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验探究教学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y31962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呢?笔者从事新课程教学一年多来深刻体会到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现就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掌握实验基础知识是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前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开展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开展探究性实验必须以学生掌握相关仪器的用途和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为前提。掌握常见仪器的用途和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是高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必备条件。这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高中学生来说,通过初三一年的学习基本可以达到,但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中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在初中时受到各自学校条件的限制,使他们对常见仪器用途的掌握和具备的实验操作能力非常有限,特别是实验操作能力,根本不符合完成新课程中安排的探究性实验的条件。因此,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实际,在进行实验之前补充相关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完成实验。另外,新课程教材的使用顺序不同也会碰到这样的问题。
  二、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验是进行探究性实验的物质基础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初级中学存在着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药品严重不足的问题,在高级中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要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这一目标,就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验。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验或增加学生对实验的感性认识呢?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的途径:①对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加工后作为实验仪器来使用。②对于有些确实因条件限制无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做的实验,我们也采取让部分学生轮流上讲台演示的做法,并用实物投影仪把实验现象投影到屏幕上,让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③对于有些危险性较大或需使用有强腐蚀性、有剧毒的药品的实验,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从网上寻找相关实验的视频材料放给学生看。通过采取以上的措施,就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验,增加他们对实验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主要的是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
  在使学生掌握了相关仪器的用途和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并为学生创造了进行探究性实验所需的物质条件后,是不是就能达到通过探究性实验去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了呢?还不行,这只是让学生具备了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要完成探究性实验,还必须让学生掌握进行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那就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归纳总结——形成结论,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能对相关知识提出假设是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必备条件
  科学理论的形成往往都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大胆的假设开始的。因为只有通过假设,才能确定实验的方向,才能通过已有知识设计出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因此说提出假设是进行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必备条件。在新课程中,很多知识点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组织教学,有些化学计算题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假设并设计实验去得出结论并推广使用。如,让学生完成了计算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锌与足量的酸反应后哪种金属制得的H2最多后,提出如果换了四种金属,你怎么解决?能否通过实验得到快速、直观的比较?让学生提出假设相同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制得的H2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会想到可能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化合价有关,然后再让学生设计相关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相同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制得的H2的多少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跟化合价的比值有关,比值越大,制得的H2越少,反之越多。这一结论可以推广使用。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进行探究性实验的关键
  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是否恰当是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进行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觉得必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常见的观察方法有比较观察法、重点观察法、整体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顺序观察法等,对于不同的实验应该根据实际采取不同的观察法。
  (责任编辑 罗 艳)
其他文献
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畏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规律的抽象反映,而且是自身民族性时代性的具体体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三个文明”的整体结构
生态课堂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握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中的各种教学行为呢?尤其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授课,即如何把握在课堂教学中的“讲”与“不讲”?一、教师的“讲”是自身主导功能的重要体现众所周知,传统课堂中,强调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而忽视学生的“学”,尤其是学生“自主地学”,其核心是“学会”,而非“会学”.而生态课堂是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划时代理解,具有恒久价值。但由于核心概念上的界定不清,使得这个理论的传统阐释在实践中面临着解释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必然形成新的社会矛盾,出现各种复杂的社会冲突。我国目前化解社会冲突的社会管理策略都是基于社会、制度、政策等外在途径的,而要从根本
语文老师大多会经历这样的时刻,布置作文时,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发出叹气声,显得无奈与痛苦,视作文为畏途。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或东拼西凑,或言不由衷,或内容空洞,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很难打动阅读者的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缺乏写作的兴趣;二是缺乏材料的积累。  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虽然相对闭塞,但学生的生活却比城市学生丰富充实,农村学生与自然更为亲近,生活实践能力强,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上,教师提问次数太多,会影响提出问题的质量,降低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问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孔子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带有疑问才能不自觉地思考。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思维方式相对单
中共八大前后,特别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关于民主党派的存在问题,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如何,怎样处理这些关系,成为中共和民主党派非常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毛泽东和中共提
各市、县(区)、自治县物价局: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采取措施盘活房地产资金的通知》(粤府[1996]71号)以及实施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法》
布置和完成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当尽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通过布置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作业,达到巩固新知,强化技能,提升思维之目的.事实上,目前学生作业的质量普遍不高,作业的效率也是不尽如人意.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作了一些有益的思考与探索.  一、问题反思  当下多数数学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布置仅仅
得作文者得天下,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作文这一最富个性的学习和创新活动,变成了折磨心灵的苦差事。其实,学生的写作行为不是孤立的,每一次的写作训练都应该在他们心里留下痕迹。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明白世间万物的生命都是极其美好的,都值得千般呵护,万般尊崇。作文要承载生命情感的需要,映射个性生命的色彩,体悟多元生命的情趣,使其成为鲜活生命的载体。  一、承载生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