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体验调查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fon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摘 要: 在新媒体环境下,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文学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大学生对网络文学接受度高、阅读量大,是网络文学阅读主力。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体验,了解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现状及其成因,引导高校大学生合理参与网络文学阅读与创作。
  关键词: 网络文学 阅读体验 影响因素
  随着新媒体的兴盛及网络文学网站的兴起,阅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如今网络文学俨然成为当今文坛庞大的文学存在。网络文学的发展与壮大是一种文化现象,必是由一个有机整体构成。在这个整体中,受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群体在其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其阅读体验值得关注。
  一、网络文学的界定
  网络文学即指网络文学网站出现后,以互联网为创作平台,借助交互式的数字化技术,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原创或者改创的作品。网络文学是“一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1],其文本载体以电子、多媒体综合性文本为主。
  二、大学生青睐网络文学的原因
  网络文学作品鱼龙混杂、优劣有别,但即使如此,网络文学仍在大学生的阅读生活中稳固地占据一席之地。网络文学备受当代大學生青睐理由如下:首先,网络文学方便快捷、涵盖范围广;其次,它的语言轻松、思想主题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再次,网络文学拓宽了大学生文学创作视野,提供了大量的创作机会与广阔的创作空间。
  三、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体验调查问卷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体验有更深入的研究与把握,笔者以问卷的形式对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的九个学院十个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笔者发放调查问卷1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1.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情况概述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31%的大学生至少读过1部—5部网络文学作品,27%读过6部—20部,11%读过20部—50部,31%读过50部以上网络文学作品。被调查者每周阅读时长为3小时以内的比例为45%,阅读3小时—7小时所占比例为25%,阅读7小时—14小时的为15%,阅读14小时—20小时的占4%,20小时以上的占11%。可见网络文学确有逐渐成为人们阅读主要选择的趋势。大学生倾向于网络文学的比例为45%,倾向于传统文学的比例占55%。这与社会大环境对于大学生阅读网络文学较宽松的态度分不开。
  就家长方面而言,部分家长对大学生子女阅读网络文学并不关心,其中5%的家长表示赞同,20%的家长允许,44%的家长不关心,27%的家长抵触但不干涉,5%的家长表示反对。在这种宽松的态度下,相应地,大学生阅读网络文学的环境也是较为轻松、愉悦的。
  2.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体验
  《文心雕龙·知音》有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披文入情”便有了所谓体验。体验是读者阅读之后的直观感受,但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体验也有优劣之分,其中大学生阅读网络文学的体验有积极之处亦有消极所在。
  (1)启发思想
  网络文学作者将一些对哲学问题的思考、人生感悟、个体意识融入作品创作中,这不仅帮助大学生扩大了知识面,还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生活中。网络文学作品的多样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在调查中,特别是对于网络文学创作的版权意识,19%的大学生完全支持作品付费,保护版权人人有责;44%的大学生认为可以接受适当收费。这意味着有63%的大学生对网络文学的版权意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自觉维护网络文学的版权。
  (2)有利于大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网络文学语言特别,有的清新自然,有的哀婉忧郁,有的幽默诙谐,有的爽利泼辣,有的刁钻诡异,总体上有弃繁就简的趋势。大学生普遍认为阅读网络文学对增长见识、提升写作技巧、积累词汇辞藻大有裨益。
  (3)有助于大学生情绪的调节
  网络文学给现实生活增加了美好幻想,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文学能缓解学习压力,让心情豁然开朗,网络文学作品中的热血、奋进,能让低迷的大学生备受鼓舞;网络文学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带来了愉悦的情绪体验。
