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常听到学生抱怨不会写作文,或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学生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应付之作,没有一点文学色彩;或者东拼西凑地抄别人的文章,不能把事情或道理说清楚。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激发兴趣,让学生在乐写上多下功夫。
1让学生多写熟悉的内容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了解学生的生活,抓住有利的写作时机,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指导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具体、有条理地写出来。如:我班学生杨敏飞在上学的路上拾到一个皮包,里面有现金、活期存折、身份证。他一到学校就把捡到的皮包交到我手里。我就抓住这个好机会,立即给学生上了一节作文课。我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真高兴,杨敏飞同学做了一件好事,为我们班里争了光。现在我们请他来说一说做好事的经过,好吗?”同学们的反映非常热烈。敏飞同学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这个书包的样子及里面所装的东西。学生们一听都来了兴趣,迫不及待地向他提问题。如:你在哪里捡的?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的身边当时有没有旁人?……杨敏飞同学都一一作了回答。不到半节课的时间,同学们既了解了杨敏飞捡包的全过程,又了解了杨敏飞同学的想法,对他有了更新的认识。当同学们都没有问题时,我说话了:“你们已经问了敏飞同学一些问题,那你认为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学生们都一时无语,过了一会儿又都举起了手。一位同学是这样说的:“他认为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说明杨敏飞同学不占便宜。”另一同学接了一句“这就叫拾金不昧。”就这样,学生们在这种民主平等、主动求知的交流和评议环境就激起写作的兴趣了。最后我给学生作总结:“同学们,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想不想把它写下来呢?”同学们异口同声:“想!”接下来就是“沙,沙,沙”的写字声了,直到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还不愿停下手中的笔。
2教学生学会表达
表达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看到、听到或经历的事情表现出来。常听到老师和家长们抱怨:“没少让孩子读书,积累句子,可这孩子怎么还是不会写呢?”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学会表达是关键。选材再好,观察再仔细,表达不清还是没有用。从理解到运用是一个质的飞跃,要想从理解上升到运用,还需要加强训练。我认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因为选入课本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编者之所以把它们编入课本中,不仅要让学生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要让学生去学习人家的写法。如:学人家的构段方式、过渡、标点符号、修辞方法等等。教师就应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选择地让学生仿写,通过各种仿写的训练,达到会写的目的。我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先让学生说出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天空出现了什么?怎么样?后来怎样了?看的人怎样表现?进而使学生领悟了其中的写法:先写某种动物出现,接着写样子,又写变模糊,不见了,最后写看的人的表现。学生领悟写法后,再让学生也采用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大自然景物的变化。教学《丰碑》一课时,根据这篇文章抓住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使文章中心突出的特点,让学生也仿写一段话。慢慢地,学生把学到的表现形式、手法不自觉地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来,这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3教会学生修改作文
学生自己会修改作文是作文成功的一半。每次作文完了后,鼓励学生来做“小老师”,先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批改同学们的作文。指导自我修改时,应引导学生把修改重点放在修改内容上。这时,学生刚打完草稿,教师引导他们趁热打铁,从中心思想到层次安排进行一番认真检查。由于学生作文时间较长,大脑皮层容易发生泛化,不容易发现细微的毛病,特别是语言上的毛病。俗语说“旁观者清”。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组织由3~5个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再进行小组修改,教师从旁指点,让学生找出小组成员习作的优缺点,进行互相评品,在评品中对照自己的作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起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最后指导集体修改。选读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学生公开发表评价。有了共性认识之后,再作具体的指导,学生就极易接受了。
4评价学生的作文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当场评价。投影学生的典型习作,或比较成功习作,让师生来评议。其次是书面评价。我批改作文喜欢采用“高分制”,评语一般是热情洋溢的发自内心的赞美。如“你的文章把老师感动了,因为感情细腻,文笔优美。”“你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老师真为你高兴。”“你写得真具体,使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每次发作文本时,教室就十分热闹,学生捧着作文本,笑眯眯地一遍一遍读着评语,然后迫不及待地跟好友,同桌交换阅读,分享成功的喜悦。再次是口头评语,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更加有信心地写作,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能力。
