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种植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与创新,农业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业生产力迅速解放,农作物产量及品质日渐提高。但由于人口规模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加上国内耕地面积连年减少,农业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并实现耕地资源最大限度利用是当前农业发展必然趋势。此外如何把农业技术推广并实践应用也是农业相关部门及专业技术人员应思考和解决的难题,从而扩大农业技术覆盖面提升农业发展速度与质量。
农作物种植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把农作物特性与种植环境相结合,并通过栽培技术及科学的田间管理,综合考量各方因素和利用环境资源促进农作物种植生产顺利完成,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发展迅速,加上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深入应用,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因此积极探索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和推广农业技术应用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作物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播种时间
农作物产量多寡的影响因素众多,贯穿农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从播种开始到田间管理都影响着农作物最终的产量与质量,因此播种需要选择适合的时机。从中国传统的时令来说,每一个农作物都有相应的播种时令。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机有利于种子发芽及生长,并能够有效抵抗病虫害和环境气候等因素不利影响。而过早或过晚播种会因为外部环境温度水分和气候等原因影响了农作物的发芽率出苗率和产量等,即使当前大棚农业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当适时的播种时机还是十分重要。
(二)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是决定农作物产量多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农作物生长期间必须要保证能够吸收充分的养料和足够的生长空间,因此需要对种植密度进行控制,以免种植密度过大缩减农作物生长空间,影响了农作物对光照及养分的吸收,进而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但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也不是种植密度越小越好,过低的种植密度会浪费土地资源,单位产量会较低,最终也会影响农作物产量。因此要科学合理地控制农作物的种植密度。
(三)田间管理
现代农作物的播种与种植成长是分开处理的,播种出苗后一般会进行移栽,即使不进行移栽也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包括松土除草、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其中松土除草要及时,以保证土壤疏松且通风性良好,为下一步的灌溉施肥提供便利条件。然后施肥时间需要科学把握,既要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又要预防施肥过度而影响农作物生长,避免出现长苗不长果的现象。同时还要结合农作物的特性保证水分灌溉充足以及防涝处理,以防土壤水分含量过高而导致作物根茎腐烂问题。因此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以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
二、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品種农作物有不同的高产栽培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作物的特性结合种植环境科学使用相关的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以普通的农作物玉米为例分析其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种环节
我国玉米品种众多,其中不乏高产优质的杂交玉米。玉米种植前应根据地区的土壤、气候及其他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玉米品种,然后把霉变及破碎等不良种子挑选出来,确保种子颗粒大小一致,种子的净度要达到98%以上。一般来说玉米播种前应经过晾晒,晾晒时间以七天左右为宜。播种前还需要把玉米种子进行冷水浸泡,浸泡时间控制在六到十二个小时以内,为了杀死种子表面的黑粉病孢子及炭疽病孢子,可以使用55~57摄氏度的温水浸泡五个小时以内。此外还可以根据种植地环境条件进行种子处理,例如利用浓度为50%的辛硫磷乳油闷种可以提高抵抗种植地虫害的有效性,利用浓度为15%的锈宁拌种可以提升防玉米黑穗病的预防效果。
(二)播种与密植
为了延长玉米的生长期及提升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为了避免土壤下虫害发生期和雨季的到来,春夏玉米应适当早播。播种方式可以根据区域特点选择点播或条播,播种时深度不能过深,应控制在四到六厘米为宜,为了提高出苗率,播种时要配合好土壤的填压,确保种子能与土壤充分接触,避免种子直接裸露在地面上降低出苗率。出苗后要科学合理进行密植,控制好植株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密导致养分不足或分散,也不能过疏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三)施肥环节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氮肥、钾肥和磷肥是玉米种植过程中需求较多的肥料。每100公斤的玉米需要供应2.5~4公斤的氮肥,1.5~3.5公斤的钾肥以及1.5公斤左右的磷肥,因此种植玉米时首先要把底肥夯实,可以配合使用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然后及时使用尿素进行追肥,尤其是在玉米生长至四到五叶苗期时要确保玉米养分供给充足。再到玉米拔节时要补充尿素和钾肥,玉米出穗前还要追加穗肥。
(四)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对玉米生长十分重要,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2~3次的除草。一般在苗前利用浅耕进行除草和松土,然后在拔节期前中耕两次,并要遵循“苗间前行间深”的中耕原则,确保玉米的根系不会因为中耕而受到损害,同时又能够有效除草和松土方便后续施肥后玉米能够更好的吸收养分。除了中耕除草以外,还可以利用喷洒除草剂的方式进行土壤表面除草。一般选用除草通乳油,浓度为33%,每250ml应兑水30~40公斤,然后对玉米喷雾。使用除草剂方式除草要根据玉米种植地的杂草类型科学选择药剂,避免出现农药对玉米的伤害及残留。
