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善良”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38b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语:“主题读写”专栏,一期围绕一个“主题”,设计美文欣赏、思考探究、写作视野、习作借鉴、教师点评、命题训练和素材链接等环节,提升人文素养,倡导读写结合,培养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不同于本刊的分析指导性文章和精选的强化训练题,“主题读写”是一个散发着浓厚人文气息,寄托着深沉道德情怀的栏目。通过“读”和“写”的结合,既可以扩宽视野,提升素养,又可以欣赏经典,训练思维,素来“神秘”的语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你的身旁。
  “主题读写”设计了多个自由灵动的小主题,贴近生活,关注成长。这些话题分别是:变通、激励、偶像、真诚、缺陷、对手、恩情、心态、牵挂、价值、修养、幸福、善良等。
  
  美文欣赏
  
  善良
  王蒙
  善良似乎是一个早就过了时的字眼。在生存竞争中,在阶级斗争中,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利益原则与实力原则似乎早已代替了道德原则。
  我们当然也知道某些情况下一味善良的不足恃。我们听过不少关于善良即愚蠢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农夫与蛇,善良的农夫与东郭先生是多么可笑呀。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对象是狼或者蛇,善良就是自取灭亡,善良就是死了活该,善良就是帮助恶狼或是毒蛇,善良就是白痴。
  但我们也不妨想一想,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中,那些等待着向他们伸出善良的援助之手的冻僵者或是重伤者當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或者恶狼?我们还要问,宇宙万物中,有多大比例是毒蛇和恶狼?为了有限的毒蛇和恶狼而不惜将一切视为毒蛇和恶狼,不惜以对付毒蛇与恶狼的法则为自己的圭臬,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疾病?
  我们还可以问一下,我们以对待毒蛇和恶狼的态度对待过的那些倒霉蛋当中又有多少人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当真的毒蛇和恶狼?如果说,面对毒蛇和恶狼而一味善良便是糊涂的农夫或东郭先生,那么面对并非毒蛇或恶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或恶狼的态度对待之,我们成了什么呢?是不是我们自己有点向蛇或狼靠拢呢?
  善良与凶恶相对的时候,前者显得是多么稚弱而后者显得是多么强大呀。凶恶会毫不犹豫地向善良伸出毒手,而善良却处于不设防乃至不抵抗的地位。凶恶是无所不为的,凶恶因而拥有各种各样的武器。而善良是有所不为的,善良的武器比凶恶少得多。善良常常败在凶恶手下。
  然而人们还是喜欢善良、欢迎善良、向往善良。善良才有幸福,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情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这就是善良的力量。善良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人的。它属于人,它属于历史属于文明属于理性属于科学。它属于更文明更高尚更发展得良好的人。它属于更文明更民主更发展更富强的社会。
  凶恶每“战胜”一次善良就把自己压缩了一次,因为它宣告了自己的丑恶。善良每败于凶恶一次,就把自己弘扬了一次,因为它宣扬了自己的光明。
  善良也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精神的平安,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