  (4)大学生对网络文学品质褒贬不一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4%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文学的质量普遍很高,只有7%的大学生认为网络文学的质量基本都不怎么样,89%的大学生认为现在的网络文学有少数精品,大部分一般。正是由于网络文学质量参差不齐,选择从头到尾精读的大学生只有11%,46%的大学生选择一目十行或跳跃性的快速阅读,更多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因小说质量而异。
  (5)大学生对网络文学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较大
  个体的一切内在体验都会表现在其需求之上。在大学生们对网络文学的期望中,希望网络文学加强文字技巧和思想深度的占68%;加强与现实联系的占28%;减少错别字与病句的占29%;加快更新速度的占35%。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敏锐地捕捉到网络文学本身存在的最大问题。当下的网络文学作品大多是通过网络文学作家个性的展示、情感的发泄及空间虚拟给读者带来阅读体验的娱乐感,但当你从故事中走出来,就什么都没有了,成了思想的虚无。
  四、影响大学生网络文学阅读体验的因素
  1.网络文学作者是影响网络文学阅读体验的根本因素。
  首先,作者创作能力有所不同。由于网络文学作者成长的经历、受教育程度、喜好等,呈现出来的文学作品风格不尽相同,也有水平的高下之分。情节是否引人入胜,语言是否有特色,人物形象塑造是否鲜活,等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网络文学接受者阅读体验的好坏。
  其次,网络作者的创作动机有差异。部分网络作者是职业的网络写手,以创作网络文学作为谋生的途径。其作品相对会比较成熟,在不断的创作积累中形成个人的创作风格,有灵敏的市场嗅觉。但缺陷在于这类作者的作品在最后会呈现出一个相似的创作模式,难以有更多的创新。另有部分网络作者是业余的网络写手,其网络文学创作更富有激情,对文字打磨更加细致,创作风格也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局势。但是这样作者对作品缺乏外在的约束及内在的责任感,所以这些作者很有可能在创作途中弃文,引起读者的失望与不满。   2.创作时间对网络文学阅读体验的影响。
  传统文学作品的呈现方式是纸媒,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作者经过反复修改、经过编辑审核后的完成品,这其中的时间跨度较长。网络文学写作过程的公开性构成了阅读的即时性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性,但也限制了作者创作的时间。这样短时间的创作导致作品中错别字、语句不通等低级错误屡见不鲜,甚至某些职业网络写手几部作品同时创作,还会出现情节人物对不上号的尴尬问题。因为创作过程的公开性,作家基本没有机会在后续的时间里修改作品,正因如此,网络文学的作品质量普遍低于传统文学作品。
  3.创作模式化对网络文学阅读体验的影响。
  从网络文学的兴起到现在,作品的数量多到无法统计,但其题材类型却几乎是常年不变的。模式化创作现象成了一种常态。这样的创作方式既省力又可保证读者的关注度,成了网络文学性价比最高的创作模式。除了个别开创流派的作品外,大多数都像是出自工厂流水线的作品,千篇一律。这样,狭窄的题材和不断的重复会影响读者的文学审美体验,甚至产生反感的情绪。
  五、改善网络文学阅读体验的建议
  文学是具有审美性的,网络文学作为与传统文学同时屹立于时代的两座文学高山,其本身也应当具有文学审美的特性,承担一些引导社会价值取向的功能。正如金振邦先生所说:“它具有勃勃生机和强大的生命力,向我们展示出无限宽广的发展前景。”[2]但在我们欣喜于其蓬勃的生命力时,也应该正视它的某些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改正。
  1.設置网站审核机制,限制创作门槛。
  网络文学的创作不设任何门槛,商业利润高,使得网络文学创作者激情不减,竞争更是在无形中增大,但其中作品质量不一。笔者建议网站首先应建立审核机制,甄选创作队伍,继而重视对自身作者队伍的培养。鼓励作者团队在写作之余多积累素材,及时充电,补充各方面的写作知识,尝试不同题材、类别的小说创作。
  2.网络文学需要求新、创新。
  网络文学陷入模式化,长久以往,网络文学就会陈陈相因,因而网络文学的创新迫在眉睫。笔者认为网络文学需要寻找新的出口,开拓新题材。例如,网络文学可以组织创新赛征文,继而设置相应的奖励制度,刺激更多的网络作者进行创新,达到层层出新的目的。只有成熟的制度、创新的意识,才能使得网络文学作品得到最大限度的创新。
  3.提倡网络文学合理付费、抵消付费,完善评价体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一切艺术品,包括文学作品都具有商品的属性。”为更好地激发小说作者的创作热情,各小说或者文学网站出台了各种稿酬制度,其中就牵扯到了读者的付费阅读。笔者认为网站可以采取合理收费,因大学生本身的特性决定其消费能力,建议网站可以采取抵消付费的制度,如评选出网络文学作品评论中的佼佼者,能够给予作者创作灵感者,分析到位或者独树一帜者,等等,予以抵消付费的优惠券、免费券等,达到完善评价体系的目的。
  4.学校合理倡导、正确引导。
  自由的大学氛围有利于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网络文学的阅读与创作,同时学校必须在大学生文学阅读方面做出积极和正确的引导。学校一方面要避免网络文学中的糟粕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要本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鼓励学生参与网络文学的阅读、写作和研究中,加深对网络文学的认识,为提高网络文学写作质量、规范网络文学运作市场贡献力量。
  5.大学生从自身出发,不断提升媒介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要有较强的媒介信息筛选能力和辨别能力,应该重视媒介素养的提升,提高对网络文学的筛选能力。在阅读的同时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理性分析媒介信息,自觉抵制媒介所呈现的劣质网络文学作品,从而获得高质量的阅读体验,成为能够独立思考的网络文学受众。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纲[J].文学评论,2004(6).
