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气 生气 神气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p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看倪萍的画,是在两个多月前。我在全国人民政协礼堂布置书画展览,其中有10多幅画,是倪萍所作。安排工作人员将这些画一一挂起,每挂一幅,大家叫好,多有赞美之声。
  我不是追星族,大凡明星出书之类,我不太读,包括倪萍的《日子》,虽然销量过百万,我从未看过。我们艺术馆的工作人员,津津乐道着她的《姥姥语录》,说写得太感人了,但我仍未阅读。
  可是倪萍画画了,且出手不凡,令我立马刮目相待。原因是我也是个业余画画的,对她多了份“游于艺”的相惜之情,我仔细翻阅了她的新作《和姥姥一起画画》这本别具风格的画册。此画册是倪萍去年开始画画的记录。在她创作的作品中,始终闪烁着姥姥的影子。我品赏画册后,又乘兴读了她的《姥姥語录》。
  于是,我认识的倪萍,不再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的倪萍,也不仅是影视演艺中的倪萍了,而是显现出一个纯朴、自然、热情、大气,十分富有爱心、极具绘画天赋的倪萍。
  一日,高玉涛先生约阎正老师和我去参加倪萍画展媒体见面会。下午两点,我们三人同车到了琉璃厂西街的荣宝斋展厅。书画界的朋友和媒体记者云集,倪萍的老同事也来了不少,赵忠祥、朱军、杨澜、敬一丹、鞠萍等可谓群星灿烂。
  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书画、学习书画、创作书画,传承中华文明最高雅的书画艺术,十分令人高兴。荣宝斋负责人介绍朱军时称著名主持人,朱军调侃说:“我是著名画家,业余主持人。”引来大家笑声。赵忠祥作画,迄今约二十年了。繁忙的工作中,耀眼的光环下,他们仍能坚持画画,这种精神,我由衷地敬佩。
  倪萍这次展出的画,大多数是她今年所画。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她竟创作了这么多作品。用她自己的话说:“只要有时间,天天都在画。为表现树上的雪,情急之下,调了白颜色,拿手向上抹,神经病似的!”
  她在画册上为我签了名,并潇洒地画了侧面漫画像。对大家前来欣赏她的画一再表示感谢。
  我说:“你的画有灵气、有生气、有神气!若再加一气,就是你才画了一年,超过了不少画了几十年的人,搞得人家没脾气。”后面当然是句玩笑话。
  这“三气”不是客套恭维。画家要有灵气,画画更需要灵气。犹如学佛要有慧根,无慧根,即便苦修,渐悟尚不可能,何来顿悟?有大慧根、有大灵气者,可一朝直奔如来。中国画是写意的,写意贵在灵气,贵在顿悟。倪萍画画时间虽短,但于画道而言,她有很好的慧根和灵气。于是有爆发力,一年创作近千幅,其中不乏优美之作。《雨中曲》,充满了浪漫;《冬之韵》,展现着鹤的灵动;《夏之荷》,表现着荷花的风情。有灵气的作品,使画面可活起来,使画境能灵起来,使画意便深起来,从而打动观者,激起心灵上的共鸣。
  倪萍的画确实富有生气。观其画,洋溢着鲜活之气。一草一木皆有情,一鱼一鸟皆生动。她画的是自然,画的是心中的向往和追求,更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万物、热爱美好的女子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在她的画里面,没有森严的庙堂气象,没有拘谨的经院束缚,也没有一些文人画的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像一片阳光灿烂着,清风吹拂着,鲜花盛开着,小鸟歌唱着。这种自然的真情流露,这种生动的激情表达,正是一个画家、一个艺术家的最基本素质,是老子在自然论中希冀人们回归的无极之门和婴儿状态。齐白石大师的作品,彰显着自然的生机。倪萍的作品《春兰图》《鳜鱼图》《报喜鸟》,亦有异曲同工的生动之妙啊!
  神气是最重要的。谢赫“六法”论画,认为气韵生动是画品的最高境界。有神气的作品,自当气韵不凡,弥漫着真气,洋溢着神韵,彰显着风格。倪萍的绘画,正可谓神气十足。欣赏着她的画,一种欢快的、喜悦的、阳光的、明媚的气象充盈于画面,飞扬于画外。她爱画喜鹊,作品多寓意吉祥和美好,如《喜荷》《喜果》《双喜》等。不少画中含有禅意,画虽简而意无穷。有的画和落款相得益彰,令人回味。《嫁人了》,画一姑娘和几只小鸡,题字为“村里的姑娘嫁人是大事,大事要和小鸡们商量”。类似的画,还有“小虫白菜,各有所爱”、“便宜的鳜鱼和如今的贵鱼”等。倪萍热爱生活,加之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自然美的升华,使她的画更让人多了份美的享受和喜爱。我想起古先贤提出的“至真”、“上善”、“大美”,用此褒扬倪萍画的境界,当不为过。
  当然,倪萍从主持人、影视演员、作家再到画家的华丽转身,都打上了明星效应的烙印。人们喜爱她的画,也与她的明星光环及人格魅力分不开。冷静地分析,倪萍的画,就技艺的角度而言,在书法落款、造型功力、构图布局上,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从深圳个展到北京荣宝斋个展,短短半年,她的画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文老怀沙先生曾笑夸倪萍,出上联以求对:“妙人儿倪家女子好”,“人”和繁写“儿”字为“倪”,“女”“子”为好。借沙翁其意,我在此祝福倪萍:妙人儿倪萍星光更明,奇女子好画艺坛常青!
