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数学必修(1)中的类比思想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j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中的类比思想是由某事物已有的性质,以类比、联想的方式猜想另一类相似事物的性质,是数学逻辑思考的重要思维方法。教科书中强调类比思想,尽最大可能展示了这一常用的逻辑思考方法,以使学生体会数学探索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学会借助数学符号和逻辑关系进行数学推理和探究,推求新的事实和论证猜想,从而发展学生认识事物的“数”“形”属性和规律、处理相应的逻辑关系的悟性和潜能。它可使学生养成逻辑思维的习惯,能够有条理地、符合逻辑地进行思考、推理、表达与交流,能够利用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使不同的数学内容相互沟通,学会数学中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同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
  那么,教材在哪些地方运用了类比思想呢?我们老师又该如何处理教材,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呢?
  首先,教材在介绍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时,教科书第6页的思考是这样写到:“实数有相等关系,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的什么关系?”教材的意图是启发学生类比熟悉的两个实数之间的关系,联想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的目的。当然,老师在教学时应抓住机会让学生充分思考和积极探索,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类比并对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产生了某些想法后,老师再通过分析教科书中的三个具体例子的共同特点,给出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这样,我们就让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体会了类比这一人们学习新知识的基本思维方法。
  其次,教科书中第6页,又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b”相类比,引导学生得到了“AB,且BAA=B”。
  再次,教科书中第9页,给出的“思考”是这样的:
  我们知道,实数有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考查下列各个集合,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
  (1)A=﹛1,3,5﹜,B=﹛2,4,6﹜,C=﹛1,2,3,4,5,6﹜;
  (2)A=﹛x︱x是有理数﹜,B=﹛x︱x是无理数﹜,C=﹛x︱x是实数﹜。
  我们的教科书,强调了集合的基本运算与实数的基本运算之间的类比,是让学生从实数的加法运算出发,通过类比的方法,联想集合的某种运算(并集)。
  又次,我们类比前面讨论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方法,即由观察指数函数的图象出发,研究指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特殊点等等。
  最后,我们类比指数运算性质:(1)a﹒a= a;(2)=a;(3)﹝a﹞=a。研究了对数运算性质:(1)㏒a MN=㏒a M+㏒a N;(2)㏒a=㏒aM-㏒aN;(3) ㏒a MP=P㏒aM。
  这样,老师在教学时,利用类比的数学思想,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性精神。
  类比思想在教科书上的很多地方出现,我们的老师要很好地利用教科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一人们学习新知识的基本思维方法。
  当然,类比思想也是我们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在近几年全国各省的高考试卷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考查类比思想的试题。如:2005年的湖南卷中的第15题(填空题):
  函数y=f(x)的图象与直线x=a,x=b及x轴所围成图形的面积称为函数f(x)在[a,b]上的面积。已知函数y=sin(nx)在[0,]上的面积为(n∈N),则:﹙ⅰ﹚函数y=sin(3x)在[0,]上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ⅱ﹚函数y=sin(3x-)+1在[,]上的面积为___________。
  这道题就是给出一个新的定义,即求面积的方法(2005年湖南还没有开始使用新课程,所以高中学生没有学习过积分),考查学生使用类比思想,利用给定内容和待求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数学推理和探究,推求新的事实和论证猜想。
  很自然,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在我们的学习中、在我们的科研中,我们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应用类比思想。如:科学家类比鸟的翅膀和体型,制造出飞机;类比鱼的体型,制造出濳艇……
  总之,类比思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学生的高考中和科研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的老师不能忽视类比思想的教学。要很好地利用教科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一人们学习新知识的基本思维方法,通过类比思想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插图以生动形象的图画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主题,体现编排者的意图,具有“意外之意,味外之味”的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同版本的插图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一些细微差别。笔者以《愚公移山》的插图为例,谈谈这些变化。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意深刻、妇孺皆知的寓言。其插图的作者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的创作意图是为了颂扬中国人民的愚公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动
期刊
为了备战中考,许多学生披荆斩棘,攀越了高高的书山,乘风破浪,渡过了漫长的学海,只盼着在中考中一举获胜、功成名就,顺利地进入高一级学府学习深造。可不巧的是:由于心理素质不好,或者是答题的准确率不高,亦或是时间不够用,也或者是一开始做题就碰上一两个难啃的,把自己搅得头晕脑胀、无力自拔而耽误了做题时间造成失败……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考生都未能如其所愿。有的考生在临考中还会出现晕考现象而导致考试功亏一
期刊
一、朗读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高声地、拿腔拿调地反复朗读的过程,也就是对课文细细咀嚼,细细玩味,细细推敲文章含义、音调、韵味的过程。通过朗读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促进了思维的积极活动。这样,就会使不甚理解的语句得到较深的理解。    二、朗读有利于记忆  学生在把课文高声地反复朗读的时候,眼看、心想、口念、耳听,各器官配合,同时并用,印象就深刻,会久久不忘。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语言优美的课文,
期刊
人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语文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针对语文教材实际,凭借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世纪之交的语文教学呼唤学生发扬主体情感,所以我们对待学生不能仅仅是把他们当成是我们教师进行个人表演的道具,而应把他们当作是有独特个性的个体,尊重他们的精神,尊重他们的情感。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老师要努力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理念贯穿于我们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在每堂课的练习设计中。一个好的练习设计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练习作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重
期刊
数学课上得好坏,其中一个关键是看老师是否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生的年龄还小,自控能力不强,只有当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时,他们的学习才不会是被动的,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也能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他们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依靠后天的培养和指导。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数学成绩提高,首先要提高他们学习数学
期刊
常常听到同事议论: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对于学生情感的熏陶是不同的。语文教育从来就注重文道的结合,许多范文情理并茂,自始至终对学生的感情产生积极的影响。数学因为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课堂教育显得比较理性抽象,很少对研究对象有感情的介入。总之,语文形象而赋予情感,数学抽象而少热情。教数学注定是少激情的,细想似在情理之中、又好象在情理之外。近来听了两节课,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感悟。  [情境描述]  案例1:
期刊
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到这一点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提问,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是答问的重要心理基础,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问答情境。以图示展现情境,以演示再现情境,以生活显示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此拨动学生的情弦,激发积极参与、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待火候已到便提问
期刊
课堂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我在中学数学课堂设计中,注意运用整体原理来进行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如何运用整体原理指导中学数学课堂设计,谈谈我的体会和做法:    一、根据整体原理,确定课堂教学内容  整体原理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大系统,社会是一个大系统,人的思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学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它包含着许多子系统:从横的关系来看,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几何图形的认识、变换与证
期刊
《二次函数》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它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其中由二次函数的解析式y=ax2+bx+c(a≠0)来确定图象是一个重点内容。如何由二次函数y=ax2+bx+c中的a、b、c来确定其图象位置呢?下面分情况来讨论:  一、a>0时二次函数ax2+bx+c=0图象的位置  当a>0时,图象开口向上,一定经过一、二象限。  1、a>0,b>0时,图象的对称铀在y轴的左侧,然后对c进行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