  [2]金振邦.网络文学:新世纪文学的裂变[J].东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方言的书面表达,尽管不一定能找到与之完全对等的现代汉语词语,但要力求以意为主,兼顾读音,尽可能地向普通话靠拢。若实在没有与现代汉语相对应的汉字表示,可用同音字代替,既有助于方言逐渐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又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  关键词: 方言 普通话 书写  苏中作家刘仁前的《香河》描绘了苏中里下河地区的风物风俗风情,其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作品呈现出的鲜明的地方人性美和风俗美,有相当成分是作
(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99)  摘 要: 本文对秦岭以南的汉中宁强县青木川古镇与秦岭以北的渭南澄城县尧头古镇的旅游纪念品状态予以调查分析并进行初步的开发设计。研究目的在于设计出造型新颖、富有创意、具有古镇特色、能被现代消费者接受的旅游纪念品,并使到访者感受到陕西南北古镇的历史韵味和文化特色。  关键词: 文化旅游 旅游纪念品 陕西古镇  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国民在节假日里的普遍选择,
摘 要: 对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在外语界日益受到关注,胡文仲教授一直致力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胡文仲先生在外语类期刊上发表文章几十篇,本文对它们进行梳理与综述,并划分为80年代、90年代及20世纪后三个阶段。80年代为第一阶段,主要特点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课堂提供思路与策略;90年代为第二阶段,主要特点为展开学术对话,国内跨文化交际类书籍及课程开始普及;20世纪后
摘 要: 人的终身发展呼唤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贯通衔接。全面依法治国对法治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法律事务专业为例,从全面依法治国、从江苏“两聚一高”发展需要、从苏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从新时代法律职业发展需要四方面分析“3 2”分段培养模式的必要性,旨在为后续继续研究打好基础。  关键词: 高职 应用本科 分段培养 法律专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的《国家中
摘 要: 辍学率一直是慕课学习的痼疾,找到影响慕课影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解除这一痼疾的前提。文章应用田野研究法,基于慕课学习经历分析,从课程、平台、教学、学习者个人特征对影响大学生慕课学习成功的因素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發现以个性化、智能化的平台技术为基础,以课程与教师为保障,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学生、平台、课程形成完整的慕课学习生态系统。相对于现实课堂,师生互动对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意义更
摘 要: 高校急需在多元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培养具有宽视野、跨学科、重创新的新生力量。设计理论课程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设计专业课程的重要支撑,起到设计理论知识体系建立的基础关键性作用。而传统设计理论课程传授知识单一,课堂互动性差,无法达到培养多元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通过设计理论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课程内容、讨论问题、课堂形式、考核评价四个方面提供多
摘 要: 高职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我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是幼儿园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课程。本文立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探讨本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设置的现状,进一步提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设置的建议和对策,从而为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供建议和借鉴。  关键词:
摘 要: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关乎“培養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近年来,扬州技师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德育科研为突破口,成功地创立了“树型”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实现了技职类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从“传承”到“创新”的转变。  关键词: 技职类院校 思想道德 教育路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
摘 要: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江苏省高校网络宣传员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主要研究高校网络宣传员目前的建设状况,并总结了江苏省高校网络宣传员队伍建设的经验和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校 网络宣传员 队伍 现状  目前全国各高校在校大学生有2000多万人,大学生上网的比例已超过90%。不少国内学者对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做了研究。覃欢[1]在研究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
摘 要: 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既包含对本民族文化清晰的认识,又要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充分肯定和认同,还要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拥有坚定的信念,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自觉地、积极地传承、弘扬和创新。本文在建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模型的基础上,从天津市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出发,针对大学生在构建文化自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现状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