(五)病虫害防治
玉米种植常见的病虫害有大斑病、黑穗病和青枯病,地老虎、玉米螟和红蜘蛛等,其中大斑病是损害玉米的叶片、苞叶和叶鞘而导致减产,对于此类病害可以通过选择优质抗病的玉米品种减少大斑病的侵害,此外也可以使用克瘟散乳剂和粉毒灵做成喷雾进行防治。虫害方面地老虎会啃食玉米心叶,尤其是在玉米幼苗期极其容易造成田间缺苗的结果。为了遏制地老虎可以使用黑光灯和糖醋液物理防治,也可以种衣挤拌种杀虫,还可以使用敌百虫等农药诱杀虫害。
三、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践策略
(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丰富推广方式
为了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当前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发展优势,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终端向农户推广和宣传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同时为了丰富推广方式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宣传部门,针对先进种植技术进行下乡推广,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田间农业技术指导。此外打造种植示范基地也是推广高产栽培及先进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途径,以点带面辐射较大的区域,从而推动农业技术应用。
(二)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
政府相关部门应自上而下制定出结合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政策,对农业高产栽培及先进种植技术给予相应的技术推广资金扶持,尤其是在农业规模化生产及农业机械方面应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推动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牵头行业及企业组织,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并为农户购买新进农业机械使用先进种植技术提供资金补贴,加大推广力度从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结束语
农作物种植应结合区域种植环境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各个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同时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及先进种植技术,为种植户及相关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与帮扶,从而促进先进种植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最终提高农作物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罗燕.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的认识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5):74-75.
[2]庞淑云.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4):89-90.
农作物种植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把农作物特性与种植环境相结合,并通过栽培技术及科学的田间管理,综合考量各方因素和利用环境资源促进农作物种植生产顺利完成,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发展迅速,加上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深入应用,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因此积极探索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和推广农业技术应用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作物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播种时间
农作物产量多寡的影响因素众多,贯穿农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从播种开始到田间管理都影响着农作物最终的产量与质量,因此播种需要选择适合的时机。从中国传统的时令来说,每一个农作物都有相应的播种时令。选择合适的播种时机有利于种子发芽及生长,并能够有效抵抗病虫害和环境气候等因素不利影响。而过早或过晚播种会因为外部环境温度水分和气候等原因影响了农作物的发芽率出苗率和产量等,即使当前大棚农业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当适时的播种时机还是十分重要。
(二)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是决定农作物产量多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农作物生长期间必须要保证能够吸收充分的养料和足够的生长空间,因此需要对种植密度进行控制,以免种植密度过大缩减农作物生长空间,影响了农作物对光照及养分的吸收,进而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但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也不是种植密度越小越好,过低的种植密度会浪费土地资源,单位产量会较低,最终也会影响农作物产量。因此要科学合理地控制农作物的种植密度。
(三)田间管理
现代农作物的播种与种植成长是分开处理的,播种出苗后一般会进行移栽,即使不进行移栽也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包括松土除草、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其中松土除草要及时,以保证土壤疏松且通风性良好,为下一步的灌溉施肥提供便利条件。然后施肥时间需要科学把握,既要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又要预防施肥过度而影响农作物生长,避免出现长苗不长果的现象。同时还要结合农作物的特性保证水分灌溉充足以及防涝处理,以防土壤水分含量过高而导致作物根茎腐烂问题。因此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以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
