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故里访三袁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95130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袁老寻访三袁故里是在一个明媚的夏日。
  袁老其实全名叫袁老家,是商水县袁老乡政府所在地。周围的腰庄、凡庄、老虎庄、高楼、田楼、袁小庄、杨寨、刘楼、秦楼、袁庄、胡庙、刘营等“九里十三村”的3万多男性村民,大部分皆为袁姓。邓艾屯兵时所挖槽河从西北流经这里,在袁氏祖茔北侧绕个半弯,形成一个鸡心形河滩,庄严肃穆的袁氏祖茔就座落在这片曾经的河滩里。在一块宽大平坦的场地上,坐北朝南、以祖茔为中心的碑楼和雕塑沉稳安静地矗立在那里。一块黑色大理石上面镌刻着曾经的辉煌,袁绍袁术兄弟在祖茔前两侧伫立。黄的红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小河绿波荡漾清澈见底。椐袁氏后人介绍,历史上祖茔很大,像一座小山。后经雨水冲刷,逐渐变小。所处之地俗称鸡心滩,也叫袁金滩,墓主应为袁安之父袁昌。为祭奠先人,每逢初一十五,袁氏后人都会在这里烧香祭祖,沿袭至今。据说当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后,曾来袁老家祭祖,并在袁金滩前树起旗杆。1992年,袁世凯的孙女袁家慧女士,也专程来到袁老家,在这里续袁氏家谱。
  袁氏家族在历史上以“四世三公”著称于世。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为太师、太傅、太保,汉初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至东汉建武二十七年改大司马为太尉、改大司徒和大司空为司徒、司空。袁安在汉章帝刘烜时为司徒,儿子袁敞为司空,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三袁则说的是袁绍袁术兄弟和他们的高祖袁安。
  袁绍和袁术是同父异母兄弟,袁绍是袁逢的小妾或婢女所生。古代谓之“庶出”,这也是袁术瞧不起他这个哥哥的起因。袁绍是典型的官二代,自少英气勃发、勇武多谋,风流倜傥、名倾朝野,出道不久就弄了个相当于首都卫戍区司令员的司隶太尉。灵帝死后,袁绍和大将军何进苦于宦官干政,策划诛宦官以正朝纲。机密泄露后何进被杀,袁绍带人一把火烧了宫门,把宦官几乎赶尽杀绝,连脸上没长胡须不是宦官的人都成了刀下冤魂。正当袁绍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时,平空杀出一个董卓。老董重兵在握,专横跋扈,视袁绍为空气。袁绍因皇帝废立和老董抬了几句扛,怕老董报复逃亡冀州。老董要通缉他,有人劝老董说:“废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绍这家伙不识大体,既然已经吓跑了,就别通缉他了。袁家四代显贵,门生故吏满天下都是,得到他家恩惠的人多如牛毛。万一把他惹毛了,振臂一呼、群雄四起响应就麻烦大了。倒不如给他一个郡守干干,别让他招惹事端”。于是老董就派袁绍去现在河北仓州一带的勃海郡,当了个相当于地厅级市长的勃海太守。在太守位子上袁绍被推为反董关东军盟主,统率十几路诸侯讨伐老董。老董一死,关东军内部开始互相兼并。全国总共十三个州,袁绍所向披靡,一鼓作气兼并了冀州、幽州、并州、青州四个州,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在群雄并起、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成为势力最强的北方诸候和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实际统冶者。
  站在袁绍塑像前,我一度陷入深思。后人说起袁绍,一般都认为他是典型的无能者加野心家。《后汉书·袁绍传》中写他“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纯属瞎扯。实际上他虽然出身豪门,但绝不是游手好闲,只会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试想,袁绍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勇武多谋。杀尽两千宦官,看似举手之劳,但东汉王朝百余年来,多少仁人志士、贤臣名将尽折其手,后世大唐王朝大明王朝又有多少声名赫赫的大人物盡败于此辈。袁绍却能一把火让宦官集团在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近五百年,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和没有过人的胆略,能行吗?