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考成语题备考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它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成语或形象鲜明,或言简意赅,有很强的表达作用,在写作和日常谈话中运用非常普遍。因此,历年的高考都把成语列为必考内容。但是从学生得分情况来看,还是不尽如人意。
  
  一、成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和用法都是约定俗成的,很多人不懂成语的真正含义,只从字面上穿凿附会,结果做出了错误的解释。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如2004年湖北高考题“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理解错误。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高深的地步。不能理解为“进入房间”或“新事物出现”。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贬义。易错误地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如1995年全国高考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理解错误。
  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如1995年高考题“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使用错误。
  在劫难逃:迷信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也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如2006年江苏高考题“我国许多城市都建立了食品质量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部门的检验结果,从而使那些劣质食品在劫难逃”,错误。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望其项背: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常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使用错误。
  易望文生义的成语还有“七月流火”“不赞一词”“不可理喻”“一文不名”“侧目而视”“如履薄冰”“别无长物”“下车伊始”“罪不容诛”等。
  2.弄错对象。不清楚成语特定的搭配习惯和使用范围,也是常见错误之一。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如2006年湖北高考题,“将人物演得绘声绘色”,使用对象错误。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挨着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如2004年湖北高考题,用“鳞次栉比”修饰“胡同”,使用正确。
  琳琅满目:比喻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如2005年湖北卷,用“琳琅满目”来形容“钢丝纱窗,大理石地面,漂亮的吊灯”,使用错误。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之间。另有“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等。
  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媒体多错误地用于惊人消息。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如2006年福建高考题“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使用错误。
  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和坏人都有。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作形容听得出神。
  易弄错对象的成语有“巧夺天工”“鬼斧神工”“两小无猜”“如数家珍”“萍水相逢”“美轮美奂”等。
  3.褒贬不分。成语的感情色彩,即它所附带的某种倾向和情调,可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误用于一切倡导人。
  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理解为提着耳朵训斥命令。
  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诚,褒义词。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义词。
  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贬义。常误用来形容人能干。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一般用于贬义。
  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贬义词。常被误用于褒义,赞赏。
  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中性词,常被误用于贬义。
  易褒贬不分的成语还有“趋之若鹜”“弹冠相庆”“处心积虑”“颐指气使”“罄竹难书”“一团和气”“凤毛麟角”“巧舌如簧”等。
  4.不辨轻重。词义的程度有轻重之分,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诚惶诚恐:原是封建时代奏章中常用的套话,形容十分惶恐不安,词义重。如2005年湖北高考题“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使用错误。
  5.语意重复。成语的意义容易和句子的意义相重复,造成语义啰嗦赘余。
  例句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句中“生灵”就是指“人民、百姓”,再加上一个“人民”,就是画蛇添足了。
  例句②:他的所作所为被人贻笑大方。“贻笑”就是“让人笑话”。
  例句③:他忍俊不禁地笑了。“忍俊不禁”就是“忍不住笑”。
  6.谦敬错位。成语中也有谦辞、敬辞之分,谦辞只能对己,敬辞只能对人。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如2001全国高考题“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使用错误。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鼎力相助:敬词,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忝列门墙:谦辞,愧在师门。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易谦敬不分的成语还有“敬谢不敏”“狗尾续貂”“美芹之献”“信笔涂鸦”等。
  
