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发展方向 提高信息品质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6_g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众传媒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同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用不仅表现在其不同替代性上,还表现在日益丰富和多元化上;从多年来单一的宣传功能向传播信息、监督社会、引导舆论、推动经济、服务民众、提供娱乐等多方向延展。这与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为大众传媒提供的较好的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较好的生态环境使大众传媒的功能在逐步延伸和拓展中复归其自身特有的本质,愈来愈符合新闻发展的规律。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大众传媒无疑也会遇到种种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民主意识的逐步提高,大众传媒在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如何既遵循新闻规律又遵循市场规律,在更好地发挥自身功能的同时,提升其产品的品质,赢得受众,防止因市场竞争向不正当、不规范的方向发展,是当务之急。单从功能发挥的角度来审视当前我国的大众传媒,不难看出呈现出以下几种让人警惕的趋势。
  
  一、片面追求传播信息的量而忽略信息的质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公认的传播信息的"社会公器",既然承担传播新闻信息的职责,就必须讲究信息的新闻属性和新闻的信息含量。但目前许多媒体在讲求传播信息的含量的同时,常常抹却了新闻信息的质。
  当前,我国的新闻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时期,其中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报纸名副其实地跨进"厚报时代"、广播、电视则进入了"多频道"的发展阶段。这本是新闻事业顺应整个社会进步潮流作出的积极反应,也是新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一种体现。但如果仔细考察"厚报"、"多频道"提供的内容,就会发现,充斥大量版面或多个频道的往往是"雷同"、"重复"、"过度同质"的信息。这些拥有量的优势而无质的特点的内容毫无疑问成了信息中的垃圾,不仅无法实现大众传媒传播信息的目的,还会占用受众大量时间,浪费相当多的社会资源。
  笔者并无意反对"厚报"、"多频道",只是在试图探求一种更能推动社会进步、更能为老百姓提供优质服务的适应当前新闻事业发展的大众传媒的内容。
  
  二、过浓的商业气息淹没了媒体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
  
  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大众传媒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自由的伸展扩张的机会。但由于传媒生产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所以作为市场主体的传媒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追逐经济利益以保持市场份额与利润的同时,还必须承担不可轻觑的社会责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众传媒在尽力使自身的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却常常麻木了社会责任感。现实中这样的事情频频出现:一些新闻传播机构或新闻工作者利用媒体"议程设置"、"授予地位"等社会功能方面的优越性,收受刊播费,出售新闻版面,还有的记者与企业搞暗箱操作,联手做"新闻",为部门和个人捞取好处。对于这些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以及扰乱正常新闻传播秩序的行为的认定和处罚,当前还缺少严格的制度和标准。但是过浓的商业气息充塞媒体的运作,不仅直接危害到新闻媒体及其传播行为本应具有的客观公正性,更为严重的是在损害媒体从业者社会责任意识及职业操守的同时,消解了全社会正在逐步建立起来的对制度的信赖与信心。
  
  三、舆论监督操作的失当削弱了媒体的公信力
  
  舆论监督,作为媒体及从业者监视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既防微杜渐,又可预防或避免错误的发生,因此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在谈话中肯定并殷切希望新闻传媒履行好舆论监督职能,1999年秋,时任国家总理的朱镕基给《焦点访谈》的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更是对全国新闻媒体的勉励。
  如果回望一下舆论监督的成就,可以说在震慑腐败官僚、威慑黑恶势力等方面功不可没。但稍稍留心媒体的监督对象,就会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部分传媒把监督的对象仅仅瞄准了社会底层或居住在本地的外乡人这些社会弱势群体,而对真正需要监督的"人物"--不法权势集团--则是曲意逢迎,更有甚者,还大唱赞歌,使舆论监督在操作中出现不少误区和空白。
  不管是舆论监督中的误区或空白,还是"挂羊头卖狗肉"在那里假监督之名、实捞取个人好处的行为,都在不同程度地损害媒体的公信力。公信力的削减,会大大降低媒体在公众中的影响力,进而限制媒体的"收听率"、"收视率"、"阅读率",这和各家媒体绞尽脑汁使用各种手段"招揽"受众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四、过分张扬娱乐的庸俗化而忽略精神品质的提升
  
  近年来,中国社会市民阶层迅速崛起,相应的文化分层也日渐突现,大众文化逐渐成为整体社会文化中的"排头兵"。
  以满足受众需求、壮大媒体经济实力为宗旨的媒体娱乐化无可厚非,因为它符合新闻规律的同时也符合市场规律。但是,当前有些媒体呈现出的过分张扬娱乐的庸俗化却忽略了精神品质的提升的倾向,不能不引起警觉。
  娱乐之所以会走上庸俗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一些媒体从业者把庸俗化等同于大众化。然而,广大群众需要的并不是平庸鄙俗的庸俗内容,而是抱着在享受媒介提供的丰富多彩的娱乐服务的同时提升精神品质的渴望。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真正的社会教育者在传媒那里,而不是在传统的学校和教会;媒介在给人们提供轻松的视听享受中教育人,甚至改变人。麦氏这里提及的"教育人、改变人"实质上就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品格的塑造。可见,把媒体满足受众大众化的娱乐需求等同于庸俗化,完全是对大众化的误解。娱乐的庸俗化无助于人身心的愉悦,不能给人美的享受,相反只会污染社会空气,消弭、颓废人的精神,甚至还会诱发犯罪,危害社会的安定。
  