老董决意用废立来建立个人的权威,他傲慢地对袁绍说:“天下之主,应该选择贤明的人。刘协似乎还可以,我想立他为帝。如果还不行,刘氏的后裔也就没有留下的必要了。”袁绍一听非常生气,针锋相对地说:“天底下强大的人,难道只有董公你么!”说完横握佩刀,向董卓拱了拱手,扬长而去。面对老董的倒行逆施敢于公开叫板,没有献身精神和过人的大智大勇,能行吗?袁绍在袁氏家族中因为是“庶出”,在看重嫡出的年代地位并不高贵,以至于他“嫡出”的兄长袁术对这个眼中的“奴家子”当盟主很不服气。袁绍是依靠着自己的个人本领和才识、威望,逐渐走上历史舞台的。20岁的时候就出任“濮阳长”,做官的时候也有“清名”,廉洁守正,以德服人,为当时所称道。袁绍在与公孙瓒争战时,有一次身边仅有100多步兵,却猝然遭遇公孙瓒一支2000多人的精锐骑兵部队包围。箭如飞蝗、万分危急,手下人等簇拥着他想躲入一处空墙躲避。袁绍却将头盔重重摔倒地上,怒吼着说,“大丈夫应该迎敌战死,哪里能躲藏逃生?”在攻破公孙瓒后,袁绍正与宾客和将领们聚会,突然传来消息,说大后方城池被占,叛军多达数万人,聚会中有不少人大惊失色,很多人担心家人安危,袁绍的家属也被叛军所劫持。但袁绍听说后却从容镇静,安抚部下、稳定军心,最终指挥平定叛乱。由于胆识过人、勇武善战,加上结交权贵、礼贤下士,因此麾下猛将云集,如文丑、颜良;谋士扎堆,如沮授、审配等。仅用了七年的功夫就基本完成北方统一,没有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能行吗?
  “兴亡谁人定,胜衰岂无凭”?细思袁绍失败原因,如果人生有前半场后半场之分,袁绍在人生的前半场,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风云人物。尽管他败于曹操之手,若不以成败论英雄,他绝对不比曹操差。曹操历史上以反复无常,滥杀朝臣、诛除异己闻名当时。更有甚者,曹操贪婪成性,为人不齿。甚至发明和任命了专业的盗墓官“摸金校尉”等到处盗挖王候贵族陵墓,“所过堕突,无骸不露”。仅以人品而论,袁绍就比当年他的“发小”和“属下”小兄弟曹操好出很多。母亲去世后,袁绍为母亲守孝3年。3年后,袁绍又为他刚出生不久就去世的父亲,继续守孝三年。袁绍前后一共在父母坟墓旁“结庐”守孝6年,如果不是出自孝心和真心本意,是非常难以做到的。在治理河北期间,袁绍也以政宽仁和闻名。陈寿在《三国志》里评论袁绍“治政宽猛有方”,袁绍抑郁而终消息传出时,河北老百姓很多人失声痛哭、流涕惋惜。
  当然和曹操相比,袁绍有很多不足。比如缺乏战略眼光、战术素养不足、听不进谋士意见,但除却这些缺点,当时的整个东汉,对于袁绍的人品倒是很认同的,翻遍《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释,你可以发现东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是从上到下,对于袁绍的人品都没有太多的非议,只是说他刚愎自用、有勇无谋居多,以至于在后半场,他被胜利冲昏头脑,目空一切、唯我独尊,不善用人、优柔寡断加上窝里斗,导致官渡一战、元气大伤,忧郁而死、霸图成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以非凡的人格魅力,在失败和死后依然得到臣子的拥戴和尽忠。官渡之战后,袁绍的重要谋士沮授被曹操抓住,但沮授却“身在曹营心在袁”一直拒不投降,并且试图秘密逃奔袁绍,最终被曹操所杀。袁绍死后,他的谋士审配为他守城,始终拒不投降曹操,城破后,审配大骂曹操,临死前,审配大声对行刑的人说,“把我转向北面行刑,我的主公(袁绍)在北面!我的人头也要落向北面”!   至于袁术,亦不失为一代枭雄。直到他死后多年,曹操还在回忆自己打败袁术的经过:“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此时袁术已死了二十多年了,曹操拿袁术说事,把剿灭袁术作为自己辉煌战绩来炫耀。袁术死后,女眷落入孙权之手。袁术曾于孙氏有恩,袁术之女被孙权迎娶为夫人,可见江东人仍然对这个曾经享誉天下的家族保持着充分的尊敬。孙权后宫中地位相当于皇后的步夫人死后,孙权还一度打算立袁夫人为皇后。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了多年之后,至今在淮南和扬州有袁公坞,袁术坞;河南偃师县西南有公路垒、公路涧等等。这说明,袁术虽然因僭号称帝而被官方定性为叛逆,但还是有很多地方的人怀念袁术,可见袁术生前的人格魅力。他虽然不是雄才大略之主,但也不是昏暗懦弱之君。袁术一生以大侠自居,行事豪爽不拘小节,使他在当时有很高的名声和威望,能够招纳许多人才为其效命。但他也有性格缺陷,犯过致命的错误。他的致命错误,首先是低估袁绍和曹操的实力。在争夺豫州、兖州的封丘之战中败于袁绍和曹操的联军,丧失战略先机。其次他后期在淮南一心想争霸中原,不以淮南老百姓的民生为念。《三国志·武帝纪》载:“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这些记载或有夸张渲染之处,但确实反映了袁术统治的污点甚至恶行。其三是错判形势、过早称帝,导致其原来苦心经营的诸多盟友纷纷离他而去,陷入众叛亲离,最终只能走向失败。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明显缺乏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终究无法担负起完成国家统一这样的历史重任。