  善良可以与天真也可以与成熟的超拔联系在一起。多数情况下善良之不为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利罢了。往往是这样,小孩子是善良的,真正参透了人生与世界的强大的人也是善良的,而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最不善良。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恶人更是常常四面楚歌,如临大敌,其鸣也凄厉,其行也荒唐,其和也寡,其心也惶惶。而善良者微笑着面对现实,永远不丧失对于世界和人类、祖国、友人、理想的信心。
  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我认为即使自以为是百分之百地代表着真理和正义也不应该滥恶。滥恶本身就不是正义了。我相信,国人终归会愈来愈善良而不是相反。例如在“文化大革命”中,凶恶不是已经出尽风头了吗?凶恶不是披尽了“迷彩服”了吗?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善良,生命中的黄金
  江南尘
  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哑人听到。这是美国杰出作家马克·吐温说的。善有多种,也有种种区别。
  有人一生做善事,成为伟大慈善家,善行遍寰宇,大名垂后世。被誉为“全世界穷人之母”的特里萨修女是其一。她出生于马其顿一个富裕的阿尔巴尼亚人家庭。刚满18岁,决意“到印度去,为那里的穷人做点事”。特里萨帮助穷人,收养弃婴,建立“儿童之家”,为垂死者建起“临终关怀院”。她的善行遍及100多个国家,设立500多家慈善机构和场所,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得到帮助。1982年,她得知黎巴嫩一所前线医院有60余名巴勒斯坦弱智儿童,处在生死关头。她冒生命危险,赶到前线,劝说以色列军队和巴勒斯坦游击队暂时停火。她把儿童们抱上车,转移到安全地带。她获得过诺贝尔奖金。87岁告别人世,印度为她举行只有总统、总理才能享有的国葬。2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政府要人,包括三位女王和三位总统,参加葬礼。
  有些善事,看来似乎很小,却能开启心扉,震撼灵魂,久久难忘。俄国作家赫尔岑在回忆录里说,西伯利亚一些地方出于对流放者的命运关怀,形成一种不成文的风俗。夜间,他们在窗户外面,放些面包、牛奶,或者如“格瓦司”一类饮料,那是给流放者准备的。如果流放者经过这里,饥饿难忍,又不敢敲门,他们就可随手拿走,以度过饥寒。当年,西伯利亚是沙皇流放地,流放者是一个长长的名单,他们是专制制度的受害者,如此善待他们,绝不求回报,那是质朴醇厚的善良!
  印度甘地,有一次上火车时,一只鞋被车门挤在地下。他立即把另外一只鞋抛下去,人们以为奇怪,问他何以如此。他说:“如果一个穷人正好从铁路旁边经过,他就可以捡到一双鞋,这或许对他很有用。”中国人有“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话,也许正是这样善良造就了未来的伟大甘地。
  播种善良,收获希望。白居易说:“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善善循环,乃必然逻辑。穷苦的苏格兰农夫从泥淖里救出一个孩子,孩子父亲是一位绅士,想酬谢农夫,被婉言谢绝。此时,农夫的儿子弗莱明·亚历山大,从家门口走出来,被救孩子的父亲决定把农夫的孩子带到城市求学。后来,农夫儿子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走出医学院,发明震惊世界的盘尼西林,获得诺贝尔奖金,成为蜚声世界的著名人物。多年后,绅士的儿子患上肺炎,赖以治病的良药,正是弗莱明发明的盘尼西林。两次被救的人,就是英国著名政治家丘吉尔。
  人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法国伟大作家雨果回答:是善良。“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善良,是生命中的黄金。
  
