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学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教学理念,本文中笔者从“导趣,导学,导练,导结”这四方面,以新课标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水资源”为例,对导学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尝试。
【关键词】地理 导学式教学法 导趣 导学 导练 导结
前言
所谓导学式教学法,是指以学案式或案例式将教材内容问题化,大问题小型化,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达到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的一种教学方法。
导学法,贵在“导”,即老师的指导。“导趣,导学,导练,导结”侧重启发,促进发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核心。用此方法在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水资源”进行了教学尝试。
(一)导趣
首先向学生展示一段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材料,并提问:我国的水资源极为紧张,那么,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是今天我们要接着学习的内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用具体的事实材料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本堂课知识的兴趣。
(二)导学
第一步:学生预习课文
1、找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2、师问生答:解决水资源不足的第一个途径是什么?第二个途径呢?还有吗?
3、尽快记住这几个途径的内容,然后闭目想出来。
第二步:具体讲述每一个途径
1、第一途径:兴修水利工程
(1)兴修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稍加议论后抽学生回答)
(2)读图3.20再读课文找出:全国已建成了哪些大型水利枢纽?
(3)我们家乡有水利工程吗(有)?有哪些水利工程呢?同学们可以用假期时间去看看。
2、讲第二个途径:跨流域调水。
(1)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的什么分配不均呢?
(2)结合课文和图3.21找一“跨流域调水”的水利工程.(同桌的同学一起看书和读图)。
(3)在大屏幕上指出“跨流域调水”的工程。
(4)教师指大屏幕上的空白图提问,学生回答(单个或集体)。
这是什么河(滦河)?这条河呢(海河)?这个城市叫什么(天津)?这段红线表示把什么河(湾河)的水引入什么河(海河)?解决的是什么地方的缺水问题(天津)?这一工程叫什么工程(引湾入津)?由此,。依次引出“引黄济青”和“南水北调”工程。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为什么“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也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呢?我们先来算向笔账:教师列出几个数据,学生四人一小组完成(教师巡视,启发,指点)。
(2)这几个题会算吗?(如学生孝能做,教师就给予肯定,如有学生不会做,就请别的同学或教师给予启发帮助)。
(3)以上三个题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4)读图3.17“就地取材”告诉了我们什么(水资源受到了污染)?(两人一起议论后回答)
(5)我们家乡的河流有被污染的现象吗?举个例子看,它们是受哪些东西污染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前后左右同学相互讨论再回答)
(6)你能为节约用水做点什么贡献呢?(先让学生议论再抽学生回答,然后教师举些事例让学生判断是否节约用水或污染水)。
4、水的用途
水有什么用途(供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哪一家是用水大户(农业)?可见,如果农业节约用水的话,也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一个有效途径,结合图3.22看看农业、工业、家庭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回家乡后实验一下。
(三)导练
1、体现在“导学”中,如活动题的讨论。
2、在“课课练”中绘出南水北调路线。
3、四人一组讲座完成下列各题:
(1)试举例说明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我国一些大型水电丫主要集中在哪些水系的上游?为什么?
(3)我们家乡有电站吗?它们各是用什么来发电的?
(4)比较一下用水能发电比用煤发电有哪些优点?
此环节可发展学生的智能,也能对本堂课内容及时反馈调节,使问题得以解决,知识得以巩固。
(四)导结
1、根据板书(板书设计略)先由学生小结,然后教师给予肯定,归纳重、难点。
2、师生共同结合课件图小结,让知识的迁移性增强。
这样做能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所学的技能进一步综合化、熟悉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结
采用导学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采用的同时要注意,一定要在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点的基础上,梳理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点编制成系统的、有条理性的知识链,有助于学生提炼重点;另外还要导学内容和方式上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和结合时事,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导学”过程中要循环渐进,由易到难,能够兼顾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复习的过程,最终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冯金娣.清远市田家炳实验中学.[J].浅谈地理导学式教学.2006-08-16.