  在袁坟前,我忽然有个大胆假设。古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如果说袁绍不是庶出,而袁术也从没有因此看不起袁绍,兄弟联手、手足同心,江山姓袁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袁绍是黄河以北地区的霸主,连曹操也看他脸色行事。而袁术地盘尽管小,但起点高。他是袁家的嫡子,继承了袁家的大部分势力和影响力。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后将军,刘备自称“皇叔”,混了半辈子才捞个左将军,和刚出道的袁术平级。袁术所占据的南阳(今南阳)、汝南(今驻马店东部)、寿春(安徽六安市、寿县)、淮扬(淮南、扬州)及九江等地。虽然地盘不大,但人口众多、钱粮充足,可谓是肥的流油。南阳是东汉第一大郡,汝南是第二大郡,哪一个郡的人均“GDP”都相当于其他地方一个州。从兵力上看,袁术鼎盛时期有军队17万,是当时所有军阀中军队最多的。当时曹操控制了大半个中原兵力也不过十万之众,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兵马加起来才不到七八万,袁氏作为名付其实江南霸主的势力之大可想而知。“生子当如孙仲谋”那个孙权他爹孙坚,当年就在袁术帐下效力。袁术表奏他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孙权的大哥,东吴政权的奠基者“小霸王”孙策在孙坚死后,依然依附于袁术,直到袁术称帝才和袁术分裂,孙家可以说是靠着攀附袁术这棵大树起的家。如果二袁和睦、兄弟联手,不管谁哼一声就会天摇地动。可惜,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兄弟阋墙,最后成就了曹刘孙三家,袁氏错失天下。
  至于说袁术僭越、妄自称帝,敢问何为僭,何为越?自从我们那个叫做陈胜的乡亲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后,帝王将相已不是封建贵族的专利,更无所谓谁正统谁不正统。就说三国中的曹操、孙权、公孙瓒、刘备等,谁不是以黄袍加身为终生荣耀和追求?我甚至还想,要读懂二袁,切不可被一部《三国演义》迷了眼睛。因为在我动手写这篇文章时,真是惴惴不安,不敢下笔。把老乡写的太好,怕有违史实,写的太差,怕对不住老乡和三袁故里袁氏后人。但我在翻阅了一些诸如《三国志》等典籍后,我发现二袁有情有义、有血有肉,都是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只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成则王侯败者寇”和正统观念的影响,干扰和禁锢了人们正确认知的思维能力。兼之成者自有成者的御用文人为成者歌功颂德,涂脂抹粉。而败者则被落井下石,无一辩解机会,唯有任人评说,甚至泼上污水。
  当然,这些都是史学家的亊。即使抛开不说,袁氏故里祖源文化亦是一篇大文章,是商水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挖掘整理。好在随着袁老祖源文化暨袁绍故里旅游开发研讨会的召开,袁老乡正在以进一步开发袁老文化资源,申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文物保护范围,整治周边文化环境,成立相关研究机构为主线;以启动申报历史文化名村,打造两汉文化和三国文化为重点,力争把袁老建成海内外袁氏华人寻根谒祖圣地,人们休闲娱乐观光旅游景区。
  当我念及至此时,袁氏祖坟前正是阳光明媚、水流潺潺,一片祥和之气。有几个白鹅在河里戏水,有几块麦子正准备收割。离飘雪的日子还远,但因为袁安,我却想到了雪,想到了当年东汉洛阳城那场一下就是千年的大雪。那时候袁绍的高祖父袁安客居洛阳,还没当官,是个穷困潦倒的贫困户。纷纷扬扬的大雪一连下了十几天,地上积雪有一丈多厚封路堵门。洛阳令巡视灾情,访贫问苦,见家家户户都扫雪开路,出门谋食。唯有袁安家门口,大雪封门,无路可通,洛阳令以为袁安已经冻馁而死,便命人凿冰除雪,破门而入。但见袁安偃卧在床,奄奄一息。洛阳令扶起袁安,问他为什么不出门乞食,袁安答道:“大雪天人人皆又饿又冻,我不应该再去干扰别人”!
