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英语翻译的文化对比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cond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摘 要: 《道德经》本身蕴含高深哲学理念,吸引无数东西方学者不断对其做出新的阐释。当代著名学者、美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访问学者杨鹏先生2016年于美国出版英译本Dao De Jing,在文化翻译的大背景下,赋予《道德经》新的文化内涵。以往《道德经》英译对比研究多集中在译介历史及其发展过程,或借翻译理论探讨译本翻译技巧策略。本文以杨鹏翻译的Dao De Jing为主要研究对象,与美国另两大通行版本S. Mitchell的Tao Te Jing、林语堂翻译的Tao Te Ching对比,把研究重点放在《道德经》深厚文化底蕴的转换上,探究三位译者对《道德经》丰富文化和哲理思想传递的具体差异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 《道德经》 英语翻译 文化对比
  道德经已有诸多中文修订版,其中最通行的是汉文帝时期何尚公的版本及王弼在此基础上加以校注的版本。现多数《道德经》英译本以王弼版《道德经》为基础译成。杨鹏将王弼版与王弼以前各版进行比较,发现有12处核心差异,如第14章中先前版本为“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王弼版则为“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虽一字之差,意思截然相反[1]6。
  杨鹏先生此次出版的可以称为综合版《道德经》,基于当代中国学者(包括他自身)的研究著成:2014年杨鹏先生前往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访学,初遇《道德经》英译本,此后阅读近五十种《道德经》英文译本,并细致研究18种更权威的译本,从中发现,近几十年来,尽管大陆不乏重要学者对《道德经》做出不懈探索研究,但研究范围尚未扩大至当代产生的诸多新《道德经》英文译本。由此杨鹏先生融合最新研究成果,推出《道德经》全新译本。
  下面以三个方面为着眼点,比较分析《道德经》S.Mitchell译本、林语堂译本及杨鹏译本语言文字背后丰富的文化和哲理内涵。
  一、具体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道”是《道德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文化负载词之一,由其衍生出自然法则;道是使事物生生不息的力量。林语堂扎根于中国本土,对“道”字作如下阐释:“Before the Heaven and Earth existed, there was something nebulous: Silent, isolated, standing alone, changing not, eternally revolving without fail, worthy to be the Mother of All Things. I do not know its name, and address it as Tao. ”(25章) 道被译为Tao,先天地而生。S. Mitchell 也认识到道为世界本原:“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Tao. All things issue from it; all things return to it.”(52章) 同时强调道与西方创世论的不同:“All things are born from it, yet it doesn’t create them.”(34章)万物由道产生,却非道所创造,S. Mitchell对道及其内涵的翻译体现出译者由西方视角对东方文化的审视,对道家核心思想与西方“上帝说”差异的深刻认知。林语堂的Tao和S. Mitchell的the Tao都大体还原了道的中文发音,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道这一文化词汇富有的东方神秘色彩,但“Tao”这一译法终究是东方哲学被西化后的洋产物。杨鹏指出,哲学上的道本是虚无的,“道”字本身没有绝对的含义;固化道字翻译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中文中“道”没有爆破音,英文“Tao”是爆破音,相较而言译为“Dao”发音上与中文契合度高,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中文的原汁原味。
  “朴”是《道德经》中另一频繁出现的文化负载词,如“见素抱朴”,“素”原义是未染色的生丝;“朴”为未加工的原木,引申为“本性”。在寻找英语对应词时,三位学者译法也是有区别的。林译本中“素”、“朴”这一对意思相近的词语翻译为“embrace thy original nature”(19章).“thy original nature”,很好地解释了“朴”的本质含义,意义传达上是准确的。S. Mitchell大抵出于“素”和“朴”的理解上与中国本土文化存在一定隔膜,译本中省略了该句的翻译,造成了该章节语义的不完整,是一种缺憾。杨鹏译本拎出该句,并译为“express simplicity and embrace the natural”(19章)[2]20。这里以“simplicity”喻指生丝天然、不粉饰的状态;“the natural”是為自然之本真。“素”、“朴”的精准理解翻译,打破了西方读者接触中国哲学文化的障碍,传递了原词的文化意义。
  二、对老子施政理念的不同阐释
  第五章中,“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是说,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一视同仁,任由万物自然运作而不加干预;圣人不会因仁慈而有所偏爱,任由百姓自己主宰命运而不加干预。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大概是天地对万物不加干预而任由其自由发展。看似冷漠,其实正是最好的态度。林的译法最直接:“Nature is unkind: It treats the creation like sacrificial straw-dogs. The Sage is unkind: He treats the people like sacrificial straw-dogs. ”(5章)事实上仅使用unkind一词易引起未接触过《道德经》原作的西方读者的误解,因为“不仁”字面上是表示unkind,具体语篇语境中指的是不因仁慈而有所偏爱。Mitchell译作“The Tao doesn’t take sides; it gives birth to both good and evil. The Master doesn’t take sides; she welcomes both saints and sinners. ”(5章),两个“doesn’t take sides”点出unkind的实际含义。杨译译作“The sky and the earth show no partiality toward kindness: they treat all things equally as sacrificed straw dogs. The sage shows no partiality toward kindness, and treat all people equally as sacrificed straw dogs. ” “show no partiality toward kindness” “treat all things equally”(5章)[2]5。