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hx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是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通过动手操作,恰好在这两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空间。
   一、通过操作,培养探究精神
    一位教育家曾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是如此,动手操作是他们思维的源泉与起点。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表象,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
  数学课本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如用拨钟来认识钟点;用小棒、圆片摆一摆来理解“平均分”、“乘法的意义”等。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的良好空间。
  例如教学进位加法9 4时,让学生用小棒先摆一擺,再问:一共是多少根小棒?怎样知道一共是几根?怎样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是十几根?当学生说出从4根里拿一根放在9根里凑成10根时,教师强调这种方法是“凑十法”,并表扬回答的学生。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更形象的理解“凑十法”,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从具体操作中让学生获取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欲望。
   二、通过操作,培养质疑精神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引发和激起求知欲。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思考。”为此,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数学内容转化成有潜在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新课伊始。教师问:“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个玩小棒的游戏,猜猜3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大家先动手试一试,然后小组进行交流。”通过操作和交流,学生发现:3根小棒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围不成三角形。为什么3根小棒有时能、有时却不能围成三角形?教师再一次让学生选择3根本不同的小棒动手操作,直到探索出规律来。这让学生的学习情绪非常高涨。这是因为。要探索的规律是学生在操作中产生的疑问,而这一疑问又与他们的生活(玩游戏)密切联系,所以他们有一种解疑、释疑的迫切感。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通过操作,培养创新精神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这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究、创新。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分完后把相应的横式和竖式写出来;然后再让学生把7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当学生发现不能分完时,教师揭示课题,并讲述横式、竖式的写法和读法;在此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操作练习,把10本练习本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本?还剩几本?操作完后,把竖式写完整。通过以上的操作,在学生取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后,教师紧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比较前面题目里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学生马上会根据前面的操作及书写的算式进行观察、比较,最后概括出“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结论,且对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了。
  动手操作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讲究动手操作策略,创设动手操作情景,有利于把全体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每一个学生直接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这样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智慧的火花得以碰撞。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老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在课堂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变动不居的课堂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蕴含了丰富的生成性。教师应该灵活地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学生的真实认知点上综合把握,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才能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  “生成”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元性的特点。“生成”具有很丰富的内涵:从认知发展角度讲,它是新旧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中华民族大家庭走进新疆》。  设计理念:学生通过欣赏新疆自然风光,了解风土人情;唱歌、跳舞、折纸等艺术活动,对民族音乐、歌舞等产生浓厚兴趣。体验多元民族文化的魅力.在活动中人文素养、艺术能力得以提高。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并了解新疆,学跳新疆舞  教学难点:在生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提高艺术鉴赏力,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备课,是教师走人课堂上课之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准备的充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以《我的责任》一文为对象,谈谈备课的有关情况。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的营养品。教师备课,不仅要给从阅读文本人手,抓住课文特色,理清课文内容,更要了解单元的教学要求。  我选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中的《我的责任》这篇课文。它隶属于第四单元“
今天下午,我们五(一)班利用队日课进行了班干部的选拔。为了这次竞选,同学们已经准备很久了。看着他们正襟危坐,一幅严肃认真的样子,我觉得很欣慰,同时我也感到他们长大了。  竞选开始了,同学们陆续走上了讲台,宣读自己精心准备的演讲稿,声音是那么洪亮,身影是那么挺拔,态度是那么坚定,表情是那么严肃。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过后,是同学们那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看着这一切,我也为主感动,因为这已经能说明我们班的大部分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腼腆羞涩。性格孤僻,不喜欢开口表达;有的学生反应迟钝,思维不流畅,口舌木讷;有的学生心巧口拙,肚里有话却不善言谈,能写但不敢说……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自信心的缺乏是阻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拦路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告别怯懦,告别自卑,充满自信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呢?    一、营造和谐氛围,消除心理障碍    自信心是人们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抱有成功把
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薛法根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让人大开眼界。薛老师简简单单,轻装上阵,只有一支粉笔,一张备课纸,如此而已。在朴实的课堂上,他没有让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各种精美的音乐动画占领课堂,课堂上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却流淌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置身课堂听课,如沐春风,感觉当时的课堂就是一个快乐、自由、智慧生长的园子。    [情景一]字词教学,颇具特色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已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专家学者及教学一线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因此,教学中让学生能独立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正是学生把书读“进去”的标志,也正是教与学方式转变的一种体现,下面就几个案例谈谈教学中的现象及研究反思。  【案例1】曾听过一节关于《示儿》的教学。教师从开始到最后提出的一连串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才能成为学生主动探索和积极创造的过程呢?听了一节小学数学课,深受启发。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实录:  例:一块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铁片,要将其裁剪成半径是2厘米的圆片,最多可以剪成几块?  板书题目后,教师让学生尝试解答。结果大多数学生都是如下解答:(20×12)÷(3
现在大多数学生不缺赞美,他们是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生活中,他们能经常得到老师、父母、亲戚、朋友的称赞,感受着被赞美的愉悦、幸福,体验着赞美给他们带来的自信、成功。但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因为家庭教育以他们为中心,导致他们不懂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受被赞美的同时也要主动地真诚地为别人送出赞美。如何让学生感受赞美的力量,感悟赞美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成了我们本节课的主要教育目的。    一、感性
美术欣赏是践行新时代儿童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名画欣赏作为其中的内容之一,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却存在着“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现象。一些幼儿教师的关注和研究少,甚至成为不敢涉猎的“禁区”。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对名画的了解甚少,不知如何选择素材,不能将成人的赏析化解为幼儿的语言,认为“门槛”太高,无法驾驭。笔者近期在对幼儿园名画欣赏的探索和实践中,获得一定经验,总结如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