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生成 演绎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3538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老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在课堂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变动不居的课堂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蕴含了丰富的生成性。教师应该灵活地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学生的真实认知点上综合把握,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才能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  “生成”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多元性的特点。“生成”具有很丰富的内涵:从认知发展角度讲,它是新旧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从思维发展角度讲,它是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能力发展角度讲,它是由“不会”向“学会”,从“生疏”到“熟练”的提升;从情感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对文本情感的认同与共鸣;从个性发展角度讲,它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和价值观的形成。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文本为教学资源,以动态生成为主旋律,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手段,引导学生在形象感知、情境感受、情感感染、心灵感动的语文学习中,内化知识、建构意义、发展语言、张扬个一性、升华情感、完善人格。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笔者就下面几个案例分析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生成性问题的处理谈一些反思,希望能够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一点帮助。  【案例】《七色花》一课教学片断  学生在讨论我的提问:你觉得珍妮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答案是最后一片,因为是帮助别人的,正好与我的设计相符。但是,有一个学生突然高高举起了手,表示有异议。我微笑地说:“你有意见吗?”只见那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珍妮要从北极回来的那一片花瓣最有意义,因为是他觉得生命是很可贵的,如果不回来的话,会没命的,而且爸爸妈妈也会十分伤心的。”我听了频频点头。又有一位同学大胆地站了起来:“我觉得珍妮让打碎的花瓶变回来的那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因为这是妈妈最喜欢的花瓶,打碎了她会很伤心的,说明珍妮很爱妈妈,懂得妈妈的最爱,这也是说明珍妮心中有别人。”多好的答案啊!我惊讶于学生大胆的思维。
  【反思】面对学生这一“另类”的声音,我的处理是尊重的、民主的。我以一个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进行真情“对话”。“你有意见吗?”引发了学生畅谈自己真实的感受,平等的交流使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心中有他人”“珍爱生命”的道理。这种情感是真心感受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的。“动态生成”需要有积极的“生态环境”,只有建立在师生双方真诚平等基础上的民主对话,才能真正使课堂从“执行教案”走向“互动生成”,使课堂成为孩子个性张扬的天空。  【案例】《火烧云》一课教学片断  这一课时,针对教学内容“火燒云形状的变化”,我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火烧云像什么?”  很多同学说:“像斑马、犀牛……”  说的都是动物,但有个同学说:“像白色的大被窝”。  都是想象,好像没有多大区别,其实两者有着天壤之别,前者是模仿,是模仿课文想象的想象,后者是创新,是创造性的想象。当时我就觉得应该做放大处理,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于是我就抓住这个“生态资源”启发、引导学生说:“刚才很多同学说的都是动物,是模仿课文说的。能模仿进行想象,很好;离开模仿课文,发挥创造性想象,更好。刚才这位同学把火烧云想象成白色的大被窝,就不是想成动物,大家再想想,火烧云像什么?”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能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事物去想象,有的说像“一面很大的红旗”、有的说像“一幅水彩画”。  这样的生态资源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维想象能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反思】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探究,让他们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不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服务者,而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把所有的问题全部在课堂上解决,把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如果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走进广阔的社会,去主动地探究,才是教育的成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追求一种理想境界,这就是不应当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读书,而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积极地发现问题,主动地解决问题。学生读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文本进行同构的过程,是学生与作者进行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与融合的过程。  随着学生认识的不断深化,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正体现了课堂学习的动态生成性特点。为体现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我们在备课时务必要留出时间,给学生质疑的机会,以读促思、以疑促读、读思想结合,这就决定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并不能全面掌握学生会有什么疑问,也就决定了课堂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的课应该说是新课标提倡的课,是一堂好课,因为在读的过程中伴随着已有问题的解决与新的问题的不断生成,学生的认识在发展,体验在加深,个性在张扬,思维活起来,语言活起来,想像飞起来。经历了这样自主的学习过程,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发现的喜悦、探究的兴趣、顿悟的惊喜、思考的快乐。