具体指出并重述了老子此章传递的思想,展现了老子“天地不仁”、“圣人不仁”背后的延伸义: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Show no partiality” “treat equally”,正是说社会秩序的统治者就应有这样的态度:不偏不倚,看似冷漠的不加干预。杨鹏版译本《道德经》,对老子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注入了更深入的阐释。   老子在第十八章提出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内容可从两方面诠释:一是直接内容,即指出由于君上失德,大道废弃,需要提倡仁义以挽颓风,这是老子对当时病态社会的种种现象的描述。二是表现了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把辩证法思想应用于社会,分析了智慧与虚伪、孝慈与家庭纠纷、国家混乱与忠臣都存在对立统一关系。国家大治、六亲和顺,就显不出忠臣孝子;只有六亲不和、国家昏乱,才需要提倡孝和忠,这也是相互依属。社会对某种德行的提倡和表彰,正是由于社会特别欠缺这种德行。林和Mitchell分别译作:On the decline of the great Tao, The doctrine of “humanity” and “justice” arose. When knowledge and cleverness appeared, Great hypocrisy followed in its wake. When the six relationships no longer lived at peace, There was (praise of) “kind parents” and “filial sons”. When a country fell into chaos and misrule, There was (praise of) loyal ministers. (18章)When the great Tao is forgotten,goodness and piety appear. When the body’s intelligence declines, cleverness and knowledge step forth. When there is no peace in the family, filial piety begins. When the country falls into chaos, patriotism is born. (18章)即大道被废弃,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智巧、技能发展进步,虚伪和权谋也从中滋生;家庭出现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翻译上侧重于原文中直接体现的内容。而杨译本中“Having abandoned the way of the great Dao, they begin to preach the rule of benevolence and loyalty. When everywhere there is great hypocrisy, they begin to advocate wisdom. When there is no harmony in the family and among relatives, they begin to call for paternal love and filial devotion. When the state falls into confusion and disorder, they begin to emphasize the loyalty of officials.”(18章)[2]19,四次出现they begin to,传达出社会对德行的呼唤,同时折射出杨倾向于对此章的第二种理解方式,即对老子更深层辩证法思想的剖析。
  三、对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具体解读
  第八章“上善若水”四字,林、S. Mitchell和杨分别给出了精彩的诠释。林译本, “The best of men is like water. ” (8章);S. Mitchell, “The supreme good is like water. ”(8章);杨, “The greatest good is like water. ”(8章)[2]8。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林译文出现了”men”一词,相较之下,S. Mitchell、杨鹏则以一个词”good”表达“上善”的“善”;林的“上善”没有跳脱出人的范畴,而后两者认识中的上善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中任何事物或自然界本身具有的善性、德性,这一点认识上更接近老子本身推崇自然的思想。
  第二十五章是非常为读者熟悉的一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林译本:Man models himself after the Earth. The Earth models itself after Heaven. The Heaven models itself after Tao. Tao models itself after nature. (25章)Mitchell译本:Man follows the earth. Earth follows the universe. The universe follows the Tao. The Tao follows only itself.(25章)楊译本:Man follows the earth. The earth follows the sky. The sky follows the Dao. And the Dao follows Aseity.(25章)[2]27三者对于天、地、道、法这些关键字均给出了不同译文。林将天地译作the Heaven and Earth,严密对应了原文字面意;Mitchell将天、地作the universe(宇宙)解;杨则译为the sky and the earth。在老子这里,“天”从远古信仰的“人格天”概念中走了出来,有了“自然天”的意义。杨此处的the sky较于林的the heaven,明显是感官形态中自然意义上的天,而非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中的天;而林的the heaven,则难免使英语国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联想到基督教义,给中文强加上无关的文化假设。这一点上杨的the sky更符合老子的“天”所述的哲学范畴,保护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翻译过程中不受损害。
  四、结语
  正如翻译家王佐良指出,“没有比翻译更能体现出文化的联系和交流的了”。正确翻译尤其是《道德经》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文化经典,最大限度地展现《道德经》原本的文化内涵,在全球化文化交流日益紧密的今天极为重要,同时对文学翻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道德经》本身哲学体系的抽象和各译作者所处时代的差异使道德经译著本身具备了开放的翻译体系。杨鹏先生此次的全新译著就像是清流流过道德经哲学研究之海,通读杨鹏Dao De Jing的过程也是跨上更透彻地理解老子哲学思想、哲学智慧新台阶的过程。
  《道德经》虽是古籍,但直到今天东西方学者依旧为它不断注入新的理解。杨鹏先生作为当代最懂得道学的中国学者之一,此次综合版《道德经》的问世,也使《道德经》再次焕发了生机。虽然因为《道德经》原文本的开放性,不同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版本《道德经》内容上的差异(上文试着举出的只是一部分),但是正如“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一样,真理其实是一致的,尽管西方的表达方式不同于东方,东方的表达方式也不同于西方,但真理始终是那一个。《道德经》这部哲学经典虽然不断被译者赋予新的表述,《道德经》本身也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但不论版本怎样衍生,道家思想的精髓始终在时间长河中熠熠闪光。
