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学法指导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bin7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也是国内外教育的一种新走向。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时常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究其原因,乃是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还小学生以自学求知的自主权已迫在眉睫。卢梭认为学生所真正需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自己寻求知识的方法。我国古人也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学生“会学”“乐学”有效地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完成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极其重要。
  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学法指导呢?依本人之见,应该抓住一个“异”字,努力做到“四个要”:
  一、语文学法指导,要因“文”而异
  语文教学是按照教材规定的一篇一篇文章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文的特点,讲深讲透,把其中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就必须因文而异。有的课文课后有学法提示,这样的课文可以采用“教前示法”,即讲读前出示课后学法要求,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要求学习课文;有的课文中段与段或节与节结构大体相同,这类课文则可采用“教中授法”;还有的课文则必须在全文学完之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小学高年级尤其如此,此谓“教后悟法”。
  像学习古诗时,我们可以采用“教前示法”。在讲读课文前,可以这样指导学生学习:一读古诗,读准读顺;二看插图,初知诗意;三读古读,由词入句,理解诗意;四看插图,图文对照,自由说诗意;五读古诗,反复诵读,体会意境。如学习《所见》这首古诗时,根据以上的方法来学习,学生就很快理解了诗的意思。
  像《四季的脚步》这类节与节结构相似的课文,即可用“教中授法”。在学习了第一节“春天的脚步”后,教师提问:(1)这节写了春天的哪些特点?(2)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一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3)你还知道春天的哪些特点?(4)用什么感情读?为什么?通过讨论、朗读,师生共同归纳出学法为:一读诗歌,了解内容;二读诗歌,品词品句;三议诗歌,深化内容;四读诗歌,体会感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上述方法,分组讨论学习以下几节。由于学生掌握了学法,因而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时,学生一下子不易说出某种学习方法,教师可用“教后悟法”,即结合总结课文帮助、指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第一步,初读课文指出过渡段;第二步,抓住词句,理解课文;第三步,把握内容,概括中心。
  总之,由于课文的体裁、内容、结构等都不相同,所以,学习指导也不能完全一样,必须做到因文而异。
  二、语文学法指导,要因课而异
  语文课的类型有很多,有讲读课,有阅读课,有口语交际课,有识字课等等。不同类型的课,其教学要求、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学法指导上要做到因课而异。如讲读课,主要是指导学生“揭示规律教方法”;阅读课文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指导帮助他们“熟悉规律用方法”;复习课主要是指导帮助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达到总结归纳、触类旁通的目的。
  以讲读课《蓝树叶》为例。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来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在讲读课文时,教师应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懂人物语言上。怎样指导学生理解林园园心里不愿意借绿铅笔呢?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三条要求:(1)画出林园园说的话。(2)根据林园园说的,想想她心里在想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找出林园园说的四句话,再指导学生列出一张表,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由于教师的点拨范读,学生对林园园的“小气”理解得更深了。同时,学生对这类以写人为主的文章的学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识字课应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帮助学生根据规律归纳总结识字法,逐步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比如,采用“图示法”教学象形字,通过图示向学生展示字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掌握构字规律;采用“发现法”教学形声字,引导学生先发现规律,再利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去分析生字、识记生字、理解字意。在发现汉字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总结出了许多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画一画、形义联想法、音义联系法、字谜法、查字典法……学生们不仅多识了字,还在自主识字的过程中学会了独立识字。
  三、语文学法指导,要因年段而异
  学法指导,必须从学生的知识实际、年龄特征出发,体现低、中、高不同年段的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教学要求。
  对低年级学生应着重在拼音、字、词、句及用说方面进行学法指导。如二年级的《精彩的马戏》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详写了三个节目后还提到了小狗做算术、猴子骑车、马钻火圈三个节目,并配有插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前三个节目后,可指导学生归纳出学习方法,即:(1)什么动物表演了什么?(2)它是怎么表演的?(3)观众们有什么反应?并要求学生按这三个方法对“小狗做算术”进行仿说,再对“猴子骑车”进行自由说,最后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对“马钻火圈”进行创造性的说话训练。小学生在“跟着说─仿说─自由说─创造说”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此类课文的说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中年级学生应重视段的指导及训练,使学生学会读懂一段话的方法。一般说来,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大致是这样的:一读课文,理解层次;二读课文,加深理解;三读课文,体会感情。在进行这种学法指导时,教师必须通过个体课文的分析,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归纳。
