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反发展的城市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ei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工作者,公民社会研究者
  
  公众广泛参与,人们真正拥有“我们的城,平民的城”心态,许多居民认为这种心态是他们故园幸福的根源,正是这种尊严感使他们做出了最佳地利用古建筑的决定。
  发展是硬道理。这个世界上竟有一个城市以“反发展”为荣,那就是意大利名城博洛尼亚。
  公元前189年,罗马人建立了这个古城,后来其城内建筑成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典范。比如木柱廊,高2.6米,正好让骑马的人通过。如今这些都保存下来了,只是将木柱改成石柱。博洛尼亚在1088年还建成了欧洲最古老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上世纪60年代正是欧洲大发展时期,博洛尼亚也出现了郊区大规模兴建公共住宅与老城衰败的恶性循环。
  正是上世纪60年代始,博洛尼亚走上一条独特的路。
  平民化的博洛尼亚城通过选票选择意大利共产党执政,使平民化趋势更为显著。1970年,它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把人和房子一起保护”的口号。他们认为原居民的生活也是美好的历史遗产,应当整体保护。当时这个观点有点骇人。这一口号严重损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960年制定的博洛尼亚总体规划核心原则是独特的三点:一、不应发展太快。应充分利用现存的各项服务设施,无需进行新的、昂贵的城市建设。没想到这一条,“对既存环境改善利用优先于新的开发建设原则”,成了近10年欧美最流行的规划方向。二、整个城市发展优先考虑低收入阶层。政府所有资源为改善工人阶级服务。这个为弱者倾力的原则,使城市摆脱了铜臭味。三、保护整体历史建筑与自然环境,请名建筑师柴菲拉提做总设计师。为了保护贫穷的老居民生活,博洛尼亚在市中心实行房租价格限令,要求90%居民必须留下来,而且低收入者租金不能超过家庭收入12%-18%,他们的目标是“同样的人住同样的地方”。
  在规划中,各个阶段,各个层面,公众广泛参与,人们真正拥有“我们的城,平民的城”心态。许多居民认为这种心态是他们故园幸福的根源,正是这种尊严感使他们做出了最佳地利用古建筑的决定。
  为了不让资本主导最好的房子,在推行建筑保护时,博洛尼亚公民们聪明制定以下利用古建筑原则:原教堂、宫殿、大学,不准提供商业用途,只可做教育、文化设施;带中庭的贵族上流阶层住宅,底层平面不许与原功能不同,只可做公共与私人文化场所,阻止了店铺泛滥带来的商业化与品位降低,博洛尼亚才没有出现中国古城丽江的恶性商品化;16至18世纪的工匠住宅改造为平民低租金住房,小院子中产阶级住宅可以维持相同功能。
  四十年下来,博洛尼亚成为奇迹。城市没有扩大,全城只有五十万人,市中心只有十万人。连平民的老房子也保护,而不是功利地只着眼于只保护可以获利的旅游名建筑,一幢老房子,只要寄托着先民的记忆,这记忆可以是一百年、五十年、十年,都需要保护下来。这样的保护使博洛尼亚完整保护下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发展前的十七八世纪古建筑。因为地价房租便宜,人们有大量余钱用于老建筑内部改造以及公共美化。
  博洛尼亚并不是没有受到房地产诱惑。在古城风貌引起中产阶级的注意后,一大批雅皮愿意以高价来入住博洛尼亚市中心,有部分老居民被高租金与高收购价迷惑,出卖了老房子。意大利中央政府的建筑监督官员受到房地产商鼓动,也反对古城的保护,认为没有可行性。
  这时,市民们开展抗议活动,反对市中心“贵族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博洛尼亚的公共参与能力起了重要作用,市议会成为对抗房地产商的前沿阵地,最后博洛尼亚成功地反对了中央政府的干涉,坚持自己的道路。新的《住宅法》规定,当一所房子为公众服务时,只需以它的造价即可获得它。
  中国著名的建筑学者陈志华曾这样总结博洛尼亚的成功:“这是因为博洛尼亚议会和官员几十年坚定巧妙地与房地产投资商进行了有效斗争……如果不遏制房地产投资者,要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文化中心就很难,如果官员们再为虎作伥,那么,一切都完了,什么夺回古城风貌都不过是不切实际的空洞口号。”陈志华面对我们这片土地沉重叹息。
其他文献
“我现在在外面开会都不敢说我是三亚市旅游局副局长,一公开身份就有人跟我现场投诉。”宰客风波持续发酵,三亚市旅游局副局长唐嗣铣如此对媒体表示。  对于三亚正在发生的一切而言,这只是海南“国际旅游岛”浮华背后的一个隐喻。      2010年,海南被定位为中国唯一的国际旅游岛后,大兴土木,到处都人满为患,到处都有人在大洒金钱。光是盯着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豪华工程,你会觉得海南是一个人类贪欲的典范;但与此