[2] http://www.qyrb.com/20060816/tszk/200608160067.asp.
【关键词】地理 导学式教学法 导趣 导学 导练 导结
前言
所谓导学式教学法,是指以学案式或案例式将教材内容问题化,大问题小型化,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达到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的一种教学方法。
导学法,贵在“导”,即老师的指导。“导趣,导学,导练,导结”侧重启发,促进发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核心。用此方法在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三节“水资源”进行了教学尝试。
(一)导趣
首先向学生展示一段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材料,并提问:我国的水资源极为紧张,那么,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是今天我们要接着学习的内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用具体的事实材料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本堂课知识的兴趣。
(二)导学
第一步:学生预习课文
1、找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
2、师问生答:解决水资源不足的第一个途径是什么?第二个途径呢?还有吗?
3、尽快记住这几个途径的内容,然后闭目想出来。
第二步:具体讲述每一个途径
1、第一途径:兴修水利工程
(1)兴修水利工程的目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稍加议论后抽学生回答)
(2)读图3.20再读课文找出:全国已建成了哪些大型水利枢纽?
(3)我们家乡有水利工程吗(有)?有哪些水利工程呢?同学们可以用假期时间去看看。
2、讲第二个途径:跨流域调水。
(1)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的什么分配不均呢?
(2)结合课文和图3.21找一“跨流域调水”的水利工程.(同桌的同学一起看书和读图)。
(3)在大屏幕上指出“跨流域调水”的工程。
(4)教师指大屏幕上的空白图提问,学生回答(单个或集体)。
这是什么河(滦河)?这条河呢(海河)?这个城市叫什么(天津)?这段红线表示把什么河(湾河)的水引入什么河(海河)?解决的是什么地方的缺水问题(天津)?这一工程叫什么工程(引湾入津)?由此,。依次引出“引黄济青”和“南水北调”工程。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为什么“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也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呢?我们先来算向笔账:教师列出几个数据,学生四人一小组完成(教师巡视,启发,指点)。
(2)这几个题会算吗?(如学生孝能做,教师就给予肯定,如有学生不会做,就请别的同学或教师给予启发帮助)。
(3)以上三个题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4)读图3.17“就地取材”告诉了我们什么(水资源受到了污染)?(两人一起议论后回答)
(5)我们家乡的河流有被污染的现象吗?举个例子看,它们是受哪些东西污染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前后左右同学相互讨论再回答)
(6)你能为节约用水做点什么贡献呢?(先让学生议论再抽学生回答,然后教师举些事例让学生判断是否节约用水或污染水)。
4、水的用途
水有什么用途(供工业、农业、生活用水)?哪一家是用水大户(农业)?可见,如果农业节约用水的话,也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一个有效途径,结合图3.22看看农业、工业、家庭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回家乡后实验一下。
(三)导练
1、体现在“导学”中,如活动题的讨论。
2、在“课课练”中绘出南水北调路线。
3、四人一组讲座完成下列各题:
(1)试举例说明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我国一些大型水电丫主要集中在哪些水系的上游?为什么?
(3)我们家乡有电站吗?它们各是用什么来发电的?
(4)比较一下用水能发电比用煤发电有哪些优点?
此环节可发展学生的智能,也能对本堂课内容及时反馈调节,使问题得以解决,知识得以巩固。
(四)导结
1、根据板书(板书设计略)先由学生小结,然后教师给予肯定,归纳重、难点。
2、师生共同结合课件图小结,让知识的迁移性增强。
这样做能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所学的技能进一步综合化、熟悉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结
采用导学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采用的同时要注意,一定要在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点的基础上,梳理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点编制成系统的、有条理性的知识链,有助于学生提炼重点;另外还要导学内容和方式上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和结合时事,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导学”过程中要循环渐进,由易到难,能够兼顾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复习的过程,最终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冯金娣.清远市田家炳实验中学.[J].浅谈地理导学式教学.2006-08-16.
[2] http://www.qyrb.com/20060816/tszk/200608160067.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