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植物造景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理论课。针对该课程设置以实践教学作为核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几方面对高等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以期探讨植物造景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高等院校;植物造景;理论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G642.3
[基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
种植设计是一道程序、一门科学。为了获得精美艺术特色,设计原则必须与科学的严密性相结合。作为一位景观师,必须很好的利用植物这一设计要素。植物造景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内容,在本科生教学中开始植物造景课程,为培养学生应用植物营造景观奠定理论基础。本人多年从事园林设计教学与科研,现针对高校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评述。
1.风景园林专业植物造景课程教学现存主要问题
1.1.各门设计课程缺乏有效的统一设置,各自为战。课程内容重复率较高,不利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例如,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原理中都有关于园林发展史的内容。而景观营造内容,在园林设计与绿地规划中又都讲授,但又不系统。这种重复讲授易造成学生疲倦感,对课程内容失去新鲜感。同时,授课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互动,更多情况下授课内容受到教师个人经历影响。例如有的教师植物造景课程更多的是注重色彩、造型等形式美学内容,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植物在园林设计空间中的营造缺乏讲授。此外,现有教学体系下课程设置过于传统化,知识面没有及时更新,缺少对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关注,无法满足实际设计的需要。
1.2.学生植物识别及应用能力较差,缺乏四季应用植物造景的能力。植物要素是园林要素中最具有特色的要素,是活体的要素。植物在一年四季中表现出不同的生态特征。如何正确运用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季相表现来营造植物景观,是当前园林专业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的树木学课程设置,一般只能观察到一季或者两季的植物季相,而不能观察到四季的植物季相。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只是体现了植物的某一方面[1]。
1.3.学生空间感能力缺乏。园林设计就是“功能化的空间构成”。风景园林的载体是空间环境,如何认识、理解和表达特定的空间状态是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基础性工作。植物要素在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依据设计中的功能定位来营造空间。而现实练习及工作表现中,学生往往把植物作为景观的单一表现来应用,而忽略了植物,尤其是园林树木的空间营造能力。造成了设计重点不突出,过于平面化的现象。
1.4.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亟待加强。园林专业是应用的学科,是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在学校中接触设计项目的机会非常有限,大多数的练习也是纸上谈兵,没有涉猎到实际问题。而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应该是在原址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文化及地域特征,创造出适合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的作品。中国园林设计,更多讲究的是以意境提升园林品味,诸多的园林家们把植物拟人化、情感化。“岁寒三友”“四君子”等都是这种感情的体现。因此,在植物景观营造中如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也是学生需要加强训练的方面。
2.园林专业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2.1加强植物认知能力。植物造景其本质就是植物特性的应用。植物根据不同的季节而表现出不同的季相变化。因此,加强植物特性的认知及应用能力训练成为学好植物造景课程的根本所在。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应该突出强化教学实践环节,设立本科生到哈尔滨、苏州、上海、北京等具有典型植物特征的城市,开展绿地空间实习调查活动,让学生真正从课堂走向城市绿地空间,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调查、分析和评价各个典型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应用情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2]。
2.2.增强各个设计课程的联系。园林设计课程是一个综合的科目,涉及到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艺术园林、园林设计、园林树木学、园林工程等课程。如何安排好各门课程的先后教学顺序,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互动,是增强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学习效果的关键。园林植物是设计要素之一,与其他设计要素的配合及联系,是创造优秀园林作品的重要环节。例如树木与地形的配合,就是创造良好空间的先提条件。因此本人认为,凡是单独讲授园林某一园林要素的课程(树木学、花卉学等)应该提前开设,而综合运用园林知识的课程(园林设计、园林工程等)因该在各个要素学习后再开设,这样教学效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
2.3.加强植物空间训练。园林设计更多的是一种空间营造,如何应用园林要素合理的创造出舒适、生态的优美空间,是园林的最终目的。相比较建筑及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都缺乏空间的内容。空间构成教学训练可以看作园林设计与空间构成的具体结合实践。研究以外部空间的构成作为主要内容,要求综合运用空间限定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应用植物素材,创造多个功能不同的空间类型,并将其进行统一编排,满足特定条件下的功能要求。风景园林最终展现给人们的将是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人们可以在其中享受各种舒适感受[4]。
2.4.引入实践教学案例,增强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园林植物造景应以“实际项目”为核心的原则,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针对具体的环境进行景观营造的能力。同时把一些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案例引入教学中来,从项目的策划、分析、设计、扩初等环节进行讲解,尤其是教师实际参与的社会服务项目,更是学生提高设计能力的大好机会。实际项目课教学整体上采取以“设计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整个项目的过程了然于心,具备较高的工程应用技能[5]。
3.结语
未来的园林发展方向是生态型园林建设。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植物的生态特性对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与人类环境之间的矛盾起着特殊的作用,其前景十分广阔。因此,一定要深化植物造景的教学改革,培养出大批具有综合素质,尤其在植物造景方面擅长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海辉,龚束芳,王金刚.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85-87.
