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收字、收词、释义、配例等多个环节的精心修订,《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简称《现汉词典6》)以上乘的质量呈现在读者面前,为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作出了新的贡献。诚如编者所言,“编写和修订词典是一项十分繁难复杂的工作,永远没有止境,总会留下一些疏漏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试以“进行”、“从事”、“永远”等词语的解释为例,探讨《现汉词典6》释义方面有待改进之处。
一、对《现汉词典6》“进行”等词语释义的讨论
(一)关于“进行”的释义
[进行]动从事(某种活动):讨论工作教育和批评会议正在。(《现汉词典6》第677页)
该条目第一义项的释义语使用括注结合说明了“进行”一词的用法。括注内容“某种活动”表明了它与被释词“进行”的配合关系,它是“进行”这个动词经常搭配的受事。
“进行”释义语后面的配例具体说明了被释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从而显示了词的语法特点。例子表明,“进行”常与受事组合,这与“进行”的释义语所体现出来的词的语法特征基本一致。但是,四个例子中,末一例词语间的配合关系与前三例显然不同。符淮青曾指出,“解释实词的释义词语,许多具有同被解释的词相当的语法性质(如用体词性词语解释名词,用谓词性词语解释动词、形容词等),因此,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不是所有情况)将释义词语(可作些调整)替换句子中出现的被解释的词,而整个句子仍是可以接受的。”这段话其实提供了一个释义是否等值的检验方法。按此法对“进行”的配例用释义语做个替换,以释义语中的核心意义“从事”替换配例中的被释词,“从事讨论、从事工作、从事教育和批评”,都说得通。而“会议正在从事”有些不顺。这说明该词条被释词的语法功能义与释义语中的语法功能义不等值。如果等值,就不会出現第四个配例;如果第四个配例成立,则表明释义语“从事(某种活动)”的语法功能又小于被释词“进行”的使用范围。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与“进行”这个动词特殊的语法性质和语用实践有关。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里,把“进行”叫作“形式动词”,又根据所带宾语的性质,称“进行”为谓宾动词,即它的后面只能带谓词性宾语。蔡北国称“进行”是“虚化动词”,他认为“进行”“这类动词一般能够带动词或动词短语作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但是动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对照这些说法,“进行”的释义语符合这些语法特征。配例的前三例“进行”的宾语“讨论、工作、教育和批评”都是动词性词语。而第四例“进行”后面却少了宾语。如果把名词“会议”硬当成“进行”意念上的宾语,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此句移位变换就成了“正在进行会议”,读起来别扭,与前三例也很不协调。
然而,“会议正在进行”又确确实实存在于人们的语用活动中。从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起,“进行”的释义中就配有“会议正在~”一例。此例延续了三十多年,可谓历时之久。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的语料库检索系统中,包含“进行”的用例有182422条,其中,“会议正在进行”的用例有8条,类似“名+正在进行”组合(如“工程正在进行”)的用例有18条。这一方面说明“进行”与动词搭配是它的主要功能,另一方面说明“会议正在进行”这种用法也在逐步扩大使用范围。这种用法几十年来已经得到了使用汉语的人们的一致认可,就说明‘‘进行”的义域有了变化,其语法功能义也随之扩大,它不仅是“虚化动词”,只能带谓词宾语,也可以单独充当谓语,相当于“实义动词”。所以,为了达成释义语与被释词语法功能的一致,词典中“进行”的释义似可相应增加一个义项:(活动)持续。原释义可调整为:
[进行]动从事(某种活动):讨论工作教育和批评。(活动)持续:会议正在。
(二)关于“从事”的释义
[从事]动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教育工作文艺创作。(《现汉词典6》第218页)
该词条的第一个义项用说明的方法做了两种解释,用两种解释分别替代配例中的被释词,就成为“做教育工作”、“做文艺创作”;“投身到教育工作”、“投身到文艺创作”。这里,除了“做教育工作”之外,其他的说法好像都不是十分顺畅。“做文艺创作”之说有点牵强,“投身到教育工作”、“投身到文艺创作”之说有点不完整。这反映释义的左右项有不等值之处。仔细检查,问题出在右项的括注内容上。与动词“进行”释义语括注的功用一样,“从事”这个动词释义语的括注,也表示动作行为搭配的对象(受事),括注里的搭配对象是“事业”,而不是“事业中去”,因此,释义语“投身到(事业中去)”如改为“投身到(事业)中去”或简而言之“投身(事业)”,再将其置于配例中替换,“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去”、“投身到文艺创作中去”,或“投身教育工作”、“投身文艺创作”,就比较顺了。