期刊
2012年2月10日,中华环保联合会委托志愿律师事务所——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赵京慰律师向广西省河池市环保局出具律师函,建议其对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肇事企业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从一开始,主力推动这一举措的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中心督查诉讼部部长马勇就清楚,这将是一场硬仗;但他更清楚,不得不这么做,且不达目的不能罢休。他表示,若当地环保部门最终不提起诉讼,中华环保联合会将担纲原告。    镉污染触
期刊
知游创办者,生态环保公益人    这应该离我们很遥远了吧,购物曾经是愉快的经验。买者客气,卖者热情。卖米的,以升斗为量,量时先用红木戒尺削去隆起的米,显示分量足够、公平;银货两讫后,卖家会再加点米作为“添头”,抹平的表面就隆起了一个“尖”。卖别的也一样,既有规矩也有人情,所以叫“无商不尖”。这句话何时演变成了“无商不奸”?一叹。  那么,“尖商”还有没有呢?我看此种未绝。  两年前,朋友的一句话把
期刊
王正华身上最吊诡的矛盾是:他热衷于创造财富;却无意享用财富。  十来平米的袖珍空间、大办公桌、长条沙发、顶上立着飞机模型的普通文件柜——这是我见过最迷你和简陋的“董事长办公室”。王正华走进来,将他高大的身躯安置在办公桌后,空间只是刚刚好。我和摄影师则坐在对面那张用以午睡和待客的沙发上。沙发是20年前买的,价值100元。它仅用干净白布套着,不带任何装饰性。  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富豪,他们住豪宅、开名车
期刊
壹基金前执行主席,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发起理事,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发起理事    记得当初偶然踏进公益圈时,我曾看过一篇业内资深人士所写的题为“公益江湖”的小短文,该文对于公益行业的反思至今仍让我印象深刻。何谓“公益江湖”?回想过去四年来的种种经历,我对于“江湖”二字有了更深的体悟。  我的一位商业高管朋友曾说,做事的人分为三种,第一种人做事是为了一份好工作,第二种人做事是为了一个好事
期刊
自由作家    喜欢寻醉的人,往往易在樽边邂逅故人。某日的酒局,意外遭逢邓康延兄。他曾经是知名媒体人,现在则一边写书,一边拍纪录片。  他当即馈赠我一册古色古香的新著——《老课本,新阅读》,并在卷首题字曰:破万古长夜,掌一豆灯火。  此书是邓兄拿民国年间的小学课本翻印,并加上他今天重读的札记,编次成书的。一个50岁之后的今人,再来细读百年前(民国元年)的童蒙教材,竟然依旧读得有滋有味,且不时感到脸
期刊
南京天下公执行主任,曾在郑州、昆明、北京等地从事NGO全职工作。    到南京后,我一直想找到梧桐树活动的发起人。问了当地的环保组织,不知道;问了参与活动的积极分子,还是不知道。他们说,他们也只是参与者,他们也很想知道谁是发起者,但就是不知道。人人都参与,这才是公民社会的希望,也是南京的希望。  谈起公益,可能没有人会想到南京。在这个资源导向的社会,NGO也不可避免地沿着“北上广”的老路发展。在昆
期刊
我阅读2011年11月出刊的《中国财富》,没别的原因,皆因其中有几个受访者曾面见,甚至交谈。我需要得到的答案是,这是他们吗?读后颇感欣慰,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留着山羊胡子的李英强总干事,和农村妇女干部打扮差不多的何慧丽老师,最不能让我忘却的还是那位颇有名声的“乐和家园”设计师廖晓义。就因为阅读了有关她的报道,我第一次知道了公益领域还有“试错”这一探索行为。   毫不掩饰地说,我是文中提到的不
期刊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  这曾是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冬季候鸟翔集时的壮观景象。然而近20年来,这一“候鸟天堂”却始终未能摆脱盗猎阴影,其中被盗猎的候鸟中七八成为小天鹅。  据民间估测,号称亚洲最大越冬候鸟栖息地的鄱阳湖,年年南迁而来的候鸟种群已经明显下降,目前其候鸟数量仅相当于十年前的1/10。甚至还有人将这里视作中国南方的可可西里,关于候鸟盗猎与反盗猎的较量还将继续。
期刊
命运是什么?  前年9月,命运是针管,在免疫规划外,为近亿孩子注入额外的一剂麻疹疫苗。这是194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强化免疫,裹挟着巨大争议付诸实施。多数接种的孩子顺利成长,极少数发生了疑似异常反应——或因血小板减少症成了“玻璃人”,或因脑病命悬一线,或是死亡。  接种必然伴随异常反应,但对于这次额外的接种是否必要,争议从未停息。从疾病预防控制(下称“疾控”)部门到免疫学界,都有专家公开反对,称之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