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趣的运动现象的拓展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ua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提出 《中学物理》2012年第11期刊登了殷老师的一篇关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问题,文中对小球的运动的分析很有创意,规律准确、方法科学。但该模型有一个不足之处:该装置不能保证管始终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因为小球在管中上下运动时作用在管的作用点在不断变化,所以管会发生转动。为了弥补这个模型的不足,笔者提出以下的改进模型,现分析如下若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转眼来实验学校学习已经两个月了,本想集中精力准备课堂教学的课件,但昨天参加完“营口实验学校和乌苏四中经验交流会”后,又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只想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分享给来营口学习的和今后将要来学习的同仁们.若能使大家少走弯路,避免了步入误区,那是最大的荣幸.同时也想解答大家的一个疑惑——在实验学校为什么我总有问不完的问题,了解不完的事.  每一个来营口实验学校学习的老师,包括我和四中的其他同仁,都报着
For teachers: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IWD)is marked on March 8 every year.It is a major day of global celebration for the economic,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课外辅导以及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摩擦力这一知识点还存在一些疑点与误解,现借贵刊一角对这些问题予以解答。  疑点1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我们知道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学生之所以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是因为对“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到位。首先要能分清这两个概念“相对运动”与“运动”,“
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些已被我们强调又强调,肯定又肯定,使用又使用的概念,貌似绝对真理的结论和规律,在新的情境下应用却出了错,内涵“突然”发生了变化,师生茫然……。这种情况下,静止地坚持真理和对已建立的知识体系全盘否定都是不可取的,老师的责任就是要能从更高的层次对概念和规律重新认识,做出解释和修正,带领学生一起接受震撼,体会真理的相对性和认识的螺旋性上升的意义。下面举三个例子作一说明。  1 一个因电
期刊
本研究从需求供给角度对初中英语教师培训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校本培训供给以及与教学直接相关的培训供给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求;(2)教师的需求多着眼于解决现实教学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做事动机、态度和行动.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认为在音乐课上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否具备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思维上表现为:逻辑思维还需要具体的物理事例的支持,开始对理性思维产生兴趣,表现出强烈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易于用生活观念代替物理概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内容为平台,以学生生活为依托,尽量从具体的物理现象出发提出问题,注意对学生的理性思维给予一定的指导,重视物理结论、规律的形成过程探究.为此,强化理性思维过程的培养研究,让学生学习并逐步掌握理性思维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本研究对225名中学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不同教龄的教师在教育学知识、课程知识和情境知识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各类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总体
在电磁感应相关题目中,时常会出现以电磁驱动为载体的综合计算题。这种题型由于导体棒与磁场都在运动而显得难度比较大。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使用公式:E感=BLv感和I感=BLv感R总来处理此类问题。但是,笔者通过较多的观察和分析后发现,很多学生甚至资料上对电磁驱动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时常出现一些较严重的知识性错误。在这些错误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感应电动势和电路中电压的含义区分及分配关系存在严重错误;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