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様,
佛系甜文作者,少女心常驻,
喜欢写温暖的人物和故事。
最新长篇小说《我见玫瑰》,现已全国上市。
我有个邻居朋友,当年高考志愿报了国防生,现在是祖国某边防部队的一员。
也许是跟他太熟了,平时相处起来,一点都不觉得他有什么特别之处。
有一回他休假,我们见面那天恰逢我跟高中同学聚会,参加的人里也有他认识的学弟,就让他一块儿来了。
之后,好友和我感叹:“原来他是军人啊!”
我道:“对呀。”
她说:“好酷。”
就想起最初的时候,我也带着类似滤镜夸过他。怎么说呢,也许是小女生心中的某种情结吧,总觉得“军人”这个词,自带“苏”感。
稍微想象一下,我简直可以原地脑补出十万字军旅酷哥男主的文。
不瞒大家说,我是想过从他身上取材的。
然后我发现,这位哥的日常生活真的很不酷。
首先,边防部队肯定不如驻扎在大城市的部队“时髦”,他们驻扎的地方群山环绕,路况也差,很多设施都比较老旧。我有幸去过一次,飞机转大巴,再坐老旧的面包车。司机在狭窄的山道上开得快如闪电。我一路心惊胆战,生怕自己跌落山崖或者被卖掉。
到了那里,房子看起来灰扑扑的,猪圈顶上有一窝灰兔子在蹦,他指着一条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顶多凶了点的大黄狗对我说:“它的伙食标准比我们还高。”
“……”
我还没从想象的军旅文中脱离出来,不死心地问:“那你们的日常呢?打靶吗,训练吗?”
“嗯。”他道,“不过还有种地、喂猪、养兔。”
我:“好了,住嘴。”
取材失败。
因为他这番接地气的回答,我之后再跟他聊天,总会带着几分调侃的意思,开玩笑说他让我对军人的幻想破灭了。
他也从不生气。
直到前两年,有一天我突然联系不上他。
我也没太放心上,只当他比较忙,到晚些时候才感觉反常。
我长这么大,看了各种电视剧,也看了新闻,大脑早已具备警惕性。我的神经线条不算细,可一旦感觉不对劲,整个人就会一下子被所有坏念头包围。
好在傍晚时分,电话回过来了。
他说,昨天半夜暴雨引发山洪,他们从凌晨开始抢险救灾,忙到这会儿才开始轮流休息。
再后来,我在他的朋友圈看到了一张照片。他和戰友们席地而坐,裤腿和鞋上粘满了湿答答的黄泥,看起来就沉重不堪。
那一刻,即便我此时回忆起来,心也像是被某种东西击中。
我也清晰地记得。
当时我冒出的第一种情绪,不是敬佩,不是感动,而是羞愧。
为我一直以来,说他们的日常如此普通而羞愧,哪怕这只是嘴上调侃的玩笑。
他跟我讲,洪水在夜里发生,很多人都丧失了逃生的时间。
比如上次我去时,他带我买过东西的那个小卖部,一家四口,除了老板都被水冲走了,还没找到。
我听着就觉得很沉重。
驻扎在边防村寨的军人跟当地老乡是很熟悉的。我不敢去问他一些有关他心情的问题,只是在那之后,默默把“酷”的标准扭正了。
如今他调职去了另一个地方。
照样在边疆,照样是“普通”的日常。
我不再说“滤镜破灭”。相反,听他道某室友在西北一个挺重要的基地,会屏蔽手机信号,那人抽空和女朋友联系,都要爬上山高高举起手机,对准某个角度才能侥幸发出一条消息时,发自内心感叹:你们好伟大。
倒是他斜我一眼,让我打住余下的“彩虹屁”。
我写下这篇专栏的今天,七月一号,朋友圈被一片红色刷屏。
公众号也推送了许多文章。
我恰好瞄到一篇,封面是一张图,写了一行字:年轻人,愿你照耀中国。
很想给它加一句。
——也愿每一个照耀中国的你,平平安安。
佛系甜文作者,少女心常驻,
喜欢写温暖的人物和故事。
最新长篇小说《我见玫瑰》,现已全国上市。
我有个邻居朋友,当年高考志愿报了国防生,现在是祖国某边防部队的一员。
也许是跟他太熟了,平时相处起来,一点都不觉得他有什么特别之处。
有一回他休假,我们见面那天恰逢我跟高中同学聚会,参加的人里也有他认识的学弟,就让他一块儿来了。
之后,好友和我感叹:“原来他是军人啊!”
