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里的“冬天”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山花烂漫、草木茂盛的夏天,我们却反刍演绎、装扮着冬天里的生活。究竟是夏天还是“冬天”?我们很干脆地回答:当然是夏天!但夏天里也有“冬天”。对这一命题,许多人可能不理解,其实,喀喇昆仑的夏天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不就是我们所称的夏天里的“冬天”吗?
  汽车从叶城出发,沿着峻峭的新藏公路艰难地爬行,山坡上时而还能看到点点翠绿。过了库地大板,那种鲜活生命的绿色顿然消失,山体裸露的断石、纵横的褐色褶皱,以及松软、飘零的头颅,好似一幅漠然而高傲的姿态,让人望而生畏,人的脉搏跳动的次数、心脏所承受的压力也在步步加剧。高原反应也像一个看不见的黑影慢慢袭来,恶心、头痛、心悸、胸闷、气短步步紧逼,时刻侵吞着人的肌体。我们一块上山的四名新兵中,郭亚、薛新仕已经耐不了高原病症恶劣的折磨,两手紧抱脑袋叫苦不迭,车上的两瓶氧气一直供他俩呼吸。副连长陈清贤和我们几个战士都强忍着反应的不适沉默不语,往日里那种生龙活虎的劲儿不见了。唯有李进上山次数多,没有一点反应,在平稳地驾车前进。
  目的地———天文点哨卡快到了,每个人脸上露出了笑容。只见哨卡建在一个四方开阔的土石包上,云蒸雾锁,又听到了锣鼓喧天。越往前行声音越来越大,回荡连绵,清晰可辨在哨卡的大门口排了两行队伍,欢迎我们的到来。汽车到哨卡停稳后,除我们四张陌生的面孔外,他们很熟悉很亲切,相互拥抱在了一起。我们四个新兵被分配到班里后,老兵立即为我们沏上了茶水,打来了洗脸水,整理了床铺。接着炊事班的同志端来了热气腾腾的大米粥和刚出锅的雪白喧腾的馒头。饭虽送到嘴边,可我们见饭就恶心,就想吐。连长马成军爽快地对我们说,只要渡过了吃饭难关,我们的身体才能强壮,才能在哨卡牢固地扎下根来。在哨卡,对吃饭有一个明确规定,一碗及格,两碗良好,三碗优秀,每晚的连点名都要公布吃饭的成绩,多吃的表扬,少吃的批评。这项哨卡独具特色的吃饭比赛,鼓励了我们吃了吐、吐了吃,一口、二口,一碗、两碗,终于闯过了吃饭难关。过了一周我们都能大碗大碗地吃饭了,并且吃得是那么香,头也不觉痛了,胸也不觉闷了,精力也充沛多了,但毕竟海拔5000米以上的哨卡,跑步和出力搬运东西仍上气不接下气。
  哨卡还储备了大量的猪肉、羊肉、牛肉、鸡肉和副食品,一年四季基本吃不上新鲜蔬菜,新鲜蔬菜和瓜果运到哨卡上最快也要三四天,大部分腐烂,剩下的也只能尝个鲜,味道还不够纯正。炊事班的同志起早摸黑比较辛苦,还变着法子做出各种花样的可口饭菜。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一般的炉灶、炊具是做不熟饭的,这里做饭所用炊具都是加压的,用汽油喷灯取火,稍不注意就有着火、爆炸的危险,炊事人员严格操作程序,都把安全放在了首位。住所全部用无烟焦炭生火,虽然室外温度在零下二十多度,但室内始终保持了二十度以上。
  在天文点哨卡夏秋两季里,我们一直穿着冬装,同时高原风吹黑的两颊让我们变得老成了许多。所以,是年秋天我们下山到叶城吃饭时,人人穿着毛皮鞋,裹着棉衣,许多群众望着我们的身影不知不觉地愣在了那里。
  毫无疑问,我们那不合时宜的着装,不正是“冬天”的表现吗?
