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面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pe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食是山西传统的特色美食,流传已久。近来发现我班孩子比较喜欢面点,对面粉变出各种面食的变化过程非常感兴趣,于是就有了“好玩的面”这一主题活动。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也便于我们的观察和指导,面粉变面团的过程多以区域活动的形式开展。此次活动我们分为三个阶段,分层次投放材料。这个活动主要是根据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感兴趣的、有强烈好奇心的内容而制定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亲身感受水和面粉混合时所发生的变化,体验玩面团的乐趣。活动内容既贴近生活又充满乐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周末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作业,回到家以后观察一下哪些食物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周一来园后,几个孩子迫不及待地跑到我跟前,乐乐第一个说:“老师,我们吃的面条是用面粉做出来的,我看到妈妈用面粉和水搅拌在一起变成了面团,然后用擀面杖一擀就变成了面条。”琪琪说:“老师,我们吃的包子也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孩子对面粉有感性的认识和探索的兴趣。有的孩子就提出:“我们也想玩一玩。”经过讨论,大家知道了有些食物是由面粉做成的,但是对面粉怎样变成面团,孩子还不清楚,很想试一试。
  主题活动一:好玩的面粉
  材料投放:
  面粉若干、水、筷子、小碗、小勺、一次性桌布等。
  活动实录:
  第一次和面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很兴奋,他们模仿家长的模样,先取了一些面粉,接着就开始用小勺往面粉里加水。洋洋第一个尝试,他小心翼翼地取了一小勺水放入面粉里,接着用筷子进行搅拌,可是怎样也变不成面团。这时,佳佳说:“洋洋,你放的水太少了,再多放一些吧!”洋洋赞同地点点头,开始了第二次尝试。这一次,他放开了许多,连着舀了好几勺水,结果,面粉变成了面汤。旁边的娜娜看到后说:“洋洋,你这是在做面糊糊吗?”洋洋很气馁,并没有搭话。娜娜接着说:“你的水放多了,你再多加一些面粉就好了。”洋洋虽然很沮丧,但是并没有放弃尝试。这一次,他在加入面粉时,选择了多放几次,但每次放的量很少,而且,他每放一次就试着搅拌一下。这下他终于将水和面团和在了一起,脸上露出了喜悦的表情。
  观察与分析:
  1.由于孩子们是第一次动手操作,在放入水和面粉的比例上把握不好,但孩子们的兴趣不减,能进行多次尝试,最终解决困难。
  2.操作中有的孩子手上沾满了面粉,有的把面粉变成了面汤,孩子对面粉和水的投入比例很迷茫,在第一次尝试后,大部分孩子都发现了面粉加水后很黏的特性。
  3.卫生状况堪忧,孩子专注地进行操作,在取放面粉和水时,会撒落到桌子上一部分。
  4.他们做的面团都是小小的,而且面盆里还会剩下一些面粉。
  调整与推进:
  1.在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孩子们进行讨论:怎样让面粉变成面团?做好后的面团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孩子们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如“加水要适量”“放面和水时可以先少放一点,然后不够再加”“面团可以做成面条”“面团可以变成饺子皮”等等。孩子们因为话题的深入,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2.组织孩子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和面,孩子了解到了很多和面的技能(如捏、压、揉、打)等,每一次经验积累,都会让他们有所提升,也为孩子们后续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3.关于桌面卫生状况,孩子们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如“在舀面粉时可以把小碗拿近一些,这样就不会撒到外面”“可以用小手接着点这样就有了两重保障措施”等。
