隐蔽性能是由潜艇自身的安静性能决定的,战时潜艇的隐蔽性直接决定着潜艇的生存能力和自身作战能力的发挥。阿穆尔级潜艇吸收了基洛级潜艇成功的技术和经验,精心地进行了安静化综合设计,特别是被基洛级636型证明行之有效的降噪技术,包括消音瓦、7叶片低速螺旋桨等在该潜艇上进一步得到完善利用。
  阿穆尔级潜艇采用水滴形结构,推进装置采用7叶大侧斜低噪音螺旋桨和改进的推进轴,艇壳使用AB-2型钢材,在光滑的艇体表面敷设大量的消音瓦,并对高噪音设备加装消音器、消音罩等;艇内大量采用专门研制的低噪音、低振动设备,大大减少了噪音源;设备的安装大量采用了浮筏隔振降噪装置,即将多台设备通过整体镜架柔性地支撑或悬挂在艇体结构上,从而降低了设备的振动和噪声向壳体传递,使潜艇的噪音降至最低水平。据红宝石设计局称,阿穆尔级潜艇的机械噪音只有基洛级潜艇的1/3,安静性能是基洛级的8~10倍。由此可见,阿穆尔级潜艇将是比有“深海黑洞”之称的基洛级更安静的水下猎手。
  
  探测能力
  
  该级潜艇装备俄罗斯研制的“利蒂”综合作战系统,传感器包括艇脯高灵敏度的噪声/测向声纳系统和艇尾的拖曳阵列声纳系统。其中,噪声/测向声纳的天线基阵——2部艇首天线和2部位于潜艇前端的艇侧天线做得特别大,覆盖了艇脑前端的大部分表面。目前世界上类似潜艇还没有装备像阿穆尔级潜艇覆盖面积如此大的聲纳天线基阵。该噪声/测向声纳可完成水中全方位探测、警戒监视、跟踪定位和攻击等任务,具有同时跟踪4个以上不同目标的能力。由于该级潜艇自身的噪声非常小,该声纳系统以主动方式探测敌方水面舰艇的距离超过60公里,以被动方式探测敌方水面舰艇的距离为20公里。计划安装的拖曳阵列声纳系统可能是基洛级636型潜艇上使用的MGK-400EM或是其改进型,该系统在低频段工作时的探测距离高达100公里以上。从理论上讲,基洛级潜艇在与一般常规潜艇的对抗中,可以在敌方潜艇探测到自己之前先探测到对方潜艇,从而使己方有足够时间选择时机和不同的武器来发起攻击。阿穆尔级潜艇的安静性和探测能力比基洛级更进一步,这将在与其他类似潜艇的抗衡中占据极大优势。
  