其他文献
提起你贾剑,战友们满口称赞。  记得第一次见你,我们穿着新兵服,在武装部的院子里,你在角落里很老到地抽着烟,烟圈吐在空中,稠密的八字胡也在跟着抖动,一派陕北男人的气势,有卧龙之气,是难解之谜。你冷冷的面孔下给了我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无法判断你的性格和品格。一路上你很沉默,和谁都不说话,我知道你当时是我们延安战友当中唯一的高中生,年龄是我们所有人的兄长。  其实那些年,我是恨你的,因为无论我干什么都
期刊
自从我登上飞机的那一瞬间,西湖便占据了我的整个脑海:宽阔的湖面,穿梭的游船,嬉戏的水鸭……因为儿子在杭州结婚成家了,我要来看一看,这样才放心。  到达杭州后,我在儿子儿媳的陪伴下,用“滴滴打车”打到了一辆私家车,游历了“南宋御街”等名胜古迹。午饭的时间到了,儿媳引领我们进到了一家餐馆,点了几道我愿吃的菜,我一看,其中一条鲈鱼45元,我嫌贵不让要,可儿媳执意不肯,鱼上了桌,很小的一条,儿子把鱼头吃了
期刊
初春  烟蒙蒙,雨蒙蒙,桃李斗艳笑春风,紫燕三两声;山也俏,水也俏,竹桥金堤千嶂抱,翠柳舞纤腰。长空丝雨芳草绿,柴门半掩余香绕,石径弯弯,碧波淼淼,山花羞盼人来照。  如此美景,置身眼前,让初来普光气田采访的记者朋友不禁脱口而出:“风景这边独好!”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有一分耕耘,秋天就有一分收获。春天来了,还犹豫什么呢?让我们乘着骀荡的东风,长挂云帆,赶紧起航,迎接新的一年吧。
期刊
吃起甜瓜、西瓜时,就想起了爷爷看守的那片瓜园。爷爷每年都为生产队里种瓜、守瓜园。那片瓜园,就在村东一片偌大的崖头上。远远望去,一片绿色的开阔地里,一座矮小的泥土茅草屋连着一顶伞形的凉棚,既扎眼,又好看。  每到春天谷雨时节,爷爷就开始在新平整好的土地里种瓜,他按照队长的要求,分片种下脆瓜、面瓜、西瓜。当种下之后,爷爷就把被褥一卷,与一起看瓜的同伴住进了瓜棚,他像守护孩子一样,每天在瓜地里劳动,日出
期刊
11月6日,宜城深秋的风料峭,暮云低垂,却阻挡不了我们的想法和脚步。在向导的带领下,我们一路曲里拐弯,起伏颠簸,向板桥店镇罗屋村的十里长山前行,去瞻仰、膜拜心仪已久的张自忠将军殉国及同难官兵纪念园。据载,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张自忠将军殉国七十五周年,宜城市斥资五千万元,于今年3月建成这个纪念园,5月举行了万人公祭活动。  沿着“之”字柏油山路,我们驱车一口气上到山顶。山顶有一块平地,青石铺
期刊
我没有女儿,但雯雯却是我非常喜欢的干女儿。  我跟老公刚恋爱的时候,老公就告诉我他有一位干女儿,叫雯雯。是他战友的女儿,我第一次见到雯雯时候,她才刚刚学会走路。老公说,雯雯生下来的时候特别爱哭,哭起来就没完没了,特难哄。每次去她家的时候,只要老公一抱她,雯雯就不哭了,所以雯雯的爸爸、妈妈认为雯雯跟老公有父女缘分,就把雯雯过继给老公做干女儿了。我想,世上也许真的有冥冥之中的缘分,雯雯和我们家就是。 
期刊
一  老袁,何许人也?在大竹县城,可谓家喻户晓。凡是跟他打过交道或有过接触的人,无不被他的言语和行为所感动,因为他具有淳朴善良、公道正派、爱做好事的优秀品质,人们信服他、敬重他,都说他是一个“好人”。  老袁,名叫袁居奎,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区民警。2014年已是花甲之年的老袁,按政策本该回家歇歇了,可在办理退休手续期间,领导主动登门找他谈话,希望他留下来继续发挥余热。老袁二话没说,当场表态服从组织
期刊
王奶奶的大烟袋是她的命根子。无论干什么,走到哪里,烟袋必须随身带着,甚至睡觉时都要放在枕头边,闻着烟袋油特有的气味才能睡得安稳。  王奶奶的大烟袋是很讲究的,白玉的烟嘴,杆比一般的烟杆长,不太粗,是乌木做的,烟锅是上等铜做的。在农村,用长杆烟袋是身份的一个特殊标志,杆的长短有说头,杆越长资格越老,也越受人尊重。  天刚蒙蒙亮,王奶奶把烟袋在炕沿上轻轻磕打几下,住在北炕上的儿媳妇听到这声音就赶紧起来
期刊
1987年,我21岁,刚从金融学校毕业,因为家里比较困难,主动要求到一个边陲小城。  我认识了一个腼腆略带羞涩的男孩,来自景谷正兴,名叫林峰,一米七五的个子,紫檀色的皮肤,黑溜溜的眼睛。那时他向我走来的时候,正是凤凰花开的时节,我问他,哦,林峰,我初来乍到,怎么这么快就捕捉到我的信息?他顿一顿笑笑说,那天到你们单位办事,看到你写在黑板上的一首诗,我虽然不会写诗,但能读懂,诗,算是我俩的媒人吧!我们
期刊
小时候,我最烦父亲抽烟。他烟瘾极大,可以说烟就是他的命,宁可饿肚子,也得有烟抽,有时放学回家,忘了给他带烟,挨骂不说,还得返回去买。他经常抽的是8分钱一包的经济牌香烟,也抽自己种的叶子烟,身上的烟草味特别重,呛死人。  高三那年,我越发地讨厌父亲。一回去,就让我干重活,说:“你那成绩是考不上大学的,早晚要回来,还不如早点适应……”人家是想法让儿子脱农皮,做城里人,他倒好,一心一意想把我培养成一名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