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从众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o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众现象是社会上的普遍现象,因此在大学校园里也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然而积极的从众现象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成长,而消极的从众现象则不利于学生发展更不利于学校的文化建设,团队凝聚力的形成。高校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从众观也是当今高校教师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从众 凝聚力 从众观
  “跟风”、“赶潮流”“随大流”这些名词在社会中都很常见,在现在的大学校园中也并不陌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上的这些名词都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的表现—从众。从众是指个人的观点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行为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调节自我的反应、适应社会的一种重要机制。
  从众心理有时候是个人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与群体发生冲突,增强自身安全感的一种手段。一般来说,从众行为是一种被迫的行为。它是一种在外来压力的情况下做出的符合群体要求的行为,并非出自于个人的自觉愿望。
  一般大学生的从众现象分为学习从众、恋爱从众、择业从众、消费从中、作弊从众等几类,由此可以看出,从众现象遍布在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时刻影响着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中的方方面面。
  引起大学生从众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分为客观环境因素和主观个人因素两类。一般来说,,社会规范代表团体中大家所认可的标准;某种行为标准一经众人认可,即成为社会规范。社会规范建立后,对团体中的成员在行为上即具有约束作用;个人在团体中如按照社会规范形式,行为表现符合众人所认可的标准,就称为从众。社会团体中形成的社会规范的制约,就是引起大学生从众现象的客观环境因素。社会规范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大学生的从众现象也有有益从众和无益从众之分。
  除了客观的外部环境因素,大学生主观的个人特征也是不能忽略的。社会心理学家基斯勒认为,从个体看从众的动机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行为参照,即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形成群体的目标;偏离恐惧,为取得群体其他成员的好感;人际适应,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生的从众现象中,大学生所具有的独特个性成为了引起大学生从众现象的重要原因。第一,中国的基础教育指的是高度集体化的,从这样的教育制度成长起来的中国大学生刚刚进入自由的大学难免会产生孤独感和无归属感,为了找到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而产生强烈的从众心理。第二,大学生普遍处于心理断乳期,还未形成较为健全独立的人格,因此在内心中充满了种种矛盾,在很多问题上尚不能形成自己的主见,这时,从众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第三,大学生对于友情的需要和依赖,也成为从众现象产生的一大原因。
  在大学生活中,从众心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果社会规范正确,表现在大学的生活中即是学校、班级规章制度健全良好,班级氛围积极向上,这样衍生的从众心理就可以促进大学生个体的身心全面发展。此外,从众心理还有利于形成班集体凝聚力,有利于成员之间的团结友谊,使得大学生更易于组织,方便班级和学校开展各项工作。
  然而在现实中,从众心理对于大学生活的消极影响则明显突出。因为大学生普遍处于心理断乳期,独立人格尚未形成,此时如果不对从众心理加以合理引导和限制,致使大学生形成盲目从众心理,则会使其在校园生活中迷失自己,失去主见,无法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这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更加不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
  针对以上现象,考虑其厉害因素,高校应当如何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从众观,不盲从,又顺从又有主见呢?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大学生的从众现象,深刻研究分析大學生从众现象产生的原因,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正确的从众观,学会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促使他们遇事看待问题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
  其次积极营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环境。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认同,依赖于这个团体,增加团体凝聚力。
  再次积极帮助大学生规划大学生涯。大学生目标不明确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譬如我院的目标教育导航手册填写的开展,辅导员和班主任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细致开展教育工作,积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把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列入大学生必修课程里,培养学生的学习规划意识,从而使学生避免盲目从众的求职观。
  最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增长社会经验,增强学生的是非辨别水平,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抵制不良行为,克服自身弱点,树立远大的理想。
  总而言之,正面引导大学生积极的从众观是营造大学自由和谐的文化氛围,班集体的团结凝聚力,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的必须被重视的一方面。
  参考文献
  [1]侯雪珍,《大学生从众心理行为分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周冬雨、李庆华,《浅谈大学生小群体对于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影响》,《经济研究导刊》
  [3]刘伟、王照杰,《浅谈大学生从众行为》,《教育教学论坛》
  [4]蒋吉优,《大学生从众行为及其引导》,《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其他文献
药品的安全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做好医院药房药品的监管工作对于维护医院声誉,保障患者各项权利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将从药房药品的差错分类出发,分析出药品差错的原因,从而探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农村教育又是我国最大的民生。十八大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 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如何提高偏远山区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大家都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围绕教育质量这个核心,我们教研、调查、问卷等方法,收集信息,广述己见,将问题汇总如
期刊
目的:  研究锰染毒后大鼠纹状体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探讨锰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探索锰中毒发生的基因靶点,寻求锰中毒生物治疗途径。  方法:  1.本研究采
目的对应用运动治疗方案对患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患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冠心病治疗方
摘 要: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使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可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都得到提高,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差异 分层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7-090-01  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以前只有发现党员干部有问题,才能进行查处。其实,这时各方面的损失和影响都已经造成了。实行‘三早’预警,相当于在源头安了一道‘预防闸’。”主抓“三早”预警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7-088-02  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一个要求:小学生阅读速度达每3分钟300字以上。初中生达到每分钟500字以上,高中生达到每分钟600字以上。提高阅读水平,培养阅读能力,已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快速阅读,可以使学生涉猎面更广,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之中学习写作的技巧,掌握写作
时下,全国都在开展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市著名教育专家、专职督学秦自云老师来我校给广大教师举办了课堂教学改革理论讲座,其中向老师们重点推介了“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为广大教师如何进行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建设理想课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我作为初三年级历史科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我校学生和学科实际,对“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和探索,可谓受益匪浅,初
期刊
研究背景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有近20亿人口感染过HBV,其中约2.4亿人口为HBV慢性感染者。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随着1992年乙肝疫苗接种计划的实施,乙肝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乙肝防控工作中,HBV再激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上报道的HBV再激活多为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器官移植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等人群,而普通社区人群中HBsAg携带者发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胃管护理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有效管理新生儿胃管,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确立新生儿胃管护理管理项目,对新生儿胃管护理中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