二、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品種农作物有不同的高产栽培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作物的特性结合种植环境科学使用相关的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以普通的农作物玉米为例分析其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种环节
我国玉米品种众多,其中不乏高产优质的杂交玉米。玉米种植前应根据地区的土壤、气候及其他环境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玉米品种,然后把霉变及破碎等不良种子挑选出来,确保种子颗粒大小一致,种子的净度要达到98%以上。一般来说玉米播种前应经过晾晒,晾晒时间以七天左右为宜。播种前还需要把玉米种子进行冷水浸泡,浸泡时间控制在六到十二个小时以内,为了杀死种子表面的黑粉病孢子及炭疽病孢子,可以使用55~57摄氏度的温水浸泡五个小时以内。此外还可以根据种植地环境条件进行种子处理,例如利用浓度为50%的辛硫磷乳油闷种可以提高抵抗种植地虫害的有效性,利用浓度为15%的锈宁拌种可以提升防玉米黑穗病的预防效果。
(二)播种与密植
为了延长玉米的生长期及提升光热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为了避免土壤下虫害发生期和雨季的到来,春夏玉米应适当早播。播种方式可以根据区域特点选择点播或条播,播种时深度不能过深,应控制在四到六厘米为宜,为了提高出苗率,播种时要配合好土壤的填压,确保种子能与土壤充分接触,避免种子直接裸露在地面上降低出苗率。出苗后要科学合理进行密植,控制好植株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密导致养分不足或分散,也不能过疏导致土地资源浪费。
(三)施肥环节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氮肥、钾肥和磷肥是玉米种植过程中需求较多的肥料。每100公斤的玉米需要供应2.5~4公斤的氮肥,1.5~3.5公斤的钾肥以及1.5公斤左右的磷肥,因此种植玉米时首先要把底肥夯实,可以配合使用有机肥和过磷酸钙,然后及时使用尿素进行追肥,尤其是在玉米生长至四到五叶苗期时要确保玉米养分供给充足。再到玉米拔节时要补充尿素和钾肥,玉米出穗前还要追加穗肥。
(四)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对玉米生长十分重要,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2~3次的除草。一般在苗前利用浅耕进行除草和松土,然后在拔节期前中耕两次,并要遵循“苗间前行间深”的中耕原则,确保玉米的根系不会因为中耕而受到损害,同时又能够有效除草和松土方便后续施肥后玉米能够更好的吸收养分。除了中耕除草以外,还可以利用喷洒除草剂的方式进行土壤表面除草。一般选用除草通乳油,浓度为33%,每250ml应兑水30~40公斤,然后对玉米喷雾。使用除草剂方式除草要根据玉米种植地的杂草类型科学选择药剂,避免出现农药对玉米的伤害及残留。
(五)病虫害防治
玉米种植常见的病虫害有大斑病、黑穗病和青枯病,地老虎、玉米螟和红蜘蛛等,其中大斑病是损害玉米的叶片、苞叶和叶鞘而导致减产,对于此类病害可以通过选择优质抗病的玉米品种减少大斑病的侵害,此外也可以使用克瘟散乳剂和粉毒灵做成喷雾进行防治。虫害方面地老虎会啃食玉米心叶,尤其是在玉米幼苗期极其容易造成田间缺苗的结果。为了遏制地老虎可以使用黑光灯和糖醋液物理防治,也可以种衣挤拌种杀虫,还可以使用敌百虫等农药诱杀虫害。
三、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践策略
(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丰富推广方式
为了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当前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发展优势,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终端向农户推广和宣传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同时为了丰富推广方式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宣传部门,针对先进种植技术进行下乡推广,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田间农业技术指导。此外打造种植示范基地也是推广高产栽培及先进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途径,以点带面辐射较大的区域,从而推动农业技术应用。
(二)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
政府相关部门应自上而下制定出结合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政策,对农业高产栽培及先进种植技术给予相应的技术推广资金扶持,尤其是在农业规模化生产及农业机械方面应给予充分的资金支持,推动区域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牵头行业及企业组织,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并为农户购买新进农业机械使用先进种植技术提供资金补贴,加大推广力度从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结束语
农作物种植应结合区域种植环境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各个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同时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应积极推广农作物高产栽培及先进种植技术,为种植户及相关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与帮扶,从而促进先进种植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最终提高农作物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罗燕.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的认识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5):74-75.
[2]庞淑云.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4):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