  洛阳令嘉许他的品德,举他为孝廉。从此袁安一路青云、扶摇直上。从楚郡太守(地厅级)、河南尹(省部级),一直干到司空、司徒,相当于如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职期间,政令严明,断狱公平,勤于政事,体恤百姓。而且在窦太后临朝时,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刚正不阿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以敢于坚持真理、犯颜直谏著称。从他开始,“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袁安的爹不是李刚,没有靠山,没有投机专营,都是凭借他人格魅力和精明干练拼出来的。放到现在就是一个不拼爹、靠实干成功的典范。而袁安卧雪的故事,则成为高士生活清贫但坚持操守的佳话影响至今。历史上许多名人贤达以袁安自许,写下不少名诗佳作,如晋陶潜《咏贫士七首》之五:“袁安困积雪,貌然不可干”,许多丹青妙手以袁安卧雪典故为题材都有佳作传世。如王维、董源、祝允明都画过《袁安卧雪图》。就连画过《溪山行旅图》的范宽,也画过《袁安臥雪图》,可惜没有流传下来。须知他的《溪山行旅图》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早已成为国宝,价值连城。
  袁氏家族有两块墓碑,一块叫袁安碑,一块叫袁敞碑。袁安碑全称《汉司徒袁安碑》,立于东汉·永元四年。碑石已残,仅存139字。主要记载袁安生平,袁安碑是汉代篆书的典型代表,正如现代书家费声骞评《袁安碑》:“此碑笔画瘦劲,纤而能厚,结体宽博,运笔圆匀,碑字清晰,可供学篆取法善本。“袁安碑”现存于河南省博物院。原出土地不详,1929年发现于河南偃师县城南辛家村,现在是镇馆之宝。汉代篆书存世作品不多,虎符、碑铭、印文、刑徒砖、钱币等篆书零散存世。真正以篆书书体书写的长篇大论铭文极为少见,所以“袁安碑”在中国篆书发展史上堪称奇迹。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离开袁老已是近晚时分,但见夕阳西下、流霞似火。二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已成历史烟云,“袁安卧雪”亦化作故里徐徐清风,氤氲在岁月沧桑的袁老大地,令人遐想、耐人品味。
其他文献
没有人能躲过《觉醒年代》的安利。暑期,我就被儿子安利了无数次《觉醒年代》。  该剧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讲述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的艰难探索,蔡元培、鲁迅、辜鸿铭等民国时代文人的革命风骨,以及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英烈人物的热血岁月,当然也有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一辈革命领袖的青春时光以及他们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展现了从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期刊
六月里繁花似锦,阳光的暖颜斑驳了一地惆怅,但其间总有善意的花朵绽放心间,善良的魅力永远不会消退。  ——题记  城市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压榨着人们身上所剩无几的精力,生活节奏加快了,生活压力更大了,让人无所适从,善良却渐行渐远。细数岁月留下的光阴,一路找寻,终与善良邂逅。以一颗无尘的心,还原生命的本真,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中的所有。让心充满希望,与善良相随,走过红尘喧嚣,走过泥泞坎坷,在清清浅
期刊