  对高年级学生的学法指导,应侧重在篇上。有的课文指导学生懂得“围绕重点句”的写法,如《饲养员大叔》;有的课文指导学生了解根据“叙述顺序及表现手法相似”的写法,如《桂林山水》《再见了,亲人!》等;有的课文指导学生理解“抓住过渡段”的写法,如《伟大的友谊》;有的课文指导学生懂得“按照事情(或时间)发展顺序”的写法,如《雷雨》。
  四、语文学法指导,要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是学法指导的关键。教学当然是有规律的,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专利法。这就要求教师的指导要因人而异,认真设计教学步骤,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意激发认知冲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与工具。总之,就是要加强教学过程的探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有明确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什么学法,怎样指导,都必须在备课时确定,并安排好,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能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其他文献
郑板桥先生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句话适用于诸多领域,对小学语文教学则可理解为“简约、创新”方能尽显语文教学本色。而当前的教育现状是:课程理论纷繁复杂,课堂技术花样翻新,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失度的现象普遍存在,要么超过学生的限度,造成教学效率低下,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要么远离学生的限度,从而浮光掠影,让学生“吃不饱”,课堂教学顾此失彼。作为有责任感的
“比”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这个数学定义用词简单:“两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定义的内涵是“两数相除”。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人们也常用到“比”,生活中所用的“比”一般只涉及第一种外延,即同类量相比的情况。如男女生的人数比、果汁和水的质量比、模型和实物的长度比。再如,黄金比、连比、百分比、比例尺等等都是同类量的比,日常生活生产中几乎没有不同类数量相比的例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突出“读写的相互联系”,能否从阅读教学入手,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和提高习作方法呢?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在阅读教学中巧妙渗透习作技巧、找到习作的训练点,让阅读与习作有机结合,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唱响了阅读与习作的协奏曲。  一、靠船下篙,进行片段仿写训练  仿写是阅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数二》这节传统课而言,很多老师都有过自己的思考,从导入到新授环节的设计,从操作到练习题的安排,都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前不久我校开展的青年教师研究课活动中,姜艳老师的教学设计让人耳目一新,从古到今、从繁到简、从直观到抽象,如行云流水,让人兴趣盎然,体现了教师打破常规的个人思考。  一、巧设导入,让学习充满情趣  【片段一】
线段图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起到了奇妙的作用,它能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直观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模糊的数量关系清晰化,使学生便于理解,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解决较复杂关系的应用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线段图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直观化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我们可以运用图形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迅速地找到解题
二年级上学期的一堂课,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一次不是“作文课”的作文课。  去年深秋的一天,前一天还是骄阳似火,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可到了晚上,却狂风大作,天气骤然变冷。第二天早晨,气温竟然下降了10度左右,好像季节一下子从夏天跨入了冬天。  上午的第一节课是语文,我像往常一样端着书本早早来到教室。只见昨天还大开着的窗户今天关得紧紧的,早早到来的同学们虽然衣服穿得挺厚,可脸儿还是冻得红红的。他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出现的所有情况。当学生的独特感受出现并出乎意料时,我们该怎么做呢?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变成小孩子就是要拥有小孩子的思维。面对课堂上新的生成资源,作为教师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智慧,呵护孩子思维的火花,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让知识超越教材,让教学超越课堂,以生成来应对生成,以智慧来启迪智慧,从而让教学更加充满活力。  一、
班级管理是一种集体教育形式,班主任要关心全体学生的发展,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这一教育目标。当然,关心全体学生的发展并不是实行教育平均主义,给予每一个学生完全相同的教育,让他们成为标准化的“零件”。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学生的某些突出问题,班主任要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2009年9月教育部修订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了班主任的权利和职责,提升了班主任的地位,但在实际工作中,班
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种抽象的视觉信息为丰富的听觉信息。如果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  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也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书声琅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涓涓细流方能汇成大海,浓浓爱意才能培育一代栋梁。在这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和学生在风雨中共同走过。正是这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才使我真正品尝到各种酸甜苦辣,悟出育人之道。  一、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教育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作为班主任必须做到言行一致: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正所谓“己所不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