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深度参与,提升送教效果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chen91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6月的一个周末,我跟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来到了位于秦巴山区的镇安县送教。镇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的教育比较落后,对于很多教学点的老师来说,他们外出学习的机会非常少,参与培训的次数屈指可数。跟随青基会,我到过很多贫困地区送教,以往采用的方式大都是示范教学加专题讲座,虽说效果也不错,但是这种热情能够持续多久?毕竟,示范课再精彩,老师们也只不过是一个看客而已,他们更多的是欣赏,是赞叹。
  这次,我们的团队精心策划了一种全新的送教方式:“观课议课+讲座研讨+模拟课堂+反思交流”。我们要让老师们深入参与其中,充分地“动”起来,真正通过这次的送教活动,真正有所收获。
  观课议课——用心思考
  两周前,我们已和当地教育部门进行了沟通,请永乐镇的一位老师上一节公开课。一周前,我看到了承担公开课任务的梁老师的教学设计,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周五的下午两点,培训活动拉开了序幕,首先登场的就是梁老师,他为我们带来了一节二年级的公开课《猴子种果树》,我和参训的50多位语文老师一起观课。
  观课并不是带着听课本来听听记记那么简单,中午,我们特别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邀请了9位研究能力比较强的老师,探讨并确定了观课的重点——看别人的教学,思考自己的设计。梁老师的课上得不错,接下来是议课环节。虽然老师们的点评没能触及问题的本质,三言两语的“干条条”也缺乏说服力,但是,只要参与了,思考了,就比做一个安安静静的旁观者要好。
  讲座研讨——手把手教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老师们一同分享了《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这一话题,我带着老师们从解读教材开始,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手把手地教老师们怎样读出编者的意图,发现看似平常的课文中的语文因素;教老师们怎样用儿童的立场来审视教材,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再“高高在上”;教老师们如何关注语文教学的本质,关注语言的运用,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随着交流的深入,老师们的思路逐渐打开了,大家开始聚焦语言文字,关注表达方法。从这一课结构方式相似的几段中,大家发现了表达的秘妙,并主动上台写在了黑板上。很快,黑板上写满了大家的思考。然而,并不是我们所有解读到的内容都要讲给学生,到底这节课我们要讲些什么?怎样巧妙地呈现才更吸引学生呢?思考在继续,交流也越来越深入了。
  下午进行的是二次研讨备课,参训的50多位老师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大家进行研讨。有了上午的研究基础,下午老师们的表现让人兴奋不已。整个下午,我再次沦落为十足的“看客”,行走在五个小组之间,他们相互交流着,探讨着,充分讨论之后,每一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思路,拿起记号笔,他们开始在每个小组的那张大白纸上写起了教学设计。6月的午后天气是非常炎热的,然而,从两点半到五点半的三个小时里,老师们却没有一刻停下来,中间没有下课,他们始终在研究着教材,在商量着教学方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教研的氛围十分浓厚。
  模拟课堂——展现集体的智慧
  汇聚集体的智慧,我们完成了每个小组的集体备课。接下来,我们将再次走进课堂,用实践检验我们新的设想。每个小组都选出了一位代表,这五位老师将走上讲台,向大家展示本组的研究成果。
  活动的第三天是周日,这天早上五位老师要上课,进行教学片断的展示,然而周末学校里没有学生,于是,我们用特殊的方式展开了课堂教学。第一组的代表上课,二、三组的老师就成为了学生,其他人则作为观课者。
  还是那节大家非常熟悉的课《猴子种果树》,但眼前五个组的代表却都上出了各自的特色,各不相同的教学设计同样精彩。五位代表的课虽然不同,但却展现出了共同的特点:老师们不再纠结于课文内容的分析了,不在没完没了地问了,大家开始聚焦于语言文字了,着眼于作者的表达了,课堂上,学生不仅仅在朗读,也在书写,在表达。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地得到了提升。
  反思交流——发现另一个自己
  五个组的教师代表完成了模拟课堂的教学展示,接下来是交流反思环节。这次,大家变得非常主动,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自己的看法,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而且说得有理有据。
  一位县城学校里的老师诚恳地说,与那些教学点的老师相比,她是幸福的,学校组织大家参加过一些培训,专家的讲座虽然能够带给大家全新的思考,但却难以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她们学校也请过省级教学能手上过公开课,但是,大家往往感叹多于思考——省级能手的课上得好,那是理所应当,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她们学校还举行过和省级能手同上一节课的活动,这样的方式注重了实践,但是,学校里承担公开课的老师压力非常大,在这么多人面前呈现出自己与能手的差距实在有些难堪。
  一位在乡下教学点工作的女教师的一番话更是让我难忘,她说自己一直很自卑,从来都不敢在这么多人面前上课。她甚至认为到了三十多岁就更与公开课无缘了,那是年轻人的事情,这样的年纪带好孩子就行了,她曾经还郑重地与公开课告过别呢!但是今天,她上了一节久违的公开课,而且昨天在组内她是主动要求上公开课的。她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一次飞跃,她的收获非常大。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她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懂得了怎样才能上好语文课,她的心中重新燃起了语文教学的热情!