  思考探究
  1.《善良》开始一段中用了两个“似乎”,具有哪两个方面的含义?
  (提示:从社会角度和作者观点角度思考)
  2.王蒙引用“东郭先生”、“农夫与蛇”的故事在全文中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
  (提示:从文章结构上和思维认识上思考)
  3.如何理解《善良》画线句子中的“这是一种什么疾病”?作者在整个句子中暗示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看问题?
  (提示:理解“疾病”从人们认识上的错误中概括。解读“方法”从作者的哲学观上思考)
  4.王蒙倡导做人要善良,理由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提示:可以摘录原句,用概括语言回答)
  5.江南尘的文章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和王蒙的文章比较有什么不同?
  (提示:先明确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
  6.江南尘文中例举了很多事例,分别论述了几个观点?
  (提示:抓住段落的首句思考)
  7.从两篇文章中摘录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
  
  写作视野
  以“善良”为话题作文,如下观点可供参考:
  1.善良是人性中最崇高的美德,行善积德的人,令人敬佩。善良应该是人的一种本性。
  2.善良的心胸是博大、宽宏的,能包容宇宙万物,造福于人类苍生。
  3.生命中有了善良,人生才能幸福常在;生命中有了善良,灵魂才能不断的升华。一个人有了善良的心,才能完善自己的人生。
  4.善良之人经常造福于他人,实质上也是造福于自己。行善而不求回报的人经常能够得到意料之外的回馈。
  5.对众人而言,惟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而言,惟一的权力是善良。
  6.在日常平凡的小事上,善良的人往往以他人的快乐为快乐,以他人的幸福为幸福,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幸灾乐祸,损人利己。
  7.纯洁的爱情源于善良的本能,建立在善良本性上的爱情地久天长。
  8.对弱者而言,“善良”有可能变为一口陷阱,用来掩饰善者的无能和不善者的罪恶。无能和无为和善良不能划等号。
  以“善良”为话题作文,如下话题可以变通:
  由于“善良”是人类的优秀品质,它和其他很多优秀品质具有相同的内涵,如果变通一下,“善良”话题可以变通的话题很多。例如感恩、感情、价值、人性、信仰、教育、诚实、幸福、品质、修养、生命、做人、选择、传统文化等等。
  
  习作借鉴
  
  善者为智
  武汉市第六中学 余泱悦
  很多人崇拜着强者,折服于他们的果断和坚强,仰望他们的铁腕和魄力,而我却青睐善者, 或许他们没有传奇般的经历,但他们却都拥有一颗朴实而温厚的心,那颗广博而仁爱的心,会抚慰强者的伤痛,点燃壮士们出行的明灯!
  古人以羊为膳食的美味,“善”字由“膳”引申为美好之义,“善”有善良、慈善之义,与“恶”相对。有位为善者自励“惟有善和爱,才决定人类之为人类”。善,本应是人类的标尺,是人与万物区分的界限,正是那份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仁爱,才使得世界变得和谐,也是那份对各种文化宗教的正视和容纳,才使精神世界完美。尽管,善者们没有强者的那份硬朗和气魄,但那份温存和见识却可以伴着绵长的呼吸,细水长流,恩泽万代,所以说,善者为大智,这种智慧是历史长河的沉淀,它将会深深植于心田中,愈久弥坚。
  我始终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智者,每一个人心中都蕴藏着那份温度,不冷不热,恰润眼眶。我也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在旅途中寻觅善和爱。因为,善和爱是一种自身的需要。她是生命的载体,使生命舒展而自由;她是灵魂的吟唱者,使生活轻松而笃定。智者们会选择善,因为他们明白人生的必需品是善,因为善是从英雄辈出的年代里筛选出的瑰丽珠宝。
  我看到,那么多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会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向晚辈们诉说善与爱的故事,语调平和,内心似乎装着一轮太阳,那么温暖而明媚,老人们用自己的一生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为善吧!老人们在过去年轻的岁月中,也曾经像面无表情的江湖侠客一般行走人生,他们不相信流泪,不明白怜悯,陌生人平白无故的爱必会换来他们那警惕的眼神,他们生命之初与之俱来的善良陷入了泥坑。然而没有爱的生命是残缺的,人只有在爱和被爱的过程中强大,只有在施舍和被施舍中坚定。愈到人生的暮年,他们才愈体会到“善”与“爱”的珍贵。
  善良,这个最单纯的词语,曾让部分人迷失方向。急于功利的强者,为了浮名虚利往往丢掉了自己的本性,一旦失去了本性也就失去了真正的快乐,价值的取向开始出现了偏差,信仰和生活相互矛盾,痛苦和焦虑像绳索一般紧紧缠绕着心灵。经历过挣扎后,人往往会重新衡量自己的人生,雄才大略,铁血狼烟,升沉权谋,钟鸣鼎食,哪一个才是生命的支持?似乎每一个都不够坚固,不足以承受生命之重,徘徊中,犹豫中,终于找到了生存的智慧——善良!这才是生命的中心,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说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所以,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度过了一辈子的权术人生,终老之时才明白自己的生命只是一个空壳。老人们悔恨着,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之中,向更多的人阐述善者的生存之道,他们如此真诚的声音,只是想在人生最后旅途中恢复人之初的本真,善惠后辈。
  也许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善良离他们太近,又距他们太远,他们无法给善良一个定义,任何理性层面的解释都不能让他们满意,那么,就不防怀揣“善良”上路,用善心去诠释善的信念,用善行去映证善的伟力吧!
  