  (责编:魏佩)
  (作者为中国名家书画院执行院长,著名收藏家、鉴赏家)
其他文献
晚清时出现的浅绛彩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瓷绘艺术“绚丽多姿,百花盛开”,交映着无数迷人的美丽,凝聚着艺术创作者的智慧和感情,编织着无数精彩而遥远的故事。它把中国的文人书画元素融入到瓷器中,开创了一代瓷艺新风。它是清代晚期用瓷器体现中国画艺术的精彩尝试,创造出了瓷画的新面貌。同时,这一创作也因蕴含着作者个人深厚的思想意境和艺术创作的魅力,因而脱颖而出了许多优秀而精湛的作品,被后人称为
期刊
广义上的“仿古瓷”,指后朝仿前朝的制式瓷,过去古董行把仿古瓷分两类,将本朝的仿古瓷,叫“新仿旧”;将前朝仿再前朝的,叫“旧仿旧”。一般都承认“旧仿旧”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并一致认为“新仿旧”收藏价值不高。2012年就是民国开国号一百年了,民国的“仿古瓷”也熬到了“旧仿旧”的名份了,正印证着艺术品变成古董收藏品的规律。  约定俗成的广义上的“民国仿古瓷”,实质上应包含着两层含意:一是伪托前朝款的仿古瓷
期刊
前不久由深圳博物馆、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深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玄色之美—中国历代黑釉瓷器珍品展”与“融汇释儒 法效百工—宋元时代吉州窑瓷器特展”俱已完美落幕。刘新园、刘涛与任志录为两个展览的顾问,策展人郭学雷。另外,两个展览的图录已由文物出版社于2012年2月出版。现将两个展览的大致情况及一些代表展品简要介绍如下。    玄色之美—中国历代黑釉瓷器珍品展  《玄色之美》参展方包括深圳博
期刊
本刊5月15日北京专电:  公元2012年5月14日夜23∶19分,乌云遮月,星光失色,享有“万里长城第一人”美誉的我国古建筑泰斗、万众敬仰的著名文博大家罗哲文先生走完了他88个春秋的光辉历程,安详地驾鹤西去,与世长辞。  事业上,罗老的一生曾为保护万里长城和国家许多著名古建筑做出过重大贡献,发表出版过《中国古塔》《中国古代建筑史》《长城》《长城赞》《长城史話》《中国帝王陵》等学术专著,在海内外颇
期刊
近日媒体披露,2011年南京某买家花24万元拍得一支标称“清代翡翠”的手镯,被珠宝鉴定机构检测证实为“漂白、充填、染色处理翡翠”,进而确定该手镯为现代制品。一般来说,珠宝检测机构对珠宝玉器的年代是避而不谈的,因为作为经认证的实验室,几乎所有的珠宝检测机构都不具备判定珠宝玉器年代的资质。但是,珠宝检测机构的B货结论,可以判定翡翠制品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产品。这是由翡翠B货制作技术的诞生决定的。  
期刊
中国清代外销瓷不仅在器形方面按照西方客户的要求烧造顾客所订购的形制,而且在纹饰及工艺等方面,亦能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本文拟探寻清代外销瓷器上的纹饰以及添加工艺所表现出的“西洋味”。    一、西洋风情的纹饰  早在明代,中国工匠就已经在瓷器上绘制出伊斯兰国家所需的图案。进入清代以后,欧洲商人开始尝试在订制的中国瓷器上绘制西方纹饰,结果这些瓷器进入欧洲市场后大受欢迎。18世紀,各式绘画西方设计纹样的
期刊
辽、金、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特殊朝代,从通史的角度看,这几个朝代较之其他朝代研究得并不深入,尚有许多重大的未解之谜,以至充满了神秘色彩。在银川西夏王陵前,在辽金旧地东北、内蒙,我曾怅惘过金戈铁马、刀光剑影以至王朝更迭充满阴谋场面的遐想。但是遐想并不能弥补真实历史资料的缺失。  至于钱币史,这三个朝代今天看来更有着许多断层与盲点。从上世纪至今,所有钱币著作和收藏者目光所集中的不外是“五笔
期刊
在我的藏箧中有一帧现代藏书家、画家潘博山“乙亥(1935年)夏日”临元代画家黄公望《层峦晓色图》山水画册页(图1)。说起它的来历,还得从淘书说起。  三十年前,我在苏州古旧书店见到《钟鼎籀篆大观》六册(全十四册,民国初年碧梧山庄石印线装本)、《吴梅村诗话》一册(上海扫叶山房宣统三年石印)旧书两种。前书如第一册是石印“精拓放大《毛公鼎》铭”,并附有晚清金石学家、书画家吴大澂手书的《毛公鼎释文》,另一
期刊
明清时期,由于城市经济的复苏与社会思潮的趋新,古代女性绘画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无论是关于女性画家及其艺术的记述,还是女画家的人数、作品数量都超越前代,在绘画技艺表现上更是远胜于以往各代女画家。这一时期的女性绘画题材范围较广泛,山水、花鸟、人物均有所表现,艺术手法多样,工笔、写意、重彩、水墨,精彩纷呈,册页、卷轴及扇面等载体形式也一应俱全。尽管由于明清女画家囿于当时的文化生活环境,以及传统礼教道德规范
期刊
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是当时全国四大样板馆之一。2010年12月28日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安徽省博物院现藏文物近22万件套,特色藏品包括商周青铜器、楚国货币、汉画像石、文房四宝、元代金银器、新安书画、徽州雕刻和古籍善本、徽州契约文书、潘玉良美术作品等类别。  江淮撷珍—安徽博物院馆藏精品展于2011年9月29日在安徽省博物院新馆五楼展出。作为独立的古代工艺品特展,本展分为金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