1让学生多写熟悉的内容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作文教学的任务: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了解学生的生活,抓住有利的写作时机,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指导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具体、有条理地写出来。如:我班学生杨敏飞在上学的路上拾到一个皮包,里面有现金、活期存折、身份证。他一到学校就把捡到的皮包交到我手里。我就抓住这个好机会,立即给学生上了一节作文课。我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真高兴,杨敏飞同学做了一件好事,为我们班里争了光。现在我们请他来说一说做好事的经过,好吗?”同学们的反映非常热烈。敏飞同学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这个书包的样子及里面所装的东西。学生们一听都来了兴趣,迫不及待地向他提问题。如:你在哪里捡的?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你的身边当时有没有旁人?……杨敏飞同学都一一作了回答。不到半节课的时间,同学们既了解了杨敏飞捡包的全过程,又了解了杨敏飞同学的想法,对他有了更新的认识。当同学们都没有问题时,我说话了:“你们已经问了敏飞同学一些问题,那你认为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学生们都一时无语,过了一会儿又都举起了手。一位同学是这样说的:“他认为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要,说明杨敏飞同学不占便宜。”另一同学接了一句“这就叫拾金不昧。”就这样,学生们在这种民主平等、主动求知的交流和评议环境就激起写作的兴趣了。最后我给学生作总结:“同学们,这件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想不想把它写下来呢?”同学们异口同声:“想!”接下来就是“沙,沙,沙”的写字声了,直到下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还不愿停下手中的笔。
2教学生学会表达
表达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看到、听到或经历的事情表现出来。常听到老师和家长们抱怨:“没少让孩子读书,积累句子,可这孩子怎么还是不会写呢?”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学会表达是关键。选材再好,观察再仔细,表达不清还是没有用。从理解到运用是一个质的飞跃,要想从理解上升到运用,还需要加强训练。我认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因为选入课本的每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编者之所以把它们编入课本中,不仅要让学生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还要让学生去学习人家的写法。如:学人家的构段方式、过渡、标点符号、修辞方法等等。教师就应根据文章的特点有选择地让学生仿写,通过各种仿写的训练,达到会写的目的。我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先让学生说出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天空出现了什么?怎么样?后来怎样了?看的人怎样表现?进而使学生领悟了其中的写法:先写某种动物出现,接着写样子,又写变模糊,不见了,最后写看的人的表现。学生领悟写法后,再让学生也采用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大自然景物的变化。教学《丰碑》一课时,根据这篇文章抓住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使文章中心突出的特点,让学生也仿写一段话。慢慢地,学生把学到的表现形式、手法不自觉地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来,这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了。
3教会学生修改作文
学生自己会修改作文是作文成功的一半。每次作文完了后,鼓励学生来做“小老师”,先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批改同学们的作文。指导自我修改时,应引导学生把修改重点放在修改内容上。这时,学生刚打完草稿,教师引导他们趁热打铁,从中心思想到层次安排进行一番认真检查。由于学生作文时间较长,大脑皮层容易发生泛化,不容易发现细微的毛病,特别是语言上的毛病。俗语说“旁观者清”。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组织由3~5个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再进行小组修改,教师从旁指点,让学生找出小组成员习作的优缺点,进行互相评品,在评品中对照自己的作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起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最后指导集体修改。选读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学生公开发表评价。有了共性认识之后,再作具体的指导,学生就极易接受了。
4评价学生的作文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当场评价。投影学生的典型习作,或比较成功习作,让师生来评议。其次是书面评价。我批改作文喜欢采用“高分制”,评语一般是热情洋溢的发自内心的赞美。如“你的文章把老师感动了,因为感情细腻,文笔优美。”“你的作文水平提高了,老师真为你高兴。”“你写得真具体,使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每次发作文本时,教室就十分热闹,学生捧着作文本,笑眯眯地一遍一遍读着评语,然后迫不及待地跟好友,同桌交换阅读,分享成功的喜悦。再次是口头评语,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更加有信心地写作,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