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诊断外伤性膀胱破裂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pe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B超检查诊断外伤性膀胱破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膀胱破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回顾性分析其B超诊断结果,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2例患者,15例直接确诊,对27例存在外伤性膀胱破裂的可疑患者进行膀胱人工充盈B超动态观察,其中21例确诊,6例经膀胱造影或手术探查加以证实。结论B超用于诊断外伤性膀胱破裂,有较高的准确率,且具有操作方便、无痛苦、无放射性等优点,可作为诊断外伤性膀胱破裂的首先检查方法。
  【关键词】B超诊断;外伤性膀胱破裂;临床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4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80-01
  膀胱破裂的临床主要症状为尿毒症、腹膜炎、排尿障碍及休克等[1],如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不仅为后期的治疗带来了困难,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报道显示,近年来外伤性膀胱破裂患者人数日益增多,占泌尿系统损伤的12%-33%[2]。早诊断、早治疗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条件,目前临床上多采用CT扫描或B超检查诊断外伤性膀胱破裂,为了探讨B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膀胱破裂患者,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回顾性分析其B超诊断结果,并进行分析总结。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42例,均为我院确诊的外伤性膀胱破裂患者。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16-51岁,平均年龄为(431±35)岁。患者在受伤到入院治疗的时间在30min-24h之间。40例为闭合性损伤,2例为开放性损伤。损伤原因:交通事故26例,坠落伤5例,跌伤3例,刀刺伤2例,其他6例。其中骨盆骨折29例,腹腔脏器损伤18例,后尿道断裂4例,并发创伤性休克32例。
  12诊断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膀胱部位B超检查,重点观察患者膀胱壁的张力、膀胱壁的连续性状态、膀胱周围及腹腔内、腹膜后间隙有无液性暗区、腔内有无凝血块。对于存在可疑的患者进行膀胱人工充盈B超动态检查,首先对患者膀胱进行冲洗,在冲洗过程中滴入等渗氯化钠350ml-50ml,重点观察患者膀胱、脾、肝、腹腔积液情况,同时应保持注入液量与膀胱充盈量相等。
  2结果
  所有患者经B超检查,均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腹膜外间隙积液情况。其中15例患者膀胱壁连续性状态出现中断现象,腔内出现凝血块及膀胱呈缩小甚至塌陷现象,因此直接确诊为外伤性膀胱破裂;对27例存在外伤性膀胱破裂的可疑患者进行膀胱人工充盈B超动态观察,其中21例发现破裂口,且发现液体自导尿管内口处进入膀胱,并直接进入到腹腔或腹膜外间隙,确诊为外伤性膀胱破裂;6例膀胱充盈过程中未见破裂口,但其腹腔及腹膜外间隙液性暗区呈扩大情况,4例经膀胱造影、2例经手术探查加以证实为外伤性膀胱破裂。
  3讨论
  暴力作用方式及部位、膀胱充盈程度及骨盆骨折端移位挤压与膀胱破裂有着密切关系,膀胱破裂患者常伴有骨盆骨折或其他脏器的合并伤,这些合并伤对患者的生命起到较为严重的危害,因此临床上常受到医生的重视,而膀胱破裂往往被忽略[3]。一般情况下,膀胱不易受到损伤,当患者下腹部或骨盆骨折时,必须注意有无发生膀胱破裂。膀胱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及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多由锐器等贯穿引起,闭合性损伤多因下腹部受到暴力或挤压所致,且大多数患者为闭合性损伤。本组病例中,42例患者其中40例为闭合性损伤,仅2例为开放性损伤,与相关文献报道相符。
  外伤性膀胱破裂诊断并不困难,但当伴有严重骨折或其他脏器损伤时,膀胱破裂的临床症状就常被忽略,因此常导致误诊或漏诊,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目前,利用B超检查诊断外伤性膀胱破裂是最常用的方法,B超可准确地诊断出盆腹腔的积液及膀胱充盈后壁的连续完整性。因外伤性膀胱破裂病情较紧急,因此用B超检查是首选方法,既快捷又准确。当膀胱充盈不佳时,即可通过等渗氯化钠350ml-50ml,可准确地诊断出膀胱破裂的位置及程度,便于与其他脏器破裂所造成的积液进行鉴别。本组病例中,42例患者经B超诊断,15例直接确诊,对27例存在外伤性膀胱破裂的可疑患者进行膀胱人工充盈B超动态观察,其中21例确诊,6例经膀胱造影或手术探查加以证实。可见B超检查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通过膀胱充盈实验还可全面了解膀胱内器官的具体损伤情况。
  综上所述,B超用于诊断外伤性膀胱破裂,有较高的准确率,且具有操作方便、无痛苦、无放射性等优点,可作为诊断外伤性膀胱破裂的首先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梁学英36例外伤性膀胱破裂诊断和治疗[J]右江医学,2011,39(1):37-39
  [2]倪俭,王杭,孙立安,等创伤性膀胱破裂17例报告[J]中国临床医学,2010,11(3):409-410
