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心脏性猝死126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white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SCD)临床特点,以提高SCD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26例院内SCD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0~14岁占6.3%,15~39岁占20%,40~59岁占29.3%,60岁以上占44.4%。导致院内SCD的常见病因是冠心病(50.8%)、先心病(17.5%)和风心病(14.3%)。导致院内冠心病性猝死的常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AMI)(72.3%)。心脏骤停时即时检测显示室性心律失常占62.7%,心室颤动占43.6%。结论:SCD事件以老年人占比例最大,是防治重点,对于AMI、UAP和HF患者应高度警惕SCD,尽早除颤是提高SCD抢救成功的关键之一。
  关键词 猝死 心脏 危险因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29
  
  资料与方法
  
  2004~2008年收治SCD患者126例,临床资料完整。SCD规定为从急性症状发作至未预料到的心脏原因所致的死亡在24小时内者。冠心病的诊断按照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标准;心力衰竭(HF)的诊断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方案[1],结果以构成比表示。
  
  结 果
  
  本组126例,男91例,女35例;年龄2~85岁,平均57岁,其中0~14岁8例(6.3%),15~39岁25例(20%),40~59歲37例(29.3%),60岁以上56例(44.4%)。结果显示,院内SCD男性多于女性;儿童(0~14)岁最少见,老年人(60岁以上)最常见,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青年人SCD的构成比较高。导致院内SCD的病因构成特点比较结果,见表1。
  


  本组中冠心病猝死病例64例,其中AMI36例(56.3%),陈旧性心肌梗死17例(26.6%),UAP8例(12.5%),其他3例(4.7%)。结果显示,AMI最多见。本组126例,86例(68%)合并HF,其中NYHAⅡ级6例(8.8%),NYHAⅢ级18例(20.9%),NYHAⅣ级39例(45.3%),急性左心衰24例(27.9%)。提示心功能不全的SCD危险性增加。SCD时即时检测心律失常情况结果显示,院内SCD的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发生率最高,构成比合计51.5%。见表2。
  


  讨 论
  
  心脏性猝死(SCD)是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自然死亡。患者既往有或无心脏病史,在急性症状开始的1小时内发生心脏骤停,导致脑血流突然中断,出现意识丧失,如果抢救及时可获存活,否则可发生生物学死亡[2]。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SCD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突发的、难以预测的心脏性猝死多见于较年轻的人[3]。本组院内SCD恰好符合这样个规律,40~59岁37例(29.3%),相对较多。以往,对SCD,老年人常常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人群,其实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生活方式西化,中青年人群中肥胖、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激增,以至中青年人心脏病发病率明显提高,他们才是SCD的高危人群,值得深入研究。
  本组SCD的时间分布,白天多于晚上,上午多于下午,最多发生于6:00~12:00(31%),人们把早上6:00~12:00称为危险死亡时间,冠心病患者在此时间段内发生心律失常最多。晨起后数小时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交感迷走神经失衡,体内内分泌机制激活,易引起血压、血糖、儿茶酚胺等较大波动,从而发生SCD[4]。
  本组资料显示,导致院内SCD的前6位病因依此为冠心病、先心病、风心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等,其中冠心病(50.8%)是最常见病因。此结果提示:如有基础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易发生SCD,临床上要注意预防。
  SCD绝大多数情况是在心脏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发生一过性功能障碍和电生理改变,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的结果。本研究显示,SCD即时检测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合计构成比达71.1%。SCD发病突然,病死率高,难以预测,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要降低SCD病死率,重点要抓好一、二级预防,加强医学科普宣教,普及心肺复苏(PCR)技能。尽早筛选出高危患者,采取积极之防治措施,对冠心病除行介入治疗以外,应坚持长期药物治疗;对有致命性心律失常者,及时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为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06-1307.
  2 叶任高,陆在英,等.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5-166,226,272-273.
  3 Myerburg RJ Interian A Jr,Mitrani RM,et al.Frequency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and profiles of risk.Am J Cardiol,1997,80(5B):10F-9F.
  4 刘思明.心脏性猝死探讨.96例临床及尸检分析.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4,10(1):28-33.
其他文献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2月~2009年11月应用脑保护装置实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22例,男15例,女7例;糖尿病3例,高血压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例,发生过脑卒中12例,入院时有意识障碍的1例。21例均行过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为颈动脉狭窄后择期手术,1例行CTA。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常规化验室检查及心电图等除外相关禁忌证。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大量结核性心包积液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在B型超声引导下常规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观察2~3天导流管不再有液体流出后,拨出引流管。同时用链霉素、异烟肼等规范抗痨化疗,辅以营养支持等全身治疗。结果:临床心包压塞症状完全缓解,胸透及胸片复查心影基本正常,复查超声心动图心包液性暗区消失。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技术安全、无不良反应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方法:分析32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诱因和危险因素。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多见,多有明显发病诱因及危险因素,主要发病诱因、过量吸烟、疲劳、精神紧张;危险因素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胸痛表现明显,严重并发症少,死亡率低,冠脉造影单支病变多,血管钙化及狭窄程度低。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避免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44)和奥扎格雷钠治疗组(n=44)。治疗时间为28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奥扎格雷钠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08    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病死率占各大疾病的首位,其中青年脑梗死有上升趋势。国内外报道青年脑梗死占全部脑梗死3%~20%。青年脑梗死病因比较复杂,常见的病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碰化,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外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妊娠,口服避孕药,饮酒等。    资料与方法    2002~2007年收治青年脑梗死患者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采用小骨窗治疗136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结果。结果:经用小骨窗治疗的136例高血壓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完善、病程短等优点。  关键词 小骨窗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015    资料与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结果:该术式暴露范围广,能清除手术侧额颞顶部所有急性颅内血肿或脑坏死组织,有效降低颅内压。随访半年,存活率为73.17%,病死率为26.83%。结论: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外伤性小脑幕切迹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患者128例,分析再灌注和未再通组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结果:128例再灌注率为68%。溶栓开始后2小时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7.3%,其中出现室性早搏18例,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3例,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8例。结论:再灌注心律失常可作为判断再灌注较可靠的无创性指标。大
期刊
摘 要 目的:介绍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Y2-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选择合适病例,在CT下定位或根据CT片定位后确定穿刺点及靶点,将微创针钻入血肿。若为硬膜外血肿或脑内血肿,在抽除血肿液体部分后注入血肿溶解剂;若为亚急性或慢性血肿,无论硬膜外、硬膜下血肿无需使用血肿溶解剂。结果:本组1例因硬膜外血肿较大改行开颅手术,1例巨大硬膜外血肿合并严重原发性脑干损伤死亡,3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氨茶碱、心先安、心宝丸联合应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SSS患者,静脉给予心先安针加入250mlGS或NS,从90mg起始,3天加1次量,每次加30mg,加量至240mg,氨茶碱、心宝丸口服。结果:氨茶碱、心先安、心宝丸联合应用治疗病窦综合征有效率84.357%。结论: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氨茶碱 心先安 心宝丸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