[2]张清海,章俊华.论风景园林的空间构成教学[J].2011(7):36-40
[3]刘慧民,彭胜民,刘宇航等.园林植物造景课综合改革的创新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8(8):56-58
[4]王浩,苏同向,赵兵.聚点成面、以面拓展、强化核心———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体系的创新建设[J].中国园林,2008(1):74-77
[5]田雨.园林专业种植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212-213
关键词:高等院校;植物造景;理论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G642.3
[基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
种植设计是一道程序、一门科学。为了获得精美艺术特色,设计原则必须与科学的严密性相结合。作为一位景观师,必须很好的利用植物这一设计要素。植物造景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内容,在本科生教学中开始植物造景课程,为培养学生应用植物营造景观奠定理论基础。本人多年从事园林设计教学与科研,现针对高校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评述。
1.风景园林专业植物造景课程教学现存主要问题
1.1.各门设计课程缺乏有效的统一设置,各自为战。课程内容重复率较高,不利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例如,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原理中都有关于园林发展史的内容。而景观营造内容,在园林设计与绿地规划中又都讲授,但又不系统。这种重复讲授易造成学生疲倦感,对课程内容失去新鲜感。同时,授课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互动,更多情况下授课内容受到教师个人经历影响。例如有的教师植物造景课程更多的是注重色彩、造型等形式美学内容,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植物在园林设计空间中的营造缺乏讲授。此外,现有教学体系下课程设置过于传统化,知识面没有及时更新,缺少对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关注,无法满足实际设计的需要。
1.2.学生植物识别及应用能力较差,缺乏四季应用植物造景的能力。植物要素是园林要素中最具有特色的要素,是活体的要素。植物在一年四季中表现出不同的生态特征。如何正确运用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季相表现来营造植物景观,是当前园林专业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的树木学课程设置,一般只能观察到一季或者两季的植物季相,而不能观察到四季的植物季相。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只是体现了植物的某一方面[1]。
1.3.学生空间感能力缺乏。园林设计就是“功能化的空间构成”。风景园林的载体是空间环境,如何认识、理解和表达特定的空间状态是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基础性工作。植物要素在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依据设计中的功能定位来营造空间。而现实练习及工作表现中,学生往往把植物作为景观的单一表现来应用,而忽略了植物,尤其是园林树木的空间营造能力。造成了设计重点不突出,过于平面化的现象。
1.4.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亟待加强。园林专业是应用的学科,是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在学校中接触设计项目的机会非常有限,大多数的练习也是纸上谈兵,没有涉猎到实际问题。而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应该是在原址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文化及地域特征,创造出适合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的作品。中国园林设计,更多讲究的是以意境提升园林品味,诸多的园林家们把植物拟人化、情感化。“岁寒三友”“四君子”等都是这种感情的体现。因此,在植物景观营造中如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也是学生需要加强训练的方面。
2.园林专业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2.1加强植物认知能力。植物造景其本质就是植物特性的应用。植物根据不同的季节而表现出不同的季相变化。因此,加强植物特性的认知及应用能力训练成为学好植物造景课程的根本所在。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应该突出强化教学实践环节,设立本科生到哈尔滨、苏州、上海、北京等具有典型植物特征的城市,开展绿地空间实习调查活动,让学生真正从课堂走向城市绿地空间,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调查、分析和评价各个典型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应用情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2]。
2.2.增强各个设计课程的联系。园林设计课程是一个综合的科目,涉及到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艺术园林、园林设计、园林树木学、园林工程等课程。如何安排好各门课程的先后教学顺序,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互动,是增强园林植物造景课程学习效果的关键。园林植物是设计要素之一,与其他设计要素的配合及联系,是创造优秀园林作品的重要环节。例如树木与地形的配合,就是创造良好空间的先提条件。因此本人认为,凡是单独讲授园林某一园林要素的课程(树木学、花卉学等)应该提前开设,而综合运用园林知识的课程(园林设计、园林工程等)因该在各个要素学习后再开设,这样教学效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3]。
2.3.加强植物空间训练。园林设计更多的是一种空间营造,如何应用园林要素合理的创造出舒适、生态的优美空间,是园林的最终目的。相比较建筑及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园林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都缺乏空间的内容。空间构成教学训练可以看作园林设计与空间构成的具体结合实践。研究以外部空间的构成作为主要内容,要求综合运用空间限定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应用植物素材,创造多个功能不同的空间类型,并将其进行统一编排,满足特定条件下的功能要求。风景园林最终展现给人们的将是空间景观的视觉形式,人们可以在其中享受各种舒适感受[4]。
2.4.引入实践教学案例,增强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园林植物造景应以“实际项目”为核心的原则,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针对具体的环境进行景观营造的能力。同时把一些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案例引入教学中来,从项目的策划、分析、设计、扩初等环节进行讲解,尤其是教师实际参与的社会服务项目,更是学生提高设计能力的大好机会。实际项目课教学整体上采取以“设计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整个项目的过程了然于心,具备较高的工程应用技能[5]。
3.结语
未来的园林发展方向是生态型园林建设。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日益关注,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植物的生态特性对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与人类环境之间的矛盾起着特殊的作用,其前景十分广阔。因此,一定要深化植物造景的教学改革,培养出大批具有综合素质,尤其在植物造景方面擅长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海辉,龚束芳,王金刚.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85-87.
[2]张清海,章俊华.论风景园林的空间构成教学[J].2011(7):36-40
[3]刘慧民,彭胜民,刘宇航等.园林植物造景课综合改革的创新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8(8):56-58
[4]王浩,苏同向,赵兵.聚点成面、以面拓展、强化核心———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体系的创新建设[J].中国园林,2008(1):74-77
[5]田雨.园林专业种植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