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ing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阅读能力作为一项必须具备的语文技能,将影响学生的一生。但是现阶段的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教学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期,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还没有养成固定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更像一张洁白的纸,可以让教师尽情地书写规划。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看法,望抛砖引玉。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和自制能力较差,对于不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但是现阶段的中学生由于繁重的各学科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的阅读时间受到了很大的挤压,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很难将时间用于课外、课内阅读。再加上教师的阅读教学枯燥乏味,给学生安排的阅读文章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致使很多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笔者在阅读教学中,非常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切入点进行阅读教学。很多学生都喜欢研究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等,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首先会运用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进行新课导入。如,在教學《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笔者会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讲给学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雪地到田野,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鲁迅,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对学生讲解文章的创作背景,不仅唤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明确阅读学习的目標
  阅读并不是让学生进行盲目的学习,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小学生为了能够快速地完成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而盲目阅读。学生在拿到一篇文章后就开始快速地进行阅读浏览,这种盲目阅读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同时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生在阅读过后甚至不知道文章描述的是什么。针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帮助学生明确阅读学习的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侧重地进行阅读学习。如在教学《梅花魂》这一文章时,笔者会为学生设置几个问题,如,“为什么那幅墨梅图不能碰?”“文章最后那个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寓意着什么?”通过为学生制定阅读学习的目标,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使学生通过深入的阅读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批注式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这种深层次的思考质疑、思考过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语文涵养。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批注,看到学生对文章的独特见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的阅读学习呢?首先,在文章的精彩之处进行批注。每一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也都有出彩点睛之处。这些内容都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是文章的重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研读,找到文章的出彩点,进行批注,将文本中的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其次,在文章的有疑处批注。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的见解都是不同的。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这一文章时,文章中作者的父亲让作者将钓到的大鱼放掉,对于父亲的这一要求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部分学生认为应当将鱼放生,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不应当放生。学生产生的不同见解正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批注,收获知识,做到有感而发、有疑而注。
  总之,小学语文是学生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冰雪.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7(5).
  [2]周素珍.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爱国情感[J].华夏教师,2015(11).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从小就接触、学习。但在教学中口语教学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学生在课下能滔滔不绝地讲很多,但是课堂上发言却不积极,或者只有几个人发言,其他学生埋头看书,课堂气氛沉闷。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一、鼓励——使学生敢于说  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课下平时能说会道、侃侃而谈,但是
摘 要:十二五课题实施以来,我园进行了课程园本化的实践研究,为使课程更有实效和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分析研究我园的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从大环境来讲,我园地处城乡结合区,南临太湖,北靠长江,周围有万顷良田、幸福桃园、杨庄菜园等,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从小环境讲,我园自身地理环境优越,草坪、山坡、小树林、沙地,特别是宽阔的种植园地,这一切为孩子与自然的互动,让幼儿的小手探究科学奥秘,培养幼儿动手
摘 要: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不要因为不开花而着急,或许他是一棵参天大树。不能要求每棵树都开花,也不能指望每朵花都长成树那么高、那么大。  关键词:因材施教;数学思维;数学意识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农夫有两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担挑着两只水桶去河边汲水。  两
摘 要: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言”,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深刻指出“思绪不清,则语言不明,表达上的不贴切和含糊,只能说明思想混乱。”由此可见,学生的语言不仅能反映其思维状况,同时也是其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要在教學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即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练、动手操作外,“说”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接受学生思维信息的重要途径。西谚:“舌头是心灵的翻译家。”教师用“译
摘 要: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成为教育界的一大热门话题,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操作层面新课改都给现代化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作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师,不得不承认随着国家教育部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目光转移到当下,回望到过去,放慢脚步从实际出发。站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制高点,纵观教育全局,感悟古人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确定为四基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发现教师对它的了解还是很模糊,对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在课堂具体实施中还比较薄弱。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例举”教学为例,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思辨内化—运用提升”的过程,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关键词:基本活动;积累经验;体验;思辨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本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其实教师不仅要教、要导,而且要通过课堂导学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语文学习能力,更应通过“引”而“不发”的渠道渗透学法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向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主要从还给学生“读中内化、思中消化、悟中活化、用中强化”的语文课堂,阐述了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这一观点的
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了要读整本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常常是为了获取某个具体信息,泛读成为广泛的阅读方式,整本书阅读正在慢慢地成为一种奢侈品。事实上,阅读整本书不仅仅是中学生必须做的事情,小学生也需借助整本书的阅读促进阅读习惯的培养。在目前现有的文献来看,关于“什么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并没有一个定论,但大家都比较认同阅读整本书的教学
摘 要:数感主要是指对数进行主动分析,并加以运用的方式,这是重要的数学内容,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数感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建立、增强数感,通过适时估算与合理解释来发展数感。  关键词:数感;新课标;生活;体验;估算  很有幸能参加为期两天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培训会,会中有幸聆听到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来自南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数的加、减、乘混合运算”。学生在本册的前期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混合运算。教材以为希望小学献爱心为背景,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呈现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受之前学习的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