  攻击火力
  
  红宝石设计局不遗余力地为阿穆尔级潜艇精心打造了庞大的武器系统套餐,艇载武器共有18种之多。该级潜艇虽没有垂直发射系统,但它装备6具533毫米标准鱼雷发射管,可用来发射“俱乐部”-N潜射反舰导弹,改进型SET-80反潜反舰两用鱼雷、SS-N-15反潜导弹和SS-N-16反舰导弹,甚至可根据用户需要,把俄罗斯最新的“暴风雪”超高速鱼雷装备在该级潜艇上,当然使用这种超音速鱼雷需要俄政府的批准并制定相应的使用限制条款。该级潜艇也可携带水雷。6具鱼雷发射管既可单射也可齐射,首次2枚鱼雷齐射的准备时间只需几秒钟。一个机械装填系统可迅速自动装弹,所有的发射准备和发射都是全自动的,由潜艇主控室的操作员控制台控制。
  “俱乐部”N反舰导弹射程300公里,是对付大型水面舰船的利剑。SS-N-15“海星”反潜导弹是水下发射的弹道式反潜导弹,酷似美国海军潜射UUM-44“萨布洛克”反潜导弹,其战斗部为200千吨当量的核战斗部或40型鱼雷,全长8.166米,直径530毫米,重2445公斤,发射深度50~350米,射程10~45公里。导弹发射出水后按弹道导弹方式飞向目标区,到达目标区时,弹体与战斗部脱离,降落伞打开使战斗部减速入水实施攻击。SS-N-16“牡马”是北约对俄罗斯海军名为RPK-6“瀑布”和RPK-7“风”的两种空中反潜兵器的统称。但两者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其中RPK-6是用86R型导弹携载UMGT-1型鱼雷,由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而RPK-7是使用大型88R型导弹,由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
  “暴风雪”鱼雷长8.2米,直径533毫米,总重量2700公斤,由普通的533毫米鱼雷管发射,水中航速达100米/秒(约200节),比常规鱼雷快3~4倍,有效射程6~12公里,战斗部装药250公斤,可在400米的水深处攻击以50节航速航行的潜艇。该型鱼雷主要装备俄海军971型阿库拉级、945型塞拉级核潜艇,其动力系统为两台发动机,第一台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第二台为金属水反应燃料的喷水式涡轮发动机。第一台发动机点火后将鱼雷导致攻击深度,然后启动第二台发动机,鱼雷以超高速在半真空的超空泡场中航行。“暴风雪”鱼雷有“水下导弹”之称,红宝石设计局把“暴风雪”的发射称作“利剑出鞘”,目前世界各国都还没有防御这种鱼雷的武器系统,它的加盟将使阿穆尔级潜艇锦上添花,攻击能力大增。
其他文献
上级面前不怕出洋相,比武场上不怕丢金牌,演兵场上不怕冒风险。他认定——转型。要把战斗力标准定在信息化上——一个两难选择摆在了刘小午和全师官兵的面前。    去年初,师里接到了上级的通知:军区在7月份组织训练尖子比武。就在师里即将上报参赛名单之时,某新型步战车隆隆开进了部队。这时,离比赛只有3个月时间了。  参赛是用老装备还是用信息技术含量高的新装备,大家意见不一。主张用老装备参赛的,理由很充分:装
期刊
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坦克装甲车辆仍将是网络中心战的核心。同时,其在战场上也将面临来自陆、海、空等多方位立体攻击,包括动能弹、穿甲弹、破甲弹、反坦克子母弹、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地雷和软杀伤武器(如电、光、波、场、核、生、化等武器)。面对性能不断提高、种类形式多样的威胁,坦克装甲车辆单纯依靠增加装甲厚度等传统防御手段已难以抵御。综合防护概念的出现,为今后坦克装甲车辆防护技术确定了发展方向,为其战场生存
期刊
冷战期间,苏联第四代主战坦克的发展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重点,西方曾不惜一切代价,想得到相关的情报资料,但均是无功而返,铩羽而归。随着苏联的解体,苏联第四代主战坦克渐渐被军迷所遗忘,成为尘封的记忆。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国防部公开披露T-95主战坦克,使人们又重新燃起关注苏俄坦克发展的热情。本文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力图展现当年苏联和当今俄罗斯第四代主战坦克的研制历程和最新动态。  20世纪70年
期刊
编者按:吴克明,浙江萧山县(现杭州市萧山区)人。1949年毕业于湘湖师范学校。1949年5月杭州解放后,进入浙江干校学习,8月被分配到长春中央航校四大队学习航空,11月进济南第五航校学习。1951年初调空军第四师十团李汉英雄大队参加抗关援朝,屡立战功。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国旗勋章一枚、军功章两枚,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1956年调沈阳飞机厂任新机试飞主任。1956年7月19日,他驾驶中国自制
期刊
据国外媒体报道,格林尼治时间5月29日10时20分(北京时间18时20分),俄军利用移动发射装置,在莫斯科以北800千米的普列谢茨克基地发射了一枚RS-24型洲际弹道导弹,导弹弹头在预定时间成功击中了堪察加半岛库拉基地的预定目标。迄今为止,RS-24尚属俄罗斯鲜为人知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这次被高调报道的首发成功顿使俄军上下欢欣鼓舞。    矛头直指美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    近年来,美国积极谋划在
期刊
战争是对武器装备最好的检验,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暴露出现有轻武器的诸多不足,尤其是美軍特种部队大量装备的M4A1卡宾枪,较短的枪管降低了5.56毫米枪弹在远距离上的威力和精度,作战效能大大降低。因此,研制一种适用于山地作战、便于隐蔽携行、可在车内使用的高效多用途突击步枪就成了美军特种部队的迫切需求。    研制历程    2003年10月,美军特种作战司令部(SOCOM)发布了特种部队战
期刊
编者按:2005年10月19日,继瑞典哥特兰(A-19)级潜艇之后,德国212A型潜艇U-31和U-32号正式加入海军行列。作为世界最先进的两级常规动力潜舰,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它们所装备的新型AIP系统,那么,AlP系统为什么这么吸引人们的眼球呢?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反潜探测装备和技术迅猛发展,各型声纳、磁探仪、天基雷达、激光探测器、红外探测仪等新型反潜设备投入使用,大大降低了常规潜艇的
期刊
中、印两国毗连相邻,有很长的国境线,也有双方记忆深刻的历史恩怨。近年来,两国发展迅速,成为了世界瞩目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不过,两个国家发展的重点不同,中国主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印度则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与武器装备,海军又是印度军事发展的最优先项目。印度有一支被称为“印度洋上的海豹”的海军特种部队,几乎无人不知,但他们的真实情况与突出的战斗力几乎很少向外界透露。  无独有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大
期刊
1961年6月,苏联第一架装载反坦克导弹(4枚3M11“方阵”导弹)的米-1MU直升机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试验证明,直升机载导弹的操控并非易事,因此苏联的武装力量对该项目并不感兴趣。而且批评家们指出,防御作战任务不需要由军级建制部队来完成,所以他们的反坦克武器数量不需要超过现有的反坦克团,反坦克团配属于防御师比配属于直升机师更容易,没有必要研制机载反坦克导弹。五年之后,苏联又开始了另外一次列装直升
期刊
俗话说得好,有矛必有盾。从1943年初开始,曾经几乎使英国的商船航运濒临崩溃的德国潜艇部队在大西洋水域的优势已不复存在:在技术上,盟军各种新型护航舰艇的出笼、雷达、声纳(ASDIC)、高频测向仪(HF/DF)等探测设备的改良以及刺猬弹等先进反潜武备的广泛应用,使从发现德国潜艇到将其击毁的整个过程变得迅速而有效;在战略战术上,由于以歼灭德国潜艇为首要目标的支援舰队的概念付诸实施,使护航舰艇从传统的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