  善良,让我们的生活如此甜蜜
  武汉市第六中学岳宜珊
  有这么一个故事曾经让我感动不已:有个住在孤儿院的性格乖戾的小男孩,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经常尿床,每天夜里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的体温烘干昨晚尿湿的被子,然后才蜷缩起自己冰凉的身体,忍着难闻的气味入睡。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掀开了床铺,看到了被单上的斑斑点点,没说什么,只是将它重新铺好。第二天,他特意让孩子们将自己的被子拿到院子里晒太阳,小男孩起初扭捏不已,后来也高高兴兴地加入其中。那天晚上,他睡了最香甜的一觉。待男孩长大成人事业有成后,回到孤儿院看望曾经的老师时,他说:“是您第一次让我闻到了太阳的味道,感受到了太阳的温暖。”此时,两鬓斑白的老师微笑着留下了眼泪,是那样的甜蜜。
  无疑,老师的善良呵护了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让小男孩的生命从此有了色彩与热度,让他从自我的孤僻中走出来,接受阳光。这样的老师无疑是男孩心目中最美丽的天使。我感到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男孩一句简短的话会在老师心中掀起如此波澜?又是怎样的情感有这样的力量让笑容伴着泪花绽放?前不久,我找到了答案。
  那是为汶川地震灾民捐款,我热血沸腾,毫不犹豫地拿出压岁钱,第一次有了一种莫名的快乐;看到救援物资妥善送至灾民手中,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我感到万分欣慰;看到受伤的灾民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我长长地松了口气;看到无法上学的孩子捧着重新油印的书本学习,我满心欢喜;看到那些废墟中搭建的简易房屋让那些在艰难生活中的灾民抬起了头,露出笑容,我也感觉到了幸福无比,眼眶湿润。看看周围的人,感觉是那样地相似。是什么引发了这样一种情感?是善良,这种藏在你我他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真谛。
  善良,让我们真正能将别人的快乐视为自己的快乐,将别人的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
  人之初,性本善。因为没有丢掉善良,我们就保有人的本性。一位老师的善良,让一位小男孩闻到太阳的味道,冰冷的心感受到人间的温暖,这就是善良创造的奇迹。善良人送去的一杯水,能滋润无数人的心田;善良人递上的一把伞,能为风雨中挣扎的人们撑起一片蓝天。平凡的我们,一生也许并不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是因为有善良,让我们的生活如此甜蜜。
  
  教师点评
   《善者為智》从人性的角度论善,通过善者和强者的比较,强化善的伟大,进而引出善者为智的观点。善和智的关系是什么?作者从汉字说开去,既避免了空洞说教,又氤氲着文化气息,而后面的引文再一次使文化气息得到强化。人的一生从善开始,在生命的历程中往往脱离善的轨道,最终又重新认识善的价值,这是本文最有深度的认识,自然是思想深刻的标志。
  《善良,让我们的生活如此甜蜜》通过一个故事引发作者对善良本性的探讨,将非常感性的现实和真切的自我体验融为一体,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故事增添了文章的趣味,现实加强了文章的感性,体验显示了文章的个性,思考强化了文章的深度。此外,大量对称感很强的语句,使文章平添了抒情色彩。
  
  命题训练
  1.关汉卿的剧本《窦娥冤》中窦娥有一句唱词:“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人生感悟,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定体裁。
  3.以“善良与胆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以“善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做人要有善心/做人要有善行。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阅读下面的故事,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于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素材链接
  