  五、为抢"眼球"垄断信息源而侵犯公众的知情权
  
  当下新闻界还出现了另一种新现象,就是有些媒体以各种利益相诱惑,买断其认为能吸引"眼球"的新闻信源或者新闻线索。垄断新闻源,从表面看是媒体积极参与新闻竞争的一种手段,实质上,这种做法严重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大众传媒存在的一个重要的意义是赋予公众一种知情权,让公众了解事件的真相。如果信源仅被一家媒体垄断,重大事件发生后,那就难以保证公众听到来自各方面多元的意见和声音。
  垄断新闻源还有更深一层的损害公众利益的内涵,那就是如果长期以追逐商业利润的方式来操作新闻,就会导致新闻报道因垄断而失去竞争,其结果是,谁有钱,谁就可以垄断信源和操纵信息。到那时大众传媒只能沦落为金钱随意摆布的工具,新闻报道也自然堕落为有钱者的游戏。当然,新闻从业者也就成了为权势集团或个人效力的苦力,为公众利益服务只能成为笑谈和空话。
其他文献
2003年10月,新闻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伯特·默多克先生作客中央电视台《面对面》,“名嘴”王志就一系列中国观众感兴趣的问题,与他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通过节目,默多克先生表达了他对中国的特殊感情,他说道:“我觉得中国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她有非常非常悠久伟大的文化。我们希望了解这个文化,了解这个国家,我已经爱上了中国。”当被问到他为中国观众带来什么样的礼物时,默多克先生说道:“我希望带给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已经把党报推向了市场,不少地市级党报在发展中感到阻力重重,举步维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更加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地市级党报的出路、发展趋势和她的定位等问题,更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从近年来办报的实践看,我认为,地市一级党报她的根本出路在于平民化。    认清形势,找准位置,以办平民报为突破口推进地市党报新闻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党报在市场上生存的压力
期刊
人们都说:人过四十不学艺。可南阳油田精蜡厂的陈来宝师傅正是在这不惑之年走上了写作之路的。这不,前不久,他又从郑州领回了《河南工人报·太阳周刊》发给他的优秀评报员奖。对陈来宝师傅来说,真可谓是写作路上乐陶陶。  说起陈师傅的写作之路,自有一番坎坷。两年前,陈师傅从机关转到车间。一个偶然的机会,车间支书让他写写广播稿、新闻稿,这下可犯难了,从未写过文章的陈师傅当时连什么是消息、什么是通讯都搞不懂,一向
期刊
最近结合学习中央关于新闻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精神,集中阅读了6月份的《汴梁晚报》,并两次到开封对该报做了专题调查研究。我们觉得《汴梁晚报》在"三贴近"方面,特别是把笔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关注热点问题,反映群众呼声;推动实际工作,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成效是很明显的。    一、从版面看"三贴近"    《汴梁晚报》是开封日报社出版的,周六刊,星期日无报。4开,16版。6月
期刊
1989年2月,我被派到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工作,直到1993年6月回来,在中东呆了4年多的时间。回来以后,就有个想法,我已经50出头了,应该考虑一下以后怎么办。我当时就想,既然已经在新华社干这么多年了,那就去中国新闻学院吧,给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界培养接班人,同时把自己这一生的新闻经验好好地总结一下。可是,新华社对外部当时就跟我说清楚了,说"你这个人,任何部门要都不给,必须要留下来"。于是我又留下来了。
期刊
5月11日,美国《纽约时报》在其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辞职的时报记者留下的一长串欺骗行为"的文章,揭露该报一记者在过去7个月里杜撰了36篇新闻报道。  在接受《纽约观察家》独家采访时,杰森·布莱尔洋洋得意地说,他把一些"新闻界最优秀的人"都给骗倒了。  27岁的黑人记者杰森·布莱尔靠一台手提电脑和一部手机迷惑了读者和报社同仁。布莱尔所用的手段是伪造当事人的评论、编造现场场景,并从其他的报纸和通讯社中
期刊
电视说到底就是一个拍什么和怎样拍的问题。  拍什么?实际就是你拍摄的主体是什么。怎样拍摄?就是你的主观能动性。简单地说,就是1+1。第一个1,就是你要反映的主体。第二个1,就在于你自己。对于第一个1,就是你的选择问题,要抓住深刻的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新闻主体。第二个1则就是你自己。你的发现、你的角度、你的剪裁,总的来说就是你的水平。  我们当然强调电视作品报道的主体,主体很重要,但也不能忽略主观能动性
期刊
新闻价值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它不仅是由于新闻的不同而不同,同一新闻事实,由于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不同,也会有很大的不同。那价值的闪光,也许需要等待--不确定的等待……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张照片--一个解放军战士的半身像,他的军装、军帽上,密密麻麻地缀满了各种各样的毛主席像章,右手拿着"红宝书",左手捂着心口处,脸上的表情无比虔诚……  这张题为《虔诚者》的"文革"老照片,作者是原黑龙江日报社摄影记者
期刊
对于中国新闻工作者,索尔兹伯里这个名字应当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他曾经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线采访,之后写了《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这本书生动、翔实地介绍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英雄业绩,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在美国以及许多欧洲国家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它的中文译本,打动了海内外无数炎黄子孙。  早在上世纪40年代,索尔兹伯里就已经是名记者了。1948年,在担任《纽约时报》驻前苏联记者
期刊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直接表明一张报纸对新闻事件的态度,是报纸面对面和读者交流的重要途径。应该说,多年来言论已经成为党报的传统优势项目,它可以直接给予读者新观点、新视角,不少报纸都有自己的名牌言论栏目,成为稳定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地方党报改革的过程中,似乎有一种轻视党报言论的倾向,不仅言论数量越来越少,并且缺少独特风格和深度,固定的言论栏目也不多。偶有言论,或相当空洞,或属于表态性质,没有实际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