其他文献
诺克雕塑是指约公元前700年-公元400年非洲尼日利亚扎里亚地区的雕塑。1931年,在扎里亚地区诺克村发现一些赤陶头像。这些头像比真人头略小,它们与周围已经为人所知的艺术没有任何联系。1944年,英国考古学家在离诺克不远的杰马发现了一件精致优美的赤陶头像。此后,在尼日尔河和贝努埃河汇合处的广大地区开采锡矿时,从8米深的岩层出土了一些属于同一传统的赤陶雕像残片、动物雕塑、石制工具、金属工具及其他容器
教学案例:  学生都希望在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在考试时也有要求带资料的愿望。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复习的。该老师新接手一个班级,第一单元组织考试时,学生都很紧张。他说:“同学们,这一次考试啊,老师允许大家带资料”。带什么资料呢?只允许同学们每人带一张A4纸,你可以把你准备的内容抄在这张A4纸上。接着让班长给每人发了一张A4纸。全班同学拿到一张A4纸后,忙着找呀抄呀写呀,把老师要考的内容几乎全准备
一、课题的提出    模式化教学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它的重大缺陷,是对学生个性及其发展需要和要求的忽视甚至压抑。模式化教学更多地成为一种外在的强制性压力而不是学生内在的需要,因而难以获得最佳效果。  个性化教学既强调对学科专业基本规范的尊重,也关注学生的个性及其发展要求、发展条件,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大批涌现,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取得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研究的目
激励机制是提高管理效能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工作与学习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的发生,离不开动机。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是人们经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表现出来的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因素。作为农村学校管理者,只有完善激励机制,为教师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满足教师的成就感,为教师创新能力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才能最终实现管理目标。    一、农村教师工作现状    1、教
笛卡儿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这个“在”是混沌、模糊、不确定的。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这个“在”就是作文需要描述和关注的对象。学生作文必须由“我思”来切入。唯有“我思”的真实性,才能掀开“在”周围的各种迷雾;唯有“我思”的自由驰骋才能让“在”变得色彩斑斓;唯有“我思”的独特性才使作文成为“我在”的一个强有力的载体和平台!“我思”是儿童个性生命发展的真实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倡导“情感真实、思维自由、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当前,师生关系方面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些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人来对待,时常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使他们的个人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如侵犯学生人身方面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学生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二是个别教师以心罚、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的情景中感受树叶纷飞、舞动。  2. 借助树叶落在纸上的外轮廓,进行借形想象,添画成各种动物。  3. 大胆尝试,借助辅助材料构建小动物的家园,萌发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各种落叶若干放在4个大篓子里、长卷作画纸、毛笔人手一支,墨汁人手一小瓶。人手一个调色盘、抹布、水桶。音乐《秋风吹》、动物花纹的PPT。各种辅助材料。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玩树叶  师:秋天到了
反思当前课改下的语文课堂,似乎又走进了另一种误区:孩子们的朗读声高潮迭起、讨论声此起彼伏,却始终不见他们写点什么;随手翻阅几本学生的语文书,千千净净,却看不到笔墨痕迹。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课既要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又时常能听到沙沙的写字声,这样的课堂才是健康和谐的语文课堂,    一、笔墨动在“疑惑”处    “学者先要会疑”,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和困惑
[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和技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不同游戏中提高快速反应的能力,并掌握3种以上爬行的姿势。  (2)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  (3)心理健康:在活动中能具有积极的态度。尝试成功体育的乐趣。  (4)社会适应:尝试小组合作,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积极进取,体验创造乐趣。  准备器材:一块由奥运五环和五个可爱的福娃组成的展板,若干福娃小贴纸,红、绿色小旗各
作为中国最高水准的声乐比赛,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不仅为歌手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表现自我的舞台,同时,也为全国热爱音乐艺术的观众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欣赏和学习音乐的机会。其中对洗手“综合素质”的考核,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连续几届“青歌赛”,我们发现,许多选手的“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与其歌曲演唱水平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说的不如唱的好”是很多观众对一些歌手的评价。其中反映出的参赛选手文化素养问题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