  通过这次特殊的送教活动,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这样的方式是受老师欢迎的,是非常实用的。期待着下一次,我们能够更好地使用这种方法,促进教育相对落后地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编辑 薛小琴
其他文献
德,是立身之本,立国之基,亦是生命的底色。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品德来弥补,而一个品德不全的人是无法用知识来弥补的。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依我多年在学校管理岗位上对小学德育工作的观察和分析,我认为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应重视以下几点,努力改变上述不良现状,促使学校德育工作适应教育改革新常态。  一、领悟教育真谛,明确德育目标  什么是教育?我国著名教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英语教学的切实需求,录音式的家庭作业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纳,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与应用。特别是移动即时通讯技术的发展,通过微信、QQ等软件工具,让学生更灵活、自由地将自己朗读的成果记录下来,进行集体交流与反馈;同时这种作业形式还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有效地巩固英语知识内容。要真正发挥出录音式家庭作业的积极效果,我们还需要使其贴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让他们能够从中
期刊
当下一些课堂中喧嚣、热闹现象的背后,是学生对于教师“迎合”心理在作祟,这样的课堂缺少了学生独立意识生长的土壤,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独立见解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抓住学生意识、能力发展这一黄金时期,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思考方式,做到不盲从、不迎合,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真
期刊
有人认为,梁启超之《新史学》是黑暗旧世界透露出的第一缕曙光。作为治史大家,梁先生认为史学是最博大、最切要的学问,能够起到“爱国心之源泉”的作用。那么,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爱国心之源泉究竟在哪里呢?笔者试以《甲午中日战争》的教学为例,去寻找答案。  一、历史事件的形象性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看,本课的学习需要能够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需要让学生知道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中日《马关条约》
期刊
古诗词作为我国几千年优秀文化的代表,它充分展示了作者所蕴含的情感。因此,在高中语文诗词的教学中,意象显得尤其重要。只有使学生充分了解意象的成因,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学生对于诗词的鉴赏能力才能有所提高。老师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意象去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古诗词中所传达的深层思想。  本文就以李清照词中常出现的“花”意象为例,阐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意象的分析方法。  一、高中语
期刊
新课程标准倡导“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认为只有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才能不断的自我发展。在新课标所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下,怎样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数学教学构筑先进的平台?怎样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知识新的空间?如何
期刊
从2014年10月21日开始至12月13日,我市按照省“送教下乡”活动总体部署安排, 历时一个多月时间培训全市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两学段14学科5000多名教师,作示范课227节,说课227节次、反思227节次,学科讲座59场,专家报告10场,开展与基层教师的点评、互动研讨200场次,取得了预期效果。  培训活动分为两种
期刊
经过近三年的实验与探索,笔者所主持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课题成果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局面。  一、从语文教学这个层面上看,课题组教师积极实践、不断研究,探索出诸多小学语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当前教学,已开始关注教学环境的创设。但是,要更好地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我们仍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环境,无论是大到校园环境的规划还是小到教室的
期刊
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上课前就布置了自主学习的任务,在课堂中,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展示画圆的方法,又让两个学生演示了画圆的过程,在学生演示画圆之后,教师能及时引导学生对画圆的方法和过程进行反思,对不能成功画圆的原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明确了用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自主的探究、小组内的交流和老师的引导反思,掌握了画圆的方法。  遗憾的是教师没能在学生已有感知体会的基础
期刊
残缺学具表面上看来是“残缺”的,实质上还隐藏着美丽的思维。教师要学会换一种思考角度,“从沙子里淘出金子”,变“残缺的遗憾”为“美丽的风景”,让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契机。  一、巧用直尺,让思维变得敏捷起来  【案例1】《认识厘米》教学片段  师:这是一把烧坏的直尺,用它还能量长度吗?(显示一把前、后两部分都被烧坏的直尺)  生:能。把“3”厘米看作起点来量。  师:为什么把它看作起点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