  参考文献:
  [1]王弼.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YANG PENG. DAO DE JING: THE UNITED VERSION[M]. Wapner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既包含对本民族文化清晰的认识,又要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充分肯定和认同,还要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拥有坚定的信念,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自觉地、积极地传承、弘扬和创新。本文在建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模型的基础上,从天津市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出发,针对大学生在构建文化自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现状 培养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摘 要: 在新媒体环境下,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文学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大学生对网络文学接受度高、阅读量大,是网络文学阅读主力。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体验,了解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现状及其成因,引导高校大学生合理参与网络文学阅读与创作。  关键词: 网络文学 阅读体验 影响因素  随着新媒体的兴盛及网络文学网站的兴起,阅读方式发生
摘 要: 中间性组织具有科层组织和市场组织的优势,在区域社会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安庆职教联盟是一个具有政府引导的创新型中间性组织,具有全面提高安庆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能。依托安庆职教联盟,安庆职业技术学院从凝练顶层设计,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框架;优化专业结构,服务区域产业;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促进企业、学校协同发展
摘 要: 近年来,全国职业英语大赛在中职学校开展得如火如荼。本文通过分析全国职业英语大赛中情境交流模块的比赛内容和要求,将该模块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实现职业英语教育中的以赛促教,进而为中职英语教学带来些许变革。  关键词: 全国职业英语大赛 情境交流 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引言  英语教学中基础英语教学是以考促教,而职业英语教学是以赛促教。自2012年开始的全国职业英语大赛(以下简称国赛)是中职职业
摘 要: Halliday将语言功能抽象概括为三大语言元功能, 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本文选取南昌大学和江西科技学院招生简章,从词汇选择、及物性、情态和人称代词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发现公立和私立大学招生简章语言特征的异同。  关键词: 话语分析 语言元功能 大学招生简章  1.理论基础  Halliday将语言功能抽象概括为三大语言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
(海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摘 要: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某种缺失现象。高校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教之以礼、育之以德,打造教育平台、构建课程体系、营造文化氛围、提升教育水平,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回归与融合。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 作者从高职院校“护理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指出了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思想观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护理英语口语”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市场对于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出现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趋势。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交流语言和工具,提高护理专业的英
摘 要: 细节在纪录片中极富表现力,能够反映或呈现人物的形象、性格、精神、情感和价值追求。细节极具感人力量,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将观众瞬间带入情境。细节应用是纪录片谋篇布局中的重要技巧,可以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契机和纽带。文章阐述了细节在微型纪录片《河海人》拍摄中的应用,以及对于表达纪录片主题“献身、求实、负责”河海精神及纪录片结构布局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细节 纪录片 拍摄 《河海人》 河
摘 要: 英雄主义是十七年文学以来倡导的主流价值观,而当今英雄主义该如何书写成了作家提笔深思的问题。《床畔》在“老教堂”、“植物人英雄的病房”特定的空间环境下展开叙事,运用时空交叉的叙事方法,慨叹当下某种英雄主义观念淡漠的境况。  关键词: 《床畔》 严歌苓 叙事艺术 英雄主义  作为著名旅美华人女作家、编剧,严歌苓的新作每每都能引发文学界和传媒界的一阵骚动,然而“休克”二十年,“颠覆三次终于写就
摘 要: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的有力抓手,各地应结合本区域的文化资源优势,将此活动落到实处。佛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开设专门的历史文化课程、编撰教材、利用网络优势、建立家庭教育社会支持体系和活化历史特色古村落,建立教育实践基地等途径,将经典诵读活动融入市民的生活和学习中。  关键词: 区域文化 经典诵读 佛山  一、解析区域文化  “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