  4.可以投放大一些的塑料盆,让孩子们可以将面团和大一些,并提出“看看谁的面盆最干凈”,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主题活动二:面团大变身
  材料投放:
  面粉、水、筷子、梳子、豆子、红枣、擀面杖、塑料小刀、各种动物模具等。
  活动实录:
  活动开始了。凯凯第一个和好了面团。他拿了一个小狗模具,把面团压到模具里,然后倒过来一扣,面掉不下来,他使劲一磕,有一部分掉下来,还有一部分粘在了模具上。我提示他:“是不是面团太软了?”他立刻把面团抠下来放到盆里又加了一些面粉,和了几下再压到模具里,这次他成功做出了小狗的面团,接着又陆续做了小鸡、小猫等。静静是第二个和好面团的。只见她在面团上揪了两小块面团分成均匀的两份,并搓成长条压扁,把它们分别粘在大面团上,然后她又取了两粒红豆安在了面团的前面,最后她取了一把梳子,用梳齿的那一边压了四下,一只可爱的小兔子立刻呈现在了大家面前。有几个孩子过来围观,并称赞她做的小兔子好可爱。我问她:“静静,你在哪里学到的本领!”她说:“是妈妈在家里教给我的,还会做小猪。”其他孩子也纷纷效仿。我适时引导孩子们可以做不一样的动物和造型,最后可以在班里开一个面塑展览会。
  观察与分析:
  1.投放的材料是孩子动手制作的动力,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观察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2.孩子之间的学习是相互的,在活动中我并没有过多的介入,而是通过榜样的力量,让他们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升。
  调整与推进:
  1.这一次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你们把面团变成了什么?用了哪些材料?孩子们说:“我的面团变成了一张饼。”“我的面团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我用豆子装饰小动物的眼睛。”“我用梳子的梳齿按压出了小动物的脚。”……
  2.组织孩子们再次玩面团,他们又玩出了许多新的花样,如把面团搓成长条,几根扭在一起变成了麻花,把长条的面顺着一个方向往里卷变成了乌龟壳等。
  3.虽然孩子们的面团作品已不仅仅满足于做小动物或是其它的造型,有的孩子提出了造型色彩的问题。我开始思考下一次面团活动内容,孩子的提议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路。   主题活动三:彩色面食
  材料投放:
  面粉、三种蔬菜汁、筷子、豆子、红枣、擀面杖、塑料小刀、各种模具等。
  活动实录:
  我介绍了今天活动增加的新材料,当我宣布活动开始时,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了。有几个孩子很好奇蔬菜汁用到了哪些蔬菜,他们边操作边议论:“红色的是西红柿汁,绿色的是菠菜汁,我觉得绿色的是芹菜汁。”在一片讨论声中,楠楠做好了一个红色面团,可是要做什么呢?她开始犯愁了。“做一个草莓吧!你红色的面团可以做果实,再用一块绿色的面团做草莓的叶子。”旁边的妞妞支招道。楠楠点点头表示赞同。楠楠做好草莓之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她左看右看,想起来草莓上面有一些黑色的斑点,用什么替代呢?她拿了几粒黑色的豆子在上面装饰,然后摇摇头说:“不像,有点大。”妞妞说:“可以用黑芝麻。”楠楠赶紧跑过来求助我:“老师,我需要一些黑芝麻。”这就让我犯难了。活动进行过程中,孩子的需求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对于孩子的需求,我及时做出回应,告诉孩子她的建议非常好,会在下一次活动中提供芝麻,并告诉她可以先拿筷子扎一些小洞洞做出更立体的效果,及时化解了游戏中的突发情况。
  观察与分析:
  1.活动中的氛围,让孩子自主产生了讨论、交流,不仅是语言的提升,更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甚至渗透了各个方面的发展。
  2.材料的提供不仅仅起着装饰的作用,同时还起到表征的作用,如豆子可以做眼睛、红枣碎做小动物的嘴巴等等,完全可以让孩子大胆想象。
  3.孩子在活动中要做什么,或需要哪些材料,教师可以提前组织孩子进行讨论,做好计划,避免过程中缺乏材料的情况出现。
  4.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反映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活动中孩子的操作是不定性的,当孩子提出的问题超出我们能力范围时,应及时给予他们回应,并随机应变。
  调整与推进:
  1.这一次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你们用面团做了哪些?用了哪些材料?是什么颜色的?