  [3]赵常济,陈起引,李长春,等膀胱破裂的非手术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11,39(12):294-29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医院获得性泌尿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期间发生的医院获得性泌尿感染的住院患者尿液中的革兰阴性杆菌的进行检测,并对其检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获得性泌尿感染的患者共检出革兰阴性杆菌23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41株,奇异变形杆菌37株,铜绿假单胞菌25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6株,其他革兰阴性细菌14株,分别占革兰阴性杆菌的6052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CT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法,研究我院2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评价CT在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价值。结果通过统计CT资料并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得出:轻度昏迷患者1例,中度昏迷8例,重度昏迷19例。从部位出血角度分析得出,28例患者均出现脑压弥漫性升高,四脑室均受压力萎缩,具体出血部位总结如下:脑干小出血5例,脑室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健康体检常规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1982例在我院进行乳腺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常规检查,统计分析其应用情况。结果1982例受检者中乳腺增生623例(3143%),包块426例(2149%),其中良性包块389例(9131%),恶性包块37例(869%),良性包块比例9131%明显高于恶性包块,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血液标本的保存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2年11月间的478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分别于采血后4小时之内和4℃保存24小时以及零下20℃保存72小时后结果的变化做一统计分析,以4小时以内的检测结果为基准。结果4℃保存时的血糖、胆红素、二氧化碳、钾的结果变化很大,有统计学差异,其它结果有变化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生化检测项目要尽可能在采血后的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凉拌菜中食品致病菌的污染情况,为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抽检凉拌菜样品60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痢疾杆菌进行培养、分离,并进行质量比对。结果分离培养后,不同平板的效果不同;从60份样品中检出5株金葡菌,总检出率为833%。结论凉拌菜中存在食品致病菌污染,金葡菌污染最严重,应做好监测监管工作,
期刊
【关键词】超声;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74-02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是由于胆汁的排泄受到阻碍,胆红素返流到血液,引起血中胆红素量显著增高,皮肤、粘膜、巩膜等出现黄染。胆道结石、炎性狭窄及肿瘤及胆道占据黄疸发病总比例的915%上下[1],另如胆道蛔虫、胆
期刊
【摘要】目的分别对不同血清学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应用进行评价,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已经确诊血清有梅毒抗体患者240例,健康血清80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甲苯暗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检测。结果ELISA、TRUST、TPPA敏感性分别为992%、90%、958%,ELISA敏感性最高,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及尿蛋白对于IgA肾病病理损伤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病理确诊为IgA肾病患者84例(观察组),根据Lee氏病理组织分类方法,本组Ⅰ级7例、Ⅱ级9例、Ⅲ级24例、Ⅳ级28例、Ⅴ级16例,另取同期非IgA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0例(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IgA、C3、IgA/C3以及尿液IgG、Alb、TRF、α1-MG水平检测。结果观察组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化血化瘀的治疗机制,主要包括淤血的形成原因和活血类药物的重要作用,然后从神经性头痛、交叉神经性头痛以及肋间神经痛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活血化瘀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活血化瘀;临床应用;中医;临床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1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50-02  1治疗机制  中医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CT与低场MRI在上矢状窦和脑静脉血栓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之间接收诊治的21例上矢状窦与脑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进行CT与低场MRI诊断情况,分析患者临床诊断表现。结果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明显的呕吐与疼痛症状,CT诊断显示上矢状窦与脑静脉血栓呈高密度影,低场MRI显示无血管流空效应,T2W1显著敏感。讨论上矢状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