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183-01
名著,大多时候因为生涩难懂而束之高阁。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名著在我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孕育着智慧,积蓄着思想内涵,展现着艺术魅力。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为名著阅读。名著阅读既可以增长见识,又可以发散思维还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它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初中生提出了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材具体明确地指出课外文学名著的必读书目,要求广大中学生阅读。这无疑里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措施。然而,现在大多数的中学生比较少去阅读名著。究其原因,社会科技发展多媒体的普及,学生习惯于网络快餐文化和青春小说。改编名著原著作品让学生失去了兴趣。学校为了应付考试,生活节奏加快使大家喜欢以“短平快”来阅读文章。学校、家庭社会重视程度不够,也是课外阅读难以有效实施的原因之一。特别是我们农村地区的初中生往往视野狭窄,无时间读书,无书可读,不会读书,这些现象十分普遍。面对这种先天不足,后天不利的情况,作為一名语文教师,有必要和有责任去尝试改变现状。针对这些问题,就此简单地谈一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教育学家夸美细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文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教学应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发挥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一,要合理利用时间,统筹安排,持之以恒。阅读名著可以根据需要和能力来安排时间,可以分课内、课外两个时间段,充分利用晚修和晚晨读,每天读十几页左右,一学期下来的积累,学生可以读几篇名著。课堂上五分钟的语言接龙,每天一位同学介绍名著的作者,思想内容品评语句结构特点等,每周可开设一节阅读课,安排下午的第三节课去多媒体图书室自主阅读。通过长期安排,学生就能在阅读中体会个人情感,价值观念以及知识构建。从要我读书向“我要读书”转变,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天空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成就感。
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学校没有间像样的图书馆,藏书不多。极少向学生开放,学生难以借到书或因经济条件买不起书,很难开展阅读教学。所以学校领导通过扶贫单位和自费购置了不少名著,学期初又在图书室增改了几台投影机,并开放校园图书室。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前,学生进入多媒体图书室。先欣赏影视片断,辩析影视作品与原著在表达方式的区别,也可适当地辩论,真正感受到原著的魅力。教室里可以设置读“名著专栏”。“图书角”,“品读栏”,动员学生互赠书,号召人人捐一本以上的书籍,由班级委员统一组织、管理,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学生通过课堂内外资源公享、整合材料,增强阅读量,提高学习效率。为了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创造些生动活泼、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观看影片、名著专场、易中天品三国等。比如在教学《水浒传》时,就组织学生讲“落草为寇”的故事、“话说水浒人物”的演讲比赛、“论水浒的风土人情”我看《水浒》的作文竞赛、我来绘水浒英雄好汉、名著影视专场、水浒手抄报、名著知多少知识竞赛等活动。从各方面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深刻体悟名著韵味。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品尝到了喜悦的果实。激起自豪感和求知欲望,主动阅读名著。
名著是过去文明汇聚和文化的记忆和希望的表达,更是反映一个社会生活的缩影,是文化传播、社会教育、历史借鉴和人类研究等等的体现,是历代圣贤名士的智慧精华,是世界文化的精髓,使全世界人文精神的熏染、人格的构件、喜欢的生成、环境的优化、传统得传承。学生阅读名著多少都会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发展思维、培养林干、孕育创新能力、培养人文素养有着巨大的作用。新课标也要求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名著大多语言优美,并代表一个时代的文艺、文法,经常读,自然能融会贯通,继而应用自如,语文能力自然有所提高,能做到下比如有神。教师要给学生有目的的帮助和指导,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名著,启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如《西游记》、《水浒传》、《鲁宾逊漂流记》、《红楼梦》等作品真实的反映较长时段的典型化生活场景,从中易于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而这些作品中的许多生活场景描写,运用了丰富的语汇,能体现出作家作品的风格,应到学生总结可以使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
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读。不管阅读哪一类的名著,都必须要有层次地反复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小学阶段读过的名著,进入中学以后引导他们再来重读,而且要有层次、有坡度、从浅入深地读,沉浸在经典名著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第一步,教师向学生提供导读材料,材料主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简析、艺术特点简析等等,让学生在读之前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第二步,整体感知阅读,这一遍阅读一般在节假里。同时对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记在阅读笔记上,开学后交流、检查。第三步,咀嚼阅读,主要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进行。这一遍阅读是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交流对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的赏析,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对公认的好句子、段落朗诵甚至背诵。第四步,评析阅读,一般在作文课上完成。在大体了解——初步阅读——咀嚼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设计题目,或从内容方面或从形式方面对小说进行评析。在学生有层次的阅读中,教师要和学生一样,一遍一遍地阅读,并在书中作评点,随时和学生交流心得。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自己也会在反复阅读中不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重点,也是学生的难点。