我道:“对呀。”
她说:“好酷。”
就想起最初的时候,我也带着类似滤镜夸过他。怎么说呢,也许是小女生心中的某种情结吧,总觉得“军人”这个词,自带“苏”感。
稍微想象一下,我简直可以原地脑补出十万字军旅酷哥男主的文。
不瞒大家说,我是想过从他身上取材的。
然后我发现,这位哥的日常生活真的很不酷。
首先,边防部队肯定不如驻扎在大城市的部队“时髦”,他们驻扎的地方群山环绕,路况也差,很多设施都比较老旧。我有幸去过一次,飞机转大巴,再坐老旧的面包车。司机在狭窄的山道上开得快如闪电。我一路心惊胆战,生怕自己跌落山崖或者被卖掉。
到了那里,房子看起来灰扑扑的,猪圈顶上有一窝灰兔子在蹦,他指着一条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顶多凶了点的大黄狗对我说:“它的伙食标准比我们还高。”
“……”
我还没从想象的军旅文中脱离出来,不死心地问:“那你们的日常呢?打靶吗,训练吗?”
“嗯。”他道,“不过还有种地、喂猪、养兔。”
我:“好了,住嘴。”
取材失败。
因为他这番接地气的回答,我之后再跟他聊天,总会带着几分调侃的意思,开玩笑说他让我对军人的幻想破灭了。
他也从不生气。
直到前两年,有一天我突然联系不上他。
我也没太放心上,只当他比较忙,到晚些时候才感觉反常。
我长这么大,看了各种电视剧,也看了新闻,大脑早已具备警惕性。我的神经线条不算细,可一旦感觉不对劲,整个人就会一下子被所有坏念头包围。
好在傍晚时分,电话回过来了。
他说,昨天半夜暴雨引发山洪,他们从凌晨开始抢险救灾,忙到这会儿才开始轮流休息。
再后来,我在他的朋友圈看到了一张照片。他和戰友们席地而坐,裤腿和鞋上粘满了湿答答的黄泥,看起来就沉重不堪。
那一刻,即便我此时回忆起来,心也像是被某种东西击中。
我也清晰地记得。
当时我冒出的第一种情绪,不是敬佩,不是感动,而是羞愧。
为我一直以来,说他们的日常如此普通而羞愧,哪怕这只是嘴上调侃的玩笑。
他跟我讲,洪水在夜里发生,很多人都丧失了逃生的时间。
比如上次我去时,他带我买过东西的那个小卖部,一家四口,除了老板都被水冲走了,还没找到。
我听着就觉得很沉重。
驻扎在边防村寨的军人跟当地老乡是很熟悉的。我不敢去问他一些有关他心情的问题,只是在那之后,默默把“酷”的标准扭正了。
如今他调职去了另一个地方。
照样在边疆,照样是“普通”的日常。
我不再说“滤镜破灭”。相反,听他道某室友在西北一个挺重要的基地,会屏蔽手机信号,那人抽空和女朋友联系,都要爬上山高高举起手机,对准某个角度才能侥幸发出一条消息时,发自内心感叹:你们好伟大。
倒是他斜我一眼,让我打住余下的“彩虹屁”。
我写下这篇专栏的今天,七月一号,朋友圈被一片红色刷屏。
公众号也推送了许多文章。
我恰好瞄到一篇,封面是一张图,写了一行字:年轻人,愿你照耀中国。
很想给它加一句。
——也愿每一个照耀中国的你,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