终有一天,老沟被掩埋了,我再回家时,老沟的记忆已然尘封,只留在一片黄土地里,什么都变了。  ——题记  立秋,黄昏临近,公园不远处的一条河里,几个大爷穿泳衣,戴泳镜,好不惬意地游来游去。忙碌了一天后的光景,看似这么美好。这让我突然想起,老家的某个角落,也有陪伴我长大的一条河,老家都喊它“沟”,这条老沟啊,真是我童年的缩影。  小时候,老家的老屋外,往南走不到五十米的样子,就有一条横穿东西向的老沟。
期刊
欣赏以风霜为主色调的画面,总会在模糊中感受到美丽;观赏由风霜构筑而成的风景,总会在非怡人环境中收获惬意;聆听用风霜谱写出的乐曲,总会让心灵走向幽远意境。风霜有着浓厚的艰难、困苦的色彩,它沿着时间的轨道悄然倾洒在大地时,也会在岁月之河轨道流淌出几多沧桑。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广府古城,伴随着千年风霜,承担起种种磨难,用沧桑变化描绘着新气象,使这座古城墙有了更强的悠久性、凝重性和深远性……  广府古城
期刊
李健版《父亲写的散文诗》还未听完,我的眼里便已噙满泪花。  我的父亲生于1956年,和歌词中的父亲同属一个时代。而1984年,我刚刚两岁。  父亲兄弟姐妹八人,我有三位叔叔和四位姑姑。大姑最大,其次是父亲。  父亲是长子。我初三那年读了巴金先生的《家》,总觉得父亲很像书中的大哥觉新,心里便很难过,为父亲难过。与觉新不同的是,觉新错过了梅表妹,而父亲母亲是自由恋爱,婚姻美满。还有一点不同的是父亲并不
期刊
那一天去陈胜出生的村子采风,一位当地的老者正在讲话,我不顾坐在角落的位置,冷不丁插进一句热乎乎的言论,观点很流行,并无甚高论,他停下来,望着我很认真地听。在座者数他职位高,他一听,大家也只好跟着听,听得我一阵脸红,仿佛午饭的酒提前喝了。  午饭是乡政府招待的,书记是他的老部下。出于礼仪和感情,对方想要开酒敬一圈。他摆摆手不让,说:“有中央八项规定管着哩,工作餐不让饮酒。”  无酒不成席,东道主有點
期刊
一  这个冬天就这样迅猛地踏着铿锵的步伐来临了。一朵雪花的思维还在秋天跋涉,追赶着季节的脚步。寒风容不得它过多准备,硬生生把她捋进冬天的怀里,她还来不及流下最后一滴泪。  或许不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就会被这一轮回远远地甩在身后。语言落伍、情感落伍,执着的思念也在飞速变幻的世界里落伍了。前卫们嘲笑着她的单纯,对一份没有经过华丽装饰的淳朴不屑一顾。大家都紧紧追随着季风。  还没有完全褪去绿色的叶子以速
期刊
去白鹭公园前一天,我有些兴奋,竟觉得第二天不是去看白鹭,而是去赴一场美丽的约会。在我心里,白鹭雪白的蓑毛,弯曲的长颈,张开的翅膀,翩翩的舞步,始终宛如一个飘逸的舞者。记忆中,它只能飞翔在烟雨迷蒙的江南水乡,或是立于芳草萋萋的湖海之滨。真不敢想象,在商水县魏集镇会有一个白鹭森林公园,会有成千上万只国家珍稀重点野生二级保护动物白鹭在这里栖息。  从汾河堤下车,眼前是一片林海。郁郁葱葱、层层叠叠,树影婆
期刊
2019年的最美人间四月天。我兴致勃勃地随着米脂县历史文化遗址考察采风团前往古银州今横山考察采风。一路上听米脂县作协主席高埃飞先生对米脂历史风云人物的详细讲解,让我更加眷恋我脚下的土地,特别是闯王李自成的出生地与祖坟等唤起了我曾经的童心未泯。  大顺帝李自成是母亲幼时给我们讲故事最多的一个重要人物。什么黄来儿放羊时只顾在山头睡大觉,他用手里的小镢头在草地上画一个圈,羊就乘乖地在他画过的圈内吃草,久
期刊
散文是我最关注的一种文体,这或许是基于我长期从事散文创作的缘故。司新国先生的散文,是在2018年走进我的视线的。一看到他的行文,我便觉得眼前一亮,宛如在辽远的荒漠之中看到的一泓清泉。阅他的每一篇散文,无不令人心旷神怡,感触颇深。他的散文已经在某种意义上说,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对当今生活碎片化散文大行其道于报纸副刊与文字杂志的一种“救赎”。很多人认为,散文就是记叙自己的生活,把散文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