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

来源 :企业文化·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umiu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成为困扰和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为其经营埋下了严重隐患。因此,找出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压降和防控力度,已成为农村信用社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原因
  农村信用社是上个世纪集体经济时代的产物,目前仍然被定义为集体所有制。其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农村信用社是为集体经济服务的,带有一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色彩,其实际经营过程中也如此,受制于地方政府。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也是企业,是金融机构,其本身具有逐利的需求。因此,导致一方面,受制于地方政府,响应政府政策,就要以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为代价,容易导致坏账的产生。另一方面,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需要降低不良贷款率,管理贷款风险。
  一、农村经济的内在特殊性加大了贷款风险
  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主体,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类。农村经济的特征使得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加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系统性风险高。农业经济是农村经济的主体。而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科技水平还很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导致农业生产非常不稳定。自然灾害是系统性危害,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一场大的自然灾害的产生,很容易导致农业经济亏损,从而导致农业贷款无法收回,不良贷款率上升。
  第二,农业经济效益低,导致贷款收益低。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主要是以粗放型为主,深加工很少,附加值很低。农业产出以原材料为主,经济效益低。因此, 在此背景下,农业贷款效益低,贷款利率过高,借款人的经营步履维艰,容易导致信用风险。
  第三,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高。农业不同于第二、三产业,农业初期投入大, 而产出几乎为零。并且,受制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周期长。因此,不确定性很大。
  第四,部分乡镇企业和后来的小微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效益差。在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些企业的潜在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一般規模都比较小,经营粗放,以简单的生产加工为主,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这类企业的贷款风险也比较高。
  二、农村金融存在“信息逆向不对称”
  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广阔,很多地区,由于教育水平落后,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加上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较少,导致信息封闭。从而,导致部分农村金融“信息逆向不对称”。
  尽管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始,发展市场经济,在我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 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城乡差别也在不断缩小。但是目前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生产技术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小, 发展动力不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初期,农民的生产热情高涨,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农业发展受规模的束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规模小,容易造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浪费;农民无力购买机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在农作物销售时的竞价能力削弱;内部的恶性竞争等。对此,部分地区己经开始尝试着建立农业合作社,但是发展还不够成熟,有待改进。在农村,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新事物认识不足,停留在小规模自给自足农业经济时期惯性之中,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信用基础相对薄弱。此外,农村地区通信落后,仅靠电视、电话所接受的知识很有限,束缚了农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导致农村金融工作中存在严重的“信息逆向不对称”。所谓“信息逆向不对称”,即表现为,借款人所掌握的信息要少于债权人所掌握的信息。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所掌握的金融知识有限,对市场利率等的认识不足,对贷款缺乏了解。而债权人由于其是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知识水平高,不仅掌握了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在贷款使用等方面所拥有的信息是比较可靠、真实的。所以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导致农村信贷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卖家市场,使得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在资金利率农村高于城市的状况下,农民和农民企业家需要承担更多的费用。这样既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三、“羊群效应”明显
  所谓“羊群效应”,也被称为“大众效应”,描述的是一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跟风”现象,特别是追随典型(领头羊)的现象。“羊群效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在信息相对封闭、知识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羊群效应”更为突出。在农村,村干部、长者、能人等在村民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在农村经济活动中往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村金融活动中,这些人很可能成为特定地区的农民效仿的对象,从而成为贷款的“头羊”。并且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联保贷款较多,一个联保组一旦出现一笔不良贷款,其他联保成员很容易效仿,从而影响整个区域的借款的归还意愿。
  四、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弱
  在所有的国有金融机构里,仅仅有若干个农业银行设定了农村网店,其他大部分都设定在经济发展、交通便利的城市。所以在经济发展速度慢的农村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一般农村信用社的地区独立性比较强,信用社按乡镇独立设置,导致农村信用社规模小,经营区域有限,资金规模小,底子薄,抗风险的能力弱。可以说,一个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一旦显现,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化解的。总之,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农村贷款风险的形成、传导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有许多独特之处。
  参考文献:
  [1] 陈洪,邓涛.当前农村信用社存款市场份额下降的成因及对策[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02).
  [2] 陈怡.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探讨[J]. 福建金融,2014(12).
  [3] 李效平,杨映平,孙平.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J]. 甘肃金融,2011(01).
  [4] 尹明勇,张美玉.农村信用社经济案件高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广西金融研究,2015(03).
其他文献
一、《申报》是研究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创刊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4月30日,到1949年5月27日终刊,有78年历史。它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不平凡的变革时期,记载了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膳食结构发生转变,小杂粮因其医食同源,绿色纯净,深受广大群众的亲睐,这使得小杂粮产业发展具有更广阔的前景。会宁县的小杂粮种植历史悠久,其在全县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会宁县小杂粮产业的生产现状和问题研究分析,提出该产业发展的措施,以期对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会宁县小杂粮;对策分析;技术创新  会宁县种植小杂粮已有近两千多年了,它历史悠久,
农村小城镇建设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造就市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是推进常德市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
在教育情景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学生迟到或违反课堂纪律,老师停止讲课大声斥责,学生非但没有任何悔改,反而进行反驳,于是老师大发雷霆,课堂教学被打断……对于这类的情
陌生小伙来到关老家那是2001年的春天,家住河北三河市的青年王树才在看电影《有话好好说》时,被影片中的北京琴书串场配唱所吸引。他那时是第一次听到这么京味十足、曲调又优
期刊
科尔沁萨满文化是科尔沁蒙古人对自然与图腾崇拜的产物,其生态伦理智慧是蒙古人千百年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理性思考。在科尔沁萨满仪式歌舞文化中蕴含着敬畏生命、尊重
早在3000多年前的埃及,有一位叫亚曼拉的公主去世之后,其遗体按照古埃及习俗被制成了木乃伊,葬在尼罗河旁的一座墓室之中.rn1890年末,4位英国年轻人来到埃及.当地的走私犯子
目的:对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各系统中有关喜炎平注射液
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血液和高速公路,而支付体系则是金融的核心基础设施。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金融服务发展的严重不同步,滞后的农村支付环境已成为新形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