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教學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体育老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机和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要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就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较充分地提供自学、自练、自评和互帮互评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勤于探究,不断地进取和提高。在教学上,可采用“先练后讲”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让学生主动地开展活动,教师切莫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更不要压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想像力。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更加显著有效。以“前滚翻”的教学为例:
①教师出示动作挂图,简要说明练习要求和练习目标;
②学生通过观看挂图及其动作说明,形成基本的动作概念;
③分成小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
④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师生集中,让学生发表练习的心得体会,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动作;
⑤教师综合归纳学生练习中的共性问题,引出教学的重难点,再进行示范,讲解;
⑥学生继续练习。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在自学自练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投入的学习心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学会学习。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
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提高和增强体质,不管学生感兴趣与否,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律“一刀切”。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造成素质好的学生因“吃不饱”,素质差的学生因“吃不了”而都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分层进行教学,能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技术的理解以及对学习的需要去活动,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并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如在跨栏跑的教学中,可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栏分设为栏高、栏距不同的三个组别,有缩短栏距和降低栏高的,有中等栏高的,有调长栏距和调高栏高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栏高栏距进行练习,让他们都能三步过栏。这比统一栏高栏距的练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在体验体育乐趣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
三、设置问题情境
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除依赖于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外,还要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去练习、去探究。如在篮球运球的学习中,改变传统的教法,让学生就原有运球动作的认知,去自由体验运球动作,然后老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动作,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同学的练习。再由学生分析,最后老师归纳并提出问题:有些同学运球快而稳,而有些同学则控不好球,是什么原因呢?怎样做才能使球听使唤?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练习,使他们手、口、眼、脑并用,想练结合,更加科学地开展活动,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练习过程中“自主学习”。
四、改进评价方法
把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多元化的综合性评价,更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不必再为自己的身体条件及经自己刻苦练习后还不达标而灰心丧气。因为这种评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力度、递进程序、合作关系等因素都考虑进去了,更关注不同层次之间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每位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到动作技术高不可攀,认识到只要经过自己努力就能达到适合于自己的目标。久而久之,学生学习上的成功心理满足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产生良性循环,有利于整体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出积极反应,积极探索,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要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就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较充分地提供自学、自练、自评和互帮互评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勤于探究,不断地进取和提高。在教学上,可采用“先练后讲”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让学生主动地开展活动,教师切莫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更不要压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想像力。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会更加显著有效。以“前滚翻”的教学为例:
①教师出示动作挂图,简要说明练习要求和练习目标;
②学生通过观看挂图及其动作说明,形成基本的动作概念;
③分成小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
④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师生集中,让学生发表练习的心得体会,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动作;
⑤教师综合归纳学生练习中的共性问题,引出教学的重难点,再进行示范,讲解;
⑥学生继续练习。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在自学自练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投入的学习心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学会学习。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
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提高和增强体质,不管学生感兴趣与否,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律“一刀切”。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造成素质好的学生因“吃不饱”,素质差的学生因“吃不了”而都对学习不感兴趣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分层进行教学,能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技术的理解以及对学习的需要去活动,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并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如在跨栏跑的教学中,可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栏分设为栏高、栏距不同的三个组别,有缩短栏距和降低栏高的,有中等栏高的,有调长栏距和调高栏高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栏高栏距进行练习,让他们都能三步过栏。这比统一栏高栏距的练习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在体验体育乐趣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
三、设置问题情境
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除依赖于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法和手段外,还要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去练习、去探究。如在篮球运球的学习中,改变传统的教法,让学生就原有运球动作的认知,去自由体验运球动作,然后老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动作,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同学的练习。再由学生分析,最后老师归纳并提出问题:有些同学运球快而稳,而有些同学则控不好球,是什么原因呢?怎样做才能使球听使唤?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练习,使他们手、口、眼、脑并用,想练结合,更加科学地开展活动,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练习过程中“自主学习”。
四、改进评价方法
把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多元化的综合性评价,更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后顾之忧,不必再为自己的身体条件及经自己刻苦练习后还不达标而灰心丧气。因为这种评价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力度、递进程序、合作关系等因素都考虑进去了,更关注不同层次之间学生的身体发展和体育运动能力的培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每位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到动作技术高不可攀,认识到只要经过自己努力就能达到适合于自己的目标。久而久之,学生学习上的成功心理满足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产生良性循环,有利于整体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出积极反应,积极探索,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