其实,“从事”与“进行”两词的第一个义项的释义构成了一个隐性语义链,即“进行”≈“从事”。如果把“从事”第一个义项的释义放到“进行”第一个义项释义后的配例中,也应该被接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里,“从事”的第一个义项中没有“做”义,《现汉词典6》增加了这个解释,把它放到“进行”的配例中,就能保持隐性语义链的等值。而用“投身到(事业中去)”的解释去替换“进行”配例中的被释词,由于括注表述不够严谨,释义的左右项义值也就不会相等了。在这方面,《两岸常用词典》比较准确简明的释义值得借鉴:
从事①投身(某事业或活动)。[例写作科学研究教学工作。
②(书)办事;行事;处置。[例1勤勉军法。
(三)关于“永远”的释义
[永远]副表示时间长久,没有终止: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一值得我们学习。(《现汉词典6》第1568页)
上面讨论“进行”的释义时,是基于词语的固有用法,建议增加相应的义项。这里讨论“永远”的释义,主要想说明应根据词语的新用法及时增补新义。有些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意义和用法,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基础上,《现汉词典6》释义时,已将新义增补了进去,如单字条目的“雷、门、挺、宅”等,多字条目的“大使、放电、纠结、漂白、山寨、眼球、抓手”等,都补进了新义项。不妨比较下面二词在第5版和第6版中的释义: [纠结]动互相缠绕。(《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纠结]①动互相缠绕。②动纠合。③形思绪纷乱,心情烦闷。(《现汉词典6》)
[山寨]①名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②名有寨子的山区村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山寨]①名在山林中设有防守栅栏的地方。②名有寨子的山区村庄。③形属性词。仿造的;非正牌的。④形属性词。非主流的;民间性质的。(《现汉词典6》)
显然,《现汉词典6》中“纠结”和“山寨”都各增加了2个新义。新义项的增加,将被释词的全部语法功能反映了出来。但有少数词在释义时漏收了新义新用法,使得被释词的语法功能得不到全面的反映。“永远”的释义就是这样。上世纪90年代起,周洪波、张谊生等学者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词除了副词之外的其他用法。他们认为,“永远”不仅是副词,也具有形容词和时间名词的特征。事实的确如此,在CCL语料库里,“永远”作定语的语料有817条,作“到”的宾语的,有172条。《现汉词典6》只标注了它的副词的意义及用法。我们知道,副词通常是不充当定语、宾语、谓语的,而“永远”充当定语、宾语、谓语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如果释义中它的新用法得不到补充,那么,这个词与释义语在语法层面就失去了平衡性,既不符合释义的等值规则,也不符合这个词使用的语言实际。不知《现汉词典6》在这个词条的解释上是出于何种考虑。
二、对汉语词典释义的认识
通过以上对《现汉词典6》中“进行”、“从事”、“永远”这几个词语释义的讨论,归纳几点对汉语词典释义形成的认识。
第一,释义的等值规则十分值得重视。等值规则,是语文辞书释义规则之一。它要求“被释的词位或义位跟元语言的义群在语义、语法、语用等层面是等值的。”事实上,释义时能注意到被释词与释义语在各个层面的等值很不容易。汉语词典释义较多的是做到了语义层面的等值,注重语法、语用层面的等值仍需做更细致的工作。
第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配例的选择和配例的功用。配例的选择,应从语言使用实际出发,要典型,又要尽可能完备地揭示被释词的语法功能。关于配例的功用,冯清高曾引用英同学者德莱斯塔尔(P·Drystale)的论述,总结了六个方面:1)补充释义;2)展示词在上下文中的运用;3)区分词义;4)解释语法类型;5)提出其他典型搭配;6)指出适当的语域或文体层次。在我国,语文辞书中配例的主要功能,多年以来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用来补充说明被释词的具体用法,显示被释词的语法功能,使被释词的意义进一步语境化。蔡永强说,“词典的配例可以进一步揭示词目的实质,从多角度说明词目的内涵与外延,让词目的释义变得更加丰满、实用。”其实,配例(或短语,或句子)不仅可以作为释义的佐证,还可以成为等值规则的检验助手。在实词(尤其是名、动、形三类主体词)的释义方面,就可以合理地利用配例,采用词义替换法,即用释义语替换配例中的被释词,以检验释义中各语义链的等值情况。
第三,括注内容表述的准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括注虽是释义的一种辅助形式,但它是释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拿动词来说,动词释义语中的括注,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来揭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受事),表明它與被释词之间的配合关系。如果括注内容的表述或形式的体现稍有不慎,它们的配合就不可能严丝合缝,释义等值规则的贯彻和执行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汉语词典今后修订时还需进一步提高括注表述的准确性。
