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机制的创新要有利于出版产业的发展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23r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著名的社办期刊《故事会》,自1963年创办至今快半个世纪了。它在改革开放中脱颖而出,历经30多年,期发行量始终处于中国期刊的第一梯队。它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着做人的道理。如今,《故事会》的编辑无论走到哪里,几乎都能听到“我是看着《故事会》长大的”或类似的亲切话语。就是这样一句普通的话语,激励着《故事会》的编辑几十年来默默无闻地工作。《故事会》获得过三届中国期刊奖,成为中国期刊界第一个获得驰名商标的文化品牌。在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的同时,这本杂志仅在进入21世纪的10个年头中,就创造利润近4亿元。
  故事,是一种伴随着人类的语言而发展的文化,只要人还要说话,故事这种文化就有存在的基础。这就是在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电视还是广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数字媒体,都把故事文化当做核心产品加以开发的原因。《故事会》编辑部自然不甘落后,在办好传统杂志的同时,出版了大量的图书:比如“故事会5元精品书系”(80种),印数最高的已近100万册,成为走进中国农家书屋的主打产品。又如,用故事的形式讲述历史的《话说中国》一出版,即与美国《读者文摘》及韩国的出版机构谈成版权转让的协议,走出了国门。在国内也已发行近280万套,总码洋高达2亿元。目前《话说中国》正在进入全面的修订,不仅内容有较大的突破,还将把传统出版技术与现代数字技术结合起来,开创一种全新的出版模式,在建国65周年与读者见面。
  改革开放30年所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出版资源和市场的品牌效应,理应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今天的《故事会》却遇到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不仅严重阻碍着事业的发展,而且几十年来形成的出版优势正面临着“碎片化”的危险。
  这里有出版经济体制的创新问题,也就是如何形成社办期刊的投入产出机制。一个相对独立的期刊社如有了大量的资金积累,就很容易形成一个抗风险的产业结构。然而,社办期刊却做不到,它所创造的资金往往要承担起其他的任务,不可能被集中使用,这就是社办期刊经济体制上的“碎片化”,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份额缩小,技术创新能力减弱,产品升级换代缓慢。
  更为严重的是出版优势的“碎片化”。纵观世界出版产业的发展,已从单品种的项目出版,发展到做好做大某一出版板块的转化,也就是说,从单产品的出版项目设计,改变为在战略思考下的整体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某个出版领域的产业链。这种出版产业链的形成,可以以某一个图书出版板块为核心,也可以以一个期刊为核心。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发展值得借鉴:这本老牌杂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始终是以一本杂志出现在世人面前。随着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本杂志依托着自己近百年形成的地理文化的出版优势,开始出版地理文化图书,国内外的地图及大量有关地理文化的数字化产品,甚至还生产了与旅游、探险有关的关联产品,这就是《美国国家地理》从业人员多达上千人的原因。出版产业链的完整化,是这本老牌杂志即使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仍能从容应对的根本原因。
  《故事会》杂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故事文化出版领域,已形成品牌,与同类杂志保持着10倍以上的市场优势。它完全可以参照世界成功杂志的经验,形成一个“故事文化出版的产业链”。然而现在每年出版的图书都是用其他出版社的书号,以其他出版社的社名进入市场,品牌效应的体现也就无从谈起。这样,即使策划了一套有价值的图书,因不是出版机构,就无法申报国家基金;因不是出版机构,就无权享受图书出版的优惠经济政策;因不是出版机构,其图书效益自然也进不了出版行业考评的范围。
  如果说,由于传统文化体制的局限,跨行业经营权利的配置也许有个过程,但在同一个出版行业内,为何不能给予期刊、图书、音像等综合出版权呢?再多的小道理,总要服从加快出版发展这个大道理吧。总不能眼巴巴地看着这个历经半个世纪风雨,所创造的文化品牌落个“碎片化”的结果。
  相信《故事会》会交好运,因为读者需要它。
  (作者系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总编辑)
其他文献
大学时代我读过黑马老师翻译的劳伦斯散文,印象挺唯美;对于劳伦斯,我还读过他自认为“艺术上最圆熟”的《恋爱中的女人》(郑达华等译作《恋女》),惊讶于他“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日常生活的戏剧化技巧,我喜欢上了劳伦斯。大概2004年知道黑马已经把劳伦斯的小说散文基本都翻译过来,又刚刚杀青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又事隔5年,因为策划傅惟慈先生的《牌戏人生》,查阅关于傅先生的文章,黑马写的傅老印象,让我很惭愧自
期刊
