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情境创设“四策略”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数学情境能赋予数学学习新的情趣,既能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能将学生引入一种渴求参与的状态,使学习毫无外部强加或强迫的痕迹。那么,创设怎样的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人说数学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在面临挑战性问题时,往往会释放更多的能量,进行更加努力学习。教师精心设计的提问贯穿于整个课堂,引起学生由思而疑、由疑而问。例如,在进行“无理方程”的教学时,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用一根30厘米长的细铁丝弯折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一条直角边长为5厘米,应该怎样弯折?设一直角边为x,学生可列出①52+x2= (30-5-x)2;②5+x+√52+x2=30的方程。其中方程①是我们学过的整式方程,那么方程②是什么方程呢??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发现,它不符合以前学过的整式方程、分式方程的特征,从而引出无理方程。那么怎样解无理方程呢?通过对无理方程5+ x + √52+x2=30的解法探索,学生明白了解无理方程的基本思想。问题式情境不只是抛出问题,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
  二、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人们常说:“智慧出于手指尖”“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我们在教学中也有这样深切的体会,听来的记不住,看到的记不牢,只有动手做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通过操作、实验,把学生的学习情感与生活经验融为一体,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其中的规律,展现数学的无穷魅力。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时设置了这样的操作性情境:“一张三角形纸片,能否沿一条直线把它分割成一个梯形和一个小三角形,且使所得的梯形和小三角形恰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分析得出这条直线应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但由操作得知,沿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剪开的三角形与梯形并不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体验这个过程,最后得出必须沿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并且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剪开,才能将所得的梯形和小三角形恰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再通过引导、分析,得到“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并且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另一边的交点恰好为中点”的结论,从而导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这样学生不仅能真正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意义,并且能将它与三角形的中线区分开来;同时本课中的操作也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的证明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创设合作情境,引导学生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样崭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或者作为上课时候的一种点缀和摆设,应该由数学教师扎扎实实地去贯彻执行,落实到每一堂课上、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上。教师上课时就应该创设这样自主合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去获取他们只要稍微“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比如,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条件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去自学、体会,相信学生只要认真就可以学会,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略加点拨就行。而对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证明,因为比较复杂,有三边对应相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多种情况,这时候教师不需要先作条分缕析地讲解,完全可以先给出一个合作情境,让同桌学生或者前后桌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有了一定印象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内容的安排进行适当地引导,并告诉学生不同条件下的解题角度和方法以及书写格式规范。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再由老师引领启发,对全等三角形的印象就会比老师单纯地讲解深刻得多。
  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创新
  数学教学也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从这一个角度上来说,所有的数学课都是数学活动课。但是这里所指的数学活动仅仅是指正常的数学教学以外的活动课。对于这些数学活动课,数学教师要有足够的认识,绝不能因为是活动而不去的重视。这些活动虽然不以教学知识为主要目的,但是却渗透着知识,蕴含着正常的教学课所少有的趣味。它对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抑或是创造性思维,对学生智力的考验、能力的提升,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实,数学活动的内容在数学课本上也有,编者在课本的每一章里都安排有数学活动。这些活动紧扣教材内容,可以说是课本内容的拓展与延伸,是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是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具有创新价值。比如,学习了全等三角形以后,测量旗杆高度的活动;学习了轴对称以后,去生活中感受轴对称现象的无处不在的活动;学了平行线以后,设计一些美丽图案的活动;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收集家园附近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绘制成相关的平面分布图的活动,等等。数学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这对学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是大有裨益的。当然,数学教师也可以自行设计一些其它的数学活动,作为对课本数学活动的一些补充。笔者就经常将这些活动内容公开在班报和校报上,供学生选择使用。
其他文献
讨论了一类混合单调算子的耦合不动点定理,并获得了最大最小耦合不动点.作为应用,讨论了Banach空间中含有不连续项的混合单调Volterra型积分方程耦合拟解的存在性问题.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以物质的结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其运动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在物
目的掌握便民河水系河道实施砼护坡工程后钉螺变迁、分布及消长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2002~2005年每年春季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水系钉螺分布,比较不同环
初中生随着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学习内容逐步复杂加深,其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长足的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呈现出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象,已由孩提时代的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而抽象思维需依靠形象思维支持。他们喜欢直观形象,特别是对于动片更敏感。利用投影可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同时也可激发兴趣,这就使投影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它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有如以下几种方法:  一、观
利用一个已有的抽象结论,证明了一类非线性四阶方程两点边值问题变号解的存在性.
令T是以{Wk}∞k=1(Ω)(B)((An)")为权序列的内射算子权移位.设T是强不可约的,而且sup 1≤k≤∞‖Wk-1‖<+∞.用(A)′(T)表示T的换位代数,rad (A)′(T)表示(A)′(T)的Jacobson
通过对偶变分方法证明了一个带Hardy项和临界非线性的非线性椭圆方程的非平凡解的存在性和多重性.
【摘 要】传统英语教学观认为,英语课程资源就是指教师资源、教材资源、学生资源,很少有教师关注其它对英语教学同样起促进作用的课程资源,包括网络资源、英语报刊资源、多媒体资源等等,从而造成英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单一性、狭隘性问题。  【关键词】英语课程资源;网络;报刊;多媒体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杜绝英语教学穿新鞋、走老路的思想,
辅导教师:山东滨州市邹平县黄山中学高二历史组 李秀娥对高中同学来说,历史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这里.我就结合自己的学刊实践来谈谈学习历史的一些体会。
初中生物课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一门科学。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特别是理化知识的匮乏.一些教学的难点学生更是不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