  2.组织孩子们再次活动,三种颜色的蔬菜汁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创作需要,鼓励他们在生活中找各种颜色的蔬菜汁。
  3.当孩子的作品呈现出来時,我们开始思考怎样展示的问题,我征求孩子们的建议,把面食送到厨房蒸熟,进行了小小的展评分享会,一是介绍分享自己的作品,二是品尝自己制作的面食。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对面粉和水混合后的变化有了深刻地认识。他们十分喜爱这次活动,在活动中很认真也很投入,观察仔细,操作认真,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此次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了解了我们的传统特色美食,更使他们在“做中学”“学中玩”,充分体验了学习和探索的乐趣。
其他文献
又是一季岁末,又是一年伊始。匆忙的人们都已开始置办年货,纵使窗外白雪皑皑,但孩子们的内心却是红红火火,在教师的带领下,一个个手握画笔,在大红纸上共同画“福”,体味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畅想着新年的美好福愿。  “福”字,乃福气、福运、安康、幸福之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快来看看小朋友们心中所想的“福”是什么吧!  我们的孩子们虽不会写“福”,但会画“福”。如今,人们
期刊
KWHL是“已经知道什么(What we know)、想知道什么(what we want to know)、如何知道(how we will find out)以及学到什么(what we learned)”的英文简称。KWHL表格让教师的“追随”不断融入“自我评估——捕捉兴趣——预设生成——回顾反思”的循环中,得以在观察、评估、记录幼儿的学习经历中支持幼儿不断发展,获得连续性的经验与探究能力。
期刊
1.教育部决定组建2019—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等教学指导委员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专家组织对教师教育改革的研究、咨询和指导作用,经研究,决定组建2019—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等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  教指委是教育部聘请并
期刊
“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睛看花,捏的什么呀?你说是啥就是啥。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捏一个唐僧骑大马,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再捏一个孙悟空变戏法……”前幾天去同事家做客,听见同事的女儿唱起了儿歌《捏面人》,小姑娘的歌声稚嫩动听,也唤起了我对捏面人的记忆。  在我的家乡每逢腊月,捏面人的老伯就会推着独轮车走街串巷招揽生意。车子上放着一个小柜子,柜面上放着一个圆木盘,上面画着宽窄不等的由圆心
期刊
龙既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舞狮能够带来好运。一直以来,龙和狮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了吉祥、尊贵和勇猛。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用舞狮来驱除妖魔鬼怪,以求得吉祥如意,好运常伴。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体育运动,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  2018年新年到來之际
期刊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习惯了给他讲睡前故事,那是属于我们母子最亲密的快乐时光。他慢慢地长大,马上就要步入小学了,为了让他更好地迎接小学生活,我决定把“睡前妈妈讲故事”变成“睡前宝宝讲故事”。这个转变是有些曲折的,由于孩子初学拼音不够熟练,讲起来比较吃力,常常会耍赖不讲,这让我有些苦恼。  有一天,他突然说:“妈妈,我们来商量一下,每天晚上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带我去个地方,好不好?”“哦?我怎么带你去个
期刊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句教子箴言,只有让孩子在生活中接受“吃苦”教育,才能磨练出他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当然,“吃苦”并不是人为刻意地制造麻烦,让孩子为吃苦而吃苦,而是通过解决遇到的困难,培养孩子不怕挫折、勇于坚持的良好品质,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才会为他的成功人生奠基。  记得女儿两周岁时,天气寒冷的腊月时节,去外婆家要乘车走三里路,我怕孩子还小会着凉,所以整个
期刊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八是指每年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的第八天,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我国有着悠久的腊八节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有喝腊八粥、做腊八蒜等习俗。而腊八节这一传统的民俗节日对于孩子们来说有可能只是那碗“香香甜甜的腊八粥”。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了解“腊八节”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及文化习俗,我们班进行了“腊八飘香”活动。  一起收集原材料  我们事先将孩
期刊
春节准备回奶奶家过年,儿子警觉地跟我约法三章:“妈,咱们回老家过年,你得先答应我一个条件。”  还学会跟我谈条件了,我倒要看看这个小人儿耍什么花招,便疑惑地看着他说:“好啊,我洗耳恭听。说说看,要我答应你什么条件?说得这么严肃。”  他已经有了“小心眼”,他勾起我的手说:“先拉勾勾,不然你说话不算数怎么办?”没办法,我哭笑不得地跟他拉了勾。他这才说:“你得答应我,今年我收到的压岁钱得归我。你不能再
期刊
墙上的挂钟指向了晚上九点,熊猫球球还在玩点读机。妈妈催了他好几遍:“宝贝,该上床睡觉啦,早睡早起身体棒!”  “不嘛!我再玩一会儿。”  忽然,外面传来敲击窗户的声音。球球来到窗前,看见身穿漂亮裙子的小仙子停在窗外,手里提着一个透明的灯笼,里面装着闪着彩色光芒的糖果。  球球从没见过这么多漂亮的糖果,馋得直流口水。他问道:“你好!你是谁呀?”  小仙子晃晃手里的灯笼:“我是送梦的梦仙子啊。看,这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