  一位统帅的命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天,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在法国的某地乘车返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那一天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忽然他看到一对法国老夫妇坐在路边,冻得发抖。他立即命令身旁的翻译官下车去询问。一位参谋急忙提醒他说:“我们必须按时赶到总部开会,这种事情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可是艾森豪坚持说:“如果等到警方赶来,这对老夫妇可能早就冻死了!”经过询问他们才知道这对老夫妇是去巴黎投奔儿子,但是汽车却在中途抛锚了。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因此不知如何是好。艾森豪听后立即请他们上车,并且特地将老夫妇送到巴黎。然后才赶回总部。艾森豪根本没有想过行善图报。然而,他的善良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阻击兵早已预先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只等他的车一到就立刻实施暗杀行动。如果不是为帮助那对老夫妇而改变了行车路线,他恐怕很难躲过这场劫难。假如艾森豪遭到伏击身亡,那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很可能因此而改写了。
  
  一次车祸
  一辆小四轮货车下面是一辆自行车和它的主人,静静躺在一片鲜红的血光中。肇事的小四轮司机已不知去向。据目击者说,司机下车看了一眼车肚,立刻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就失魂落魄离开了现场。救护车与交警还未赶到,受害人突然自己从车下爬了出来。我们才发现他满身的血竟是辣椒酱,明显的外伤只有左腿骨折。他是郊区农民,是骑车来小区卖辣椒酱的,刚才是被吓晕了,自己伤得不重。救护车与交警同时赶到。医生立刻对伤者进行了检查,结论是左腿被轧,其它部位看不出有多大伤害,可就在这时,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肇事司机跑到一栋居民楼四楼的楼梯阳台上,然后纵身一跃。结果那位司機好好地站在那里嚎啕大哭,却有一位退休老工人倒在地上。原来当肇事司机翻越护栏的时候,正好这位退休老工人路过。情急之下他竟然神勇冲向前,一把接住那个坠落的身体。结果被救者安然无恙,老工人却折断两根肋骨。有人采访老工人,问他事后有没有后怕时,他的回答是那样的朴实:我总不能眼看着他死吧。但现实是这位司机穷得家徒四壁,上有老母下有妻儿,就指望他一人的收入。单位为了照顾他的困难,才借钱给他买了一辆二手小四轮,跑跑厂里的短途运输。所以当他面对突然飞来的横祸,心如死灰。那位老工人令人敬佩,他了解到司机的家境后,拒绝了一切补偿,自己付了医药费。而最让人担心的是那位受伤农民,他完全能躺在医院一年半载,直到满足他的要求。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但事情的进展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那天司机去医院探望伤者,当时有人问他:你自己都不想活了,为什么还记得打120去救他?显然司机毫无准备,愣了一下:万一他还有救呢?就因为这句话,感动了很多人,也感动了伤者。第二天,受伤的农民就坚持要出院:咱回家养着,咱可不能讹人家!
  【作者单位:武汉市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考点分析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文言句式作了这样的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该考点的内容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习惯搭配五个方面。这一考点知识遍布全篇文章,阅读理解时许多句子涉及这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文言文的阅读过程中,如果对古汉语中一些句式特点,尤其是像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比较特殊的句式不熟悉、不理解,必然会造成阅读的困难和翻译句子的不准
期刊
【导读】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水泥路上的清泉,它以独特的方式为我们的心灵打造了诗意的居所。人力建造的楼亭,也许在漫漫岁月里会变得斑驳陆离、面目全非,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但用文字构造的楼亭却可以以翩然的姿态超越永恒的时空,在世人圣洁的心灵殿堂发酵,散发出历久弥新的芳香。文章在今昔对比中展现了岳阳楼的变迁,以沉郁的情怀眷顾了古仁人的高尚节操,同时盛赞了中华文字在塑造民族灵魂、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巨大贡