一曲甜美的《书的世界》拉开了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帷幕,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1841家中外出版单位的20多万种精品图书在这里进行展览展示。经过20多年不断发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正以逐年提升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记者就图博会近年的发展及未来的规划情况采访了本届图博会组委会秘书长、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张纪臣。    《出版参考》:作为世界四大书展之一,
期刊
每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应该是待在北京的出版人都不想错过的盛会。待在北京第七个年头的笔者,照例在第一天就去现场进行参观。虽然各大媒体都进行了报道,但今年图博会的第一天还是让人感觉有些冷清,这种不太拥挤的空间反而让笔者有时间观察此次展会的细节。图书目录、出版社简介、版权手册等宣传资料虽不像往年一样被随地乱丢,但是笔者总对这些宣传品有意见,不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它被对待的方式。    宣传
期刊
2010年秋季开学前夕,山东金榜苑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派出人员千里迢迢奔赴玉树,继今年4月份的捐赠之后,再次为灾区学生送去一份爱心,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玉树教育的支持。  8月19日,捐赠仪式在玉树州综合中学体育广场举行,金榜苑公司代表、玉树州政府领导、州教育局领导、接受捐赠学校负责人和500多名师生参加了捐赠仪式。本次捐赠活动共向玉树州综合中学、玉树州民族中学、玉树县第二民族中学、称多县第一民族中学
期刊
当深圳特区大开发建设完成之后,当“九七”香港回归深圳配合中央政府顺利完成香港的平稳过渡之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很多人认为深圳在中国版图上的政治地位开始走下坡路,所谓的经济特区已没有意义。在上海浦东冉冉升起的时候,“特区不特”之争,让深圳因特区光环的消失陷入到深深的低迷之中,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文集中反映了当时深圳人的心态。深圳进入了“后特区时代”。  网络问政明星金心异的新作《深圳
期刊
本刊讯 (记者 韩 阳)9月16日,由中国版协少读工委主办、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的2010年全国少儿图书交易会在湖北武汉拉开序幕。会议汇集了34家专业少儿社、300余家经销商。据介绍,为期两天的本届交易会以创新、突破为主题,以责任、发展为宗旨,其中首次参加全国少儿图书交易会的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科学普及出版社也带来了其拳头产品。  本届图书交易会主题论坛的主题是:数字出版与少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把
期刊
2009年11月12日,由中国文化报社整体转制组建的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为全国第一家实现整体转制的部委主管的报社。这家改革的先行者如今的发展如何?集团是怎样发展的?带着这些问题,出版参考杂志社与中国出版网联合采访了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孔繁灼,请他谈谈对报刊体制改革,及传媒产业发展的独到感受和体会。    记者:据说,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的改革是你们主动提出来的,在当时没有任何
期刊
本刊讯 为期10天的第六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台北举行,这是继2006年、2008年在台北举办第二届、第四届之后,在台北举办的海峡两岸出版界的又一次盛会。  本届图交会与往届相比,实现了六大突破,即“六个第一次”。第一次设置了海峡两岸期刊展示区,大陆有20多家杂志社和相关单位组织了1000余种大陆期刊与台湾杂志事业协会组织的台湾期刊同台参展;第一次设置了大陆音像制品展区,组织了390多种大陆音像制
期刊
台湾出版市场中的中小发行企业数量众多,发行企业生存越来越艰难,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业者逆势而上,纷纷成立发行公司,今年4月刚刚成立的易可数字营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据介绍,公司现代理港台地区15家出版社出版物的发行业务,覆盖面遍及台湾全岛、香港及星马、美加等地区。公司总经理陈金龙从事图书出版工作达20多年,对出版发行工作有创新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发行工作基本是一个创新求变的过程,通过营销的增值
期刊
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公路网总里程已达373万公里(包括农村公路17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6.03万公里。另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公路桥梁达57万座、2320万延米。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道路桥梁类图书需求旺盛,道路桥梁类图书市场快速发展。  2010年4月-6月,笔者走访调研了中国建筑书店、百万庄图书大厦、海淀图书城、西单图书大厦、北京建筑书店及北京王府井书店等多家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