一、对《现汉词典6》“进行”等词语释义的讨论
(一)关于“进行”的释义
[进行]动从事(某种活动):讨论工作教育和批评会议正在。(《现汉词典6》第677页)
该条目第一义项的释义语使用括注结合说明了“进行”一词的用法。括注内容“某种活动”表明了它与被释词“进行”的配合关系,它是“进行”这个动词经常搭配的受事。
“进行”释义语后面的配例具体说明了被释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从而显示了词的语法特点。例子表明,“进行”常与受事组合,这与“进行”的释义语所体现出来的词的语法特征基本一致。但是,四个例子中,末一例词语间的配合关系与前三例显然不同。符淮青曾指出,“解释实词的释义词语,许多具有同被解释的词相当的语法性质(如用体词性词语解释名词,用谓词性词语解释动词、形容词等),因此,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不是所有情况)将释义词语(可作些调整)替换句子中出现的被解释的词,而整个句子仍是可以接受的。”这段话其实提供了一个释义是否等值的检验方法。按此法对“进行”的配例用释义语做个替换,以释义语中的核心意义“从事”替换配例中的被释词,“从事讨论、从事工作、从事教育和批评”,都说得通。而“会议正在从事”有些不顺。这说明该词条被释词的语法功能义与释义语中的语法功能义不等值。如果等值,就不会出現第四个配例;如果第四个配例成立,则表明释义语“从事(某种活动)”的语法功能又小于被释词“进行”的使用范围。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与“进行”这个动词特殊的语法性质和语用实践有关。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里,把“进行”叫作“形式动词”,又根据所带宾语的性质,称“进行”为谓宾动词,即它的后面只能带谓词性宾语。蔡北国称“进行”是“虚化动词”,他认为“进行”“这类动词一般能够带动词或动词短语作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但是动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对照这些说法,“进行”的释义语符合这些语法特征。配例的前三例“进行”的宾语“讨论、工作、教育和批评”都是动词性词语。而第四例“进行”后面却少了宾语。如果把名词“会议”硬当成“进行”意念上的宾语,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此句移位变换就成了“正在进行会议”,读起来别扭,与前三例也很不协调。
然而,“会议正在进行”又确确实实存在于人们的语用活动中。从1978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起,“进行”的释义中就配有“会议正在~”一例。此例延续了三十多年,可谓历时之久。在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的语料库检索系统中,包含“进行”的用例有182422条,其中,“会议正在进行”的用例有8条,类似“名+正在进行”组合(如“工程正在进行”)的用例有18条。这一方面说明“进行”与动词搭配是它的主要功能,另一方面说明“会议正在进行”这种用法也在逐步扩大使用范围。这种用法几十年来已经得到了使用汉语的人们的一致认可,就说明‘‘进行”的义域有了变化,其语法功能义也随之扩大,它不仅是“虚化动词”,只能带谓词宾语,也可以单独充当谓语,相当于“实义动词”。所以,为了达成释义语与被释词语法功能的一致,词典中“进行”的释义似可相应增加一个义项:(活动)持续。原释义可调整为:
[进行]动从事(某种活动):讨论工作教育和批评。(活动)持续:会议正在。
(二)关于“从事”的释义
[从事]动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教育工作文艺创作。(《现汉词典6》第218页)
该词条的第一个义项用说明的方法做了两种解释,用两种解释分别替代配例中的被释词,就成为“做教育工作”、“做文艺创作”;“投身到教育工作”、“投身到文艺创作”。这里,除了“做教育工作”之外,其他的说法好像都不是十分顺畅。“做文艺创作”之说有点牵强,“投身到教育工作”、“投身到文艺创作”之说有点不完整。这反映释义的左右项有不等值之处。仔细检查,问题出在右项的括注内容上。与动词“进行”释义语括注的功用一样,“从事”这个动词释义语的括注,也表示动作行为搭配的对象(受事),括注里的搭配对象是“事业”,而不是“事业中去”,因此,释义语“投身到(事业中去)”如改为“投身到(事业)中去”或简而言之“投身(事业)”,再将其置于配例中替换,“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去”、“投身到文艺创作中去”,或“投身教育工作”、“投身文艺创作”,就比较顺了。
其实,“从事”与“进行”两词的第一个义项的释义构成了一个隐性语义链,即“进行”≈“从事”。如果把“从事”第一个义项的释义放到“进行”第一个义项释义后的配例中,也应该被接受。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里,“从事”的第一个义项中没有“做”义,《现汉词典6》增加了这个解释,把它放到“进行”的配例中,就能保持隐性语义链的等值。而用“投身到(事业中去)”的解释去替换“进行”配例中的被释词,由于括注表述不够严谨,释义的左右项义值也就不会相等了。在这方面,《两岸常用词典》比较准确简明的释义值得借鉴:
从事①投身(某事业或活动)。[例写作科学研究教学工作。
②(书)办事;行事;处置。[例1勤勉军法。
(三)关于“永远”的释义
[永远]副表示时间长久,没有终止: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一值得我们学习。(《现汉词典6》第1568页)
上面讨论“进行”的释义时,是基于词语的固有用法,建议增加相应的义项。这里讨论“永远”的释义,主要想说明应根据词语的新用法及时增补新义。有些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意义和用法,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基础上,《现汉词典6》释义时,已将新义增补了进去,如单字条目的“雷、门、挺、宅”等,多字条目的“大使、放电、纠结、漂白、山寨、眼球、抓手”等,都补进了新义项。不妨比较下面二词在第5版和第6版中的释义: [纠结]动互相缠绕。(《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纠结]①动互相缠绕。②动纠合。③形思绪纷乱,心情烦闷。(《现汉词典6》)
[山寨]①名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②名有寨子的山区村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山寨]①名在山林中设有防守栅栏的地方。②名有寨子的山区村庄。③形属性词。仿造的;非正牌的。④形属性词。非主流的;民间性质的。(《现汉词典6》)
显然,《现汉词典6》中“纠结”和“山寨”都各增加了2个新义。新义项的增加,将被释词的全部语法功能反映了出来。但有少数词在释义时漏收了新义新用法,使得被释词的语法功能得不到全面的反映。“永远”的释义就是这样。上世纪90年代起,周洪波、张谊生等学者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词除了副词之外的其他用法。他们认为,“永远”不仅是副词,也具有形容词和时间名词的特征。事实的确如此,在CCL语料库里,“永远”作定语的语料有817条,作“到”的宾语的,有172条。《现汉词典6》只标注了它的副词的意义及用法。我们知道,副词通常是不充当定语、宾语、谓语的,而“永远”充当定语、宾语、谓语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如果释义中它的新用法得不到补充,那么,这个词与释义语在语法层面就失去了平衡性,既不符合释义的等值规则,也不符合这个词使用的语言实际。不知《现汉词典6》在这个词条的解释上是出于何种考虑。
二、对汉语词典释义的认识
通过以上对《现汉词典6》中“进行”、“从事”、“永远”这几个词语释义的讨论,归纳几点对汉语词典释义形成的认识。
第一,释义的等值规则十分值得重视。等值规则,是语文辞书释义规则之一。它要求“被释的词位或义位跟元语言的义群在语义、语法、语用等层面是等值的。”事实上,释义时能注意到被释词与释义语在各个层面的等值很不容易。汉语词典释义较多的是做到了语义层面的等值,注重语法、语用层面的等值仍需做更细致的工作。
第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配例的选择和配例的功用。配例的选择,应从语言使用实际出发,要典型,又要尽可能完备地揭示被释词的语法功能。关于配例的功用,冯清高曾引用英同学者德莱斯塔尔(P·Drystale)的论述,总结了六个方面:1)补充释义;2)展示词在上下文中的运用;3)区分词义;4)解释语法类型;5)提出其他典型搭配;6)指出适当的语域或文体层次。在我国,语文辞书中配例的主要功能,多年以来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用来补充说明被释词的具体用法,显示被释词的语法功能,使被释词的意义进一步语境化。蔡永强说,“词典的配例可以进一步揭示词目的实质,从多角度说明词目的内涵与外延,让词目的释义变得更加丰满、实用。”其实,配例(或短语,或句子)不仅可以作为释义的佐证,还可以成为等值规则的检验助手。在实词(尤其是名、动、形三类主体词)的释义方面,就可以合理地利用配例,采用词义替换法,即用释义语替换配例中的被释词,以检验释义中各语义链的等值情况。
第三,括注内容表述的准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括注虽是释义的一种辅助形式,但它是释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拿动词来说,动词释义语中的括注,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来揭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受事),表明它與被释词之间的配合关系。如果括注内容的表述或形式的体现稍有不慎,它们的配合就不可能严丝合缝,释义等值规则的贯彻和执行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汉语词典今后修订时还需进一步提高括注表述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