期刊
学习成语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必须踏踏实实地进行积累。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高考着重考查常用成语的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地分类积累,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汉字本身具有会意性,大量成语是可以根据字面揣摩意义的,这就让我们不知不觉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看到不熟悉的成语,首先就望文生义。结果是适得其反,因为许多成语不能简单地通过揣摩字面意义而获得正确理解。对这些词语,我们必须进行系统的
期刊
归来的温馨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  我的住所幽深,院内树木繁茂。久别之后,房子的许多去处吸引我躲进去尽情享受归来的温馨。花园里长出神奇的灌木丛,发出我从未领受过的芬芳。我种在花园深处的杨树,原来是那么细弱,那么不起眼,现在竟长成了大树。它直插云天,表皮上有了智慧的皱纹,梢头不停地颤动着新叶。  最后认出我的是栗树。当我走近时,它们光裸干枯的、高耸纷繁的枝条,显出高深莫测和满怀敌意的神态,而在它
期刊
病句辨析是历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重点和难点,需要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突破。在系统梳理六种基本病句类型,大量训练的基础之上,还可以熟中生巧,泛中求精,抓住特征,巧识病句。  我们通过透析病因,求同存异,可以发现有些病句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某种语言标志,姑且称之为结点或关键。面对一道病句题,如果能敏锐捕捉到这些结和键,病因的分析有理有据,病句的识别和修改就会更准确。我们对近几年的高考语病题进行了搜集和整理
期刊
一、仿句注意事项    (一)修辞要恰当,要与原句一致。  (二)句式要统一。整个句子结构(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主谓句、反问句、疑问句)和句子内部短语结构要与原句一致。  (三)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及关联词要与原句一致。  (四)字数与原句最好相同或相近。  (五)内容与原句力求一致。要与原句神似。  (六)感情基调(色彩)要与原句一致。  (七)语言风格要与原句一致。  (八)原句中
期刊
您说:“啊,体育,你就是美丽!”  是啊!这个世界并不只有白皮肤、黄头发、蓝眼睛才是美丽。从埃塞俄比亚高原起跑,蝉联两届马拉松冠军的“赤脚大仙”贝基拉,以及现世界记录的保持者,“长跑皇帝”盖布雷塞拉西,他们来自同一块土地,同样的肤色,同样的贫困出身,同样地创造了历史;当刘翔冲过终点线,罗雪娟触到胜利的池壁,谁还能说黄皮肤、黑头发和黑眼睛就等同于孱弱?  您说:“啊,体育,你就是正义!”  是啊!我
期刊
编者语:考场作文决定了语文的胜败。随着考试改革,作文在整个语文科目中的比分还可能提高,如何获得考场作文高分,是摆在同学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说写好一篇作文依赖很多条件,但是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后,研究一下考场作文的写作技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本期开始到明年高考前夕,我们请多年研究考场作文的专家黄德灿先生撰写系列文章,为大家及时解决应试难题,并期望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系列文章共分12讲,内容包
期刊
编者语:同学们,“创新试题”栏目是专为你们精心设计的。在这里,有新奇的出题思路,趣味的选材内容。你们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联想,来寻找正确答案。望同学们踊跃来信,将答案寄给我们——我们每期将从这些答案中,评选出10名“优秀读者”。“优秀读者”的答案、姓名、所在学校将在《高考语文》杂志上公布,并获赠珍藏的2008年上半年杂志。    微型哲理诗往往片言只语显睿智,近几年仿写哲理诗频频登陆高考
期刊
[原文]  游万柳堂记  刘大魁  昔之人贵极富溢,则往往为别馆①以自娱,穷极土木之工,而无所爱惜。既成,则不得久居其中,偶一至焉而已,有终身不得至者焉。而人之得久居其中者,力又不足以为之。夫贤公卿劳王事②,固将不暇于此,而卑庸者类欲以此震耀其乡里之愚。  临朐相国冯公,其在延时无可訾③,亦无可称,而有园在都城之东南隅。其广三十亩,无杂树,堕地势之高下,尽植以柳,而榜其堂曰“万柳之堂”。短墙之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