  二、复习备考策略
  
  1.辨明词义,探究词源。在理解成语时,做些文字探源工作,有助于加深理解。
  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而不是“刊载”的意思。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训,准则,不能理解为“教训”。
  细大不捐:捐,舍弃,不是“捐献”。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高屋建瓴: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洛阳纸贵:语出《晋书·文苑·左思传》,左思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2.辨别差异。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中记忆,更加深印象。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前者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后者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前者指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后者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一视同仁等量齐观前者指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人;后者指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物。
  3.联系语境。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要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体会上下文所营造的语境。
  养虎遗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如2005年湖北高考题“有缺点错误就要及时改正,否则就会养虎遗患,铸成大错”,词义过重,也不合语境。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众多学生。如1997年全国高考题“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用“一位”修饰“莘莘学子”错。
  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如2007年湖北高考题“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不合语境。
  4.注意一词多义。一个成语有基本义,还有引申义、比喻义,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短小精悍:形容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亦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如2006年广东高考题“老张今年65 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使用正确。
  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 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使用正确。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又添加了一个意思:“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管中窥豹:从管中看豹。比喻所见狭小,看不到全部。也指能从事物的一小部分而推知全体。
  5.加强积累,学以致用。高考考查的是常见、易错的成语,平时要多查工具书,多推敲词义,多积累。要多关注书本上出现的成语,特别是要把学习文言文和掌握成语结合起来,此外还要多关注报刊杂志时文中使用频率较高但易错的成语,而不去钻研生僻繁难的成语。
  另外,要学以致用,在自己的写作中或主观题的作答中大胆使用恰当的成语。这样不仅仅为文章增加了文采,还在使用中更好地把握了成语的意义,可谓一举两得。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樊市第四中学】
  责任编辑:李诚
其他文献
编者语:考场作文决定了语文的胜败。随着考试改革,作文在整个语文科目中的比分还可能提高,如何获得考场作文高分,是摆在同学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说写好一篇作文依赖很多条件,但是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后,研究一下考场作文的写作技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本期开始到明年高考前夕,我们请多年研究考场作文的专家黄德灿先生撰写系列文章,为大家及时解决应试难题,并期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系列文章共分12讲,内容包
期刊
编者语:同学们,“创新试题”栏目是专为你们精心设计的。在这里,有新奇的出题思路,趣味的选材内容。你们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联想,来寻找正确答案。望同学们踊跃来信,将答案寄给我们——我们每期将从这些答案中,评选出10名“优秀读者”。“优秀读者”的答案、姓名、所在学校将在《高考语文》杂志上公布,并获赠珍藏的2008年上半年杂志。    微型哲理诗往往片言只语显睿智,近几年仿写哲理诗频频登陆高考
期刊
[原文]  游万柳堂记  刘大魁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①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劳王事②,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延时无可訾③,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堕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
期刊
编者语:“主题读写”专栏,一期围绕一个“主题”,设计美文欣赏、思考探究、写作视野、习作借鉴、教师点评、命题训练和素材链接等环节,提升人文素养,倡导读写结合,培养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不同于本刊的分析指导性文章和精选的强化训练题,“主题读写”是一个散发着浓厚人文气息,寄托着深沉道德情怀的栏目。通过“读”和“写”的结合,既可以扩宽视野,提升素养,又可以欣赏经典,训练思维,素来“神秘”的语感也
期刊
历史跨入2008年,90后悄然登上时代的舞台。刚刚走上前台的90后,面临高考的考验。  90后,我想对你们说:年轻是你们的一笔财富!年轻真好,一切都在萌生,一切都蕴含希望。如果给你们一双翅膀,你们就能飞翔;如果给你们一点火星,你们就能燃烧;如果给你们一个机遇,你们的前途就无法限量;如果给你们一个支点,也许你们真的就能撬动地球!  90后,我想对你们说:你们赶上了大好时光!神州大地曾经沧海桑田,曾经
期刊
编者语:语言运用题是高考重头戏。其形式多样,创新度高。本期针对这一考点,特安排了三篇重要文章。《“扩展语句”题型解说》一文详细解说了五种最主要的题型,让我们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2007年高考综合性语用新题解读》解读了四种新题型,教大家怎样应对这些“新事物”;《语言表达连贯题的五个关注点》则告诉我们,抓住了五个关注点,也就是抓住了考分。    扩展语句是指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运用联想、想象、描
期刊
排序、复位题属于语言表达题的范畴,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表达是否连贯的判断和把握能力,常出现在高考选择题语言表达主观题中。考生在平时的考试中都曾接触过这类题。但是由于对解题原则和操作方法不甚熟悉,答题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笔者就这类试题的解题原则和方法作一个小结,以便考生备考。  所谓语言表达的连贯是指语言单位的组合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能准确、顺畅、清晰、完整地表达特定的思想意思。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排序与
期刊
编者语:应对语言表达题需要把长期积累的语文功底随“题”而变,转化成精彩的文句。如何“转”,又如何“化”,杨军老师登高望远,提出一系列有启发意义的观点。    从2007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学生自身文学素养的考查将是2008年高考语文语言表达题的重点。考查内容仍然是语文《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①扩展语句,压缩语段;②选用、仿用、变换句式;③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④正
期刊
语言表达连贯,是指句与句的排列组合,要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符合语境,音节和谐,语气协调。  那么,有没有一些简明扼要的方法来解答语言表达连贯题呢?根据对近年来高考语言表达连贯题的分析与总结,笔者认为考生应着重注意以下五个点;    一、话题     话题一致是考查语言连贯首先要关注的。一般说来,一个话段应围绕一个话题来表达,陈述对象(主语、话题、陈
期刊
【美文展示】  小河殇  舒婷  我们兄妹这一家,只有嫂嫂因长女照顾留城,其余五人都是知青。而除了我丈夫在另一个县插队外,我们四人均落户在上杭县一个绿色盆地里。我家小妹和准妹夫隔河相望。  河嘛,冬季里可以穿鞋着袜踩在卵石上跃纵而来。偶尔见一尾贪图淘米水的肥鱼,卡在石缝里,妹夫一鞠身顺手牵鱼。知青点里偌大的铁锅,许久不见油腥,年轮似的锈了一圈又一圈,煎不成鱼。况且僧多鱼少。小妹便很光彩地给我们汆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