正确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名著,大多时候因为生涩难懂而束之高阁。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名著在我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孕育着智慧,积蓄着思想内涵,展现着艺术魅力。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为名著阅读。名著阅读既可以增长见识,又可以发散思维还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它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初中生提出了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材具体明确地指出课外文学名著的必读书目,要求广大中学生阅读。这无疑里提高综合素质的必要措施。然而,现在大多数的中学生比较少去阅读名著。究其原因,社会科技发展多媒体的普及,学生习惯于网络快餐文化和青春小说。改编名著原著作品让学生失去了兴趣。学校为了应付考试,生活节奏加快使大家喜欢以“短平快”来阅读文章。学校、家庭社会重视程度不够,也是课外阅读难以有效实施的原因之一。特别是我们农村地区的初中生往往视野狭窄,无时间读书,无书可读,不会读书,这些现象十分普遍。面对这种先天不足,后天不利的情况,作為一名语文教师,有必要和有责任去尝试改变现状。针对这些问题,就此简单地谈一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
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教育学家夸美细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文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教学应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发挥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一,要合理利用时间,统筹安排,持之以恒。阅读名著可以根据需要和能力来安排时间,可以分课内、课外两个时间段,充分利用晚修和晚晨读,每天读十几页左右,一学期下来的积累,学生可以读几篇名著。课堂上五分钟的语言接龙,每天一位同学介绍名著的作者,思想内容品评语句结构特点等,每周可开设一节阅读课,安排下午的第三节课去多媒体图书室自主阅读。通过长期安排,学生就能在阅读中体会个人情感,价值观念以及知识构建。从要我读书向“我要读书”转变,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天空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的成就感。
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学校没有间像样的图书馆,藏书不多。极少向学生开放,学生难以借到书或因经济条件买不起书,很难开展阅读教学。所以学校领导通过扶贫单位和自费购置了不少名著,学期初又在图书室增改了几台投影机,并开放校园图书室。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前,学生进入多媒体图书室。先欣赏影视片断,辩析影视作品与原著在表达方式的区别,也可适当地辩论,真正感受到原著的魅力。教室里可以设置读“名著专栏”。“图书角”,“品读栏”,动员学生互赠书,号召人人捐一本以上的书籍,由班级委员统一组织、管理,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学生通过课堂内外资源公享、整合材料,增强阅读量,提高学习效率。为了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发展智力,陶冶情操,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创造些生动活泼、各种各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可以观看影片、名著专场、易中天品三国等。比如在教学《水浒传》时,就组织学生讲“落草为寇”的故事、“话说水浒人物”的演讲比赛、“论水浒的风土人情”我看《水浒》的作文竞赛、我来绘水浒英雄好汉、名著影视专场、水浒手抄报、名著知多少知识竞赛等活动。从各方面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深刻体悟名著韵味。学生展示阅读成果,品尝到了喜悦的果实。激起自豪感和求知欲望,主动阅读名著。
名著是过去文明汇聚和文化的记忆和希望的表达,更是反映一个社会生活的缩影,是文化传播、社会教育、历史借鉴和人类研究等等的体现,是历代圣贤名士的智慧精华,是世界文化的精髓,使全世界人文精神的熏染、人格的构件、喜欢的生成、环境的优化、传统得传承。学生阅读名著多少都会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发展思维、培养林干、孕育创新能力、培养人文素养有着巨大的作用。新课标也要求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名著大多语言优美,并代表一个时代的文艺、文法,经常读,自然能融会贯通,继而应用自如,语文能力自然有所提高,能做到下比如有神。教师要给学生有目的的帮助和指导,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名著,启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如《西游记》、《水浒传》、《鲁宾逊漂流记》、《红楼梦》等作品真实的反映较长时段的典型化生活场景,从中易于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而这些作品中的许多生活场景描写,运用了丰富的语汇,能体现出作家作品的风格,应到学生总结可以使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
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读。不管阅读哪一类的名著,都必须要有层次地反复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日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这个道理。小学阶段读过的名著,进入中学以后引导他们再来重读,而且要有层次、有坡度、从浅入深地读,沉浸在经典名著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第一步,教师向学生提供导读材料,材料主要包括作者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简析、艺术特点简析等等,让学生在读之前对作品先有个大体的了解。第二步,整体感知阅读,这一遍阅读一般在节假里。同时对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记在阅读笔记上,开学后交流、检查。第三步,咀嚼阅读,主要在每周的阅读课上进行。这一遍阅读是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交流对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的赏析,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对公认的好句子、段落朗诵甚至背诵。第四步,评析阅读,一般在作文课上完成。在大体了解——初步阅读——咀嚼阅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设计题目,或从内容方面或从形式方面对小说进行评析。在学生有层次的阅读中,教师要和学生一样,一遍一遍地阅读,并在书中作评点,随时和学生交流心得。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自己也会在反复阅读中不断深化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重点,也是学生的难点。正确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